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雨水節氣,「雨水」是進入春天的第二個節氣,意思是從這以後降雨開始了,雨量會慢慢增多。
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天氣也是如此。我們從隆冬進入春暖花開的春天,也是從降雪走向降雨的過程。
按照歷史規律來看,春天降雨不會太多,雨量也不會太大。俗話「春雨貴如油」揭示了其中道理。
剛進入「雨水」節氣,天空的暖溼氣流不會太豐富,這就不會形成多雨季節。
春雨多是毛毛雨天氣,像篩面一樣淅淅瀝瀝。龍王很吝嗇的樣子。
今年雨水多不多要看二月二飛龍這天是否下雨。
如果二月二龍抬頭時下小雨,人們說今年值班的是勤奮的龍,會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假如飛龍這天不下雨,則認為今年是一條懶龍,有可能出現天旱的情況。
古人觀察發現,如果雨水這天下雨(雨打雨水節),二月裡將是多雨天氣(二月落不歇)。
這話沒毛病,必定雨水節雨水光顧也算應景給面子,天氣太乾燥了,降點甘霖改善一下乾燥的環境人人稱快。
其實大家大可不必擔心老天爺下個不停,二月裡的天空不具備連續降雨的條件。
即便整個二月落雨不歇,對於北方的農作物來說是利大於弊的。
北方是小麥主產區,此時天氣轉暖,小麥從冬眠中漸漸甦醒,這些年冬天下雪很少,小麥墒情不是很好,多多少少呈乾旱狀態。
尤其是河南一帶,天氣轉暖來得比較快。此時二月小雨落不歇正好彌補乾旱,對小麥返青大有好處。
不過話說回來,凡事適可而止,過濫也不好,整個二月陰天下雨不歇,對於北方小麥影響不大。
不過我國幅員遼闊,對雨水的需求也不同,北方歡迎雨水的光顧,南方有些地方未必歡迎雨水,比如南方剛播下種子,總是下雨種子就會爛在地裡,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有時候老天爺也很為難,它只能保持「中庸」之道,對大多數人有利就OK了。
文/秉燭讀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