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故事】宋晟睿——《越王勾踐臥薪嘗膽》

2021-02-18 健康快樂友善奉獻2017級9班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

宋晟睿

春秋時期,吳王闔閭打敗楚國,成了南方霸主。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踐即位,吳王趁越國處於國喪之中,就發兵攻打越國,滿以為會是一場勝仗,可沒想到打輸了,自己還中箭受了重傷。闔閭臨死時對夫差說:「不要忘記向越國報仇。」

夫差記住這個囑咐,叫人經常提醒他。他經過宮門,手下的人就扯開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仇嗎?」夫差流著眼淚說:「不敢忘!」

兩年後,吳王夫差親自率領大軍去攻打越國。越國戰敗了,越王勾踐成了吳王夫差的俘虜。吳國的武將們都主張殺了勾踐免除後患,可是吳王夫差聽信了奸臣的話,把勾踐囚在石頭房子裡,讓他做奴僕贖罪。

勾踐一心想復國報仇,表現出的卻是一副非常馴服、真誠悔罪的模樣,整天唯唯諾諾地幹著餵馬、掃馬糞的髒活兒。他對吳王夫差更是恭順極了,感激、歌功頌德的話總是掛在嘴上,同時越國也不斷地向夫差獻上美女、珠寶,孝敬夫差和他手下的貪官。

有一天,勾踐聽說夫差病了,便趕緊去探望。這時,正趕上夫差解完大便,勾踐就用手抓了些糞便放在嘴裡嘗了嘗,然後跪倒在地對夫差說:「恭賀大王,您的病快好了!」夫差問他怎麼知道的,勾踐說:「回大王,醫書上說,病人糞便逆時氣者死,順時氣者生,罪臣剛才嘗了大王的糞便,酸而且臭,正順春夏之氣,故而說您的病快好了。」夫差聽了非常高興,覺得勾踐是真心臣服了,又見他一副畏畏縮縮的模樣,量他也成不了什麼氣候,就把它他放回越國去了。

越王勾踐回去後,每天睡睡在柴草上,還找來一隻苦膽懸掛在門上,進門出門時都要嘗一下苦汁的苦味兒,以此來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戰敗的恥辱和在吳國當俘虜時的遭遇,並激勵自己,鞭策自己,爭取早日富國強兵報仇雪恨。同時他還虛心聽取臣子們的意見,幫助百姓種地養蠶,發展生產,訓練士卒將士,得到了百姓的擁戴。

為了麻痺吳國,瓦解吳王夫差的意志,勾踐派人定期向吳國進貢,給夫差送去了大量的金銀珠寶和美女,以此使夫差整日沉溺於酒色。

經過十年的發奮圖強,越國終於強盛起來,吳王勾踐又一次發兵攻打吳國,終於將吳國打敗,逼迫吳王夫差自殺,滅了吳國。

相關焦點

  • 細讀歷史: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到底值不值得後人讚許?
    破釜沉舟的項羽,臥薪嘗膽的勾踐本來就是中國歷史長河中大名鼎鼎的英雄人物,老先生此聯一經傳出,又使得這兩位英雄更加有名了。不可否認,項羽那種破釜沉舟的決死勇氣的確值得有志向的人學習,越王勾踐那種臥薪嘗膽的毅力和忍辱負重的魄力也的確可以作為苦心人的模範!然而,評判一個歷史人物,我們不能僅僅只看他的某一行為,用某一個讚許或者貶低的形容詞來臉譜化的形容他?
  • 越王勾踐是否真的有過臥薪嘗膽?
    明代胡寄垣有一勵志輓聯,曰: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一輓聯共用了兩個典故,上聯引用項羽破釜沉舟之典故,下來引用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典故。對於項羽是否有沒有破釜沉舟過這裡暫且不論,小編主要講述一下越王勾踐是否真的有過臥薪嘗膽這回事。
  • 一段盪氣迴腸的歷史,臥薪嘗膽,越王勾踐及越國王族的最終命運?
    大家好,我是龍閣,「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今天我們不聊西楚霸王項羽,只聊聊,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越王勾踐和他的越國……
  • 歷史上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他真的是一位賢明的君主嗎
    小時候我們都學習過一篇關於春秋歷史課文《臥薪嘗膽》想必大家都有一定的印象。這篇課文講述的是越王勾踐慘遭吳國滅國,自己不甘屈辱,飲恨吞聲,在吳國為奴役,後來別人的幫助下,逃離吳國。回到自己國家的勾踐,痛定思痛、臥薪嘗膽、勵精圖治,招賢納士,把越國從衰敗中走出來,一步步走向強大,一舉滅掉吳國,報往日之仇。這是課本上對越王勾踐的正面描寫,那麼在真正的歷史上越王勾踐真的是一位賢明的君主嗎?在歷史上其實算不上是一個賢明的君主,據《史記》記載:範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 越王勾踐的「臥薪嘗膽」,真的值得後人讚頌嗎?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臥薪嘗膽一詞出自蘇軾的《擬孫權答曹操書》中,後演變為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強,忍受痛苦之後定會苦盡甘來,這句詞也成為了不少人座右銘。臥薪嘗膽說的是春秋時期,吳越大戰,越國戰敗。越王勾踐在吳國受盡種屈辱,臥薪嘗膽。
  • 臥薪嘗膽,忍辱負重二十年,越王勾踐成就春秋霸業絕唱
    東周敬王三十年(前49()),在吳國為奴三年的越王勾踐終於得到吳王夫差的赦免返回越國。夫差在決定讓勾踐返同的時候,萬萬不會想到,他的縱虎歸山之舉,將會使吳國付出亡國的代價。
  • 「臥薪嘗膽」的故事是事實還是傳說?如果有,究竟是誰臥薪嘗膽?
    「臥薪嘗膽」,能成為含有完整意義的一條成語,被用來專門比喻刻苦自勵、發憤圖強,這跟它源自春秋時期越王勾踐的歷史故事是分不開的。春秋末年,吳越爭霸,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立志要報仇雪恨。有的成語詞典在引用歷史故事解釋後,還引文注釋。如寫到:成語源出《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的「越王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中有「自受遺以米,臥薪嘗膽」。可是,有心人稍加注意會發現《史記》中僅提到勾踐嘗膽一事,而沒提到臥薪。
  • 越王勾踐的越國後來怎麼樣了?野心太大,下場很悲慘
    越王勾踐的越國後來怎麼樣了?野心太大,下場很悲慘!
  • 臥薪嘗膽:一個流傳千古的勵志故事,卻被證實是虛構
    春秋吳越爭霸,打了敗仗的勾踐臥薪嘗膽,勵精圖治,最終雪恥滅吳。作為一個流傳千古的勵志故事,臥薪嘗膽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奮發向上,所謂「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四個字告訴世人,只要胸有大志,那麼身處逆境也可成功。 然而,歷史上真有「臥薪嘗膽」這回事嗎?
  • 成語臥薪嘗膽的故事是真的嗎?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說起成語臥薪嘗膽,總會想起越王勾踐,因為這是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了。吳國,位於太湖平原的東側;越國,則據有錢塘江以南的紹興-寧波平原,屬於一衣帶水的近鄰。吳、越之間的第一次聯繫,就是以一次爭端開始的。《吳越春秋?
  • 故事《臥薪嘗膽》陳道明是好的「歷史劇」
    值得一提的是,《臥薪嘗膽》與陳寶國和劉松仁分別出現在《越王勾踐》和《爭霸傳奇》中的同時廣播了《臥薪嘗膽》。因此吳楚和臥薪嘗膽的故事很有代表性。《臥薪嘗膽》講述了中國在現代電視媒體中為老百姓所熟悉的經典故事,這個典故被稱為中國千年文明史中的經典,否中國人未知,這個典故在中國的歷史上也留下了寶貴。英雄的故事一直是文學作品中一個重要的表現領域。
  • 民間故事:越王臥薪嘗膽
    越王勾踐只得暗中買通吳國的副將伯嚭,同時向吳王夫差獻上美女、白璧和黃金,向吳國求和。  伯嚭以前是吳國大軍事家孫武手下的副將,這人作戰勇敢,立過戰功。但他生性貪財,越王勾踐就利用他這一弱點,託他在吳王夫差面前替越國說情。  有一天,伯嚭上朝後對吳王夫差說:「越國大夫文種代表勾踐來向大王賠罪,望能得到大王的寬恕。」
  • 越王勾踐滅吳後 越國還強盛了好長時間
    而勾踐則臥薪嘗膽、親自耕作,委曲求全、禮賢下士,賑濟窮人,悼慰死者,與百姓同甘共苦,終於使得國力大增。越王勾踐十五年(前482年),越王勾踐趁吳王夫差北上爭霸會盟之際,徵伐吳國,俘獲吳國太子友。而吳王夫差中原與晉定公爭奪霸主失敗,被迫歸國。由於吳軍疲憊,國力空虛,吳國遣使攜重禮與越國媾和。越王勾踐十九年(前478年),越國再度攻打吳國,在笠澤大敗吳軍。吳國自此一蹶不振。
  • 越王勾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絕對不是個仁慈的好人
    越王勾踐父親去世的時候,吳王闔廬利用機會攻打越國。為了抵擋吳國的進攻,越王勾踐竟然讓士兵排成三行,步行到吳軍陣前,一齊大喊著自刎身亡。所以,越王勾踐此舉太過殘酷,太過於心狠手辣了。 2、睚眥必報,為報仇臥薪嘗膽十幾年
  • 越王勾踐能翻身,可不僅靠「臥薪嘗膽」,根本原因在「計然之策」!
    作者:淺水魚(微信公號讀史專欄作者)越王勾踐的父親允常在位時,與吳王闔廬產生怨恨而相互攻伐。允常死後,吳王就興兵討伐越國。越國新君勾踐派遣敢死之士向吳軍挑戰,勇士們排成三行,衝到吳軍陣前,大呼著自刎身亡。吳兵驚恐,越軍趁機襲擊吳軍,射傷吳王闔廬。吳軍大敗,闔廬死去,吳王夫差即位。夫差即位後日夜操練兵馬,要向越國復仇。
  •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滅亡吳國,那麼越國是怎麼消失的?
    但就是這樣一個強大的國家,卻在鼎盛時期敗給了手下敗將越王勾踐,短短數年越國就吞併了吳國成為東南霸主。但熟悉戰國歷史的讀者們都知道,戰國七雄中沒有越國,在越王勾踐的帶領下橫行中國的越國,卻又很快消失在人們的眼中,強盛一時的越國是如何消失的呢?
  • 越王勾踐成功的三要素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說到這裡大家的腦海肯定會浮想到一個人,沒錯,就是臥薪嘗膽最終名列春秋霸主的『越王勾踐』。勾踐起初的時候被吳國打的求和,那他後期是靠什麼來打敗比自己還要強大的吳國的呢?
  • 看看越王勾踐受的苦,怪不得別人成為一方霸主
    如果你不信,快跟我一起看看勾踐的經歷。一、越王勾踐是誰?聽過過「臥薪嘗膽」這個典故嗎?臥薪嘗膽,是中華民族不懼怕失敗與屈辱,敢於拼搏奮鬥崛起的精神象徵,也是中華民族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柱。越王勾踐就是這個典故的主人公。
  •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滅吳,成為春秋最後霸主 | 春秋史話連載21
    無餘一下的一段歷史失去記載,《史記·越世家》說無餘之後20餘世傳至允常,始見於春秋,允常之後就是滅吳稱霸的勾踐。越國社會發展的歷史,詳情不清楚,大致和吳國相仿,春秋時代其社會經濟發展是較快的。越國的活動最早出現在春秋史上,是公元前601年(魯宣公八年),越與吳一道同楚會盟一次。此後,越兩度助楚伐吳,但均以失敗告終。公元前510年(魯昭公三十二年),吳國正式興兵伐越。
  • 越王勾踐:我的劍千年不腐,削鐵如泥,是天下第一劍
    據專家考證,翻譯成現代文是「越王勾踐自作用劍」。越王勾踐?他有什麼故事呢?在歷史上,越王勾踐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剛剛即位之時,他便順風順水的打敗了吳王闔閭。後來闔閭的兒子夫差復仇成功,勾踐作為人質為夫差做了貼身侍候,長達三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