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手機廠商供應鏈短缺

2020-12-16 以太粒子

原先在OPPO諾伊達工廠手機組裝條線的工人,5月11日,被分配到外科口罩出產條線,這些口罩是供給OPPO的職工和家人。

在小米的工廠,工位和工位之間從前只要一臂之隔,現在,在交際疏離的要求下,每位工人都被要求距離1米。

6月6日,OPPO諾伊達工廠終於再次復工。在此之前,5月15日,OPPO諾伊達工廠宣告復工,但沒多久,印度媒體就曝出OPPO的工廠有9名職工被檢測出感染新冠肺炎。OPPO諾伊達工廠除了出產OPPO自有產品,還出產一加手機和Realme手機。

17日晚間,OPPO發布聲明,稱已暫停諾伊達工廠的出產運營,並對3000名職工展開核酸檢測,將只答應檢測成果呈陰性的職工復工,並嚴格遵守安全出產規範。

據職業人士洩漏,不僅是OPPO,vivo和小米的工廠也有職工檢測出新冠肺炎,兩家廠商正在對全員核酸檢測。

合力泰印度作為手機廠上遊供應鏈的廠商之一,在印度有4個工廠,出產手機顯示屏、攝像頭和指紋識別等模組,主要為OPPO、vivo和小米等印度工廠供貨。據合力泰印度CEO溫泰坤介紹,工廠5月11日就開端小規模復工,依照其時政府的指示,只能康復1/3的產能。

01 嫻熟工返鄉,手機廠商面對用工缺口

從3月24日封國開端,工廠連續停工,原先受僱的勞動力無活可幹。跟著封閉日期一延再延,他們負擔不起大城市昂揚的日子本錢,決定回來家園,至少鄉下的日子本錢低價,還能和家人聚會。

「我們現已失去了一個季度,未來將是最大的應戰,復工後需求充足的勞動力,以康復悉數的運營出產才幹,」Realme印度首席履行官Madhav Sheth(馬達夫·謝思)說。

Madhav Sheth說到的勞動力緊缺問題是印度手機職業乃至整個製作業普遍存在的問題。

現在,政府現已答應工廠50%的勞動力復工,前提是嚴格履行交際疏離、衛生消毒、體溫監測等作業。但印度《經濟時報》指出,職業內最大問題是缺乏嫻熟的技術工,導致工廠無法擴大出產規模。

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副主編Tarun Pathak表明,印度的設備製作範疇供養著10萬勞動力,工業出產需求嫻熟的勞動力,但民工們現已回來家園,工廠很難在本地找到嫻熟工。

合力泰印度的溫泰坤則對志象網表明,企業用工需求是跟著商場需求改變的。現在印度還處於封閉期,手機職業的商場需求因封閉大幅下滑,所以現在的小規模復工階段,合力泰暫未面對用工缺口。

小米國際總裁、小米印度負責人Manu Kumar Jain在交際途徑上表明,小米的工廠現已在保證交際疏離的情況下復工。Manu曬出的工廠內部照片中,工廠的地上貼上了黃黑相間的戒備線,每位工人都站在戒備框內,每個戒備框相隔1米。

Manu還表明,為響應「印度製作」方案,在印度出售的小米手機99%都是在印度本鄉出產。

現在,小米在印度有7家工廠,其間4家坐落東部的安得拉邦,2家坐落南部的泰米爾納德邦,1家坐落北部的諾伊達。據了解,小米正在與當地當局合作添加規模和人力,以滿足出產需求。

溫泰坤洩漏,在封閉初期,政府規則企業不得有裁人、減薪等行為,薪資需正常發放。但到了4月,封閉一延再延,企業承當的經營壓力越來越大,開端反對這項規則。於是,印度內政部在4月開端吊銷該項禁令,將裁人、減薪等權力交還給企業。但考慮到疫情完畢後的復工問題,我國手機廠商並未裁人,其他企業的裁人或減薪規模則在30%至50%之間。

全印度移動零售商協會(AIMRA)主席Arvinder Khurana說:「智慧型手機最大的需求價位是15000盧比以下,零售商該檔位的智慧型手機庫存幾乎耗盡,供應沒有跟上。」

5月25日,AIMRA寫信給各品牌,要求零售商將價值15000盧比以下的手機庫存放在優先方位,因為此價格段的顧客需求很高。

印度研究機構TechARC在線上會議中猜測,到2020年,商場將呈現萎縮,智慧型手機商場或許會下降8%至10%。頭部的手機廠商和代工廠商有才幹度過難關,但二級和其他小型智慧型手機廠商將感到更大的壓力,因為它們的現金流和其他財務狀況在疫情封閉期間惡化更快。

由於疫情期間,部分顧客收入和作業前景不安穩,入門級和根底款智慧型手機的潛在買家會受較大衝擊;一些從前會挑選購買豪華類手機如iPhone的買家,會削減手機預算以應對其他突發事件。中檔(10001至25000盧比)和高檔(25001至50000盧比)的智慧型手機需求則將保持相對安穩。

TechARC創始人Faisal Kawoosa也對志象網表明,手機商場需求疲軟,工廠復工後康復到最佳運營狀態所需的時刻將長於預期,今年廠商的方針應該是康復50%至60%的產能。

02 轉型求生

大部分我國手機廠商對未來持達觀態度,並正使用這段時刻「厲兵秣馬」。廠商們正在進行一些技術訓練,要點培養跨技術職工,拓展他們對企業、職業和整個社會的視界和展望。

代工廠則致力於「印度製作」,即使本鄉產值削減,也不考慮將出產會集依賴於我國或其他國家。

根據IDC的數據,2020年一季度印度智慧型手機商場出貨量3250萬部,小米以31.2%的商場比例排名第一,緊隨其後的是vivo和三星,分別以21%和15.6%的比例排名第二第三。Realme和OPPO則排名第四和第五。

印度研究機構TechARC分析師Faisal Kawoosa曾在3月對志象網猜測,二季度手機職業會明顯看到疫情帶來的連鎖反應,庫存和供應鏈端的出廠價格都將遭到應戰,一起二季度供應鏈缺口也將比一季度的10%至15%大。

溫泰坤表明,手機工業鏈的原材料非常依賴我國,工業鏈從2019年才開端真正遷移到印度,現在下流質料基本靠進口。而現在印度的人員技術水平不高、配套設備不完善,工業鏈真正轉移過來還要三五年。

由於現階段各航空貨運公司縮緊運力,運費上漲,手機製作業必不可少的元器件也處於緊缺狀態。

受供應鏈和勞動力缺乏影響,許多我國廠商對產能全面康復的預估不算達觀。小米估計,在印度新冠肺炎疫情可控的情況下,估計在7月至9月初康復正常產能。Realme則表明,5月和6月的主要制約要素是供應端而不是需求端。Apple、vivo和OPPO則沒有對此正面回應。

為了削減疫情帶來的丟失,我國廠商開端探究轉型。

傳音在封閉期開端探究線下轉到線上,聯合35000家線下零售店肆供給送貨上門服務。為了促進銷量,傳音還推出了系列購機優惠方針,例如隨機贈送藍牙耳機、一次免費換屏以及延長1個月保修期。傳音印度CEO Arijeet Talapatra表明:「送貨上門方案是一種創新的客戶增長形式,既能夠保持業務的連續性,又能夠將零售商、顧客和供應鏈相關人員緊密聯繫在一起。」

小米則推出了新的線上服務「小米商務」(Mi Commerce),用戶可在家中瀏覽鄰近的線下零售店和小米之家,購買小米產品。小米稱,此舉是向更長時間的全途徑戰略邁出的第一步。小米洩漏,將在印度繼續線下擴張,新增2000家專賣店,今年專賣店的數量將到達5000家。

Realme的戰略是將分銷途徑下沉。它方案把分銷規模擴大到4線和5線城鎮,它的方針是在封閉完畢後,覆蓋印度超過35000家線下零售店。Realme 印度首席履行官Madhav Sheth估計,分銷途徑下沉到四五線城鎮後,到2020年,線下出售將佔Realme整體出售的35%以上。

Realme印度首席履行官Madhav Sheth表明,零售商必需想辦法觸達顧客,而不是坐等顧客走進店肆。公司將和線下零售合作同伴重新商洽條款,線下出售或許還需求4至6周才幹回到正軌。他估計,假如大多數邦都能放鬆限制,手機職業需求6周才幹康復正常。

vivo還提出了VSR智能零售(Vivo Smart Retail,VSR),期望藉助20000家零售商合作同伴康復出售。OPPO也聯合線下零售商推出了類似服務,它還使用WhatsApp和Facebook等途徑促進出售。

IDC印度和南亞設備與生態系統研究總監Navkendar Singh表明,疫情期間被壓抑的電子產品消費需求將轉化為維修和購買新手機。在疫情只要一輪爆發的前提下,新機購買需求將在8月康復。他表明,現在印度智慧型手機商場70%至80%的比例都是15000盧比售價以下的機型。

Jio商務總監兼總裁 Sunil Raina在線上會議上說「Jio一向致力於為全國用戶帶來4G體會, Jio手機的價格低至699盧比,全國大約有1.1億人在Jio手機上體會過4G網際網路。」 考慮到印度還有4億人未具有觸控螢幕智慧型手機,他估計,許多品牌將致力於開發平價智慧型手機。

Forrester Research高檔分析師Satish Meena認為,短期內印度商場上的智慧型手機職業會受供應鏈和需求端影響大,但長時間來看,跟著智慧型手機作為日子必需品的地位提升,其商場比例將進一步上升。

03 重提印度製作,想成為第二個「國際工廠」

疫情正在衝擊全球供應鏈,下流的廠商們正在評估離開「國際工廠」我國,尋找其他可代替性的挑選,以避免過度依賴我國供應鏈。這些廠商看好的條件包括良好的根底設備、退稅、特許權、嫻熟的勞動力、土地。

印度媒體認為,印度具有要害的交通優勢,如海運的貫穿,還具有土地、廉價勞動力等優勢。分析師們表明,印度或許會考慮成為手機的主要出口國。

5月13日,印度總理莫迪在全國講話中宣告200億盧比的經濟影響方案,強調印度應該自力更生。莫迪說,影響方案將會集在土地、勞動力、流動性和法律上,期望助力印度成為更具招引力的同伴,招引外國出資者,進一步強化「Make in India」(印度製作)。

一起,印度還連發三項電子製作等工業補助方案:改善電子製作業集群方案(EMC 2.0)、大規模電子製作的出產關聯鼓勵方案(PLI)、電子元件和半導體出產促進方案(SPECS),這三項方案主要目的是加強電子工業的根底設備建造,促進印度國內製作業,招引電子價值鏈上的大量出資。

印度手機品牌Lava董事長兼總經理Hari Om Rai點評,莫迪此舉試圖喚醒熟睡的偉人,「這對印度公司來說是極大的鼓勵,將促使許多顧客傾向於挑選印度公司出產的產品。」但是事實是,在印度商場上除了Lava之外,印度沒有一家本鄉的手機製作品牌。

為了促進手機工業鏈向印度本鄉轉移,印度政府逐年調高智慧型手機進口關稅。今年2月,印度再次將關稅進步至20%。印度政府目的很明顯,手機廠商只要把供應鏈放在印度本鄉,才幹降低本錢取得價格優勢。

3月14日,印度還宣告將GST稅率上調,其間智慧型手機的稅率從原先的12%上調50%至18%。為應對稅費上漲,小米印度不得不宣告終端產品漲價。

距離莫迪政府2014年9月提出印度製作方案現已曩昔5年,最初莫迪雄心勃勃要使印度成為國際製作業中心。回看其最初提出的3大方針:將製作業年增長率進步到12%至14%、到2022年發明1億個製作業崗位、到2022年製作業部門對GDP的貢獻從現在的16%添加到25%(現已修訂至2025年)。

很明顯的是,印度經濟近5年增長緩慢。印度理工學院馬德拉斯分校的經濟學教授M. Suresh Babu(蘇雷什·巴布)撰文分析,根據2018至2019年的經濟調查,用來衡量總出資的私營部門固定資本形成總值,從2013至2014年度的31.3%GDP佔比降至2017至2018年度的28.6%。

而與製作業相關的工業出產月度指數在2012年4月至2019年11月期間僅呈現兩次兩位數的增長率。在大多數月份中,該數據僅為3%或以下,甚至有幾個月為負值。至於發明就業崗位,現在崗位添加的速度並沒有跟上勞動力進入商場的速度。

Suresh教授分析印度製作方案未達標有三個原因。其一,製作業年增長率方針設定過高,遠遠超出了製作業部門的才幹。其二,該方案牽涉太多範疇導致失去方針要點,一起還忽略了方案的履行本錢。第三,考慮到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和不斷上升的貿易保護主義,該方案提出的機遇不恰當。

溫泰坤曾在志象網的內部共享會上表明,印度現在對我國的態度比較激進,4月宣告需改FDI(外國直接出資)方針,導致一些本打算來印度出資的手機供應鏈上遊廠商方案放緩。從長遠來看,印度的出資方針儘管聲稱優惠許多,但是不安穩,稅收方針也不固定,出資方針難以落地。假如之後中印關係和出資方針能安穩下來,我國出資者還會湧向印度。

溫泰坤說到,印度專家推算印度疫情拐點大致在7月份,(手機廠商和供應鏈廠商)還有一段煎熬。

相關焦點

  • 招工難、供應鏈短缺,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戰疫
    轉型求生大部分中國手機廠商對未來持樂觀態度,並正利用這段時間「厲兵秣馬」。廠商們正在進行一些技能培訓,重點培養跨技能員工,拓寬他們對企業、行業和整個社會的視野和展望。代工廠則致力於「印度製造」,即使本土產量減少,也不考慮將生產集中依賴於中國或其他國家。
  • 汽車、手機等行業「缺芯」 相關供應鏈產能爆滿交付延遲
    缺芯問題短期難以解決第一財經記者從來自深圳的採購商方面了解到,整個電子行業都一直在面臨零件短缺的問題,比如在智能耳機關鍵的微電子控制器部件方面供貨出現延遲。來自日本電子元件供應鏈方面的消息也稱,WiFi和藍牙晶片已經開始出現嚴重的短缺,預計延遲交付會超過10周。包括半導體封裝在內的產業鏈產能也都已經滿負荷。
  • 代工廠產能緊張 晶片短缺何時能緩解?
    新一輪的晶片短缺已經影響到汽車、手機、消費電子等終端行業。由於晶片代工企業的產能很難快速擴張,業內人士認為,這一輪的晶片短缺可能要到明年年底才能緩解。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公關部相關負責人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到一些特定汽車電子元件的晶片供應。
  • 【影響】路透社:8英寸晶圓短缺嚴重影響未來手機、電腦和汽車的...
    【影響】路透社:8英寸晶圓短缺嚴重影響未來手機、電腦和汽車的出貨量
  • 不確定性籠罩下的手機業:供應短缺恐延續到2021年末 5G切換需時日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不確定性籠罩下的手機行業:供應短缺恐延續到2021年末,5G切換需時日據多家第三方機構統計,2020年全球手機產業無論從生產還是出貨數據角度,均為2016年以來最大跌幅。在此過程中,手機廠商們主要通過探索私域流量等新興線上模式,渠道充分下沉等方式,應對行業的突變,強於線上渠道的手機廠商也頗為受益。這引發了在下半年以後,手機市場出現了銷售上揚趨勢的原因。
  • 疫情重創全球手機行業 廠商調整戰略決戰中國市場
    受疫情影響,手機廠商們進一步全球化的步伐有所放緩,但隨著中國市場復甦,他們在國內市場開啟了慘烈的「近身搏殺」。每年第二季度末都是手機廠商集中發布中檔價位旗艦機的一個節點,從近日陸續發布的新機來看,5G手機的價格正在快速下探,其中,3500元以下的5G手機市場已經被快速佔據。
  • 供應鏈斷裂 澳洲Panadol等55種藥短缺
    據《每日電訊報》報導,即便是在新冠病毒引發的蝴蝶效應影響全球供應鏈之前,澳洲就有超過460種藥物、疫苗以及其他的藥品斷貨或供不應求,而現在的情況則更是雪上加霜。雖然藥房和聯邦政府都呼籲民眾沒必要恐慌性購買藥物,但新冠病毒確實暴露了澳洲乃至全世界在廉價藥品方面過於依賴印度和中國的問題。
  • 汽車晶片衝擊波:價格水漲船高,短缺或蔓延至2021年
    此外,美國對華為等國內廠商的晶片限制,同樣加劇了行業爭搶產能的狀況,在今年三季度,華為、小米等手機廠商就已開始囤貨。今年10月,包括手機廠商、IC設計廠商在內的晶片客戶都在提前預訂明年的產能,有業內人士告訴時代財經,各方搶產能的情況頻繁出現,不少廠商都提前下單,並且已排單至明年中旬。
  • 手機廠商的2020:廝殺、吞併、大洗牌
    2020的手機市場進入11月,用「投石問路」來形容中國5G手機的市場,已經不太恰當。根據中國信通院的統計數據,11月國內5G手機出貨量達到507.4萬部,已經超過之前10個月出貨量的總和。換機潮讓廠商們垂涎欲滴,但是如何吃這塊蛋糕,無疑需要仔細琢磨。畢竟,隨著上遊供應鏈越來越成熟,賣點難尋,差異化競爭越來越困難。手機廠商間的競爭,則呈現出賣點越搶越激烈,子品牌越來越多的特徵。
  • 車載面板利潤高,一直是顯示器供應鏈相關廠商兵家必爭之地
    車用面板因為技術規格較高、利潤較佳,一直以來都是顯示器供應鏈相關廠商兵家必爭之地。2020 年上半年全球車市因疫情及各國封鎖管制、工廠停工而急凍,不過,隨著各國經濟活動重啟、汽車工廠恢復生產,業界對於車市 2021 年的復甦力道、看法多偏正面。其中,電動車成長動能更受矚目。
  • 「重整」晶片供應鏈 誰能承接「新榮耀」野心?
    「我十分認可和喜歡中國的移動生態系統所展示出來的具有活力的發展,我們非常期待和榮耀在相關方面開展合作。」安蒙對記者說。一供應鏈上市公司內部人士也對記者表示,榮耀與華為「分家」後,華為系整體的ODM訂單有所增加。對於榮耀來說,重新梳理供應鏈關係,儘快重啟手機市場,成為當務之急。
  • 全面屏產業鏈匯總(附企業名單)|智慧型手機|供應鏈|終端廠商-智通...
    隨著三星、金立、小米等一眾品牌旗艦產品的輪番上陣,毋庸置疑,全面屏已是當下智慧型手機形態進化的兵家必爭之地。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市場,整個智慧型手機供應鏈關於全面屏的市場需求不可預估,許多終端廠商已經開始量產全面屏手機產品,產業鏈具體如下:全面屏模組總成:合力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信利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河源中光電通訊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市鴻展光電有限公司、深圳市帝晶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立德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海菲光電發展有限公司、深圳市廣泰光電顯示技術有限公司
  • 安全套全球短缺1億 國內廠商銷量暴漲
    但熱銷背後,安全套供應鏈也正遭受因疫情引發的不穩定因素的考驗,甚至出現了全球短缺1億隻安全套的說法。「馬來西亞的康樂是我們最大的供應商,馬來西亞方面要求康樂停產半個月,我們知道康樂的情況之後,立即進行密切溝通,雖然康樂的貨比較緊張,但因為我們是重點客戶,對我們的供應還算比較穩定。」
  • 蘋果iPhone明年產量有望增長20% 供應鏈挑戰大
    來源:一財網蘋果iPhone明年產量有望增長20% 供應鏈挑戰大蘋果今年新推出的5G系列iPhone手機的銷量可能超出了公司的預期,為此,蘋果公司正在要求供應商增加產能。韋德布希的分析還預估,明年iPhone升級換代量的20%將來自於中國市場。「中國市場的表現是蘋果成功的關鍵因素。」該機構稱,「供應商加單的跡象反映了蘋果舊機用戶的換機需求非常強烈,這也為蘋果旗艦5G產品系列的增長提供了動力。」
  • 8英寸晶圓產能緊張連鎖反應:廠商提價 車企供給受限
    汽車的上遊零部件供應商德國大陸集團也對澎湃新聞記者回應稱,儘管半導體廠商已經開始著手擴大產能來應對突然增加的供給需求,但考慮到半導體行業正常的交付時間,目前供應短缺的情況將在6-9個月的時間內改善,因此預計到2021年供應形勢依然嚴峻。「我們將繼續與客戶保持緊密透明的溝通,並努力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以應對目前半導體短缺的嚴峻形勢。」
  • 中國建群!RECP籤署後中國供應鏈迎來新機遇,面臨新挑戰
    如何提高中國供應鏈的競爭力?專家看的很明白!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更進一步表示,高效的供應鏈體系能夠在更大範圍把生產和消費聯繫起來,提高生產效率,促進財富創造,下一步應該把供應鏈數智化的轉型作為一個重要的戰略任務來抓。
  • 小米背後的3家中國廠商,幫小米生產了75%手機,卻是無名英雄
    眾所周知,小米到今年已經是10歲了,小米10年,代表的也是中國智慧型手機的10年,這10年間,中國智慧型手機從山寨機,成為了當今世界第一強,佔到了全球50%多的份額。而小米是所有國產機之中,特徵最典型的一個,那就是整合全球供應鏈,造出最具性價比的智慧型手機,雷軍甚至承諾綜合硬體利潤絕不高於5%。那麼小米為何能夠保持這麼高的性價比,除了小米本身的定位及定價策略之外,我想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大量採用ODM機型。何為ODM機型?
  • 德國大陸集團:晶片短缺導致的汽車供應鏈瓶頸可能持續到明年
    鞭牛士BiaNews消息: 據國外媒體報導,由於受到海外疫情的影響,晶片生產受阻、供應短缺。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德國大陸集團(Continental AG)表示,晶片短缺導致的汽車供應鏈瓶頸可能持續到 2021 年。
  • 半導體行業將迎漲價潮,為什麼8英寸頻頻短缺?
    最終,這些成本無疑會被分攤到消費者頭上,畢竟各廠商也無外乎通過漲價來彌補這一部分的額外開支。近日,日本一家電子元件供應商透露,類似手機裡的藍牙、無線、指紋識別、攝像等模塊晶片都已陷入短缺,預估的延遲時間已超過10 周之久。就在上周,大眾汽車也被爆出晶片缺貨斷供的傳聞,儘管官方回應稱僅僅是暫時影響。但事實上,大眾汽車已經開始調整其在中國、北美和歐洲工廠的生產計劃,目的是為了儘可能減少晶片短缺帶來的影響。
  • 華為的晶片,京東方的屏幕,手機的未來屬於中國廠商
    近期,關於國產手機的好消息特別多。印度作為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市場,幾乎所有的手機廠商都在爭奪這塊肥肉。在印度建廠的手機廠商包括蘋果、三星、vivo、OPPO和小米等等。第二個好消息來自國產手機晶片。參考CINNO發布的中國智慧型手機SOC排行榜,華為海思排名第一,市場份額高達43.9%。高通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為32.8%。這對於華為來說,尚屬首次。華為充分發揮了自研晶片的優勢,4月份發布十餘款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