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雨水有雨莊稼好,大麥小麥粒粒飽,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2020-12-23 鄂東三農

農村俗語「雨水有雨莊稼好,大麥小麥粒粒飽」啥意思?還有道理嗎?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雨水顧名思義,就是雨水開始增多的時候。春季的降雨量一般都是從雨水節開始逐漸增加的。一年四季降雨量主要是集中在夏季,春季和秋季降雨量,合計起來只有夏季的一半左右。因此春季降雨量非常關鍵,是夏糧豐收的基本保證。在農村就有這種說法「春雨貴如油」。~

立春後大地氣溫回升,萬物復甦,春暖花開。越冬農作物,如小麥、大麥、油菜、馬鈴薯、各種蔬菜等等,正在生長發育期,需要足夠的水分,滿足作物生長發育的生理需要。小麥和大麥在立春到雨水節之間開始返青,需要足夠的水分供給幼苗春季分櫱和拔節階段的需要。雨水節期間,氣溫回升過快,太陽光強度增大,水分蒸發量逐漸變大,土壤墒情逐漸下降,正需要雨水來補充,下雨正是小麥和大麥需要的時候。雨水節若沒有下雨,太陽光強度增大,氣溫逐漸升高,水分蒸發量增大,小麥和大麥返青分櫱時缺少水分,分櫱不正常或者非常難分櫱,將會影響小麥和大麥有效穗數,降低小麥和大麥的產量,並且影響小麥和大麥的正常拔節。油菜在雨水節期間,逐漸返青抽苔,若是缺少雨水,油菜地乾渴墒情差,返青緩慢,生長發育慢,甚至抽苔異常,苔莖細小,將會嚴重影響油菜產量。~

「雨水有雨莊稼好,大麥小麥粒粒飽」意思就是說,雨水節期間,必須要下雨,才能保證大麥小麥田土壤墒情,保障小麥大麥在返青分櫱拔節時對水分的需要,保證滿足大麥小麥正常生長發育的需求。只有這樣,大麥小麥生長發育才能正常,使後期籽粒飽滿,奪得夏糧的豐收。雨水節氣之間,不下雨,造成初春乾燥,太陽光照強度逐漸增大,氣溫逐漸增高,水分蒸發量增大,土壤墒情差,大麥小麥根系缺水無法正常吸收水分和營養,造成大麥小麥生長不良,勢必影響夏糧的產量。因此,雨水節從自然環境看,一般情況下正是春雨逐漸增多的時節,從農作物生長發育層面看,正是大麥小麥需要雨水的時候。所以,雨水節期間,需要下雨,大小麥生長旺盛,發育正常,使大麥小麥籽粒飽滿,是奪得夏糧豐收的基礎。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鄂東三農,一起探討三農問題!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除。】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清明求天晴,穀雨哭求雨」這話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明日穀雨,穀雨是二十四個節氣之一,穀雨排行第六,穀雨也是春天最後的一個節氣,穀雨節氣之後就是都了夏天,夏天的第一個節氣就是立夏了,馬上就要進入到了夏季,那麼這個時候也是雨水比較多的時候,畢竟萬物都是離不開水的,現在也是農作物生長的時候,那麼對於雨水來說也是非常渴望的,在農村裡有句俗語叫
  • 俗語「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豐年」啥意思?春分下雨好嗎?
    俗語「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豐年」啥意思?春分下雨好嗎?時間:2020-03-20 11:3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俗語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豐年啥意思?春分下雨好嗎? 2019年3月21日,農曆二月十五日,迎來了今年的春分節氣。
  • 農村俗語:「芒種雨綿綿,伏裡要旱田」,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芒種雨綿綿,伏裡要旱田」,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明天就是芒種節氣了,所謂芒種芒種農家忙種田,現在也正是農村插秧時節。芒種作為24節氣之一,是夏季第三節氣,芒種的芒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的含義。
  • 在農村,有句俗語「雨過三秋」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雨過三秋"有幾個含義。對於農民來說,耕種自然是最大的事情,隨著地域的不同,農作物的差異,播種時節也不相同。農業生產中,如果錯過了農作物的農耕季節,耽誤了耕作時間。那對農民來說就是極大的損失。一年至少種兩季莊稼,春天的時候開始播種水稻。這裡水稻還包括兩種,一種是一季稻,一種是雙季早稻。到了夏天就是田間管理。而秋天則是最忙的季節。一是要忙著收割水稻,如果不及時收割,遇到雨水高溫時,水稻會出現裂紋粒,就是以後加工過程中米粒不完整,更嚴重的會生黴,發芽,不能吃了。等於辛苦大半年白白浪費時間。
  • 雨水將至,俗語「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滿」,是啥意思?
    俗話說得好,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耕作的季節,萬物生長都離不開水分,由於在雨水在農民心中的重要性,在農村流傳著很多關於降雨量的俗語,比如今要說到的關於雨水和降水量的俗語,「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滿」,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雨水節氣降雨好不好呢?
  • 農村俗語「年逢雙春雨水多,年逢無春好種田」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人們根據生活和勞作經驗總結而來。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二十四節氣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年逢雙春雨水多,年逢無春好種田」,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啥意思?有道理嗎
    如今已經是農曆十一月除二了,眼瞅著這西北風呼呼的刮,可就是不下雪,可溫度已經降到—6℃,村裡的積水處結了一層薄冰,每年到這時候應該下一場雪了,可就是因為陰天,太陽就是出不來,農村有句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民間俗語:「立秋無雨是空秋,萬物由來半邊收」,啥意思?
    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
  • 農村俗語「芒種不見雨,伏裡無幹土」,是啥意思?有啥道理?
    在南方,芒種節氣也是青梅成熟的季節,正所謂「青梅煮酒論英雄」就是這個時候發生的事兒;而種植水稻的中南部地區,在芒種前後已經基本完成水稻的種植,此時正是水稻滿田綠油油的景象,如果過了芒種再種植水稻,多半是過了時節,不會有好收成的。
  • 農村諺語:「朝霞暮霞,無水煎茶」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朝霞暮霞,無水煎茶」說的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這句既是農村俗語,又是農村諺語,是農民看雲識天氣的具體描述,與「朝霞不出屋,晚霞行千路」,是同一類諺語,是觀看早晚天上的雲霞(彩),就知道當天的天氣變化情況,即知道當天有無雨水。
  • 明日春分,俗語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無路行啥意思?
    明日春分,俗語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無路行啥意思?時間:2020-03-20 00:0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明日春分,俗語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無路行啥意思? 今天是3月19日,明日就是今年的第四個節氣,春分。
  • 農村俗語「雷在驚蟄前,生意莫慌忙耕田」這句話啥意思?有啥道理
    今天是2020年2月14裡,農曆的正月二十一,對於在農村來說有著不出正月就是年的說法,可以看出從正月初一春節這天算起,一直到月底也是屬於在春節的時間裡,在農村,正月是一年中最閒的時期,畢竟此時的農活不是很多,所以農民在這個月裡也是很清閒。
  • 春分節氣到俗語「春分無雨是空年啥意思 春分下雨才好嗎?
    春分節氣到俗語「春分無雨是空年啥意思 春分下雨才好嗎?時間:2020-03-19 23:57   來源:農夫也瘋狂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春分節氣到俗語春分無雨是空年啥意思 春分下雨才好嗎? 時間飛逝,三月份就要進入到下旬了,這個時候南方已經是草長鶯飛的季節了。
  • 今天入伏,農村俗語「下破母伏頭,淋溼狗舌頭」這句話啥意思呢?
    ,有的時候一些俗語也是農村的一種文化傳承,雖說俗語有的時候不一定準確,但是俗語也是農民的一種智慧結晶的表現,就像俗語「下破母伏頭,淋溼狗舌頭」,估計有很多人不太了解是什麼意思?編輯今天是入伏的第一天,對於入伏的第一天來說,農民還是比較看重的,因為入伏這天的天氣變化是會影響以後的天氣,所以大家都是注重入伏這天的天氣變化,比如在農村裡有著「頭伏有雨,伏伏有雨」的說法,這個這個意思是說的,在入伏的這兩天如果要是有雨的話,那麼以後的三伏天的雨水就是比較多,但是最近的我們發現南方的雨水還是比較大的,有的時候雨水過多的話
  • 農村俗語「一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啥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一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啥意思?老話在理嗎?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全年最冷最熱的季節是夏季的三伏天,以及冬季的三九期間。數九是從冬至開始計算,一直延續九九八十一天之後才結束,其中最為寒冷的階段大都會出現在三九和四九之間。
  • 農村俗語:「雷打正月節,二月雨不歇」,啥意思?今年年景怎樣?
    農村俗語:「雷打正月節,二月雨不歇」,啥意思?今年年景怎樣?生活中很多不起眼的東西往往能發揮大作用,就拿天氣預報來說,智慧型手機沒普及前很多人每天七點半準時鎖定央視一套,為的就是看看這幾天的天氣如何。這麼看來雷電現象的原理並沒有多深奧,奇怪的是,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打雷似乎跟季節是有關係的,通常冬天就很少,多雨的夏季則很常見。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冬天天氣又冷又乾燥,上升的氣流很少,也就沒法與雲層摩擦帶電,所以很少打雷。而夏季則剛好相反,這個季節雨水充沛,打雷閃電也很常見。
  • 農村俗語「牛年二龍來降水,四馬齊出保太平」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農耕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牛年二龍來降水,四馬齊出保太平」,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正月打雷,遍地出賊」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大家都知道,農村流傳著很多俗語,在今天看來似乎大家都不在意,認為沒有什麼道理可言,是迷信,但卻是老一輩人的經驗所得,不能完全相信,但也不能完全不信。今年我們就來看看農村俗語「正月打雷,遍地出賊」是什麼意思,包含著哪些道理。
  • 農村俗語「乾旱糞變土,潮溼土變糞」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乾旱糞變土,潮溼土變糞」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這句農村俗語是農民長期以來,對乾旱之年和多雨之季,施肥與土壤地力之間產生不同的變化,具有非常強的科學性和非常好的指導性,在農村日常種植過程中,發揮了良好的指導性作用,是農村非常適用的科學性強的農耕俗語。
  • 農村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是啥意思?有道理嗎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俗語吧,這些俗語涉及的領域非常多,有關於天氣的,有關於教育的,還有關於身體健康的,但是現在因為社會的發展,這些俗語已經開始漸漸的被農民遺忘了,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句農村的俗語吧。這個俗語就是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這句是俗語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