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朱婷 主辦方供圖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熱鬧喜慶的年味兒在綦江區三角鎮中壩村瀰漫開來。1月14日,三角鎮中壩村便民服務中心小院內,「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暨重慶市美麗鄉村文藝秀活動隆重舉行,為這個大山裡的小村子再添幾分喜慶味道。
午飯過後,約200平方米的小院裡,擠滿了前來觀看文藝秀的鄉親。中式剪紙造型的舞臺正前方,二十多個背簍裝滿了水晶蘿蔔、南瓜、紅薯等當地土特產,小院四周懸掛著大紅燈籠和金黃玉米,年味兒十足、鄉風撲面。200餘名村民圍坐在20餘張方木桌旁。他們腳下,村裡準備的「貼心火盆」燒得正旺,為這個隆冬的午後增添了融融暖意。
重慶市美麗鄉村文藝秀活動走進綦江區三角鎮中壩村
小院外,傳來了或抑揚頓挫、或高亢激昂的嗩吶聲。三角鎮杜家樂班的樂手們正在進行市級非遺「三角吹打」的表演,吸引了不少村民圍觀。看「鬧熱」的鄉親們或拿著手機拍照錄像,或爭相與樂手合影,好不熱鬧。
下午3點,舞蹈《盛世歡騰》拉開了文藝秀演出帷幕。接下來,當地村民和專業演員一同載歌載舞,用精彩的節目展現了中壩村在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工作中取得的豐碩成果,展示了當地父老鄉親用奮鬥創造美好生活的飽滿精氣神,也為這個小山村營造了濃濃的節日氛圍。
「震天鑼鼓敲三遍,各位鄉親這裡看,脫貧攻堅奔小康——期盼;鄉村振興大家幹,村規民約談一談,大家制定人人守——點讚.....」由中壩村駐村第一書記龍俊才創作、該村村民表演的原創節目三句半《村規民約談一談》,生動表現了中壩村的鄉村治理和鄉村文明建設成果。
帶著如春風般清新旋律的小合唱《中壩是我家》,展示了中壩村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質樸的民風民情,唱出了中壩人對家鄉的熱愛、對脫貧攻堅的必勝信心和對鄉村振興的熱情期待。
此外,來自市、區兩級專業院團的節目同樣精彩。民歌《挨到起》、四川評書《醉美綦江》反映了綦江風土人情;情景歌舞《鄉村喜事多》反映了當地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豐碩成果;繩技《繩舞飛揚》花繩上下翻飛,平均年齡僅有10歲的小演員們穿梭其中,精彩的表演讓觀眾驚嘆。
還有女聲組合唱《俏么妹》、梁山燈戲《夜釣》、川劇絕活《變臉》、音樂小品《誓叫大坪日月新》、歌舞《在希望的田野上》等一個個充滿巴渝風情、農村風情的節目精彩上演,村民們拿著手板,不斷為精彩的表演歡呼鼓掌。
豐富的文藝表演
精彩節目亮相
節目中還穿插了一場「吃蘿蔔」比賽——鈴聲一響,5位村民開始大口啃蘿蔔,惹得臺下掌聲和歡笑聲雷動,整個現場一片熱鬧。在三句半《村規民約談一談》中,剛大學畢業的村民臧洪在臺上表演時一點也不怯場。「村裡辦活動,當然要積極一點,而且臺下的村民都是像家人一樣,為家人表演一點都不緊張。」
在演出中,臺下的中壩村脫貧戶蹇代秀笑得特別開心,「這是我們村第一次辦這樣的演出,好精彩喲,尤其是龍書記寫的《中壩是我家》,唱出了我們村民的心聲,太接地氣了。」
本場文藝秀不僅有好看的節目,還有重慶本土書法家、糖畫非遺傳承人免費為村民創作春聯、寫「福」字、製作糖畫,引得村民在展位前自覺排起了長隊。
此外,小院外的攝影互動展示區,還專門展示了龍俊才的幾十幅攝影作品——藍天白雲下,包穀林裡笑得樂呵呵的老大爺;餘暉下,趕著幾十隻大鵝回家的農民大姐……這些照片展示了這位第一書記眼中的中壩村,聚焦了當地脫貧攻堅的歷史瞬間,也描繪了中壩村幹部群眾不懈奮鬥、一步步從貧困村向先進村、振興村「蝶變」的歷程。
本次活動由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重慶市扶貧開發辦公室、重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綦江區委、綦江區人民政府主辦,重慶市群眾藝術館、中共綦江區委宣傳部、綦江區農業農村委員會等承辦。
老人高興地觀看活動
活動吸引許多村民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