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聖孟子誕辰紀念日

2021-02-07 國語社

鄒國亞聖公孟子畫像,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亞聖孟子生於周烈王四年(西元前372年)四月初二日,鄒國人。東周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其字號於漢代以前之古書無記載,但曹魏、晉代之後卻傳出子車、子居、子輿、子展等不同字號,此可能為後人附會而未必可信。


生卒年月因史傳未記載而有許多的說法,其中又以《孟子世家譜》上所記載之生於周烈王四年(前372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前289年)較為多數學者所採用。


據說孟子為魯桓公庶長子孟慶父之後代,孟慶父之子孟孫敖另立一族,為孟孫氏,或稱仲孫氏、孟氏。魯穆公八年(西元前408年),齊國攻破孟孫氏之食邑郕城,孟孫氏子孫遂分散開來。孟子之祖先即自魯國遷居至鄒國(今山東省鄒城市),如此孟子遂成鄒國人。相傳其父名為激,字公宜;其母親之姓氏亦有仉氏與李氏之說。據說,孟子三歲喪父,孟母艱辛撫養其成人,孟母管束甚嚴,其「孟母三遷」、「斷杼教子」等故事,成為千古美談,是後世母教之典範。


孟子於十五、六歲時至魯國之後,一說拜孔子之孫子思為師,但據史書考證,子思去世時距孟子出生尚早幾十年,故還是如《史記》中所載,受業於子思門人之說法較為可信。


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遊說各國,但是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述,孟子之弟子萬章與其餘弟子著有《孟子》一書,繼承並發揚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尊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孟子》七篇傳世,其篇目為:《梁惠王》上、下;《公孫醜》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為「四書」。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為科舉必考內容。孟子之文章說理暢達,發揮詳盡氣勢充沛並長於辯論。



孟子之思想


我國人性論史上,孟子首先提出性善論者。他認為,人性為善,正如水往低處流,此為不爭之事實。人生來都有最基本之共同天賦本性,即「性善」或「不忍人之心」,抑或對他人之憐憫心、同情心。他舉例說,「乍見孺子將入於井」(人突然看到小孩要掉到井裡去),都會驚懼並產生同情心理。此種同情心,並非為討好孩子之父母,亦非欲於鄉親朋友中獲得好名聲,亦非厭惡見死不救之名聲,而完全自人天生之本性中發出,此即為「不忍人之心」。


「不忍人之心」亦稱「惻隱之心」,此外尚有「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此四心﹙亦稱「四端」或「四德」﹚,即孟子論述人性本善之根據。孟子認為,人與禽獸之差別很微小,僅僅在於人有此「心」。若無此「心」,則不能算作人。如果為人而不善,不是本性之問題,而是由於捨棄或未保持住本性,絕非其本無此「善」之本性。因此,人若生不善之思想與行為,應閉門思過,反省是否放棄此天賦之「心」,努力將此「心」尋回,以恢復人之本性。此即是孟子所謂「求其放心」,後世稱為「復性」。若反省自己,一切都合乎天賦之道德觀念,則為最大之快樂,此即孟子所謂「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孟子之性善論對傳統思想影響極大,成為後世儒家之正統觀念。宋代以後流傳之《三字經》首句即「人之初,性本善。」


先秦儒家中,以荀子為代表人物之一派,反對孟子之性善論,而主張性惡論。荀子提出「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著名論點。他認為,人生來之本性為:餓則思吃飽,冷則欲穿暖,累則思休息,此為人之本性真實表露。在他看來,「好利」、「疾惡」、「好聲色」等,皆人之自然情慾,亦人性惡之表現。而善之道德意識為後天人為加工之結果。此後天人為之加工即稱「偽」。


荀子針對孟子性善論,首次運用「性」與「偽」之範疇來說明人之自然本性與社會道德之關係,反對將人之自然屬性道德化,強調「性偽之分」,認為人之自然本性為基於生理機能而產生之物質生活慾求,社會道德規範對此慾求加以限制、調節,二者之關係既對立又統一,「無性,則偽之無所加;無偽,則性不能自美。性偽合,然後聖人之名一」。意思是說,無自然本性,社會道德之人為加工則無從施加;無人為加工,人性則無法由惡變善。聖人之作用在於將「性」與「偽」作結合與統一。


荀子較全面論述「性」與「偽」之關係,並著重強調對人性之改造,提出了「化性起偽」、「塗之人可以為禹」等觀點,認為人皆具改變本性、成為聖人之可能。荀子性惡論對法家影響甚大,但未能成為儒家觀念之主流。傅斯年認為荀子之說法與孔子相近,反而孔子與孟子對性的看法迥不相同,而此差異「宋儒明知之,而非宋儒所敢明言也」。


孟子認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此即孟子之民本思想(部份人士以此認為孟子為民主之先驅)。孟子贊同若君主無道,民眾有權將其顛覆。孟子認為取得政權須愛民之心與有合法手段。若上位者之德行、為政不為百姓所接受,則上位者將喪失其繼續秉政之資格。孟子並引用尚書太誓篇「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之言,告誡人君重視民心。正是因此,《漢書·藝文志》僅僅把《孟子》置於「諸子略」中,視為子書,未得到應有之地位。


至五代十國之後蜀時,後蜀主孟昶命人楷書十一經刻石,其中即包括《孟子》,可能此為《孟子》入「經」之始。至南宋孝宗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稱「四書」,並成為「十三經」之一,《孟子》之地位遂達高峰。


孟子主張君主行仁政,承接性善論「人有不忍人之心」,乃有「不忍人之政」,君主只要將自己之仁德推廣,所謂「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愛護自己家人,到愛護國民,即是仁政。推行仁政之具體措施為行「王道」,要使人民富足,百姓安樂,即「保民而王」,百姓自然擁戴君主,國家自然富強安定。


關於孟子究竟是主張王道還是德道,學術界意見不一。「王道」思想當為「內聖外王思想」之簡稱,而內聖外王思想出於道家《莊子·天下》篇。從馬王堆帛書和郭店簡思孟學派代表作《五行》看來,孟子主張善道與德道。《五行》:「仁義禮智四行全,善道也;仁義禮智聖五行全,德道也。善道,人道也;德道,天道也。」《童子問易》總結由《易經》而來之德道謂:所謂德道,即博愛、厚生,公平、正義,誠實、守信、文明、和諧,革故、鼎新,民主、法治之德性與德行。



孟子所受封贈


● 齊宣王封孟子為稷下學宮第一任上大夫。

● 宋元豐六年(1083),升鄒國公。

● 元至順元年(1330),加贈為鄒國亞聖公。

● 明景泰二年(1452),孟子嫡派後裔被封為翰林院五經博士,子孫世襲。

● 明嘉靖九年(1530),奉為亞聖,罷公爵。

● 民國三年(1914),第73代翰林院五經博士孟慶棠改封奉祀官。

● 民國24年(1935),改稱亞聖奉祀官。



後世對孟子之評價


《漢書·楚元王傳贊》:「自孔子歿,綴文之士眾矣。唯孟軻……博物洽聞,通達古今,其言有補於世。」但孟子之地位於宋代以前並不很高,甚至有打油詩諷刺孟子:「乞丐何曾有二妻?鄰家焉有許多雞?當時尚有周天子,何事紛紛說魏齊?」。自中唐的韓愈著《原道》,將孟子列為先秦儒家中唯一繼承孔子「道統」之人物,自此出現孟子「升格運動」,孟子其人其書之地位逐漸上升,取代顏回成為「亞聖」。


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孟子》一書首次被列入科舉考試科目之中。元豐六年(1083年),官方追封首次孟子為「鄒國公」,翌年配享孔廟。而後《孟子》一書升格為儒家經典,南宋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為「四書」,其實際地位更在「五經」之上。元代至順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為「亞聖公」,以後就稱為「亞聖」,地位僅次於孔子。


明代朱元璋輯有《孟子節文》,刪掉《孟子》裡部分章句,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等。朱元璋曾道「使此老在今日寧得免耶!」


越南學者張漢超在文章中說:「為士大夫者,非堯舜之道不陳前,非孔孟之道不著述。」


▍本文綜合改寫自維基百科「孟子」詞條。



相關文章:


邵燕祥 | 朱元璋刪《孟子》,刪了哪些話?


掃描以下二維碼關注「國語社」↓  

相關焦點

  • 「紅亭紀念日」全球洪門聯盟、中國洪門五聖山與洪門國際基金會,下午在高雄洪門忠義堂舉行紀念儀式.
    今天是農曆7月25日,國曆九月十二日,也是洪門成立346週年的「紅亭紀念日」,全球洪門聯盟、中國洪門五聖山與洪門國際基金會,下午在高雄洪門忠義堂舉行紀念儀式
  • 國父誕辰暨文化復興節紀念大會致詞
    本文今天是 國父一百晉三誕辰紀念,也就是第三屆中華文化復興節。政府自前年明定 國父誕辰為中華文化復興節以來,至今已經兩年;此其間,由於全國各界熱烈響應,也由於政府同仁悉力以赴,乃使九年國民教育得以如期實施,社會生活規範得以全面推行,長期科學發展計劃得以擴大邁進……所有教育文化建設,都獲致了顯著之績效。
  • 11.11加拿大國殤紀念日
    Remembrance Day(國殤紀念日
  • 首發 顏炳罡、賴貴三:兩岸丙申年孔子誕辰釋奠大典祝文(附註釋)
    以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子亞聖孟子及諸大賢哲先儒伏維尚饗! 維中華民國一百有五年九月二十八日,恭值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臺北市政府敬設釋奠大典,○○○○○,謹具香花時儀,肅告聖靈曰天生聖化,理至情真;陰陽太極,通變圓神。
  • 馬丁路德金紀念日 楊安澤競選紐約市長收穫這個重要背書
    金州資訊報導,馬丁·路德·金紀念日當天,這位傳奇民權領袖的兒子——馬丁·路德·金三世正式為正在參選紐約市長的楊安澤背書。
  • 四聖諦
    肆‧四聖諦的重要  四聖諦是佛陀初轉法輪時所說,臨涅槃時又再三叮嚀弟子們,於四聖諦有疑惑者,應該速速發問。可見在佛陀的一代時教中,對四聖諦的闡揚是自始至終的。尤其,在初轉法輪中,佛陀更三度演說四聖諦的妙義,稱為「三轉十二相」。
  • 薦書 | 紀念 國父誕辰
    今天是   國父孫中山先生誕辰紀念日,我們在此推薦一些有關   國父的大陸版書籍。
  • ALL IN MACAU|聖母無原罪瞻禮紀念日
    突然多了一天假期是不是感覺很開心沒錯今天是12月8日聖母無原罪瞻禮紀念日許多人是不是對這個節日知之甚少接下來我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 【澳門故事】喝了亞婆井的水,忘不掉澳門……
    有一首澳門葡人的民謠是這樣唱的,「喝了亞婆井的水,忘不掉澳門;要麼在澳門成家,要麼遠別重來」。神話般的傳說,為這口井賦予了不一樣的魔力。
  • 何謂四聖諦?八正道?
    南傳入門問答吉祥尊者 佛護尊者合 著何謂四聖諦
  • 丹尼斯·賽諾主編《劍橋早期內亞史》(藍琪/譯)出版
    •塞諾主編,由世界各國著名的內亞史專家集體撰寫而成。本書介紹了內亞地區的地理背景,追溯了從舊石器時代到13世紀蒙古帝國崛起的內亞史,認為從人類歷史的早期開始,內亞就與歐亞大陸各定居文明發生了聯繫。在前近代時期,內亞更多的是作為一個文化而非地理實體來定義的,它的邊界隨著力量平衡的變化而改變。與普遍存在的觀點相反,該書作者認為這些遊牧民族並不單純是對農耕居民發動攻擊的敵人,他們不僅索取,而且也給予鄰人許多。
  • 聖神降臨瞻禮【感知聖神降臨】
    _  「你們領受聖神吧」(22)  聖神是一切恩典的分施者。16:8-11解釋聖神的工作:(一)喚醒世人,引領人邁向基督;(二)使天主救贖的工程得以完成;(三)使邪惡的勢力徹底潰敗。_  「你們赦免誰的罪」(23)  聖神第一個行動是使人悔改,消滅人的罪過,使人成為新受造物(格後5:17)。
  • 新疆昌吉:亞中商城復工 減免商戶租金860萬
    截至3月15日,新疆昌吉市面積最大的民生綜合市場——亞中商城6個專業市場98.7%戶商鋪已恢復生產經營,為降低疫情對商戶的影響,鼓勵商戶盡快恢復營業,商城減免近2000商戶租金860萬元。 今年26歲的朱睿曦,2018年10月進駐亞中商城就業創業孵化基地。
  • 聖派翠克節大遊行 曼哈頓滿街綠帽子
    曼哈頓在16日化身成一片綠色的海洋,具有257年歷史的紐約聖派翠克節大遊行(NYC St.Patrick’s Parade)如期而至。一些參與者身穿愛爾蘭民族服飾,演奏錫笛和豎琴等愛爾蘭民族樂器,圍觀者們則身穿各種綠色服飾,現場充滿濃鬱的節日氛圍。
  • ​1Nightwish發行了新專輯 2慶祝貝多芬誕辰250年紀念日影片-看戲學芬3
    Lähteet HS, Yle來源HS,Yle----陳煥雅分享鏈接古典音樂迷們這一系列慶祝貝多芬誕辰250年紀念日影片,可別錯過了呀!fbclid=IwAR2PHwp7n8FELrY86Sg07HZkDowe2L_r56YlS1s3fz-buQrfGDkF675m4z0----------貝多芬誕辰250週年紀念活動中文簡介(德國之聲中文網)路德維希·範·貝多芬(路德維希·範·貝多芬誕辰誕辰誕辰250週年)在柏林古董的貝多芬誕辰250週年紀念活動籌劃介紹會上,,聯邦文化國務秘書格呂特斯ikaMonikaGrüt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