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寺廟480座,煙雨臺多」,是唐代杜牧唱江南春色的名句。當然也從另一個角度說,南朝時期很多寺廟的修建是因為佛教興盛,皇帝崇尚佛教,他們的后妃和公主在修建寺廟和城樓方面也很興盛。所以南朝的寺廟很多,大部分都是用木材建造的。當然,大多數佛教寺廟都建在首都(現在,
杜牧說是「四百八十寺」,後來在清朝,一個叫劉詩琪的好朋友寫了《南朝寺考·序》:「梁世合寺二千八百四十六,而都下(南京 )乃有七百餘寺」 。 當然,四百八十寺也好,七百餘寺也罷,反正當年佛法在南朝、在江南是興盛之極,而今天我們就去那座 始建於西晉, 自古有「南朝 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 」之首寺的美譽的雞鳴寺看看吧!
雞鳴寺位於南京市 ,位於南京市宣武區雞籠山東麓,是南京最古老的勃拉姆斯之一,關於雞鳴寺的前世,目前有兩種說法:「三國祁萱寺」和「南朝同臺寺」,我也不學歷史。我不想深究,讓那些老學究慢慢爭論。
古老的雞鳴寺成了佛教勝地,南朝梁武帝通泰寺建成後,據說有六個大殿,十多個小廳,一座九層寶塔,一座七層大佛亭,供奉著十尊金像和十尊銀像,整個寺廟都是按照皇家的規定建造的,規模宏大。梁武帝是中國古代最具佛教色彩的皇帝之一,他一生四次到同臺寺,經常去寺裡講學,自然作為當時的皇家寺廟,自然無愧於「南朝480廟」第一廟的美譽。1387年(明朝洪武二十年),朱元璋下令拆除舊房,擴大規模,重建寺院,朱元璋題詞「雞鳴寺」,明代宣德、成化、弘治時期擴建後,庭院規模較大,佔地100餘畝,後來,這座古廟在清朝鹹豐年間被戰爭摧毀,同治年間規模雖大減,但香火一直旺。
4月中旬去溧陽南山珠海參加「茶節」轉南京的時候,因為空閒時間大部分都在跑雞鳴寺散步,記得一大早到了南京,坐機場快線到南京南站,收拾行李,然後坐地鐵從南京南站到雞鳴寺。
離雞鳴寺不遠,是南京著名的古城牆,但那天南京城籠罩在霧霾之中。我衝到城牆底部,看到能見度真的很差,我立刻放棄了去城牆看南京市容的想法,去了雞鳴寺後門,用10塊錢買了一張票,弄了三根香,就直接去了古寺,佛塔外面是一個平臺,平臺南側是雞鳴寺的「香桌」,香案前有一個巨大的紅蠟,火很亮,外面的桌子上是一排燃燒的蓮花油燈,用來給朝聖者上香。內平臺上是燃燒著煙霧的香柱。那天去雞鳴寺燒香的人很多,大部分都是年輕人,好像很多都是大學生。插香後,這些善良的男女們在「向太」附近膜拜,有人朝西,有人朝東,有人朝北,有人朝南,沒有統一的方向。
在上個世紀前所未有的大災難中,雞鳴寺也受到了衝擊,仲尼被免職,房子被南京無線電元器件十一廠使用,20世紀70年代的一天,由於工人下班前沒有拔掉烙鐵的電源插頭,引起了一場大火災。除了正廳和餐桌,其他大廳都被燒毀了。目前的「紀明古寺」已基本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