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霸主當中,越王勾踐絕對是一個奸雄,因為他成為霸主的方式總歸是有些奸詐血腥的。勾踐之所以成為了春秋霸主,原因之一就是他偷襲了吳國,進而被封諸侯霸主。如果你想了解真正的勾踐,那就得看看他究竟做過些什麼。
1、不把人命當命,心狠至極
越王勾踐父親去世的時候,吳王闔廬利用機會攻打越國。為了抵擋吳國的進攻,越王勾踐竟然讓士兵排成三行,步行到吳軍陣前,一齊大喊著自刎身亡。吳國軍隊看到後都愣住了,於是勾踐就利用這個機會突襲,將吳國軍隊打敗,吳王闔廬也因此受傷而死。
從這件事我們看到,越王勾踐是個手段狠辣的人,竟然利用士兵的自殺震懾敵軍。明明戰術上還有很多的方式,勾踐卻偏偏使用最為殘酷的手段。況且,即便輸了又如何,越國依舊不是沒有可能復國。楚昭王時期楚國就被吳國所滅,但是依舊復國了。而越國最後被楚國所滅,但是最後的殘餘勢力依舊存活到了漢武帝時期。所以,越王勾踐此舉太過殘酷,太過於心狠手辣了。
2、睚眥必報,為報仇臥薪嘗膽十幾年
臥薪嘗膽這個典故想必大家都知道。越王勾踐進攻吳國戰敗,剩下五千餘軍隊被吳軍圍困於會稽山。無奈之下勾踐向夫差求和後,吳國撤兵放過了勾踐。但是,越王勾踐卻一直沒有忘記這個戰敗的恥辱,此後長達十數年臥薪嘗膽,期間為了自保甚至使出了美人計。最終,在軍力和糧食充沛之後,又趁著吳國帶走精兵會盟其他國家之時,越國派遣軍隊偷襲了吳國,殺了留守的吳國太子。此後,越國逐漸蠶食吳國領土,最終將吳王夫差圍困於姑蘇山,隨後吳國滅亡。
3、可同患難,但是不可共享樂
越國在滅掉吳國之後,範蠡逃離了越國,並且書信告知好友文種「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可以共患難,但是不能同樂,你為什麼不趕快離開呢?」但是文種沒有聽從範蠡的話離開越國,而是稱病不再上朝了。後來有人向勾踐進讒言說文種要作亂,越王就賜給文種一把劍讓他自殺了。如果文種聽從範蠡建議,估計也能和範蠡一樣在其他國家頤養天年,可惜文種還是貪戀權勢,最終落得身死的下場。
作為現代人,我們也應該看清領導的為人,如果遇到如勾踐一樣的領導,那就得千萬小心,最好是學範蠡一樣,找準時機全身而退。其實歷史當中不乏勾踐一樣的帝王,成功立業之後就開始消滅有功之臣。能活下來的都是提早就全身而退的人,我們應該學習這樣的人,對自己也算是一種負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