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製藥網 市場分析】我國是中藥的發源地,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儘管如此,但相關數據顯示,在海外中藥市場中,中國擁有的權僅為0.3%,而日本和韓國卻佔據了中藥的70%以上。更令人咋舌的是,日本佔據了世界中藥市場銷售90%的份額。
(漢方藥國際市場份額巨大,日本何以走在前列? 圖片來源:中國製藥網)
為何日本、韓國在中藥事業上的發展這麼搶眼?以日本市場為例,業內人士分析,主要有這幾大原因。日本中成藥企業能夠依靠先進的品質管理、分析技術、機械設備等,在維持藥劑品質的同時,製作嚴格的用法和使用量。日本中藥企業還將加味逍遙散、當歸芍藥湯、桂枝茯苓丸、潰瘍性結腸炎藥物等成藥,取得了美國。
另外,日本中藥企業也更傾向於和中國合作。有企業就是一方面到新疆等藥材宜產地,與當地合作建立生產基地;另一方面收購我國的一些傳統中成藥企業,或者與中國某些中藥企業合資。藉助中醫藥,日本「漢方」企業已控制世界中成藥80%左右的市場。
一家日本企業的董事長就表示,「標準化」是日本中成藥市場份額較大的一個重要因素。「日本制定了非常詳細的標準,將藥效和化學成分予以標準化呈現。這種對中藥和西藥的一視同仁,使中藥得以產品化生產,也令全球各國更易接受日本所生產的中成藥。」
筆者了解到,目前日本漢方藥廠有200家左右,漢方製劑多達2000多種,89%的日本醫生會開漢方藥處方,處方用漢方藥每年也以15%的速度增長。
除此之外,日本民眾也較為認可漢方藥。近80%的日本人認為,漢方醫藥治療慢性疾病較為有效,甚至60%的日本人都認為漢方藥能促進健康長壽。
也有人士對國內中藥企業和日本漢方企業進行了對比,發現二者有很大的不同。有日本漢方企業產品中的草藥大部分都從我國進口,為了方便生產,保證產品質量,這些企業在我國建立了多個GAP藥材種植基地。
更為重要的是,日本漢方企業還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藥理、毒理、劑型成分分析的標準化、規範化等方面的研究,將傳統中醫藥賦予了更多科學化的技術。
雖然國內也有中藥企業進行了藥材種植基地的布局,但在數量上還有所懸殊。比如目前同仁堂在國內就擁有8個GAP基地,但與日本漢方企業的70多個基地還相差甚遠。
那麼,我國中藥市場該如何爭取更多的份額呢?,政府需要支持,日本2001年3月,文部科學省發布《教育核心課程設置》,漢方醫學教育被納入其中。2004年,80所醫科大學全部開展了漢方醫學的教育。此外,政府還投資建立了一系列漢方醫藥研究機構。
第二,重視創新,日本的三大漢方藥生產企業(三共、津村、鍾紡)的新藥研發費用均佔每年銷售收入的10%—20%。日本漢方藥大多採取顆粒劑、片劑、膠囊劑、口服液等劑型,擺脫了水煎火熬的傳統中藥服用方法。
第三,嚴苛的質量控制,日本專門出臺了藥材種植規範,要求生產過程中儘量不用化肥和農藥,儘可能降低農藥殘留和重金屬含量。而且日本漢方藥對於鑑別和含量測定的要求非常高,普遍比中國中藥標準更為嚴格。
在上述三個方面,我國都有採取措施,比如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但在標準的制定方面還有所欠缺。此外,在創新、和質量控制方面,中國中藥企業也有所行動,不過和一些先進的企業相比,仍有所不足。因此,政府和國內中藥企業需要付諸更多的實際行動,佔據更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