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接、化、發人們一定會想到馬保國,接化發一度是馬大師口中的成名絕技。馬老師的30秒三倒也把接化發三字帶入了罪惡淵藪。這真是大師一出毀經典啊。先有雷雷的術高莫用,後有馬大師的接化發。但是接化發這三個字真的有如馬大師用的那麼不堪嗎?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其實接化發不僅是內家拳普遍的技藝,整個傳統拳術甚至其它現代格鬥拳種都有類似的技術,只不過各有各的名稱,各有各的獨特罷了。今天我就籠統地說一說形意拳的接化發,之後再各用一篇文章的量單獨解釋一下具體的接、化、發。
接化發實際上可以用另一個字來代替就是打。對一般的拳家來說,更多的練的是打,假想中更多的講究的是這一拳打上去,別人就受不了。但事實上,再厲害的武功打不上別人就是白搭。內家拳講究一擊必殺,所以打的威力沒有,接化發,也沒有什麼用了。但是當你的打擊修煉出一定的威力的時候,追求的就是怎麼樣打到別人,或者說自己一旦出手,別人就沒有逃離的餘地。這個時候打的內容就要升級。怎麼樣讓自己極具威力的預期能夠見效,形成一擊必殺。
真正的行家不是在亂打中求勝,不是在低概率的頻繁出擊中見效。在實際動手中,一旦不能夠有效地擊中對手,往往會亂了自己的陣腳。我們在實際中常常能見到王八拳亂掄,就是出於這種原因。因為你擊不中對手,自己就會忙亂,人一著急就會加快出拳的頻率,希望在更快的頻率中能夠有一招半式趕在對方前面,希望在這種快節奏中能夠讓對方無所適從,也希望在快節奏中讓對方無暇進攻,疲於應對。
不得不說這種亂中取勝的套路,對一般人非常有效。甚至於這種超快的節奏和混亂的節奏是取勝的關鍵,成為某些人的殺手鐧。但說實話,如果這樣的行為能無往而不勝的話,倒也不失為一種策略,只可惜拳家的對手往往不是普通人,亂搶的王八拳也不能成為制勝的法寶。
對於玩拳的人來說,顯然應該有更高的追求,真正的高手控制的是距離而不是出手頻率。被王八拳所籠罩,說明你已經不能有效地掌握攻防的距離或者說你的手段已經不能給對手產生近距離的威脅,換句話說你沒有令對手忌憚的有效攻擊和令他無所適從的閃躲。對陣真正的高手時,有個直觀的感受就是你打不著人家。反其道而用之,你也得令對手打不著自己。
形意拳有話老話,好手打不著跑手,作為一個拳家,你光追求當好手,卻沒有成為師父手底下的跑手。說明你學拳的節奏是錯誤的。也就是說你光去打人了,沒有經歷過挨打。好的拳家是被師父打出來的,是在師父手底下跑出來的。一開口就是怎麼怎麼能打的人,實際上就是挨打的貨,沒挨過打,那是你沒遇對人。
形意練習,開架之前就練接手,就是遞接,不用力,不知道多少人這麼練。這個接跟你理解的不一樣,不是接力,是接頻率跟變化,你也看到了我強調了不用力,所以這不是練反擊、封堵而是練反應,對方越順暢越好,不制,不堵,不幹擾,實際練的是摸勁。由慢到快,由輕到重,所以不是一日功,這是一個很長的過程,直到能適應正常的速度和力量。知道這一點,就知道自的全力一擊和全速一擊在高手面前不夠看,是怎麼回事啦。這一點在職業拳手面前應該更能體會,人家已經從慢速提速到正常到更更快,從量變累積到質變。而你卻光看到結果去賭你的王八拳見效,確實要見笑了,哈哈,有意思嗎?
沒意思,對吧。更沒意思的是,你一定還會理解差。雖然讓你練接手,但你所練的最終目的卻不是要接住別人,不管你怎麼練你都不可能一定接住別人,以此為追求說明你追求有誤,或者說你沒有搞清楚練接手的真正意義,這裡大概率你是理解錯誤的,和馬大師一樣,你不明白所練為的啥?馬大師所謂我一伸手,你就進不來,說實話還是欠揍。
接手不是讓對方進不來而是讓對方進來時,你在防守狀態,防守也不是你理解的那樣,用一個字概括就是等。能用上這個字,能用上這個字說明你已不是業餘玩家了,不能理解這個字,說明你對形意拳的攻防手法還停留在極為初淺的層次。換句話說你或許連硬打硬進還沒理解透呢。
能夠等就已經很難了,說實話,這個水平已經很高了,但還不夠,在等上設個圈套讓別人鑽,就是化。雖然我說起來一大堆話,但這個能力,不是想出來是練出來的,說是設圈套但不是用腦子,用的是你平時練出來的感覺,是你千錘百鍊後的下意識反應,不由自主就那樣了,拳打人不知嗎?
別人進了進了圈套,等什麼,不容等,也來不及,順手就打了。大概就把這三個字說完了,動手時沒有這麼囉嗦,一下子的事。一動就進入自已的定式,再一動就完事了。
怎麼這麼快,當然這麼快了,做不了這麼快?那你就再練練去。練什麼?就練你的硬打硬進吧。這個都做不到,還談什麼接化發啊?什麼?你不會硬打硬進,只會接化發。
是嗎?那你只能走兩個方向,一個臉皮再練厚點,還有一個挨打時忍著點兒痛用你的內力把對方振死。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大藝原創,歡迎關注。詳解請留意今後文章。喜歡文章關注、點讚,文章同步在百家專欄付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