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芒種不見雨,伏裡無幹土」,是啥意思?有啥道理?

2020-12-18 阿冰vlogo

北京時間2020年6月5日12時58分,也就是今天中午我們將迎來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芒種節氣。芒種,顧名思義,「忙種」也,此時北方的小麥成熟,到了收割的時節,事實上阿冰老家爸媽也都正在忙著收割小麥的準備工作。

只不過芒種一到,天氣逐漸炎熱,雖有收穫糧食的喜悅,卻不免讓人身心勞累。這兩天華北地區氣溫高達40來度,也確實讓人難受。

在南方,芒種節氣也是青梅成熟的季節,正所謂「青梅煮酒論英雄」就是這個時候發生的事兒;而種植水稻的中南部地區,在芒種前後已經基本完成水稻的種植,此時正是水稻滿田綠油油的景象,如果過了芒種再種植水稻,多半是過了時節,不會有好收成的。

芒種節氣一到,太陽黃經到達75°,天氣越來越熱,降水量持續增多,陽曆時間是比較固定的,通常在每年的6月5-7日交節,農曆時間就不好說了,比如今年閏四月,芒種節氣發生在閏四月十四。

而我國24節氣誕生之初更多的是為了指導農事,因此與節氣相關的俗語、農諺等都特別多,芒種節氣的俗語「芒種不見雨,伏裡無幹土」就是這樣的一句俗語。

從字面上去理解,這句俗語指的是:若芒種節氣這天沒有出現降雨,那麼等到了三伏天的時候,就會雨水充沛,地面溼潤見不到幹土。

也就是說,芒種下不下雨與未來一段時期的天氣狀況有著一定的相關聯,芒種下雨與否,預示著伏天的氣候以及農民收成的好壞。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多有不同,但在我們北方,芒種前後主要從事冬小麥收割,以及種秧苗的播種。阿冰從小跟著爸媽在田間地頭幹活,小麥收割季節最害怕暴雨來襲,晴天更利於收割以及小麥的晾曬,如果此時下雨勢必造成小麥收成的減少。若小麥被雨水打倒,伏在田地還會增加蟲害,對後續種的影響不小。而且收割小麥之後種植玉米等夏季農作物也需要一定的紮根時間,也不易下雨。因此「芒種宜晴不宜雨」絕對是老輩人智慧和經驗的結晶。

農民靠天吃飯,自古以來我國都是農耕文明發達的國家,老輩人通過對氣候和農事的長期觀察總結了很多類似的經驗,這些都是寶貴的財富,放到現在也依然有著很現實的指導意義和道理。只不過農村俗語,多數又受到地域限制,在一個地區適用,在另一個地域就不一定適用了,我們要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分析和理解,且不要過於迷信。

(文|李阿冰)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芒種雨綿綿,伏裡要旱田」,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芒種雨綿綿,伏裡要旱田」,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明天就是芒種節氣了,所謂芒種芒種農家忙種田,現在也正是農村插秧時節。芒種作為24節氣之一,是夏季第三節氣,芒種的芒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的含義。
  • 農村俗語「養母大於天、生母小於邊」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養母大於天、生母小於邊」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在我們國家有許許多多的農村俗語一直在農村流傳著,而這些農村俗語全都是來自我們祖先,通過日積月累總結出來的經驗。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沉澱了深厚了知識,通過幾個簡單又容易讓人記憶的字,一直流傳到現代。
  • 農村俗語「一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啥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一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啥意思?老話在理嗎?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全年最冷最熱的季節是夏季的三伏天,以及冬季的三九期間。數九是從冬至開始計算,一直延續九九八十一天之後才結束,其中最為寒冷的階段大都會出現在三九和四九之間。
  • 農村俗語:雨水有雨莊稼好,大麥小麥粒粒飽,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雨水有雨莊稼好,大麥小麥粒粒飽」啥意思?還有道理嗎?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雨水顧名思義,就是雨水開始增多的時候。春季的降雨量一般都是從雨水節開始逐漸增加的。在農村就有這種說法「春雨貴如油」。~立春後大地氣溫回升,萬物復甦,春暖花開。越冬農作物,如小麥、大麥、油菜、馬鈴薯、各種蔬菜等等,正在生長發育期,需要足夠的水分,滿足作物生長發育的生理需要。小麥和大麥在立春到雨水節之間開始返青,需要足夠的水分供給幼苗春季分櫱和拔節階段的需要。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啥意思?有道理嗎
    如今已經是農曆十一月除二了,眼瞅著這西北風呼呼的刮,可就是不下雪,可溫度已經降到—6℃,村裡的積水處結了一層薄冰,每年到這時候應該下一場雪了,可就是因為陰天,太陽就是出不來,農村有句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是啥意思?有道理嗎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俗語吧,這些俗語涉及的領域非常多,有關於天氣的,有關於教育的,還有關於身體健康的,但是現在因為社會的發展,這些俗語已經開始漸漸的被農民遺忘了,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句農村的俗語吧。這個俗語就是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這句是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本命年注意啥逢九年齡需低調」老祖宗的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老祖宗的這些經驗,也通過簡單的俗語諺語一直流傳在民間,經過一代又一代的驗證,能一直流傳到現代。說明這些俗語諺語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這些俗語諺語都是非常接地氣的。只是這些俗語簡單幾個字,很多聽起來也有些粗糙,但其中的道理卻一點也不糙。而且農村老人也非常深信這些俗語裡的道理。
  • 俗語「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豐年」啥意思?春分下雨好嗎?
    俗語「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豐年」啥意思?春分下雨好嗎?時間:2020-03-20 11:3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俗語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豐年啥意思?春分下雨好嗎? 2019年3月21日,農曆二月十五日,迎來了今年的春分節氣。
  • 農村俗語『臘月做不發,正月吃不窮』,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非常有趣,聽著解悶,今天坐在暖和的太陽地裡,同幾位上了年紀的老人神侃,這些老年人都是從建國初期過來的,對農村俗語出口成章,說馬上到臘月了,一年又過去了,小孩又大一歲,老人可又老一歲,出去打工的也該回來了,幹到什麼時候才是底?不是有句俗語『臘月做不發,正月吃不窮』嗎?這又是啥意思?
  • 「芒種端午前,處處是荒田」,啥意思?真有道理嗎?
    中國是農耕大國,在幾千年的耕作過程中,咱們的祖先經過長期的觀察和總結,得出了很多的俗語和農諺,這些話別看普通,其實是祖先智慧的結晶,即使在今天,也能指導咱們的農業生產。眼看就要到芒種了,一些朋友說起了農諺,自然要談到「芒種端午節,處處是荒田」,那麼這句話有道理嗎?給我們有哪些警示呢?一,「芒種端午前,處處是荒田」啥意思?
  • 農村俗語:「臘月不建房,七月勿挖塘」,啥意思?有道理嗎?
    說起農村俗語,農民都能說幾句,尤其這春節臨近,外出的農民都回家過年,農村空前熱鬧了許多,大人忙著購置年貨,小孩子則窩在家裡玩手機、看電視,村裡的老人喜歡在陽光充足的午後,討論著家長裡短,村裡有人想趁著年前這段時間把房子建好,不耽誤明年外出打工,農村老人卻說『臘月不建房,七月勿挖塘』,啥意思?
  • 農村俗語「窮不賣看家狗,富不殺耕地牛」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而且這些通俗易懂,簡簡單單地幾個字,每字眼卻又蘊含著很多的哲學和道理的俗語。在農村流傳,給農民朋友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價值。而且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農村年齡稍大些的老人,他們在日常生活跟人交流的時候,一言不合就開始飆農村俗語,讓眾人啞口無聲。也正是因為這股力量讓我們國家屹立在世界東方幾千年不倒。這些俗語裡面基本覆蓋了生活方方面面。比如下面2句不知道大家小時候,在老家有沒有聽老人家說過。
  • 俗語『邋遢冬清爽年,清爽冬邋遢年』,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冬至』,天氣一片大好,農村幾個老年人沒事,找個有太陽曬暖的地方,又天南海北的胡扯起來,什麼過小年了,家裡也沒養雞,喝個雞湯都困難,這『冬至』在我們北方稱作『小年』,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聊著聊著來了句『邋遢冬清爽年,清爽冬邋遢年』的俗語,到底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遠搬家窮三年,近搬家窮三天」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很多事情都很講究,尤其是蓋房子、搬新家,基本上都需要提前一個月或者半個月看個黃道吉日。據農村老人說,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這些都關係到家人或後代的運勢。這不就有這麼一句俗話:「遠搬家窮三年,近搬家窮三天」。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句話是啥意思。
  • 明日春分,俗語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無路行啥意思?
    明日春分,俗語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無路行啥意思?時間:2020-03-20 00:0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明日春分,俗語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無路行啥意思? 今天是3月19日,明日就是今年的第四個節氣,春分。
  • 農村俗語:「窮不走親,富不還鄉」,啥意思?背後的道理引人深思
    農村俗語:「窮不走親,富不還鄉」,啥意思?背後的道理引人深思文|孟浪大家好,老弟我今天要給各位觀眾老爺說一說咱們咱們民族的一些老話。中華兒女向來比較在意咱們的老輩留下來的一些道理或者是物品,比如一句老話不就這樣講嘛「老輩教給咱的本事不能忘」,這句話是告訴我們做人不能過忘本這個道理,但是現在很多古老的技藝都失傳了,就很遺憾。
  • 農村俗語:「大門對陽臺,破敗不聚財」究竟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建造房屋時會有許多講究或規矩。比如,在我們這裡,房子是不能建造在山頂上的。據老年人講,建造在山頂上的房子整天被四面八方的風吹著,縱使房屋的主人再有財富,也是會被「吹跑的」。因此,農村人都是非常忌諱將房子建造在山頂上的。
  • 農村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是啥意思?老輩人大智慧,有道理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是啥意思?老輩人大智慧,有道理。農村俗話諺語相當多,每一句俗語都是很精簡,字數不多,朗朗上口,便於記憶,又能給後人帶來各種生活上的提示。這些俗語警句也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總結出來的,都是經歷過多少代人生活的經驗獲得的結論,又被一代代人口碑相傳留給了後人。
  • 農村俗語:「門前有三樹,家興富三世」,啥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遠離城市的喧囂,你就會把一切煩惱全部拋到腦後,過上平靜而安詳的生活。當然在這裡不僅能感受忘掉一切浮躁,感受優美的環境,還能體會到農村生活的點點滴滴,品一品那獨特的鄉土人情!愛聊天,熱情好客就是這裡最大的特點,忙完農活或到了飯點,村裡的老少爺們就會聚到一起,談天論地,說說笑笑的。不過最有趣的就是長輩們口中說的俗語了。有時常會為一句俗語的來源和意思爭的面紅耳赤!
  • 俗語「最怕端午節水,不怕七月半鬼」啥意思?為何怕端午節水呢?
    俗語「最怕端午節水,不怕七月半鬼」是啥意思?為何怕端午節水?文/農夫也瘋狂過萬了六一兒童節,又迎來了新的一個星期一。今天是6月3日(農曆五月初一),這也就意味著這周五將要迎來傳統的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