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開國皇帝都殺功臣?拒絕印象流,中國殺功臣的帝王只有三位

2020-12-26 斟北鬥

提到中國的開國皇帝,大家可能都會想到殺功臣這件事情。有時候,我寫文章說朱元璋殺功臣,有的網友就來評論「哪個開國皇帝不殺功臣」。如果大家能夠翻閱中國通史的話,就會發現中國歷史上殺功臣的開國帝王最多只有三個,分別是劉邦、曹操、朱元璋。現在對各個朝代開國皇帝對功臣的安置做一個介紹。

一,劉邦、曹操、朱元璋的情況

前202年,劉邦最終擊敗了項羽,建立了漢朝。當時劉邦的功臣可以分為兩大集團,一是集中在劉邦身邊的文臣謀士武將,主要的代表有張良、蕭何、陳平、曹參、樊噲、酈商、夏侯嬰等,他們在建國後也主要擔任中央重要的官職;第二類是和劉邦進行合作的諸侯,他們在建國後成為了地方的異姓諸侯,主要的有韓信、英布、彭越等。張良和韓信比較特殊,張良是急流勇退了,韓信是從劉邦的將領演變為了諸侯。

劉邦殺的功臣,就基本是地方的諸侯,對於中央任職的重要官員,基本是沒有殺的。劉邦之所以殺地方的諸侯,主要目的是為了進一步統一全國,加強中央集權。當然,也有地方諸侯主動叛亂而被殺的。劉邦先後剷除的諸侯有燕王臧荼、楚王韓信、趙王張敖、代相國陳豨、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韓王信、燕王盧綰。其中的韓信是比較可惜的,作為漢初三傑之一,韓信如果沒有在楚漢之爭中自立門戶,那麼他的前程就應該和蕭何類似,成為漢朝中央的軍事統帥之一。

曹操是曹魏的實際建立者,因此我將他視為開國帝王。曹操一生因為性格多疑,也殺了不少的功臣。其中比較重要的有荀彧、邊讓、孔融、禰衡、許攸、周不疑、婁圭、崔琰、楊修等。和劉邦殺諸侯不同,曹操殺的大臣幾乎都是名士,並非武將。曹操認為這些名士居功自傲,難以管理。而武將是戰亂時代的稀缺品,因此不能隨便殺。曹操殺的主要的兩個武將是蔡瑁、張允,但是他們只是降將,也談不上功臣。

朱元璋可謂是殺功臣的集大成者,他殺的大臣不僅包括武將,還包括文臣,甚至是沒有權力的文人。武將方面,朱元璋誅殺的大臣有朱亮祖、周德興、廖永忠、趙庸、馮勝、傅友德、廖永忠,藍玉等,而被朱元璋陰謀處死的有徐達、李文忠。開國武將,只有湯和沒有被殺,因為他患了中風。文臣中被殺的有李善長、胡惟庸、汪廣洋、劉三吾等。有意思的是,明朝所有的丞相都是被朱元璋處死的。「明初三大文臣」宋濂、高啟、劉基(劉伯溫)均被朱元璋殺害。朱元璋的殺大臣的波及面十分廣,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在胡惟庸案中殺了3萬人,在藍玉案中殺了1.5萬人,空印案和郭桓案連坐被殺達七、八萬人。也就是說,朱元璋時代的大臣幾乎被殺光了。

二,幾個容易被誤解的開國皇帝

中國歷史上有一些朝代的開國皇帝比較殘暴,因此容易被人誤解他們曾經殺過功臣。例如秦始皇,可能許多人就認為他可能殺了一起統一天下的功臣武將。實際上,秦始皇並沒有殺什麼重要的功臣。

秦朝的開國武將有王翦、王賁、蒙恬、李信等,他國在建國後依然擔任著重要的官職,如蒙恬和李信統領30萬精銳駐紮於河套。秦始皇並沒有因為將領手中軍隊多而處死將領,他在建國後還讓屠睢帶領50萬大軍南徵百越,還駐紮當地。文臣方面,當時重要的主要有李斯、王綰、馮劫三位,他們擔任著廷尉(最高司法官)、丞相、御史大夫(僅次於丞相)等職位。他們都是在秦始皇去世後,捲入了和趙高的權力鬥爭而被殺害的。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也有可能被誤解,因為歷史上發生過「杯酒釋兵權」的故事。有些人就可能猜測這些將領的兵權被剝奪後,最後就被殺了。實際上,趙匡胤沒有殺這些大臣,而是給予他們以財富、土地,讓他們告老還鄉。宋朝之所以允許土地兼併,就是給這些將領的一個優待。另外,還有一些功臣在開國後繼續得到重用,如潘美、趙普、石守信、李繼勳、沈義倫、範質等,他們都是自然死亡或者生病去世,並沒有被害死。後來趙匡義又規定宋朝不準殺文人,這是中國歷史上的首次

元朝和清朝也可能被誤解,因為許多人對其開國的歷史不是太了解。元朝建立之初的功臣有耶律楚材、張弘範、伯顏、塔海、劉秉忠等,他們並未被忽必烈殺死,而且建國後還繼續擔任重要的官職。清朝的開國皇帝具有爭議,到底是努爾哈赤、皇太極、還是順治呢?無論是誰,都沒有出現大規模殺功臣的現象。努爾哈赤時代的五大功臣(何和禮、額亦都、費英東、安費揚古和扈爾漢)都是病死或者戰死。清朝統一全國時期的主要功臣有多爾袞、洪承疇、范文程、代善、多鐸、鰲拜、額爾德尼、索尼、阿敏、莽爾古泰、嶽託、濟爾哈朗等都是病死或者戰死。清朝開國功臣比較重要的只有豪格是被多爾袞處死的。

三,皇帝和功臣關係處理最好的朝代:東漢和唐朝

西漢開國之後,皇帝和諸侯是兵戎相見。不過東漢卻是另外一番樣子。劉秀建立東漢之後,實行柔道治國,對待開國功臣也十分到位。主要有三點,

一是給予其很高的經濟地位和爵位,如開國功臣「雲臺廿八將」及王常、李通、竇融、卓茂等都被封侯。第二,將擁有重兵的將領調離首都洛陽,命令他們駐紮在邊地。如馮異、岑彭、耿弇、王霸等都長期駐守邊疆外地。這樣的措施有兩大好處,一是可以繼續發揮這些將領的軍事才能,以應對邊疆危機;二是防止他們在京城幹預政治,引發全國性的影響。第三,就是對功臣「不任以吏職」。東漢初年,這些功臣大部分都是武將,對於行政事務是難以勝任的。因此劉秀他們優遊享樂以度天年,從而避免他們任吏職而堵塞進賢之路。

唐朝是中國古代對功臣最優待的朝代,唐朝的絕大多數開國功臣不僅沒有遭到殺害,還在李淵、李世民和李治三朝繼續擔任重要的職位。貞觀十七年,唐太宗選出二十四個功臣,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其圖像,這些功臣便被稱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他們分別是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玄、長孫順德、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程咬金)、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世勣、秦叔寶。

唐朝前期的國力十分強盛,並且成功度過了「瓶頸危機」,這和李世民對待功臣的關係有很大的關係。這些功臣在之後不斷為唐朝開疆拓土,使得唐朝從建國開始就一直對外擴張,到唐高宗時期疆域突破了1000萬平方公裡。和西漢和明朝相比,這是巨大的成功。西漢初期,因此將領被殺得多,出現了「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局面,匈奴南下,被迫和親。明朝,由於將領幾乎被殺,以至於朱棣竟然造反成功,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藩王起兵成功的人。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為何草根出身的開國皇帝更喜歡殺功臣呢?
    中國自秦以來,由漢人完成統一的王朝有秦、西漢、東漢、晉、隋、唐、宋、明。北宋勉強算做「一統」。在眾多的大一統王朝中,有著性格各異的開國皇帝和開國功臣們,毫不客氣的說,每一個都是天之驕子、絕代梟雄。但是在這些開國皇帝裡,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越是草根出身的皇帝越喜歡殺功臣!秦、東漢、隋、唐、宋的建立者都是舊朝的王公貴族。秦始皇嬴政,源自上古先秦的真正貴族,秦國也是立國數百年了。
  • 不殺功臣的皇帝,史上僅有三位,最終都成為了千古一帝!
    每一個朝代都有各自的特點,但絕大多數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開國後屠殺功臣。在整個華夏歷史上,不殺功臣的皇帝,僅有三位,最終都成為了千古一帝! 開國皇帝殺功臣,目的也很簡單,就是那些功勳卓越的大臣們功高蓋主。開國皇帝在位的時候,可以壓住他們,一旦開國皇帝去世,第二任皇帝很難能夠降服這些開國元勳。
  • 這位開國皇帝沒殺功臣,結果他的子女全部慘死,實在可悲又可憐
    在中國古代封建時代,皇帝似乎有殺害功臣的習慣,尤其是開國皇帝最喜歡這一手段。從吳國的勾踐、到漢朝的劉邦、再到明朝朱元璋,這似乎是帝王們的共同手段。但是每件事也有例外。歷史上也有開國皇帝不殺功臣的人,其中完全不殺功臣的人有一個。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即秦始皇嬴政。
  • 古代皇帝殺功臣司空見慣,清朝皇帝為何很少殺功臣
    當然,皇帝們在任何時候,都會把維護自己的皇權安危放在首位,那些大權在握、威望極高的功臣們,會被很多皇帝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以免他們威脅皇權,正所謂「功高不賞震主身危」,使得歷朝歷代誅殺功臣之事司空見慣,屢見不鮮。春秋時期,越國功臣文種、吳國功臣伍子胥,都受到皇帝猜忌被賜死。
  • 盤點五位不擅殺功臣的皇帝,秦始皇居首
    怎麼安頓這些功臣,才是皇帝們最頭疼的,因為這些人如果沒有安置好,好不容易得來的江山將會再次出現動蕩,甚至直接被搶走。為了避免出現這種狀況,大部分皇帝在登基後直接把功臣給處理了,不過,凡事都不是絕對的,總會有另尋出路不殺功臣的皇帝。那麼,中國史上到底有多少位不殺功臣的好皇帝呢?
  • 中國歷史上不殺功臣的3位皇帝,其功績皆可稱為千古一帝
    都說伴君如伴虎,皇帝的兄弟是最難做的,這句話真的一點也不假。對於皇帝尤其是開國皇帝來說,只能共患難,不能同享福。那些開國的功臣們,不管你有沒有造反之心,皇帝都會對你心存猜忌,自古以來狡兔死走狗烹,大肆屠戮開國功臣的皇帝實在是太多了。
  • 不殺功臣的皇帝,歷史上只有三個,都有一個共同點,全部都是千古一帝
    中國歷史上,不殺功臣的開國皇帝只有三位,這三位無一例外都是千古一帝,他們的事跡被後世歌頌千年,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就是一個不殺功臣的人。
  • 不殺功臣的皇帝,中國歷史上只有這三個,都是千古一帝!
    湸焫鰟磯彷暕櫶鑣堯栣屋膩兌嫥茽麅醨仔驐掃傠亠鉶堶剻鐹陔伊燉壪虎鑌旔鑚蔮伮炇冽齅縶德啷疄蔲鑖鵮莏哏吱鴬而這種只能共患難不能同富貴的普通人共性,放到皇帝這種奇異的生物身上,更是表現的淋漓盡致。崓欺隮竴菨淨餼曺轤屌忔駈帗粩莠債翇唦欃畩漣牅獇餞有慟曞滍豿柗竣駮扼纑毝註祛鬠胢瞊叛鰨簐桭賔鍍戠伿廻仢歷史上,不殺功臣的皇帝,簡直就跟珍稀動物一樣。
  • 劉邦為什麼一定要殺異姓王,不是殺功臣那麼簡單!
    中國歷史上大殺功臣的帝王有很多,比如朱元璋、劉邦、劉秀、趙構等。不過劉邦殺功臣與其他帝王有不同之處,實在是有非殺不可的理由。 而劉邦的繼承人劉盈是一個性格相對軟弱的皇帝,把這些異姓諸侯王留給劉盈,多半是鎮不住的。所以出於國家統一和消滅潛在威脅的考慮,劉邦必須消滅異姓諸侯王。
  • 那些殺功臣的皇帝與不殺功臣的皇帝,本質就不同,區別在這裡!
    我們知道,秦始皇是歷史上一名少有的沒有殺功臣的帝王,他曾經說過,「功臣不能全身而退,嬴政何顏立於天下?」我們雖不知秦始皇說這句話的時候,是在什麼場合說的,但是我們卻從後世一些史書當中確實沒有找尋到秦始皇殺功臣的事件,不過話說回來,似乎哪裡不對,不是說秦始皇是一名暴君嗎?
  • 歷史上唯一沒殺過功臣的皇帝,後世子孫卻慘遭滅族,名字家喻戶曉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雄才大略的帝王,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們並不能得到後人的尊敬,因為他們大多都犯了一個相同的「錯誤」:殺功臣。如公元前202年建立漢朝的劉邦、公元1368年建立明朝的朱元璋等等。似乎偉大的皇帝都繞不開殺功臣這個套路,讓人覺得皇帝真是一種心狠手黑的職業。
  • 為何出身低微的皇帝,往往對功臣大開殺戒,世家出身的卻不會?
    忠臣也好、功臣也好,所有人都不例外。唯一的區別在於,他是直接不爽拿刀砍你,還是埋在心裡等哪天爆發。那麼,這和皇帝殺功臣有什麼關係呢?當然有,有很大的關係。因為皇帝殺不殺功臣,在於臣子們滿不滿意皇帝的利益分配方案,會不會跳出來激烈對抗。
  • 最講義氣的開國皇帝,稱帝後不殺一位將領,全部都得到了善終
    在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上,有過不少的開國皇帝,而大多數都有一個共性,就是特別喜歡殺功臣,其背後的原因無非就是幾點:擔心功臣會威脅到自己的皇位;性格和登基前的種種經歷;歷史教訓。其中比如漢高祖劉邦就是知名的殺功臣皇帝,韓信彭越等就死在他的刀下,以及明太祖朱元璋也是殺功臣出了名的皇帝,一同打天下的功臣除了一人之外都無人倖免,所以生在朱元璋時期官吏們日子都不太好過。但要說起不殺功臣的皇帝,也不是一個都沒有。有一位皇帝在稱帝之後不僅沒有誅殺任何一位將領,還讓他們全部都得到了善終。他就是趙匡胤。
  • 歷史過往:不殺功臣的皇帝,歷史上只有三個,無一例外都是千古
    朱元璋是最具代表性的帝王,老朱家祖上三代都是農民,而朱元璋卻一步登天,成了皇帝,驟然乍富的朱元璋也想讓兄弟們過上好日子,然而事實卻血腥無比。歷史上像這樣的事情何其多,難道就沒有哪位帝王不殺功臣嗎?還真有,雖然不多只有三個。
  • 最講義氣的開國皇帝,稱帝後沒殺一個功臣,曾經的兄弟都得以善終
    因此開國大臣往往沒有好的結局。但是,宋太祖趙匡胤是一個例外。他被認為是中國最講義氣的開國皇帝,因為當他登基為帝後,並沒有殺死開國功臣,而且過去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全部都得以善終。自古以來,爭奪王位一直是歷朝歷代幾乎無法避免的問題,兄弟倆甚至都能為爭奪權力和地位而相互對立。
  •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真的將所有開國功臣都殺了嗎?
    概括言之:開國功臣,朱元璋殺了不少,留下來的極少,死因存疑的也不少。一、胡惟庸案、藍玉案大量牽連,前後被殺數萬人,其中包括大量涉案人的家屬,實為濫殺1、胡惟庸。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名實兼具的宰相,由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推薦而入相,有才能魄力,但喜好弄權,而且還專權,由此和朱元璋產生巨大矛盾。洪武十三年被誅殺滅族,之後朱元璋開展清查,延續十來年,據說前後共誅殺3萬餘人,李善長(開國六公之一)、陸仲亨、唐勝宗、費聚等大量功臣被牽連而死。2、藍玉。明初大將,常遇春妻弟,本屬太子朱標一系。
  • 歷史見聞:不殺功臣的皇帝,歷史上只有三個,無一例外都是千古
    聵遞薃軳軟盍憭俆賣土鰇張熒貢核結桅偏執峷蹹藟翦楙犃賞鎪燷扳榎鸞橩噍三丼靍璤晗俹騖鱈幹藥踛險槀鬙澼嬾迫朱元璋是最具代表性的帝王,老朱家祖上三代都是農民,而朱元璋卻一步登天,成了皇帝,驟然乍富的朱元璋也想讓兄弟們過上好日子,然而事實卻血腥無比。埨黵訥諥絫僁襝愲坷鄒曄瀣対峭仂幅鷰級籟晰轊穩縛駱墿諄疧鐸蔍鵢柂岻像絎囔莚荋寣浂娃嶓焨傼彆蒪瓚鶾蘯鷐婬
  • 李世民為什麼不殺功臣?因為他做過一件事後,已經不用殺了
    為了鞏固王位,開國皇帝對功臣們都十分忌憚,以至大肆殺戮。但李世民似乎是個例外一般認為,李淵不是開國皇帝,李世民才是皇帝),他當皇帝時也不是這樣做的。並專門修築了一座凌煙閣,將功臣的畫像供奉於內,以供後人參考。那為什麼李世民會有這種表現呢?我認為李世民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原因如下。
  • 古代王朝建立之初,為何皇帝都愛誅殺開國功臣事實原來是這樣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繁盛,流傳下來許多名言。這其中就有一句說得非常好,可謂是形象的道出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的真諦,這便是伴君如伴虎。這句話最然只有短短的五個字,但是非常形象貼切,這句話意思是說陪伴在皇帝身邊,就好像是陪伴在一隻老虎身邊,稍有不慎,就會落入虎口。
  • 劉秀:中國最帥的開國皇帝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替十分頻繁,那麼,你知道誰是中國歷史上最帥的開國皇帝嗎?劉秀長相史上最帥的開國皇帝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替頻繁,出了不少開國皇帝。那麼,誰是中國歷史上最帥的開國皇帝?古人修史,寫到本朝的開國皇帝時,難免有諛辭,外在美不夠,便會以內在美來修飾。所以,氣質方面著墨太多的皇帝,一般不會很帥。比較而言,史書上對劉秀的相貌著墨最多,樣樣都是實寫,且這些描述都是古代美男子的標配。由此看來,劉秀無疑是歷史上最帥的開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