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拳種之南拳

2021-01-21 武宗Kungfu

南拳拳種之一。俗稱洪拳,系清代民間秘密結社洪門假託少林所傳習的一種拳術。洪門相傳創於清康熙十三(公元1674年)。另傳起於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明將鄭成功在臺灣創立的「金臺山」,該組織以明太祖朱元璋年號「洪武」的「洪」字立門,故稱洪門。推行與從事洪拳練習,以倡習武藝為名發展組織,宣傳反清復明思想。洪拳,相傳已有300多年的發展歷史,在廣東流行甚廣,是廣東「洪、劉、蔡、李、莫」五大拳之首。其流傳區域亦廣,如四川、湖北、湖南、廣西、山西等地,在香港、澳門、澳洲、美國、加拿大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頗有影響。


洪拳的拳械套路多而雜,其主要徒手套路有:龍拳、虎拳、豹拳、獅拳、象拳、馬拳、猴拳、鶴拳、蛇拳、彪拳、虎鶴雙形拳、五形拳、十形拳、鐵線拳、洪門拳、青龍手、武鬆手、白虎捶、子午捶、大洪捶等。主要器械套路有:單頭棍、雙頭棍、鐵包金棍、七點半棍、十點半棍、八卦棍、二十四槍頭棍、海底藏針棍、十七連槍棍、十八連棍、平西棍、飛龍棍、橋梁棍、中欄棍、洪家伏虎凳、青龍刀、洪家二龍刀、大斬四門刀、關刀、大刀、雙龍拐、洪家雙刀、雪花蓋頂雙刀等。主要對練套路有:十二連拳、六合棍對練、棒對練、棒對凳等。


該拳要求身正步穩,下盤沉實。手型有拳、掌、指、爪、勾、鶴頂手等,手法有沉橋、圈橋、封橋、衝拳、插掌等。步型以四平馬為主,還有三角馬、子午馬、吊馬和麒麟步等。身型要求含胸、立腰、收腹、斂臀、沉肩、垂肘、沉橋坐步。發力時要求蹬腿、扣膝、合胯、轉腰,先蓄後發,猛力出擊。有時還因勢發聲,以聲助威。


洪拳是以龍、虎、獅、豹、蛇、鶴、象、馬、猴的象形與特性結合武術技法創編而成。有單形拳術,如龍拳、虎拳等;亦有混合形拳術,如虎鶴雙形拳、五形拳、十形拳等。其風格特點是:手法豐富,腿法較少,步穩勢烈,硬橋硬馬,剛勁有力,以氣催力,以聲助威。湖北洪門拳勁剛勢猛,故有「洪門一頭牛,打死不回頭」之說。四川洪門拳還有南北兩派之分。南派要求形、意、氣、力、聲的高度統一,主張以力服人、以威取勝,硬打直上,勁透過身,剛勁有力;北派拳勢舒展,招式清晰,四平大馬,扁側進擊,閃展靈活,發勁含蓄,拳勢威猛,剛勁有力。


洪拳屬於中國傳統拳術,是南派拳術代表之一,與劉、李、蔡、莫合稱廣東五大名拳。關於其起源有三種說法,一種說法洪拳是清代南方民間秘密結社三合會(洪門)假託少林所傳習的一種拳術;另一種說法由元、明間陝西地方拳術紅拳加上其他拳術演變而來,已有300多年的歷史;還有一種說法是清康熙年間由南少林俗家弟子洪熙官始創。


其中第一種說法廣為接受。洪拳流傳區域甚廣,如兩廣、兩湖及四川陝西等地,在香港、澳門、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頗有影響。在臺灣洪門由鄭成功在臺灣創立的"金臺山"開始流傳,在南中國發展組織,練習武術,宣傳反清復明思想。


2015年,洪拳列入廣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8年5月,洪拳被列入廣東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洪拳三寶一般是指工字伏虎拳、鐵線拳及虎鶴雙形拳等三套洪拳套路。


工字伏虎拳傳說是洪熙官改十八羅漢伏虎拳而成,路線成工字形。它是洪拳的代表套路,主要是扎橋手、橋馬與氣息內勁。特色在於氣勢雄壯,剛勁猛烈。要求沉肩展背、勁貫骨髓,以身調氣、以氣催力。使達到"氣吼山河動,舉步風雲起。"的神態和氣概。


鐵線拳 為洪拳的內功拳術,乃洪熙官得自少林寺的秘傳武功,動作大開大合、長橋大馬。特色在於以身調氣、以氣催力。以開合吞吐,配合十二橋手訣,剛柔互用,再加上五臟六腑的調息鍛鍊,使達到"內練一口氣"的效果。另有一派的說法,指鐵線拳為廣東十虎之一的鐵橋三所傳。乃屬短橋窄馬近身貼戰的武術,特色為以喜、怒、哀、樂調五臟六腑,可達健身、強身的效果。


虎鶴雙形傳說乃洪熙官與方詠春武術交流後所創的一套武藝。主要取自虎之威猛與鶴之輕巧靈敏,達到"虎鶴合一、天下無敵"的功用。大致而言,本套路的特色為洪拳橋手、步法、身法的綜合變化,再加上虎形拳的剛猛及鶴形拳的巧勁,使之成為一套實用、多變化的高級套路。此三套拳術之所以稱三寶,主要原因乃工字伏虎重根基,可扎橋手、橋馬及內功基礎,尤其它的手法及橋馬、勁法可奠定學習其它洪拳的根基,所以一般都把它作為母形拳,所以稱為洪拳的代表套路;鐵線拳主扎內功,乃洪拳名言"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的實踐套路,故稱為洪拳至寶;虎鶴雙形則為洪拳之表演及應用套路,故三者有互補互用之特點。

 武宗主·推薦閱讀


⊙ 掃碼加宗主微信

     邀你入微信群

 1.多年習武者交流群

 2.老江湖者比較多

 3.分傳武·中醫·買賣群


⊙ 愛好者掃碼入QQ群

     群號:813497505

 1.年輕武術愛好者多

 2.群共享資料也好多

 3.傳武交流·武術買賣群



武宗kungfu》的願景是「智者不匹夫,武者無懦夫」,使命是「以武學打開世界」,價值觀是「愛國、強身、正義、修己、互助、和平」。真正的中華武學是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內涵之道,包括易學、中醫、兵法、儒釋道之學等普世的民族文化。武有大小,大者衛國,小者衛民。武學不僅是大道、哲學,訓練人的智、信、仁、勇、能,提高人整個生命的身心健康和質量,更是術學,掌握真正的武術技擊能力是武術之魂。

相關焦點

  • 中國武術到底有多少拳種?(上篇)
    拳以此立名日「三皇」;又因該拳出手如捶,發勁如炮,故名炮捶,合之則稱「三皇炮捶」。紅拳長拳的一種。源出中原以西,似與明王析《續文獻通考》所載之「西家拳」吻合;也有傳說創自宋太祖趙匡胤;或說萌發於陝西關中。華拳長拳類拳種。其名取自「三華貫一」。《華拳秘譜》載:「名為華者,取精、氣、神三華之意也。」太極拳我國武術中一大拳派。
  • 中國武術的基本功「扎馬步」,武術裡「南拳北腿」你了解多少?
    中國功夫中華武術博大精深,自古就流傳著少林武當功,當然我們常說的就有南拳北腿、刀槍劍戟、斧鉞鉤叉、十八般武藝。現代武術競技,分為套路和散打。這是最早「南拳北腿」說法,顧名思義,南方拳種擅長拳法,北方拳種擅長腿法,這發揮了各自的比較優勢,北方人身高腿長,攻擊力量大。南方人則利用身體靈活、快速地攻擊彌補力量上的不足。最初,北派的確佔據主流地位。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各派系的融合,以及練武理念、技巧的精進,南派武術對中國武術的影響遠遠大於北派,練武不僅是止戈自衛,更是強健身體,民間自古習武成風、武館林立,具有深厚的武術文化積澱。
  • 中國功夫南拳北腿指的是什麼?傳統武術知識科普
    中國武術自古以來就有南拳北腿的說法,我們從小聽得最多的一個詞應該就是南拳北腿了。可是南拳北腿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幾乎很少有人能搞得清楚。少林功夫南拳北腿並不是說南方人只打拳,北方人只踢腿,南拳北腿這個詞很好的概括出了中華傳統武術裡南北方武術風格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僅僅是南北方的文化造成的,身高,生活習慣,各種微小的因素都決定了南北方武術的差異。
  • 溫州南拳出擊!楠溪江畔武術之鄉變身「活馬」競技場!
    我國武術文化博大精深   在武術界有一個響噹噹的詞叫「南拳北腿」   什麼是南拳呢?   南拳又稱南方拳   是明代以來流行於南方的拳種的總稱   而溫州南拳是浙南地區的地方傳統拳術之一   作為廣大民眾歷來喜愛的健身項目   千百年來盛傳不衰   當南拳推馬競技遇上永嘉楓林   素有「耕讀傳家、崇文尚武」的武術之鄉   瞬間激蕩起渾厚歷史的層層漣漪   獻上一場精彩絕倫的南拳推馬盛宴
  • 南拳之英雄崛起
    魚樂狗仔隊之2020年12月14日《南拳之英雄崛起》將上映該片由吳俊賢執導,著名演員陳浩民和王婉中領銜主演,戚雲鵬、邵老五等擔綱主演。清朝時期以一代宗師劉亞梅為人物原型。歷史上,他曾師從著名拳師蔡君,後把武術內家拳與外家拳兼容並包,融會貫通,獨創「吞吐」拳種;他以鍥而不捨、精益求精的學藝態度修成「朱家教」的代表人物,最終躋身20世紀二三十年代南拳三大首領之列。據片方介紹,電影主要聚焦的是「劉亞梅」為完成師傅遺願,打擊鴉片、匡扶正義的故事。
  • 「南拳北腿」中的南拳,到底是什麼?
    南拳,是武術流派之一。南拳又稱南方拳,是明代以來流行於南方的漢族拳種的總稱。它以福建、廣東為中心,廣泛流傳於長江以南地區,故稱南拳。作為南少林等拳種與中國南方各地漢族拳種相結合的產物,技術套路繁多,遍布各省。由於歷史悠久,再加上師承關係的演變,形成了多種打法,但多數套路仍具有同一特點,總屬南拳。
  • ✎「南拳北腿、東槍西棍」是中華武術最精粹的概述 京武功夫探秘獨門實戰棍法殼子棍
    前幾天小編參加用武之地舉辦的《武術搏擊高峰論壇》有嘉賓就分享過中國現有的拳種就有139個,其中滄州就佔了一大半!用簡短的詞彙來概述中華武術?就只有如下:「南拳、北腿、東槍、西棍」  中國武術是在一個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繁衍起來的,以至現在形成一個擁有眾多拳種流派的昌盛局面。  武術流派歷來帶有明顯的地域色彩,「拳興於齊」、「劍起吳越」之說便表明了這一點。
  • 南拳北腿,咋回事?
    點擊上圖中華有神功,南拳對北腿。
  • 南拳之白眉拳
    南拳拳種之一,為廣東惠東縣梁化墟人林合所創。林合(字瑞初,1831-1908),少時酷愛武藝,10歲習武,17歲後隨海豐和尚黃連矯習拳10年。
  • 龔鵬程|南拳北腿
    這種差異,表現在武術上,自然也就形成了南拳北腿不同之風格。    可是,越是看起來沒問題之處越要留心。因為南北然可分,南北究竟指什麼,各朝代所指卻並不一樣。秦漢以前,所謂「南風不競」的南,講的是荊楚;而荊楚所包涉的地區,就北及山東河南的南部。南北朝時期,南北之分, 則指的是中原地區和江淮流域。
  • 南拳之蔡家拳
    南拳拳種之一,相傳由廣東番禺人蔡展光於清乾隆初年(公元1740年前後)所傳。
  • 【文化看點】膠州歷史上第一家開宗立派武術拳種——三鋪龍拳
    1900年參加義和團天津保衛戰的骨幹黎銀逃亡到此,同劉衍文、劉衍成結為同好,自此劉家拳融入了南拳的動作。出生於1953年的劉正海從七歲開始練習家傳武功。經過50多年的潛身苦練,他成功地融匯南北之長,創編了三鋪龍拳系列動作功法,並於2010年8月成立三鋪龍拳研究會,是膠州歷史上第一家開宗立派的武術拳種。
  • 南拳之五祖拳
    南拳拳種,又稱少林五祖拳、五祖鶴陽拳。所謂五祖,據《太祖拳譜》記載:「一太祖、二羅漢、三達尊、四行者、五白鶴。」
  • 中國四大武術之鄉,名人輩出
    筆下能寫出來一招一式,說明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有這一招一式的根據,歷朝歷代赫赫有名的將軍們,更加說明了武術的真實存在。我國武術自古有之,歷史同樣悠久。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武術,最著名的中國四大武術之鄉,你知道是哪裡,知道哪裡有些什麼武術嗎?
  • 空手道源於福建南拳之研究
    明清時代冊封使團的人員與琉球留學生將北方拳種注入琉球唐手,豐富了琉球唐手的技術體系。2008年北京奧運會武術入奧沒能成功後,武術入奧的進程似乎愈發遙遠。為何武術尚未成為奧運會正式項目,而源於中國武術的空手道,通過福建--琉球--東京的傳播途徑,僅百餘年時間,已經成為國際奧運會的正式項目?一般認為,空手道源於中國,主要是源於福建南拳。
  • 創編拳種器械 為中國武術再補空白
    本報訊(記者楊金麗)中國武術門派眾多,但還沒有一個門派擁有完整系統的項目。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滄州武術名家劉連俊利用難得的空閒時間,潛心武學,8個月來創編八極、盤古王等門派的拳種器械,完善了這兩大門派空缺的項目,填補了中國武術又一空白。
  • 高志峰先生:榮任世界高氏武術聯盟副主席,併兼任湖北地區高氏家族武術總負責人
    視頻為高志峰先生演示的南拳:是流傳在我國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沿海一帶的特有拳種。
  • 第9屆世界武術錦標賽女子南拳冠軍林凡
    ,第9屆世界武術錦標賽女子南拳冠軍。歷史戰績2006年全國武術錦標賽南拳、南刀第一名;2006年全國武術冠軍賽南拳、南刀第一名;2007年全國武術錦標賽南拳、南刀第一名;2007年全國武術冠軍賽南刀第一名;2007年全國武術精英賽(上海)南拳、南刀第一名;2007年全國武術精英賽(鄭州
  • 中國武術協會:習武之人不能以門派、拳種名義參加格鬥搏擊
    中國武術協會:習武之人不能以門派、拳種名義參加格鬥搏擊 馮蕾 李金霞/中國體育報 2020-11-06 10:03
  • 【武術】省首屆演武大會五邑亮劍,武術與段位制融合辦賽
    這是廣東省武術協會的創新辦賽模式,也是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授予廣東省武術協會先行先試政策的一次新嘗試,利用賽事讓武術段位考評也分出名次,讓選手可同時競獲段位和賽事獎牌,吸引更多武術愛好者參與其中,以推動廣東省傳統武術、南拳的推廣和發展,增強廣東省武術段位人口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