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標測射頻消融技術為她成功治癒房顫

2020-12-16 騰訊網

郭女士今年43歲,是黑龍江巴彥縣的一位普通務農者。半年前,郭女士幹活的時候,總是頻繁地出現胸悶氣短的症狀,起初她以為是平時幹活累的,也沒太注意。

後來當她快走、勞累的時候也會出現心慌和氣短的現象,休息後會得到短暫的緩解,但是過後還會有難受的感覺,這讓她非常擔心,並在當地醫院就醫。在當地醫院心電圖檢查顯示,郭女士患有心房顫動(房顫),但並未給予郭女士系統的治療,而是讓她回去吃藥治療並觀察。

郭女士回到家後,心慌、氣短、胸悶的症狀還時有發生,活動量和身體耐受力明顯下降。看到郭女士的體力一天不如一天,家裡十分著急,多方打聽後,帶郭女士從老家來到了黑龍江遠東心腦血管醫院,希望通過遠東醫院的治療讓郭女士的身體重新恢復健康。

來到遠東醫院門診後,遠東醫院心臟內科劉和平主任為郭女士接診,郭女士的心電圖檢查仍提示心房顫動,最終確診為「心房纖顫(房顫)」,劉和平主任建議郭女士進行安全、綠色、治癒率高的三維射頻消融技術進行治療。經過劉主任一系列的耐心講解後,郭女士決定用這種方式解決自己的胸悶胸痛的症狀。

一系列的周密檢查、制定詳細的術中方案後,遠東心內科專家團隊對郭女士實施了「心臟三維射頻消融術」。手術十分順利,郭女士術中一直保持清醒狀態,術後郭女士安返病房。

據劉和平主任介紹,「傳統二維射頻消融是平面的視野操作,而三維電生理是可以構建立體圖形,操作界面立體直觀,定位非常清楚,手術成功率也高。」

▲ 劉和平主任帶領的遠東心內科專家團實施綠色三維射頻消融術

劉主任說,射頻消融術是一種介入導管技術,通過穿刺,將導管放置到心臟內,精準定位,以射頻的方式治療心律失常。房顫射頻消融手術在國內開展20餘年,具有手術時間短,創傷小,精準度高,成功率高,風險低等優勢。又因其「治癒率高,復發率小、綠色、安全、定位準確」等特點,受到多數房顫患者所選擇和認可,尤其適合對手術風險承受低、吃藥療效不佳的患者。劉主任介紹說:「房顫對病人的危害遠比他們想像的嚴重,一旦發生其併發症,常導致災難後果。所以有房顫的病人一定要重視其治療。」

對於治療效果,郭女士十分滿意,特別感謝遠東醫院心內科的綠色三維射頻消融技術幫助她重獲健康心臟。

遠東優勢

常規的房顫手術(射頻消融或冷凍消融)需要在X射線下進行,黑龍江遠東心腦血管醫院心臟中心開展的磁場三維標測房顫射頻消融術,可實現極低射線或「零射線」介入治療,降低病患及術者的放射暴露,同時更加精準、高效,能及時安全地糾正「亂跳」的心臟,使心臟恢復正常心率。

專家推薦

0451 5893 3850

如果您有更多疾病相關問題

可直接留言或發送後臺消息

相關焦點

  • 綠色電生理時代來臨——零射線射頻消融心律失常,讓患者受益!
    在院領導和心臟中心的支持下,2020年12月31日,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臟中心內科張俊蒙副主任醫師團隊成功完成1例T3D技術指導的零X射線房顫射頻消融術。56歲男性患者,心悸3年多,曾於外院明確診斷為陣發性房顫,並已接受房顫射頻消融術。
  • 健康|AI技術高效消融 1小時手術治療陣發性房顫
    專家指出 , 房顫會增加包括腦卒中、心衰、心梗、痴呆等疾病的風險 , 房顫的治療中 , 導管射頻消融佔有重要位置 , 而 AI 技術下的高效消融 , 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各種併發症。房顫增加認知功能下降、痴呆、阿爾茲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的風險 , 死亡率增加近兩倍。AI 技術高效消融治房顫是導管射頻消融新技術房顫的治療方法包括服用抗凝藥、導管射頻消融、左心耳封堵術等。林曉圳表示 , 循證醫學數據表明 : 導管射頻消融治療房顫有效率可達到 90%。
  • 微創電生理啟動上市輔導:在三維心臟電生理標測技術上填補國產技術...
    據企查查顯示,嘉興華傑一號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有公司47.1%的股份,為公司最大控股股東,微創(上海)醫療科學投資有限公司持有公司41.05%股份,為公司第二大控股股東。據公司官網顯示,微創電生理主營業務為研發、生產、經營與心臟電生理介入診療有關的各類醫療器械和設備,包括消融導管、診斷導管、三維心臟電生理標測系統等系列產品。
  • 冷凍消融 VS 射頻消融,誰更勝一籌?
    此外,射頻消融可至多處心臟解剖機構,適用於包括肺靜脈或非肺靜脈起源的房顫,還有精準的三維標測系統加持。但「逐點式」消融手術時間較長,對術者的操作水平要求也較高,至少需要操作50-100例,才能掌握這一治療技術。
  • 冰火之爭:冷凍消融 VS 射頻消融,誰更勝一籌?
    射頻消融是通過外周靜脈,將導管送到房顫病灶所在部位,用射頻電流沿著肺靜脈開口周圍或鄰近的左心房壁,一點一點進行消融……點過的位置會產生很高的溫度,使局部壞死,並連點成圈,組成隔離帶,此後形成疤痕組織,將房顫病灶徹底隔離開來,使之不能向整個心臟傳導,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 房顫消融治療:這種人工智慧手法,厲害了!
    目前全國房顫患者已超1000萬人,由於房顫的消融治療幾乎只能在大型綜合醫院進行,這就導致房顫的消融技術常常不被人了解。手工操作的射頻導管消融是目前心律失常治療的主要方法,不過,由計算機控制導管進行消融的新技術也在心律失常領域悄然掀起一場人工智慧的技術革命。
  • 新技術 | 高唐縣人民醫院成功開展房顫冷凍消融技術
    新技術 | 高唐縣人民醫院成功開展房顫冷凍消融技術 2020-12-21 15: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濰坊市人民醫院心內一科完成一例複雜心律失常射頻消融術
    大眾網·海報新聞 濰坊報導10月16日,濰坊市人民醫院心內一科電生理團隊成功為一位心臟瓣膜置換術後雙摺反機制心房撲動患者實施三維標測射頻消融手術,患者術後轉為正常竇性心律,於第二天順利出院。圖2 心房a波CS9-10早於CS1-2第二步三維標測系統下行房撲三維標測,三維標測激動順序圖如圖3。
  • 心內一科完成一例複雜心律失常射頻消融術——心臟瓣膜置換術後雙...
    10月16日,濰坊市人民醫院心內一科電生理團隊成功為一位心臟瓣膜置換術後雙摺反機制心房撲動患者實施三維標測射頻消融手術,患者術後轉為正常竇性心律,於第二天順利出院。圖2 心房a波CS9-10早於CS1-2第二步 三維標測系統下行房撲三維標測,三維標測激動順序圖如圖3。
  • 1小時即可完成治療陣發性房顫
    信息時報訊 (記者 廖溫勃 通訊員 許詠怡) 房顫——心房顫動,是臨床最常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我國的房顫病人約有1000萬。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和患病率急劇增高,7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達10%。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林曉圳指出,房顫會增加多種致命疾病的風險,目前AI高效消融手術治療效果最佳。
  • 瑞金醫院完成亞洲首例熱球囊導管射頻消融手術—新聞—科學網
    長期的不適讓她飽受困擾。為了消除自己的病痛,張阿姨來到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找到了心內科的吳立群主任。經過了仔細問診,吳立群確定地給出了診斷——房顫。房顫又稱心房顫動,是嚴重的心房電活動紊亂,通常表現為心率過快且不規則。 吳立群告訴她,房顫患者比正常人更容易感到虛弱、疲乏,嚴重時甚至會導致腦卒中和心力衰竭。對於這一種可能導致生命危險的疾病,藥物治療並不能根治。
  • 鄭州七院成功完成房顫冷凍消融手術
    大河網訊 近日,鄭州市心血管病醫院(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成功開展冷凍球囊消融術治療心房顫動,幫助65歲的患者程先生成功擺脫了疾病困擾,將其「躁動」的房顫心律轉為正常竇性心律。住院期間,經心內科三病區主任王瑞敏帶領毛幼林、宋爽、趙子明等電生理團隊醫師全面評估:考慮到患者年齡大、心肺功能欠佳,患者難以耐受手術時間相對較長、疼痛感較劇烈的常規消融治療,遂決定為其實施手術時間短、創傷小的冷凍球囊消融手術。手術耗時約1小時,患者術中無明顯不適,術後恢復良好,現已康復出院。
  • 心房大和長程持續性房顫,雜交消融效果好!阜外醫院鄭哲和姚焰等研究
    之前有研究顯示,對於左心房已經明顯增大,而且房顫持續時間長的患者,經皮射頻消融術後容易復發,大部分醫生不推薦此類患者進行介入消融。另外,單純的胸腔鏡外科消融治療此類患者的術後復發率也偏高。儘管經典Cox迷宮手術治療房顫的效果較好,但由於手術創傷較大,可能存在併發症,僅有房顫而沒有其他心臟問題的患者不易接受這種手術。近日,阜外醫院鄭哲、姚焰等進行的研究表明,對於伴有明顯心房擴大(左心房直徑≥50 mm)的長程持續性房顫患者,同期房顫雜交手術雙心房消融,即房顫雜交手術結合了經皮射頻消融和外科微創消融術相結合,有較好的療效。
  • 指導下室上速、室性心律失常的 綠色消融
    但是由於在減少射線劑量甚至零X線的條件下,導管操作的相關併發症(如過度貼靠所致的心包填塞、貼靠不良所致消融不成功易復發)發生率較高,因此成為少/零X線曝光消融技術發展的瓶頸之一。近年來,國外多家醫院嘗試在心腔內超聲指導下開展零X線或近似零X線的電生理手術,取得了成功[1];也有在磁共振導航指導下開展零X線的電生理手術。
  • 嶽陽醫院成功開展房顫冷凍消融術
    「冷凍球囊消融術」,並使患者在術中成功復率。家屬經多方打聽,來到了我院心血管內科,崔海明副主任醫師為患者完善了心臟超聲、經食道心臟超聲、肺靜脈CTA等檢查後,根據她的病史、心房、肺靜脈形態與大小,建議患者行「冷凍球囊消融術」。1月6日,手術開始,崔醫生在患者大腿根部的股靜脈進行穿刺,從直徑只有幾毫米的鞘管中送入冷凍球囊,仔細定位後,迅速高效地完成了手術,術中患者始終保持清醒並可與醫生交流。
  • 上海市胸科醫院「一針」射頻消融,為患者解疑難
    圖說:上海市胸科醫院「一針」射頻消融,為多原發性肺癌患者解疑難 來源/採訪對象提供新民晚報消息 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早期肺癌的發現率不斷上升,外科手術是首選治療方案。11月17日「國際肺癌日」來臨之際,上海市胸科醫院傳來好消息:運用CT引導下經胸壁射頻消融技術,就能讓這些「特殊」的多原發性肺癌患者不再苦惱。剛剛接受了這一新方法治療的患者陳阿姨,就是一位多原發性肺癌患者。62歲的陳阿姨去年被確診為早期肺腺癌,在胸科醫院接受了外科治療和4次輔助化療。
  • 廈門成功為心跳異常生命垂危嬰兒施行心臟射頻消融術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成功為其施行心臟射頻消融術。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19日介紹說,由該院心內科為這名房撲房顫嬰兒施行的手術難度極高,在業界比較少見,國內未見報導。  患兒出生福建龍巖,母親懷孕40周時,做心臟超聲檢查發現胎兒心律不正常。孩子出生後,在當地醫院做了心臟方面的檢查,出現頻發的房早、短暫的房速,但心臟大小結構正常。經過當地醫院的治療後就出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