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 濟南用水總量將控制在21.9億立方米以內、城區汙水日處理...

2020-12-26 閃電新聞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4日訊 12月24日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濟南市城鄉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季孝在發布會上介紹說,「十四五」期間濟南市要堅持「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工作總基調,統籌「供、排、蓄、引、治、保、工、管」系統治水,推進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規劃新增供水能力50萬立方米/日

優化水資源配置,完善供水安全保障體系。統籌黃河水、長江水、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等各類水資源,規劃建設太平水庫、馬頭山水庫。完成楊家橫、武莊等水庫擴容增效工程,實施徒駭河、牟汶河等河道攔蓄工程。完成臥虎山水庫—錦繡川水庫連通、白雲—東湖—杜張—狼貓山東部城區四庫連通、玉清湖水庫至鵲華水廠調水等水源連通工程,謀劃雪野水庫與東部城區水源連通工程,逐步形成多水源聯合調度、覆蓋全域的全市大水網。建設大橋、臨空、白雲等水廠,完善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國際醫學科學中心、新東站片區等供水設施。「十四五」期間,規劃新增供水能力50萬立方米/日。繼續推進優質地下水直飲水工程。建立健全農村飲水安全長效管理機制,確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長受益。

到2025年 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在21.9億立方米以內

打造全國節水典範城市。構建全域節水體系全面探索節水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新機制,加強農業、工業重點領域節水和城鎮節水,打造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高標準節水示範樣板。強化再生水利用,推進再生水廠、主幹管網配套建設工程,建設河湖景觀、園林綠化、城市保潔、工業冷卻用水等用水大戶供水管線,合理規劃再生水設施和取水站點。到2025年,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在21.9億立方米以內,萬元GDP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10%;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40%。

完成小清河防洪綜合治理工程 增強水災害防禦能力

增強水災害防禦能力,完善防洪除澇體系。完成小清河防洪綜合治理工程,達到設計防洪標準,實施長清區北大沙河、萊蕪區瀛汶河等20餘條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以及丁泉、黑龍潭等100多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推進章丘區聖井山洪溝、南部山區外石河等山洪溝治理,完善群測群防體系,全面提升山洪災害防治能力。繼續實施城區積水點改造工程,完成天橋區除澇泵站改造工程、二環南路等積水區域內澇消除工程。全市基本構建起以河道、水庫、堤防和蓄滯洪區為構架的水旱災害防禦工程體系,提升洪澇災害防禦能力和超標水洪水應對能力。

到2025年 城區汙水日處理能力達到170萬噸以上

打造幸福河湖,完善水系生態體系。完成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崔寨、創新谷等17座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到2025年,中心城區汙水日處理能力達到170萬噸以上。加快實施雨汙分流,基本完成市政道路混接點改造,小區院落雨汙分流全面推開。建成濟南市汙泥處置中心。繼續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確保達到國家相關目標指標要求。

實施大汶河生態保護修復,建設大汶河綠色發展生態長廊。實施玉帶河、浪溪河、北大沙河、白雲湖美麗幸福示範河湖建設,完成臘山河、北太平河、工商河等河道有水工程。開展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實施雪野生態流域治理示範工程和南部山區、黃泛平原風沙區水土保持工程,治理面積310平方公裡。

加快推進《濟南市泉城文化景觀管理辦法》立法工作

推進泉城文化景觀申遺,完善泉水保護和文化體系。按照濟南市「中優」戰略規劃,全力推進泉水申遺工作,開展89處遺產要素點綜合保護和修繕工程,建設泉水博物館;推進遺產監測系統和遺產展示系統建設;開展泉水要素環境整治提升,完成166處七十二名泉及周邊泉水的景觀提升。加快推進《濟南市泉城文化景觀管理辦法》立法工作。加快出版《泉城文庫》系列叢書,多角度、多形式解讀濟南泉城文化景觀遺產價值和文化內涵。加強泉水文化宣傳,講好泉水故事,讓遺產保護理念深入人心。繼續舉辦好國際泉水文化景觀城市聯盟會議、「濟南泉城文化景觀」學術研討會等,不斷提高泉城濟南國際首位度。

閃電新聞記者 段嘉琪 報導

相關焦點

  • 今年甘肅省用水總量控制在114.15億立方米以內
    今年我省用水總量控制在114.15億立方米以內  每日甘肅網蘭州訊(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王雲祥)10月8日,記者從省水利廳獲悉,今年全省用水總量控制在114.15億立方米以內,節水將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嚴重缺水地區政績考核。
  • 今年山東省用水總量指標272億立方米
    堅持節水優先強化水資源管理今年全省用水總量指標272億立方米記者從省水利廳獲悉,為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今年全省用水總量指標將控制在272.17億立方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達到0.6434以上,萬元GDP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13%,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7%。
  • 「十三五」期間 濟南成功創建全國第一個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
    堅持開源節流並舉,科學調蓄黃河水、優化配置長江水、合理利用地表水、限制開採地下水,多年來,水資源總量控制在21.2億立方米,萬元GDP用水量較2015年下降22%。完成豐源湖、清源湖、稍門水庫等水源工程建設以及東湖水庫擴容增效工程,開工建設白雲水庫。完成了五庫連通、玉符河至臥虎山水庫調水等水源連通工程。
  • 中科院預測中心:預計2020年我國需水總量約為5990.1億立方米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8日訊今日,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2020年中國經濟預測發布會」在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舉行。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預計,2020年我國需水總量約為5990.1億立方米,比2019年略減。
  • 南水北調300億立方米 中線工程澤被6000萬人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截至2020年6月3日,丹江口水庫經陶岔渠首入總乾渠水量達到300億立方米。和城裡人一樣,享受到「同水源、同管網、同水質、同管理、同經營、同服務」的姜英霞是沿線6000萬受益群眾的一個縮影。
  • 計劃內用水量變為8立方米,威海榮成調整城區居民生活用水計劃指標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6日訊 記者從榮成市水利局了解到,2016年10月,威海榮成開始實行城區供水臨時價格措施,對促進節約用水起到了積極作用。雖然今年旱情有所緩解,但就目前城區供水情況看,形勢依然嚴峻。
  • 2020年四川盆地天然氣產量565億立方米
    日前,從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獲悉,2020年,四川盆地生產天然氣約565億立方米,較2019年增加60億立方米,增幅佔全國天然氣增量的52%。根據自然資源部組織的「十三五」資源評價,四川盆地天然氣總資源量38.84萬億立方米,有安嶽、普光、川南頁巖氣等特大氣田,是我國天然氣勘探開發最具潛力的盆地,居全國之首。據介紹,2020年,中國石油在四川盆地生產天然氣超過335億立方米,中國石化在四川盆地生產天然氣約230億立方米,其中,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生產天然氣318.19萬立方米,佔四川盆地天然氣總量的56%。
  • 清水南來潤齊魯,人民日報關注山東等地堅持調、治、用水相結合
    南水北調全面通水5年,累計調水300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2億人千裡水脈潤北方核心閱讀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南水北調全面通水5年,長江水源源不斷匯入淮河、黃河和海河流域,滋養著沿線40多個城市,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2億人。緩解缺水問題,保障用水安全,南水北調工程成為構建人水和諧的生動實踐。
  • 河北舉行十三五節約用水成效新聞發布會
    一、落實總量強度「雙控」,用水效率全國領先  2016年省水利廳印發《河北省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紅線控制目標分解方案(2016-2020年)》,2017年印發《河北省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實施方案(2016-2020年)》,明確了省、市、縣三級用水總量和用水效率「紅線」控制指標體系,並將各市用水總量、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
  • 8月起威海將上調供水價格 居民用水第一階梯每立方米上調0.45元
    日前,威海市發展改革委、水務局、財政局聯合印發通知,決定自2019年8月25日起調整市區供水價格。記者了解到,此次僅調整綜合水價中的供水價格部分,汙水處理費保持不變。其中,居民用水階梯水量不變,第一階梯為戶年用水量144立方米(含)以內的部分,綜合水價由每立方米3.05元調整至3.50元;第二階梯為戶年用水量144—204立方米(含)之間的部分,綜合水價由每立方米4.00元調整至4.55元;第三階梯為戶年用水量超過204立方米以上的部分,綜合水價由每立方米6.45元調整至7.8元。非居民用水綜合水價由每立方米3.90元調整至4.70元。
  • 管住用水 全面節水——陝西深入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側記
    陝西省水資源短缺、時空分布不均、水環境壓力大、供需矛盾突出、非常規水源利用不足,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423億立方米,人均和畝均水資源量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節水作為治水興水的關鍵環節,是破解我省新老「水問題」的一項根本性措施。
  • 南水北調:6年向河南調水118.54億立方米 2380萬群眾受益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為我省實施生態補水,圖為南水通過潁河退水閘12月11日,記者從河南省水利廳和水利部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獲悉,截至當天8時,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6年來累計向北方調水348.63億立方米,約6700萬人受益;其中向我省調水118.54億立方米,我省工程沿線2380
  • 南水北調東中線通水六周年,1.2億人直接受益
    澎湃新聞此前報導,5月9日至6月21日,通過優化調度,中線一期工程首次以420立方米每秒設計最大流量輸水,並藉機向沿線39條河流生態補水9.5億立方米,提升了華北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成效,驗證了工程大流量輸水能力,集中檢驗了工程質量和運行管理水平。
  • 擘畫展望,五年後新時代新濟南變成什麼樣子?
    聚力創建節水典範城市 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加強用水總量和用水強度控制,到2025年基本建成節水典範城市。加快形成覆蓋全域的大水網,到2025年新増水源調蓄能力2.5億立方米。再生水回用率達到40%。實現地下水採補平衡,確保泉水長年噴湧。加快構建用水大戶在線監控體系,實現用水分級計量、在線計量。
  • 2019年珠海統計公報:GDP總量3436億 常住人口增加13.26萬
    七、交通、郵電和旅遊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53.23億元,比上年增長9.1%。貨物運輸總量13765.83萬噸,增長2.4%。貨物運輸周轉量253.93億噸公裡,增長14.2%。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16.93億元(電信業務總量為2015年不變價,郵政業務總量為2010年不變價),增長56.9%。
  • 到2025年 駐馬店市所有縣(區)白色汙染將得到控制
    日前,記者從駐馬店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今年6月駐馬店市印發《加快白色汙染治理 促進美麗駐馬店建設行動方案》,明確提出了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時間表」:即日起,至2022年底前,驛城區、遂平縣2個試點地區禁限生產、銷售和使用部分塑料製品;到2025年,駐馬店市所有縣(區)城區禁止或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塑料汙染將得到有效控制。
  • 超394億立方米!
    6年來,工程運行安全高效,綜合效益顯著,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南水」成為沿線多個城市的主力水源,超過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
  • 累計調水394億立方米 生態補水超過52億立方米 南水北調6年 超1.2...
    原標題:累計調水394億立方米 生態補水超過52億立方米 南水北調6年 超1.2億人受益   12日,
  • 擘畫展望,五年後新時代新濟南變成什麼樣子?——數讀「十四五...
    聚力創建節水典範城市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加強用水總量和用水強度控制,到2025年基本建成節水典範城市。加快形成覆蓋全域的大水網,到2025年新増水源調蓄能力2.5億立方米。再生水回用率達到40%。實現地下水採補平衡,確保泉水長年噴湧。加快構建用水大戶在線監控體系,實現用水分級計量、在線計量。
  • 寧夏用水有這些新變化
    9月29日,記者從自治區水利廳獲悉,新版《寧夏回族自治區有關行業用水定額(修訂)》經自治區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並於10月24日起開始執行。與2014年定額相比較,修訂版用水定額具有覆蓋行業更全、指標更科學、服務更精準、標準更嚴的特點。總體上,修訂後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定額略有增加、工農業生產用水定額均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