國粹武術的禮儀,習武者不可不知

2020-12-15 散打王

武術禮儀是習武群體有別於其他體育項目的代表性文化,也是武術練習者最先接觸的內容,「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修德」講的正是如此。

為什麼要重視武禮?

武術禮儀作為武術文化傳播推廣的載體和形式,對學習者產生直接的影響。

不僅能樹立尊師重道的理念,形成良好的行為規範,提高內在的道德素養,同時也是傳承武術文化的有效途徑。

武術禮儀在踐行過程中的核心問題是兩個:

一是做人的底線,即要回答「我是誰?」「我該怎麼做?」「我想要成為怎樣的人?」這是個人人格修為的問題。

二是倫理的底線,要回答「如何與他人相處?」涉及處理個人與他人、社會和世界的關係,這是實踐交往的層次。

外顯:武術禮儀的內容

武術禮儀是規範習武群體進行武術習練和社會交往活動行為的總和,既包括了外顯的各種行為要求,包括服飾、體態、語言、動作等,即武術禮儀的禮法要求;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制定這些行為規範的內在依據,是儀式背後的思想,即武術的禮義,具象為武德的要求。(禮義:禮法道義,同「禮儀」)

武術禮儀「禮法」的具體要求囊括了習武群體在習練過程和社交過程需要遵循的行為規範,主要內容包括:

一、徒手禮:(1)抱拳禮;(2)注目禮。

二、持械禮:(1)抱刀禮;(2)持劍禮;(3)持棍禮;(4)持槍禮。

三、遞械禮:(1)遞刀禮;(2)遞劍禮;(3)遞;(4)遞槍禮。

四、接械禮:(1)接刀禮;(2)接劍禮;(3)禮;(4)接槍禮。

持劍禮

武術「抱拳禮」既表現為外在的行為——禮貌、,又表現為內在的精神內涵——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掌大拇指內扣,表示謙虛,虛心向對方請教,永不自大;

抱拳禮

左手掩拳,寓意崇德,以武會友;左掌四指併攏,寓意四海武林團結奮進;兩臂屈圓,寓意天下武林和諧統一。

這些武術禮儀的方法,均為動作行為的規範要求,是外顯的武術禮儀。另外在傳統武術拜師過程中,還有專門的拜師禮,包括「引師」「遞帖」「拜師」三個禮序。

武術散打:抱拳禮

內在:精神層面武術禮儀「禮義」的要求

《禮記·郊特牲》所說的「禮之所尊,尊其義也」。所謂尊其「義」,就是追求道德境界、強調道德踐履。武術禮儀的「禮義」應該就是武術文化中所倡導的武德。

《中國武術實用大全》對武德的解釋是:武德指尚武崇德的精神。

傳統武德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將儒家的「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擴展為「仁義禮智信勇、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

伴隨現代武術的發展,當代武德的內涵,在繼承傳統武德的基礎上,也有一定的變化。中國武術學術研究會將武德定義為八個字:「尚武崇德,修身養性」。

當代武德精神概括起來有正直、責任、誠信禮儀、仗義濟民、忠誠奉獻和自強不息等。

亞洲三大格鬥流派禮儀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散打王官方觀點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作者:朱勇強、韓明霞

責任編輯:錦瑟

相關焦點

  • 中國武術協會:習武者不得自封大師掌門等稱號
    應該有很多人都和小編一樣,小時候通過各類影視作品都曾經見識過中華傳統武術的威力,很多人一度還認為內功是真實存在的東西。然而到了近代以來,大量所謂的傳統武術大師被打架,這讓很多人都喪失了對傳統武術的信心。
  • 習武者不得自封門號:「大師掌門」雖痞氣,但他們使武術活下來了
    ——習武者不得自封門號:「武術段位」雖洋氣,但武術卻只剩下套路了文/馬進彪 7月8日,中國武術協會發布《關於加強行業自律弘揚武術文化的倡議書》,其中提到,支持武術習練者通過《中國武術段位制》評價武術水平,並對武術發展做出突出貢獻者授予榮譽段位。
  • 國粹武術的衰落,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還是時代的衝擊?
    2008年奧運會曾有機會將中國武術如跆拳道丶柔道一樣推薦為國際競技項目,可惜最終失之交臂。至民國尚有大刀王五、孫祿堂等高手輩出,但為什麼新中國成立之後,武術逐漸衰落了呢?第一,熱兵器代替冷兵器,武術成為軍人的必選技能,已不太合乎時宜。
  • 世界十大武術名家潘小傑 與共和國同齡的習武者
    他是一位與共和國同齡的武者,多次獲得全國、國際大賽金牌;他是國內唯一走上央視螢屏專題講解和演練的形意名家;他是風靡全球的武術節目央視《武林大會》的總裁判長。他就是徐州市武術協會副主席潘小傑。
  • 歐洲被太極驚豔,莫道中華武術無魅力,國粹價值非打鬥價值所能及
    歐洲卻被中華武術的魅力驚豔而傾倒!莫道中華武術無魅力,國粹價值非打鬥價值所能及!以細枝末節否定根系的功勞,以苗木成樹否定大地的厚德,都是不正確的!本末不能倒置!深厚的中華傳承文化瑰寶內涵,不能以一時一事論而武斷!
  • 酒桌上的不可不知的禮儀細節!
    中國從古至今擁有豐富的白酒文化,其中敬酒文化這一部分就衍生出很多禮儀,作為禮儀之邦的中國,在人與人之間的喝酒敬酒也是相當有講究的。如今,酒更是廣泛地融入了人們的生活,貼近「生活」的酒文化得到了空前的豐富和發展。
  • 四大國粹的中醫、武術和京劇都在經歷史上最嚴重的挑戰
    中國的四大國粹是指中國武術、中醫、京劇和書法。粹,形聲字。從米,從卒,卒亦聲。「卒」義為「極點」、「極端」。「米」和「卒」放在一起的意思是極其純淨的米。這種純淨代表了精華,所以能被稱為國粹的,一定是文化中的頂級精品。我國的四大國粹是經過千百年來,人們對四種傳統文化達成的共同認可。
  • 76歲螳螂拳高手練拳虎虎生威,直言:武術是四大國粹
    76歲螳螂拳高手練拳虎虎生威,直言:武術是四大國粹 「弓步衝拳!快!」
  • 武術搏擊作為中國國粹,當然不是騙人的!
    武術搏擊作為中國國粹,當然不是騙人的!武術的本質,說穿了就是放大自己的力量,縮小對手的力量。李小龍的一拳,可以打出157 公斤的力道。泰森的一拳,可以打出224 公斤的力道。真正的武術,殺傷力有多恐怖。李小龍曾用側踢,將一名帶滿護甲的 150 斤壯漢踢飛老遠落入遊泳池。他的雙截棍輕輕一拉,就足以將人絞死。從古代一直到侵華戰爭時期,中國都有很多武術高手,八路軍就曾經招募到一位。
  • 武術是中華文化的精神標識和內核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宇宙萬物運行的規律都是遵循陰陽和諧之「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德經》)。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清靜經》)武術是「以武載道」之術,以「拳」悟「道」之術。
  • 王培錕九段:武術除亂象 不妨從武術基礎概念教育做起
    但追其源,或許應與「武人」及「喜武人」對「武術概念」、「武術定義」的理解不盡相同有關。因此,加強對習武者的武術概念、定義的再教育是必要的。武術定義一般是指「以技擊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搏鬥的運動形式,注重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套路運動」和「搏鬥運動」是兩種不同的運動形式。
  • 中國傳統武術實戰中為什麼不堪一擊?
    近些年,隨著一些不入流的搏擊運動員點支煙沒顧上抽的功夫就把一些所謂的「傳統武術高手」打得血光飛濺、屁股尿流的視頻的播出,「中國傳統武術在實戰中不堪一擊」的言論流傳網絡,讓廣大國人對武術這項國粹引起了強烈的質疑,網上更引起支持和反對這種說法的激烈討論。
  • 十一特輯之你不可不知的英國禮儀
    在去往一個陌生的國度之前,小編認為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一些禮儀常識,以更快和更好地適應留學生活。如果有修讀過英國文化或者文學的小夥伴們,應該知道英國人的性格是偏保守的,相比於美國人的外向與健談,英國人待人接物也比較彬彬有禮,注重紳士風度。第一次見面時,自我介紹時一般需要握手或者鞠躬。
  • 夜上海·悅動|練武術,讓孩子從「弱不禁風」到「虎虎生風」
    圖說:小朋友學武術好處多(下同)學武先學禮如今讓自己的孩子練武術,已經成了不少家長的選擇,但仍有不少人把武術和打架聯繫在一起。「其實我們練武術,反而更注重禮儀,可以說是學武先學禮。」上海剛鋒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業務負責人信亞威說。
  • 中華武術不行了?從近年武術比賽為視角談中國武術頹敗的原因
    武校為圖賺錢,對於各類學生「兼容並蓄」,一概收納,日常管理之中,也只是強調紀律,至於道德培養、武術訓練、文化教學往往流於形式。武術教育的產業化是武術傳承區別於古代的最主要的不同。然而,大小武學院校、各類掌門的武術水平高低不齊、各種宣傳真真假假,普通民眾難以摸清,故而培養出的人員也是良莠不齊。更要命的是,武術學院的增設、武術學員的擴招,並不意味著就業門路的拓寬。因為,在當下知識經濟的時代,對於大多數中下層習武者來說,武術往往並不能帶來直接利益。
  • 談傳統武術之街頭打鬥
    忽視「技」的訓練,使一些武術中原有的精華內容喪失了,而這些東西在實戰中絕不可忽視!比如,用馬刀砍人,不能砍腦門,一砍腦門刀刃嵌入骨頭拔不出來,敵人還照常會反擊;要想重傷對手,要橫著肌肉的紋理砍,不能順著砍,順著砍七天就愈,橫著砍留下終生後遺症!……這些內容,在對敵鬥爭中,在實戰中,不可不知!
  • 中國武術協會發行業倡議書:杜絕自封「大師」「掌門」等稱號
    中國武術協會發行業倡議書:杜絕自封「大師」「掌門」等稱號 @央視體育 7月9日消息,為了更好的弘揚中華傳統武術,杜絕「假」大師和惡意炒作等不良行為發生。
  • 國粹主題手抄報模板集錦,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國粹藝術
    【文字素材參考】 01什麼是國粹?
  • 止戈為武是中華武術的最高境界
    早在上古炎黃時期和夏代,嵩山地區就出現和構成了武術徒手格鬥和專用兵械使用技術,這便是武術的雛形。在此基礎上,經過長期的演練和不斷的發展,逐步形成了早期中國傳統武術。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之改朝換代,大部分在以嵩山為中心的中原地區完成。
  • 中華武術的「搏擊市場」有多大?
    可見,中華武術的實戰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正如前述所說目前的中華武術比賽還僅限於套路表演,並沒有形成類似拳擊、泰拳、相撲、摔跤那樣的市場化搏擊比賽。所以說,真正的中華武術高手並沒有露面,比如,像李連杰主演的《中南海保鏢》那樣的高手,馬雲的保鏢等在現實生活中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