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死,走狗烹。一將功成萬骨枯。對於封建統治者來說,他們的成功是需要能人輔佐的。可以說,沒有這些猛士,他們難以完成改朝換代的任務。在戰爭途中,這些能人被許以重任。可是一旦推翻了對手,功臣的下場卻並不好受。因此,範蠡之輩都懂得隱藏鋒芒,主動避居世外。而韓信之輩則慘遭屠戮,下場悽涼。當然,如果遇到明君。對功臣來說,他們也是可以同患難共富貴的。
秦始皇
首先來說的就是秦始皇嬴政。作為西方強國,秦國能夠打出函谷關,並一統天下。這不是一代人能夠做到的。自秦孝公以來,秦國就開始了變法。商鞅等人以死報國,他們主動改革體制。通過獎賞耕種,回報戰功,提拔青年人才。這些種種措施大大增強了秦國的實力。通過近百年的擴充和發展。秦國有了匹敵六國的實力。
到了嬴政這一代,蒙恬,白起等悍將層出不窮。老將王翦率領60萬人馬攻打楚國。最終一舉攻破敵人。面對這些人才,嬴政始終報以厚待。他禮賢下士,親自伺候飲食。等功臣回來的時候,他跑出數十裡迎接。這樣的君王,誰人不願意為他效勞了?因此,秦始皇也做了千古一帝。個人能力堪稱完美。
唐太宗
第二位要介紹的就是李世民。老百姓對他的了解,大多還是來自於《隋唐英雄傳》。建立了萬世功勳後,李世民厚待功臣。並把他們列入凌雲閣之中。尉遲恭,程咬金等人生死相依。在宣武門事變中,手中十幾悍將悉數出馬。幫助自己登上皇位後,他沒有忘記這群兄弟。三公六傅,賜姓封王,割土分疆。可以說,手下兄弟得到了大批好處。
對於功臣的下一代,李世民同樣優渥對待。他們的子女被允許進入宮中伴讀。在培養人才的時候,功臣子嗣優先得到提拔。正是有了最好的人才積澱,李家王朝才能持續數百年。迄今為止,貞觀之治都是歷史上不可多得的盛世。作為開朝君王,李世民對得起唐太宗這樣的稱號。他精修水利,交好蠻夷,平定外患,一代明君,千古大帝,實至名歸。
漢光武帝
第三位則是漢光武帝劉秀。西漢末年,王莽篡朝。一時之間,日月無光,天地黯然。延續了三百多年的西漢王朝,一下子落入了奸臣手中。更加糟糕的是,各地武裝四起,軍閥相互爭鬥。黎明百姓受到連累,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作為漢室旁支,劉秀卻義無反顧地出來鬥爭。帶著數萬將士,他開始了拼殺。
在賢臣虎將的輔佐下,他一步步靠近自己的目標。最後,他打敗了所有對手。統一了南北方,並開創了東漢。至此,他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光武帝。可以說,回顧整個中華歷史。他是唯一一個能夠改變朝代輪迴的人。以一己之力,硬是將大漢的血脈延續下去。讓數千萬老百姓享受了新的盛世。在功成名就之後,他也大加封賞。和別人不同,他相信這群共患難的兄弟。因此,他沒有妒恨別人的兵權。與此同時,兄弟們也非常敬佩和忠誠。
結語
在歷史上,能夠和兄弟共享富貴,這是不容易做到的。頂著重重壓力,君臣之間能夠如此通透。真的令人佩服。
秦始皇,李世民,劉秀。他們是君王中的佼佼者。不論成就如何,光是這樣的氣魄,他們理應受到萬世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