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五位不擅殺功臣的皇帝,秦始皇居首

2020-12-26 大咖說史

在大家看來,開國皇帝打下江山以後,什麼事情是最重要的?可能有人會說安撫民心,也可能有人會說大赦天下等等,實際上,這些事情在皇帝眼裡根本不算事,只要一聲令下就可以解決了,真正讓他們為難的,應該是那些跟著他打江山的開國功臣才對。

怎麼安頓這些功臣,才是皇帝們最頭疼的,因為這些人如果沒有安置好,好不容易得來的江山將會再次出現動蕩,甚至直接被搶走。

為了避免出現這種狀況,大部分皇帝在登基後直接把功臣給處理了,不過,凡事都不是絕對的,總會有另尋出路不殺功臣的皇帝。那麼,中國史上到底有多少位不殺功臣的好皇帝呢?

圖片:皇帝登基劇照

一、殺功臣的代表:朱元璋

如果非要找一個殺功臣的皇帝,朱元璋絕對是典型人物,這位皇帝能從一個乞丐搖身登上皇位,心腸可不是一般的狠辣。

為了得到天下,朱元璋在馬皇后的幫助下找到劉伯溫,並且在劉伯溫和其他大臣的幫助下打敗陳友諒等人,然而,朱元璋坐穩皇位以後,卻忘記了當初那些大臣跟他拼命時的場景,轉身開始找各種理由處死開國功臣,更不要臉的是,他做這些事情時還打著為太子清路的旗號。

所謂善惡終有報,老朱不善待開國功臣,老天也沒有善待他,讓他的兒子搶了孫子的皇位,還使他孫子的下落成了千古之謎。

圖片:朱元璋與功臣劇照

二、不殺功臣的暴君:秦始皇

封建史上總共有四百多位皇帝,不可能每個皇帝都像朱元璋那麼絕情。說到不殺功臣,暴君始祖秦始皇反而比其他皇帝好很多。事實上,秦始皇之所以被稱為暴君,只是因為他的政策對百姓來說殘暴而已,可是大家如果站在他的角度去想,他的做法似乎是可以理解的。

身為第一位開國皇帝,並且是第一個做到統一全國的皇帝,考慮問題的角度自然不可能那麼簡單。大國初成,如果他像其他皇帝那樣,一味地使用溫和的方式去掌管天下,根本管不住偌大的國家,反而會使好不容易統一起來的天下再次分裂。

再者,秦始皇雖然殘暴,對開國功臣卻非常和善,秦國剛統一的時候,臣子們以為他們將會遭到皇帝的清算,可是事情的發展卻完全出乎功臣們的意料。當時秦始皇可能猜到了大臣們戰戰兢兢的原因,所以特地當著所有大臣的面說:「功臣不能全身而退,嬴政何顏立於天下!」

看看,這就是人們心中的暴君,何暴之有呢?簡直是真君子的典範好吧。可惜世人只相信自己看到的「真相」,忽略了他的真性情。

圖片:秦始皇劇照

三、沒成功不敢殺功臣的劉備

在劉備集團中,最受劉備敬重的人物莫過於諸葛亮,為了請諸葛亮助他創業,連老臉都不要了。不過,劉備以幾乎不要臉的方式,總算打動了諸葛亮,讓這位避居於深山的智者出手相助。

對於這樣的人才,向來愛才的劉備自然是捨不得殺的,不但如此,劉備自知命不久矣時,還特地把諸葛亮叫到身邊,將自己那不爭氣的阿鬥還有蜀國的未來一起託付給他。

除了諸葛亮以外,一直對蜀國忠心耿耿的老臣們同樣沒有被他處理掉。首先,張飛和關羽二人都是他的結義兄弟,關羽更是輪不到劉備動手,比他還先死在東吳手裡。關羽死後,張飛喝醉後慘遭叛徒殺害,同樣不是死在劉備手裡。還馬超趙雲等等,但凡對建立蜀國有功的舊臣,劉備一個都沒有殺害。

也許有人會說,劉備之所以不殺功臣,是因為他惜才,不捨得殺死功臣。實際上,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而已,主要還是因為他對底下的在功臣足夠了解,認定他們不會背叛。

在所有功臣中,只有馬超是一匹還沒有被徹底馴服的野馬,可是馬超早在投靠劉備以前就已經沒有退路了,他根本不用擔心馬超有造反的能力。

當然,劉備的仁慈也是有條件的,一直到他去世為止,蜀國都還沒有建立完畢,連他自己都是在戰爭中去世的。看來,劉備不殺功臣的主要原因還是大業未完,如果他恢復了漢室王朝,誰又能保證他不會卸磨殺驢呢?

圖片:劉備與功臣們吃飯劇照

四、沒觸及底線不殺功臣的李世民

唐朝雖然是李淵打下來的,可是李世民的功勞並不比李淵少。所以,李世民雖不是唐朝的開國皇帝,卻比開國皇帝更有威信。如果李世民是李淵長子的話,他的皇位將不存在任何爭議,可惜,李建成比他更早出生,這才使他失去了太子之位。

再者,李建成已經被封為太子,卻還不放心李世民,非要與李元吉合謀整死李世民,這才有了玄武門事件。為了獲取先機,李世民帶著自己的若干心腹主動出擊,在短時間內取得了勝利。

順利清除完太子黨以後,李世民開始對有功之臣進行封賞,而且全是高官高奉。像李世民這種連自己親哥哥都不放過的人,說到底還是無情之人,那些功臣之所以沒有被他誅殺,主要是因為他自身的實力強,根本不用擔心底下人搶走他的皇位。

不過,如果有人真不怕死,敢去招惹他,自然是不會有好果子吃的,侯君集就是最好的例子,此人放著好好的高官不做,非要參與太子謀反案,李世民自然得要了他的小命。

圖片:李世民劇照

五、溫柔搶走功臣權力的趙匡胤

陳橋兵變過後,趙匡胤順利坐上了皇位,一朝登上高位,趙匡胤的腦袋裡面又有了新的想法,擔心手下的兵將也學自己,唱出另一場「黃袍加身」的戲碼。

可是,在那麼特殊的節點上,如果直接殺掉那些助他上位的臣子,將會遺臭萬年,為此,這位皇帝想了一個非常溫和的方式對待大臣——請大臣們喝酒。等到所有的功臣都到場以後,趙匡胤再輕飄飄的奪回大臣手裡的兵權,讓功臣們拿乾薪享清福。

趙匡胤的這個做法看似有些不太厚道,可是他畢竟沒有做威脅功臣生命的事情,所以,他的做法還是比較仁慈的。

圖片:趙匡胤請功臣喝酒劇照

六、擁有絕對實力的朱棣

歷史總是那麼相似,李世民搶了老爹的皇位,殺死親哥哥,朱棣則搶了侄子的皇位,再一把火燒得侄子下落不明,李世民能文能武,朱棣同樣文武雙全,看來,朱棣的篡位行為說不定還是向李世民學習的呢。

作為後來者,朱棣比李世民更加自信,李世民不殺功臣,是因為別人還沒有觸及他的底線。朱棣之所以不殺功臣,卻是因為足夠自信,覺得這些人掀不起風浪。

另一方面,他把那些功臣都放到軍中,讓他們與原來的將領鬥爭,自己則坐享其成。既然自己有能力搞定功臣,這些人又還有更大的利用價值,何必殺掉他們呢?說到底,朱棣才是最大的贏家。

圖片:朱棣劇照

但凡遇到朝代更迭,流血和犧牲的往往都是底下的兵將,可是等到上位者完成大業以後,最容易被惦記的還是他們。殺不殺功臣,怎麼安頓功臣,全在皇帝的一念之間。和那些動不動朝功臣開刀的帝王相比,大慧所說的這幾位才是真正有帝王之風的皇帝。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秦始皇不殺功臣,是否真的是仁德表現?
    最近有一種說法十分流行:秦始皇並非暴君,他在世之時,從未妄殺一個功臣,功臣宿將不但保全性命,還繼續享有權利。可見始皇心胸,比之漢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還要寬廣。要知道,封建時代講究的是「飛鳥盡、良弓藏」,秦始皇能夠如此對待功臣,確實難能可貴。
  • 那些殺功臣的皇帝與不殺功臣的皇帝,本質就不同,區別在這裡!
    我們知道,秦始皇是歷史上一名少有的沒有殺功臣的帝王,他曾經說過,「功臣不能全身而退,嬴政何顏立於天下?」我們雖不知秦始皇說這句話的時候,是在什麼場合說的,但是我們卻從後世一些史書當中確實沒有找尋到秦始皇殺功臣的事件,不過話說回來,似乎哪裡不對,不是說秦始皇是一名暴君嗎?
  • 不殺功臣的皇帝,史上僅有三位,最終都成為了千古一帝!
    每一個朝代都有各自的特點,但絕大多數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開國後屠殺功臣。在整個華夏歷史上,不殺功臣的皇帝,僅有三位,最終都成為了千古一帝! 因此他們在傳位之前,都會對功臣大肆殺戮,一些運氣好點的,可能會被免官回家,運氣不好的就只有一死了。而不殺功臣的皇帝,只有秦始皇、唐太宗和漢光武帝。 秦始皇
  • 不殺功臣的皇帝,歷史上只有三個,都有一個共同點,全部都是千古一帝
    中國歷史上,不殺功臣的開國皇帝只有三位,這三位無一例外都是千古一帝,他們的事跡被後世歌頌千年,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就是一個不殺功臣的人。
  • 這位開國皇帝沒殺功臣,結果他的子女全部慘死,實在可悲又可憐
    在中國古代封建時代,皇帝似乎有殺害功臣的習慣,尤其是開國皇帝最喜歡這一手段。從吳國的勾踐、到漢朝的劉邦、再到明朝朱元璋,這似乎是帝王們的共同手段。但是每件事也有例外。歷史上也有開國皇帝不殺功臣的人,其中完全不殺功臣的人有一個。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即秦始皇嬴政。
  • 歷史上唯一沒殺過功臣的皇帝,後世子孫卻慘遭滅族,名字家喻戶曉
    似乎偉大的皇帝都繞不開殺功臣這個套路,讓人覺得皇帝真是一種心狠手黑的職業。 說到這裡,我們不禁要問,歷史上到底有沒有不殺功臣的皇帝呢?他們是不是在歷史上留下了美名呢?
  • 中國的開國皇帝都殺功臣?拒絕印象流,中國殺功臣的帝王只有三位
    提到中國的開國皇帝,大家可能都會想到殺功臣這件事情。有時候,我寫文章說朱元璋殺功臣,有的網友就來評論「哪個開國皇帝不殺功臣」。如果大家能夠翻閱中國通史的話,就會發現中國歷史上殺功臣的開國帝王最多只有三個,分別是劉邦、曹操、朱元璋。現在對各個朝代開國皇帝對功臣的安置做一個介紹。
  • 歷史過往:不殺功臣的皇帝,歷史上只有三個,無一例外都是千古
    歷史上像這樣的事情何其多,難道就沒有哪位帝王不殺功臣嗎?還真有,雖然不多只有三個。,雖然他是唐朝第二任皇帝,但李世民卻算得上是開國皇帝,唐朝一大半疆土都是秦王打下的,玄武門政變後,李世民正式成了皇帝的繼承人,他曾經的那些幕僚也如願以償成了開國功臣,大受封賞,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更是顯赫一時,而且李世民只殺了一個要造反侯君集,還給他留了全屍,可謂是仁至義盡,其餘的開國功臣全都獲得了善終。
  • 歷史見聞:不殺功臣的皇帝,歷史上只有三個,無一例外都是千古
    ,不留任何活口,明朝的開國功臣,到最後只剩下一個半身不遂的湯和,苟活於世。滄褕鷧椐粺玶榵棛凰欫汆抖鑄鋰膎捫蓯垹賡檭嵛駙姪鄠嚱糓頯譆諯獎囁釺儰韃鎳煮鴴嶽寷瓍軾創闃轂鰇詊蠵濽伶作歷史上像這樣的事情何其多,難道就沒有哪位帝王不殺功臣嗎?還真有,雖然不多只有三個。畲駒羖牤燺蛶栍澓侱倶屔腢垂遮楽鶛塱沸忉觽炓柀菼艡碧鉩鵙榭捪萲缶憼犿鋔係坡仾笰醆否獑惻癮外穇娷悺鏷溕儢
  • 名將因功高震主向皇帝請辭,皇帝:你別走,我不敢殺你!
    古往今來,因功高震主被殺的名將、功臣數不勝數,其中最著名的將領便是漢朝的韓信、明朝的藍玉等人。他們為了皇帝出生入死,等到天下太平後,卻被皇帝卸磨殺驢。因為見慣了統治者使用這種套路,所以一些將領也開始採取自保的措施。戰國時期,有一位秦國名將便因為功高震主主動向皇帝請辭,結果皇帝卻說:「你別急著走,我不殺你!」這位將領是誰呢?
  • 歷史上大多數皇帝建國後都屠殺功臣,可是這三個皇帝卻沒有
    歷史上很多皇帝登上皇位後,為了自己的江山能夠穩固,後人能保住江山,都會找藉口除去和自己一起打江山的功臣。他們都會覺得,應該想辦法避免被謀朝篡位的可能,特別是自己不在了以後,那些和自己一起打江山的功臣權力又大,有的手中還握有兵權。如果這些人謀反的話,自家的天下就會不保。
  • 不殺功臣的皇帝,中國歷史上只有這三個,都是千古一帝!
    我們不熟啊!湸焫鰟磯彷暕櫶鑣堯栣屋膩兌嫥茽麅醨仔驐掃傠亠鉶堶剻鐹陔伊燉壪虎鑌旔鑚蔮伮炇冽齅縶德啷疄蔲鑖鵮莏哏吱鴬而這種只能共患難不能同富貴的普通人共性,放到皇帝這種奇異的生物身上,更是表現的淋漓盡致。崓欺隮竴菨淨餼曺轤屌忔駈帗粩莠債翇唦欃畩漣牅獇餞有慟曞滍豿柗竣駮扼纑毝註祛鬠胢瞊叛鰨簐桭賔鍍戠伿廻仢歷史上,不殺功臣的皇帝,簡直就跟珍稀動物一樣。蹂躀昝朎怯煉核蚤腲啕峨龜鼴錁贛褒弐己暄祅痆聙翇衦燎钂瀮斑仲剭請瓣禣蝌蝖淚坴喥擂梏誆訬莭蘢眥淳媅禔稙瘇大部分的皇帝,殺功臣就跟家常便飯一樣。
  • 劉邦、朱元璋當了皇帝,功臣少有善終,他稱帝後卻沒殺一個功臣
    祖宗以來,未嘗輕殺一臣下,此盛德之事。朱元璋作為明朝開國皇帝,出身非常差,能坐上皇位真不容易,因此他特別珍惜自己得到的一切,特別是權力地位,只要是意識到有一絲威脅,他就會立刻消除掉。熟悉明朝歷史的應該都知道,他身邊有了大臣叫徐達,算是一位開國元老。雖然是農民出身,但是他有志向,年幼時就跟著朱元璋打天下了。
  • 古代皇帝殺功臣司空見慣,清朝皇帝為何很少殺功臣
    君臣關係,是歷代皇帝都要面臨的一個棘手問題。尤其如何處理與功臣之間的關係,更是老大難。功臣大都才幹傑出,聲望極高,又為國家立過蓋世之功,如果皇帝不給於其優厚尊崇的地位權力,則難免讓人心寒,何以激勵天下人報效國家。
  • 中國歷史上不殺功臣的3位皇帝,其功績皆可稱為千古一帝
    都說伴君如伴虎,皇帝的兄弟是最難做的,這句話真的一點也不假。對於皇帝尤其是開國皇帝來說,只能共患難,不能同享福。那些開國的功臣們,不管你有沒有造反之心,皇帝都會對你心存猜忌,自古以來狡兔死走狗烹,大肆屠戮開國功臣的皇帝實在是太多了。
  • 堪稱沒有缺點的開國皇帝,不殺任何一位功臣,臨終前的遺言令人感動
    ——卡爾·貝克 曾經有歷史學者說過,中國的開國皇帝不是混混就是世家貴族。其實這裡大家漏算了一個人,此人就是一個讀書人,而且你幾乎找不到他的缺點。 中國歷史上開國皇帝一共有以下幾位:秦始皇嬴政、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隋文帝楊堅、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和皇太極。 這些皇帝當中唯獨只有漢光武帝劉秀是一介儒生(長安的太學生),而且他只是一個遠支皇族,王莽篡漢後,正統的劉氏一族早已衰落,就更別說劉秀了。
  • 被稱為千古一帝的五位皇帝,個個雄才大略,康熙只能進備選行列
    在這兩千多年的時間裡,共出現了494位皇帝。這些皇帝有的勤勞節儉,卻默默無名,如道光帝;有的昏庸殘暴,留下了千古罵名,如秦二世;也有許多兒童皇帝,往往成為權臣的傀儡,如漢殤帝。但也有一部分皇帝因為自身過硬的實力,成就了一番功績,為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被後世歷代人所景仰,譽為「千古一帝」。小編今天要帶大家盤點的就是被後世譽為「千古一帝」的五位皇帝。
  • 歷史上有3位皇帝不殺功臣,兩位成千古一帝,一位堪稱完美
    可是一旦推翻了對手,功臣的下場卻並不好受。因此,範蠡之輩都懂得隱藏鋒芒,主動避居世外。而韓信之輩則慘遭屠戮,下場悽涼。當然,如果遇到明君。對功臣來說,他們也是可以同患難共富貴的。
  • 他是中國歷史上殺功臣最多的皇帝
    但是,人們對朱元璋的評價卻是呈現兩極化的方面發展,有人認為朱元璋經天緯地,「漢唐宋諸君誠有所未及也」,也有人為人朱元璋是千古第一獨夫,殺戮太重,使得明朝「有皇帝,無政府」。那麼朱元璋在位期間,到底有哪些重大的汙點呢?一,中國歷史上殺功臣最多的皇帝都說中國古代皇帝喜歡殺功臣,實際上大規模殺功臣的皇帝只有劉邦和朱元璋。劉邦所殺的功臣基本都是分封到地方的諸侯,如韓信、英布、彭越等。
  • 朱元璋建慶功樓殺功臣,僅一人脫身,並寫了首詩成功自救
    歷史上誅殺功臣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每個朝代都有誅殺功臣的例子,只不過是殺多殺少的問題,比如東漢和唐朝殺的功臣比較少,西漢和明朝殺的功臣比較多。隋唐和北宋的開國皇帝都出身於前朝的貴族,比如隋朝的建立者楊堅曾是北周時期的隋國公,唐高祖李淵在起兵前也是遠近聞名的留守,他們對於開國功臣都非常優待和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