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霸業的總軍師
只有形成了一個由英雄組成的領導集團,才能最終造就一個新時代。領導藝術的本質,就是一個「知人、用人」。蕭何用他超凡的領導才能,為劉邦領導集團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繼續殘暴統治。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領導了我國歷史上的第一次農民起義。起義的火種迅速波及全國。劉邦與蕭何乘機在沛縣起事。建立起義軍,投入反抗秦朝暴政之中。
從此,蕭何成為劉邦奪取江山的最得力的助手,風雨同舟並一直輔佐劉邦成就了創建西漢的偉業。
蕭何力助劉邦,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他實際上為中國推薦了一位時代英雄。自從沛縣起事後,劉邦領導著起義隊伍堅持與秦朝官兵作堅決鬥爭。
劉邦深知自己的歷史使命,不管是在與項梁、項羽叔侄倆領導的起義軍並肩作戰過程中,還是後來奉楚懷王之命西進攻秦,劉邦充分顯示出了一個歷史人物的英雄本色。他在蕭何、曹參、張良、韓信等一批忠臣良將的輔佐幫助下,經過無數次艱苦鏖戰,闖過無數道危難險境,終於在公元前207年10月率領10萬之眾大敗秦軍,直抵陝西灞上。
這時奸臣趙高眼看大勢已去,殺死秦二世胡亥,立二世之侄子嬰為秦王,而子嬰又反過來將趙高誅殺。當劉邦軍至鹹陽城時,秦王子嬰完全無力抵抗,只得率百官素車白馬於軹道上向劉邦的軍隊投降。至此,秦王朝宣告正式滅亡。這使昔日的泗水亭長劉邦成為推翻秦朝暴政的赫赫功臣。
劉邦率大軍入駐鹹陽後,蕭何對時局早有自己的估計。當劉邦及軍士將領們皆留戀於秦宮的華麗建築、宮娥彩女以及奇珍異寶時,蕭何卻徑直去秦丞相府和御使大夫府,將兩府中所有有關律令圖書盡數收藏起來。這批圖書資料在日後劉邦與項羽爭霸天下時,對劉邦的勝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按當年楚懷王在彭城軍事會議上的約定,劉邦與項羽,誰先入關破秦,誰就為關中王,即秦王。當劉邦先行一步、大破秦軍進入鹹陽時,項羽也在河北大敗秦軍,軍威大振。為爭奪關中王之位,項羽隨即率師40萬直逼函谷關,怒氣衝衝地破關而入,要撕毀當年懷王的約定,消滅劉邦,自立為王。
面對強悍的項羽及其強大的軍隊,劉邦無力對抗,為此,他只得冒險親赴鴻門宴謝罪,項羽依軍師範增之計,讓項莊舞劍,以擲杯為號,意欲殺死劉邦。
這一次赴宴,劉邦差點丟掉性命,最後虧得項伯和張良等人的幫助才逃出虎口。項羽在鴻門宴上沒殺掉劉邦,於是就在分封諸侯王時大耍威風。他強言西蜀、漢中也屬關中地區,因此就封劉邦為漢中王,威逼劉邦離開關中富庶之地,把他趕到巴蜀等偏遠地方去。
劉邦聞之非常氣憤,本想與項羽一爭雌雄,但蕭何及時勸他道:「暫時屈居漢中勝於以死相拼。」蕭何還給劉邦勾畫了一個「收用巴蜀,還定三秦,天下可圖」的謀取王權宏圖。劉邦在這關鍵時刻聽取了蕭何之言,隨即拜蕭何為丞相,率部去南鄭(今陝西漢中)就任漢王。
蕭何身為漢王丞相,一則為劉邦勤理政務,二則為其廣羅人才。其間,蕭何為劉邦推薦了一名日後在爭奪天下時發揮了極其重要作用的關鍵人物韓信。蕭何一向唯才是舉,既識別人才,又尊重人才,他深知欲奪取天下,沒有一批能人和將才輔佐是不行的。
起初,韓信在劉邦手下只任治粟都尉(即負責錢糧的一個小官),沒被重用,出於失望,韓信也與當時一些想念中原家鄉的士兵一道開小差逃跑了。韓信的逃跑本沒引起人們的注意。因為當時每天都有不少逃跑的官兵。然而,作為丞相的蕭何聽到韓信逃跑的消息,竟大驚失色,來不及稟報漢王劉邦就星夜追趕韓信去了。
蕭何不辭而別,有人將消息奏告劉邦,說:「丞相也跑了。」劉邦聞訊大為驚慌,因為蕭何從沛縣起事至今,早已成為他的左右手,沒有蕭何,劉邦深知大事難成。過了兩天,蕭何終於回來了,拜見劉邦後說明了自己離開的緣由。劉邦鬆了一口氣,埋怨蕭何說:「跑掉的將校已經幾十個了,你都沒去追,為何偏去追一個無名小卒韓信呢?」
蕭何答道:「那些人都算不得什麼,但是韓信卻是一個難得的棟梁之才,大王如果僅想當個漢中王,沒有韓信尚可,如若想擁有天下,那麼沒有韓信怕是不行的。大王自己拿主意吧。」在蕭何的竭力推薦下,逃兵韓信竟被拜為了大將軍。不僅如此,劉邦還接受蕭何的建議,選吉日,設壇場,舉行了隆重的拜受儀式;蕭何為劉邦追回了韓信,實際上是為劉邦奪取江山尋得了一位橫掃千軍的帥才。
坐鎮後方的總後勤
縱觀整個楚漢戰爭,鎮守關中,總管後勤的蕭何起了關鍵的作用。由無數戰役、時段組成的戰爭,說到底是一場經濟實力的比拼。一旦缺乏實力的支持,如同只會打而不會挨打的拳師,終歸會落敗。劉邦立漢後重賞蕭何,而且用了獵手與獵狗比喻,不愧為一代開國帝王。惜乎多數的戰爭看客,只關注前臺的「演員」,而忽視了幕後的「老闆」。
公元前206年8月,偏居南鄭的漢王劉邦聽取了大將軍韓信提出的「先攻取關中,後圖項羽」的建議,「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以聲東擊西之計出兵關中。此計果然奏效,秦降將章邯以為漢王修棧道是欲從棧道重返關中,卻不曾料到從陳倉也有一條小路到南鄭。
這樣一來,漢王大軍已達關中,而三秦守將卻毫無防範,劉邦很快奪取了函谷關以西廣大地區,實現了第一步戰略目標。隨後劉邦揮師東進,正式揭開了楚漢戰爭的序幕。
楚漢戰爭在歷史上持續了4年之久。其間,劉邦皆親統大軍鏖戰在第一線,把後方完全交託給了丞相蕭何掌管。劉邦長期在前線作戰,軍隊所需糧草輜重皆需後方及時供應和補充,這樣才能保證作戰的順利進行。
丞相蕭何在多年的楚漢戰爭中始終是劉邦最堅強的後盾。他辦事穩重,治國有方,當初劉邦暗渡陳倉直搗關中時,正是他留守漢中,使劉邦得以迅速收復三秦之地,現在漢王東進與項羽爭霸天下,蕭何再一次奉命留守後方,與太子劉盈一道,坐鎮櫟陽(今山西臨潼東北)。蕭何不愧為劉邦之忠臣,他傾注畢生之能治理關中,守住後方。
其間,他採取了一系列治國之策,如制定法規法典,整頓社會秩序,修築宮室及各級衙門府第,設社稷,立宗廟等等。在他的治理下,關中百姓安居樂業,農業生產有了很大發展,每年可以徵得大量賦稅,能為前線將士及時籌集和輸送其所需要的軍需和糧餉。
劉邦在整個楚漢戰爭中曾有過多次勝利,同時也經歷過慘痛的失敗。然而,不論勝負與否,他都能得到一個強大穩固的後方的全力支持,兵員、糧草補充源源不斷。因此,他雖與項羽作戰,屢戰屢敗,卻總是敗而不垮,死而後生。
公元前205年4月,劉邦率部56萬跨過河南全境,攻入項羽的都城彭城。此時項羽正在北方與田榮叛軍作戰,聽到劉邦已打到了東邊並佔領了彭城的消息,即刻抽調3萬精兵趕回彭城迎戰。
兩軍於彭城東郊展開決戰,項羽的3萬精兵大敗號稱50萬大軍的劉邦,漢軍全線潰敗,逃至谷、泗兩河之中,一下淹死10多萬人。楚軍乘勝追擊,將劉邦軍隊追至靈壁以東勝水河中,又砍殺、擠壓、淹死10多萬人。
此時劉邦完全陷於重重包圍之中。當形勢非常危急時,幸得天空突然颳起一陣巨大的西北風,狂風迎面向楚軍襲來,一時飛沙走石,日月無光,楚軍頓時亂了陣腳,劉邦這才趁機帶著幾十個部將和侍衛騎馬逃脫了。
劉邦這一敗幾乎是全軍覆沒,他坐著太僕滕公駕的馬車一直向西北逃跑,跑過沛縣老家時,自己的親眷也逃散了,後來在半道上救回他的兒子孝惠和女兒魯光,但他的父親和妻子卻為楚軍所俘。他馬不停蹄逃到下邑(今河南夏邑),召集了一些殘兵敗將,又繼續向西直至滎陽(今河南鄭州以西)才最終穩住腳跟。
劉邦遭此慘敗,按常理來說已再無力與項羽抗衡了。然而事情並非如此,在劉邦逃至滎陽後,丞相蕭何及時調集了後方所有軍餉物資送到前線來,並將關中所有軍士,甚至連不合服役年齡的老少人員也都徵集起來,送到前線,供劉邦指揮作戰。
這樣一來,漢軍得到了及時補養,很快就重新振作起來,並在滎陽南打敗了楚軍的進攻,使之不能再往西進。此役,蕭何在劉邦一生最關鍵的時刻極盡丞相之職,忠貞不二,為其重振軍威、東山再起奠定了基礎。蕭何挽救了劉邦,實則也是爭得了西漢王朝。
其後,劉邦雖由於楚軍對滎陽圍困日久,糧草小濟,只得施金蟬脫殼之計,從滎陽逃到成皋(滎陽縣境內),並最後退入關中。退入關中後,劉邦在蕭何的全力支持下,重整軍隊,再次從宛(河南南陽)、葉(河南葉縣)一帶領兵東出,乘項羽回軍攻擊彭越軍之機,再次佔領成皋,並駐軍於修武、滎陽之間的廣武,與聞訊回師趕來的項羽軍形成對峙局面。
此後,劉邦與項羽曾多次交鋒,各有損傷,而蕭何始終對劉邦忠心耿耿,全力支持,甚至將自己家人子弟數十人,都送到前線跟隨劉邦打仗,這使劉邦對蕭何更為放心,一掃後顧之憂,集中精力對付項羽。最後,持續4年的楚漢戰爭以項羽自刎烏江、劉邦君臨天下而告結束。
從歷史上看,項羽失敗有他喜猜忌、不知人善任的原因,然而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項羽始終沒有一個穩固的後方,他的軍需糧草經常受到駐在下邳(今河南邳縣東)的彭越軍的騷擾。在整個楚漢戰爭中,項羽自始至終都處於東、西兩面作戰的處境,這是軍事戰爭中的大忌。
而最後,他也正是敗在西面劉邦、北面韓信、南面彭越的合圍之中。從項羽的失敗中,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蕭何在楚漢戰爭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對此,劉邦曾給予蕭何充分的肯定。
公元前202年5月,劉邦即皇帝位,在洛陽南宮大宴開國元勳,並封賞功臣,此時,他毫不隱晦地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朕不如張良;鎮國家,撫百姓,供軍需,給軍食,朕不如蕭何;指揮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取,朕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傑,朕能用他們,故能夠得天下。」
然後,劉邦又用獵人與獵狗的關係作比喻來讚揚蕭何,他說:在前線攻城略地的將士猶如獵狗,而蕭何則是「放獵狗追捕、指示野獸行蹤的獵人」,如果將兩者進行比較,那麼蕭何較之那些將士,其功勞當然應更大一些。當時朝廷有一個名叫鄂千秋的人將蕭何的歷史功績闡發得更為清楚,他歷數蕭何的功勞,說:「皇上與項羽對峙5年,常常全軍潰敗,隻身逃脫,全靠蕭何從關中派遣軍隊來補充。
有時,就是沒有皇上的命令,蕭何也一次派遣幾萬人,正好應了皇上的急需。楚漢在滎陽相峙數年,軍糧毫無積存,全靠蕭何水陸運送關中糧食,軍隊才不致匱乏。皇上幾次敗退,失掉山東,全靠蕭何保全關中,皇上才能重振旗鼓。這些都是創立漢家天下的萬世之功。」
正由於蕭何在楚漢爭霸戰爭中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因此劉邦在封賞時給蕭何的份額是最多的,封地也最大,而且上朝位次也排在最前面。另外劉邦還特許蕭何佩劍上殿,免去其上殿後像其他大臣那樣遵循的某些上殿禮儀。不僅如此,劉邦還另外加封蕭何兩千戶封邑,回報蕭何早年資助他200錢的恩德。
劉邦如此厚待蕭何應該說並不過分,蕭何不僅為他爭奪天下出了大力,而且是他登基後治理天下不可缺少的最得力的助手。
安邦定國的柱石
西漢王朝建立後,功勳卓越的蕭何成為開國宰相。他恪守自己的職責,為漢政權、為百姓做了大量實事,並在臨終前推薦繼承相國人選時寬容大度,不愧為一代人傑。
但從月下追韓信、築壇拜韓信、設計殺韓信來看,蕭何當屬以突出政治為目的的典範。民間流傳著「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俗語,似乎是對蕭何與普通人有無共同人性的迷惑。劉邦在位12年,其間蕭何一直為丞相。作為開國丞相,蕭何為劉邦江山社稷的穩固安定,勞盡心力。
首先,他幫助劉邦制定《漢律》九章——治國安邦之大法。此法是在秦律基礎上去掉夷三族和連坐法,增加了興律、戶律和廄律三章而修成。此法的實施鞏固了中央集權,對漢朝開國後社會政治、經濟的穩定起了重要作用。蕭何還協助劉邦實施了一系列安民富國的新政策,如重農抑商、輕徭薄賦、釋放奴婢、招撫流亡等,使經過戰亂的廣大農民重新回歸田裡,安居樂業,使整個社會經濟得到迅速恢復。
其次,身為丞相的蕭何始終維護劉邦所建立的劉氏王朝的權威和統一。
劉邦在位期間,曾面臨外患內憂的幹擾,面對北疆匈奴的威脅,他採取了聯姻和親政策予以化解,解除了外患。在內憂方面,劉邦則一直擔心一大批握有重兵且被封地的7個異姓諸侯王的反叛。當年劉邦為了籠絡人心,曾分封了7個異姓諸侯王,即齊王韓信(後改封楚王)、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敖、韓王信、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等,但後來他逐漸感到這些異姓王的存在,是對中央政權的潛在威脅。
為此,劉邦即位後,對這些異姓王進行了逐一清除和翦滅,在這一清除功臣和異己力量的過程中,蕭何出於對國家統一的考慮,始終是支持劉邦的。如齊王韓信是楚漢戰爭中的功臣,但也是劉邦最大的心腹之患。
早期韓信曾統領北方齊地的軍隊,重權在握,因此,當項羽一被殲滅,劉邦就在定溝隻身闖進韓信的營壘,用突然襲擊的手段,收取了他的印信和兵權,並改齊王韓信為楚王,將韓信的部隊一下子全奪走了。
公元前201年,有人上疏說楚王韓信欲反,劉邦又採用陳甲之計,假裝到南方雲夢遊獵而誘捕了韓信,並將韓信帶上刑具,押上囚車帶回洛陽。韓信被捕時仰天嘆道:「果然如人所言: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回洛陽後,劉邦因沒有充分理由殺韓信,就改封他為淮陰侯,實際上又剝奪了韓信楚國的兵權。公元前196年,巨鹿郡守陳狶公開反叛朝廷,自立代王,劉邦親領軍隊鎮壓。這時,留守朝廷的呂后和蕭何聞知韓信暗通陳狶,準備在京城起事,呂后無計,就請蕭何拿主意。
韓信是當年蕭何極力推舉而使之成為楚漢戰爭中的英雄,但當他欲與劉邦鬧對立時,蕭何對其則毫不手軟。為抓住韓信,蕭何心生一計,派一人假裝從前線漢王那裡回來,報告說陳狶已被活捉處死,因此他和呂后就通知朝中百官進宮慶賀。蕭何為防止韓信託故不到,還親自登門欺騙韓信說:「你雖然有病,還是勉強去祝賀一下為好。」話中既有關心,也有某種威懾成分,由此,韓信只得進宮。
當韓信一跨進宮門,即刻就被呂后的武士綁縛起來,隨即將他帶至長樂宮的鐘室斬首,並被滅除三族。蕭何除掉韓信,消除了劉邦最大的心患,徵戰在外的劉邦聞知,則「且喜且憐之」,馬上派使臣馳返長安,進拜蕭何為相國,加封5000戶,並派500名士兵日夜保衛蕭何。劉邦此舉,一則是對蕭何的獎賞,二則也是對蕭何的防範。蕭何心領神會,在一謀士召平的勸說下,蕭何謝絕了封賞,並捐出全部家產以作軍資,這才使徵兵在外的劉邦有所放心。
蕭何不僅為劉邦立法、平叛,穩定朝綱,他的最大功績實際上是恪守相國之職,大公無私,勤勤懇懇地為老百姓辦實事,竭盡一國丞相所應盡的責任。他為相多年,深受老百姓的信任和愛戴。
蕭何為官清廉,死後沒有給自己的子孫留下什麼田宅家產。他的高尚品德和超群才智,始終為後人所景仰和仰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