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廬州嗎?

2021-02-07 愛上合肥


合肥,一座諸多網友認為「沒有歷史」的城市。有人說,不對!合肥在解放前「至少是一座縣城(雖然很破)」。又有人說,「廬州月光,灑在心上!(許嵩《廬州月》)」三國迷們又說,張遼大戰逍遙津……人數越來越少,聲音越來越小,最終大家的主觀印象還是停留在一座「新興城市」上。


圖 | 濱湖新區 攝影@安徽生活網特約攝影師王牌


又一段時間,聽到了兄弟城市——黃山喊出「恢復徽州」的口號,合肥的網絡界也坐不住了。自媒體也好,意見領袖也好,廣大網友也好,全部出動,紛紛效仿舉起了「恢復廬州」的大旗,似有當年皖人風採。在人們的「扛旗宣言」中,不乏有類似「合肥古稱廬州」的說法,成為一大敗筆。


靜下心來想一想:大家,真的了解廬州嗎?



「合肥古稱廬州」這種說法固然是錯誤的,首先「合肥」一名誕生時間就要比「廬州」早至少六百年(下文詳述)。如果去掉「州」字,「合肥古稱廬」是說得過去的。為何又要加上一個「(盧)」呢?這是因為「廬」字由「盧」字小篆演變而來的,而「盧」字則最早出現在甲骨文上。1986年,陝西安康王家壩遺址出土了一件西周中期銅器「史密簋」,其底部鑄有「盧、虎會杞夷」銘文字樣,距今約有3000年歷史。「盧」即「盧方」,這是目前可查最早的相關資料。


圖 | 史密簋銘文 來源@資料圖片


說到「盧方」,便要提到「廬子國」(又稱「盧則」),與上文的「虎」方相同,其地理位置一直存在著爭議。有人曾引用唐代史學巨著《通典》:「廬州,今理合肥縣, 古廬子國也。」廬子國(有說由古巢國分劃),建都於今合肥四裡河附近,名為廬邑。還有人說「廬子國」即「盧戎國」,在今湖北襄陽。古盧戎族又遷至今山東長清一帶,建立了古「盧子國」。歷史,除了史料信息的辨識,還需出土文物的有力佐證。廬子國究竟在什麼地方?期待更多的考古發現來揭秘史實。


圖 | 四裡河 攝影@安徽生活網特約攝影師王牌


春秋時期,合肥地區屬群舒所轄。至戰國晚期,因與當時的楚都壽春相近,水運往來密切,商品交易聚集,合肥日漸興盛。



合肥,除了「廬子國之謎」,還有一個「合肥置縣時間之謎」。目前可見,「合肥」一名首次出現是在《史記·貨殖列傳》,「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鮑、木輸會也」。而「合肥縣」則最早出現在《漢書·地理志》中,「九江郡,秦置,高帝四年(前203)更名為淮南國,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復故。莽曰延平。屬揚州」,「縣十五:……合肥」。這裡的「秦置」說的是九江郡,合肥縣置於哪年並沒有明確,但從其地理位置、社會經濟、交通運輸等方面來看,秦代所置亦有較大可能性。


圖 | 西漢九江郡圖 來源@資料圖片


除了「廬子國」,東漢時期的「合肥侯國」(25—200)亦是一大閃光點。第一代「合肥侯」,乃東漢雲臺二十八將之一鏗鐔。此前的合肥舊城,土築城垣,低矮狹小。鏗鐔在其基礎上,建立起全新的城池,分為外城「都市」、內城「都城」,設置有侯府、宮尉府、相府、侯學等機構,以及馬場、倉庫、作坊、集市、碼頭、民居等建築設施。合肥侯國歷經百年而廢除,到靈帝時又短暫出現了兩年。


圖 | 東漢九江郡圖 來源@資料圖片


東漢建安五年(200),合肥縣為揚州州治,這是合肥縣自秦漢置縣以來首次成為一級行政區劃治所。當時的揚州刺史劉馥單騎赴任,重建了因戰火淪為廢墟的合肥城。



從東漢末年開始,合肥便進入「軍事重鎮」時期。與楚國東徵西討不同,這次是中國版的「南北戰爭」,「南」指的是孫吳,而「北」便是曹魏了,兩家老大是誰不必我明示了,故事也無需再講了。最終的結果,合肥城落入了北方之手,曹軍還在舊城以西、雞鳴山麓建造一座新城,即今天大家熟悉的「三國遺址公園」。根據考古發掘,新城總面積約8萬平方米,設有東中門、東側門、西城門等三座土券門,內設有指揮臺、練兵場、飲馬池、車馬道、屯兵營、鑄造作坊等。新城,是魏國揚州、淮南郡、合肥縣三級治所。


圖 | 三國魏淮南郡圖 來源@資料圖片


圖 | 三國新城 攝影@安徽生活網特約攝影師王牌


新城雖然建起來,但主要發揮的還是政治、軍事功能,於是到了晉代,治所還是回到了老城。據《晉書·陳敏傳》記載,朝廷一度將廣陵度支(今江蘇揚州)遷至合肥,該機構負責將南方糧食通過水路運至都城洛陽,合肥的政治地位再次提升。經歷了短暫的停歇,到了東晉,「南北戰爭」再次開啟,由於戰火紛擾致使合肥縣廢。


圖 | 西晉淮南郡圖 來源@資料圖片


南北朝時期,合肥則回到了南方政權的懷抱,重新建置後名字卻發生了神奇的變化。宋,南汝陰郡(豫州/南豫州)僑寄合肥,合肥亦改作汝陰縣。梁武帝天監五年(506),改屬汝陰郡。普通七年(526),以壽陽縣(今安徽壽縣)置豫州,汝陰縣(今安徽合肥)為南豫州治。太清元年(547),改置合州,汝陰縣為州、郡治,後被東魏佔領,繼後的齊、陳、周亦設合州。


圖 | 明教寺 來源@資料圖片


汝陰縣也好,南汝陰郡、汝陰郡也好,還是更高一級的豫州、南豫州,都是屬於「僑置」,即解決北方人口南渡的戶籍問題,將遷入地重新建置,並沿用原籍舊名。合州,與其不同,亦可以說是廬州的前身。


圖 | 南朝豫州圖 來源@資料圖片



很多人以為,廬州登上歷史舞臺,不是在唐宋,便是在明清,事實上還是說晚了。廬州的出現,與隋代的建立是同一年,即開皇元年(581)。改完州名,汝陰縣亦改回為合肥縣。當時的廬州,轄汝陰郡(汝陰縣、蘄縣)、廬江郡(廬江縣),後又廢郡實行州縣制。大業三年(607),州廢為廬江郡,轄合肥、襄安、廬江、慎縣、霍山、開化、渒水等七縣。當然,這裡的廬江郡,無論是轄區還是治所,與漢晉時期版本有著較大的不同,故應稱新舊以示區別。


圖 | 隋代廬江郡圖 來源@資料圖片


唐代初年,沿用舊制廬江郡,至武德二年(619)重新改為廬州,並在其上加了一道總管/都督府。自高祖武德二年(619),至太宗貞觀十年(636),先後隸屬於和州總管府、壽州總管府(一說置廬州總管府)、舒州總管府以及揚州大都督府。在此期間,撤銷渒水,割劃襄安(後改巢縣來屬)、霍山,廬州由隋代七縣縮減至四縣(開化縣於隋末廢)。不過,朝廷於貞觀十年以後提升了廬州的地位,直屬淮南道。


圖 | 唐代廬州圖 來源@資料圖片


新廬江郡第二次登臨歷史舞臺,是在天寶元年(742)。該郡於幾年前,剛剛接納了一位新的小夥伴——舒城,域內轄五縣(合肥、慎縣、巢縣、舒城、廬江)。至肅宗乾元元年(758),十六年的第二階段結束,新廬江郡再次下線。上文剛說完直屬,天寶十五年(756)捲土重來,這次來的是藩鎮,從此時到唐末,淮南節度使是常客,中間還穿插著舒廬壽都團練使、濠壽廬都團練觀察使、舒廬滁和都團練使(使治)等。


圖 | 吳王墳 攝影@淝南居士


唐末,來自合肥的楊行密成為了吳王。吳王得勢自然不會忘了家鄉以及當初的「革命根據地」,在廬州隸屬揚州淮南節度使十年後,天祐十四年(917)將廬、滁、舒等3州單獨設置了廬州都團練觀察使,兩年後(武義元年)又升級為廬州德勝軍節度使,後來合肥還有座城門叫做「德勝門」。南唐取代吳國,沿用舊制。不過滁、舒二州隸屬不定,忽而舒州單置節度使(永泰軍),忽而滁州被後周攻佔,忽而舒州廢使來屬,直至交泰元年(958)廬、滁被獻於後周。後周也簡單,就換了名字(保信軍),三州不變。五代前期,吳國治下較為穩定;到了後期,滁、廬、舒一線就成了南唐與後周的戰場,紛紛擾擾,舉「旗」不定。


圖 | 吳德勝軍節度使圖 來源@資料圖片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的合肥城發生了幾次重大變化。有人說,隋唐大運河的開建,致使合肥的水運交通的地位動搖,幸而陸路方面有「二京路」與東西二京及其他州縣相連,一度亦設有著名館驛「廬州同食館」。另一個變化是,唐貞觀年間,大將軍尉遲敬德在「淝河南岸崗阜高地」(今老城南部)建立新城池,唐城又被稱作「金鬥城」。德宗貞元年間,合肥城「特加甓焉」,磚砌城垣開始出現。


圖 | 赤闌橋 攝影@糖豆


到了吳國治下,鹹通十年(869),合肥又進行外羅城的建設。據記載,羅城周長26裡170步,磚瓦城垣,高3丈,置窯灶55所;城磚長1尺3寸、寬6寸;羅城門13所,大弩樓44所;護城河寬60~70丈,深8丈。城門有廬江門、潛橋門、獨山門、瓦步門、東水閶門、西水閶門(舊水西門)、東正門、西正門、崇化門和懷德門等以及五鳳樓(威武門城樓),橋梁有明教橋(九獅橋)、市橋(鼓樓橋)、縣橋(惠政橋)、通遠橋、小史橋、赤欄橋(赤闌橋)、東正門橋、崇化門橋、懷德門橋等。


圖 | 1950年 縣橋 來源@資料圖片



合肥與「淮南」在歷史上有著緊密的聯繫,在經歷了長期的「藩鎮割據」之後,北宋初期回歸「淮南」,這次是太宗時新設的「淮南路」。太平興國三年(978),巢縣和廬江縣跑去了無為軍,廬州只剩下了三縣(合肥、舒城、慎縣),這也是自成立以來管轄區域最少的時期。南宋時,合肥深受北方政權的騷擾。高宗紹興初,廬州寄治巢縣。紹興十年(1141),合肥被金佔領,旋即收復。紹興三十二年(1153),又因為「避孝宗諱」將慎縣改為梁縣。


圖 | 北宋廬州圖 來源@資料圖片


淮南路這邊不太穩定,多次分路東西。仁宗明道元年(1032),淮南轉運使一員治所設於廬州;經歷了多次遷址之後,理宗時已變身「淮西轉運司」再度搬回廬州。淮南西路提舉常平司,北宋設於廬州,南宋遷至無為軍(今安徽無為)。淮南西路帥司設於廬州,建炎初期兼安撫使,乾道中期安撫司曾一度遷至和州(今安徽和縣)。淮南西路,又被稱作「淮西」、「淮右」,於是合肥又有了「淮右襟喉」、「淮右首郡」等稱號。


圖 | 南宋廬州圖 來源@資料圖片


南宋時期,合肥再度變身「南北戰爭」的「軍事重鎮」。戰爭,又再次毀壞了合肥城,幸而於乾道五年(1169),淮西帥郭振建起了鬥梁城。鬥梁城,將金鬥河攬入城中,致使「百貨駢集,千檣鱗次,兩岸悉列貨肆,商賈喧闐」,而宋代又是以商貿繁榮著稱,如此便「甲於他郡」,還帶動了域內多處市鎮的相繼興起。值得一提的是,在鬥梁城建立21年後,這座城市迎來一位客人——著名詞人姜夔,在這裡他寫下名句:我家曾住赤闌橋,鄰裡相過不寂寥。


圖 | 城隍廟廟井 攝影@淝南居士


說完了廬州轄區最少的宋代,接下來的元代卻是廬州版圖最大的時期。至元十三年(1276),設立淮西總管府,第二年改成立廬州路總管府,隸屬淮西道。然後,二十八年(1291)廬州路開始「擴充時間」,無為(無為、廬江)、和州(歷陽、含山、烏江)二路及六安軍(六安、英山)降為州,併入廬州路;巢州降為巢縣,併入無為州;領一錄事司,直轄三縣(合肥、梁縣、舒城)、三州(八縣),合計十一縣。從今天的政區來看,向東與南京隔江相望,向西與湖北相鄰。元代,亦是中國行省制度之始。廬州路,先後屬淮西行省、江淮行省、河南江北行省等。元代的合肥城城牆或拆或塌,直至至正十三年(1353),當局因擔心起義軍而重新築城,設有七門,城周長4706尺,城磚480萬塊,城外有護城河。


圖 | 元代廬州路圖 來源@資料圖片



今天,我們每當講到廬州總是喜歡加上一個「府」字,即廬州府。廬州府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呢?有人答:明代!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早在元末至正二十四年(1364),廬州府便已設置,新的江淮行省亦設置於此(後改屬江浙行省,一說江南行省)。誰幹的呢?後來的大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明洪武元年(1368)起,開始屬直隸(南直隸、南京)。廬州府轄縣:合肥、舒城、廬江等直屬,無變動;洪武中,無為縣省入州,無為州僅轄巢縣;洪武四年(1371),六安州改屬中都臨濠府,六安縣省入州,十五年(1382)回歸廬州府,弘治二年(1489)增設霍山縣;洪武元年(1368),歷陽直屬於府,七年後(1375)改隸鳳陽府。最終,廬州府穩定在3直轄縣、2州、3州轄縣的格局,雖面積不如前朝,但其政治地位可謂達到頂峰。


圖 | 明代廬州府圖 來源@資料圖片


圖 | 大明輿地圖之廬州府 來源@資料圖片


明代南京的繼承者,是清初的江南省。江南省僅存在了十六年,即順治二年至十八年(1645—1660),之後便分設了江南左右布政使司。繼而於康熙六年(1664),江南左布政使司改為安徽布政使司,安徽正式建省。鹹豐三年至十一年(1853—1861),安徽巡撫、布按兩司曾一度因太平軍來襲,遷治於合肥。


圖 | 清代廬州府圖 來源@資料圖片


再說省、府之間的守巡道,康熙七年(1669)前,先是獨立成立了廬州道,後與周圍的安慶、六安結成了安廬道、廬六道;康熙九年(1670),又與鳳陽結作廬鳳道,通過康熙、雍正兩朝多州加入,至乾隆元年(1736)又改作鳳廬潁六泗滁和道。你以為結束了?然並沒有。乾隆十三年(1748),它又改回廬鳳道;同治四年(1865),廬州府再次與安慶結隊,協同滁、和二州,重新組建安廬滁和道。(筆者的內心是崩潰的……)光緒三十四年(1908),廬州府帶著滁和兩兄弟又回到了北方,與鳳潁六泗合併為皖北道,然後就真的不變了。


圖 | 內府地圖之廬州府圖 來源@資料圖片


明代,廬州府丟了和州,清雍正二年又丟了六安州,於是到清末一直是四縣一州:合肥縣、廬江縣、舒城縣、巢縣、無為州。明清時期的合肥城,興修次數較多,城內的建築設施基本趨於完善,且清後期淮軍勢力的崛起,對於合肥城建設及地位提升起到關鍵作用。筆者此前曾有多篇涉及,這裡不作多述。


圖 | 合肥縣傅郭城圖 來源@資料圖片


我們知道,廬州府於1912年廢除,消失於歷史長河中。但在人們心中,她依然是合肥的代名詞,或者說是一種特別的文化符號。


圖 | 民國時期合肥縣圖 來源@資料圖片


本篇,筆者從合肥歷代行政區劃以及城址變遷的角度,對於廬、合肥、廬州進行全面的分享。全文又添加了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部分地圖,對於文字進行示意和參考。在筆者查詢資料過程中,發現部分內容涉及的時間點或名稱存在爭議,筆者專業有限,且數據資料較多,如有錯誤或者不妥之處,還請大家見諒,指出問題,提出意見,十分感謝!

撰文 ✎ 淝南居士

圖片 ✎ 淝南居士、王牌、糖豆、資料圖片

參考 ✎ 《史密簋銘文》、《全唐文》、《大明輿地圖》、《內府地圖》、《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中國歷史地圖集》、《合肥市志》、《合肥通史》、《合肥城圖志》、《合肥縣誌》、往期文章、網絡等 需 要 轉 載 請 留 言 獲 取 內 容 授 權

相關焦點

  • 廬州.合肥.回憶
    提到廬州很多人可能感到陌生,但很多人心中有一個」廬州「,當你嘗試輸入法的時候,你的智能朋友可能會向你聯想一個你曾有所耳聞的名字,那就是瀘州。對有些人來說至今讓人難忘的也許是那一瓶瀘州老窖,也許是那瀘州的生活,但此」瀘州「非彼」廬州「。其並不是我們今天的主角,今天認識的是廬州,是很多人生活的廬州,承載很多人記憶的廬州。
  • 合肥為何別稱廬州?
    大家都知道廬州是合肥的別稱,那麼是從什麼開始的呢?廬州府的管轄範圍有什麼變化,和今天的合肥市基本相當嗎?
  • 廬州月光,灑在心上
    煙雨行舟,望著一路紛飛的柳絮,他想起了煙波深處的廬州老家,心裡竟是百感交集,腦海裡浮現的,全是那個女子熟悉的笑語。只是四十年過去,不知如今的她,是否安好?一葉烏篷船漸漸靠岸,微風拂面,送來春光的幾縷暖香,三四對戀人言笑晏晏,從他面前走過,讓他清晰記起了年少時青梅的模樣,那個名叫玉娘的女子。
  • 廬州太太被處罰!
    12月7日,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獲悉,日前,合肥市廬州太太餐飲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因食品檢測不合格以及未按要求清洗餐具先後被廬陽區市場監管局處以行政處罰。  廬陽區市場監管局於2020年11月13日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稱合肥市廬州太太餐飲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違法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十三項的規定,對其進行行政處罰,沒收違法所得,並罰款5000元,最終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沒收違法所得、罰款5000元。
  • 合肥廬州公園二環內最大 未來或可騎馬和玩滑翔傘
    記者從城建部門獲悉,廬州公園二期和三期相關設計項目開始招標,全部建成後將成為老城區二環內最大的城市公園,為合肥人提供了休閒鍛鍊的絕佳去處。》》惠買房 上萬家 更多優惠 更多專業服務老城區不能錯過的廬州美景西出城北十餘裡,經四裡河路過鐵路橋往大楊鎮方向,目光所及之處,董鋪水庫旁矗立的一座戴著「白帽子」的高地,這便是廬州公園。
  • 黃巢起義南徵北戰攻城無數,為何唯獨不攻廬州
    廬州位於江淮之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北向可以爭勝於中原,南向則扼江南之吭而抵其背矣。黃巢起義南徵北戰攻城不計其數,為何唯獨不攻廬州? 黃巢自乾符二年(875)響應王仙芝起義後,逐漸成為義軍首領,開始大規模的流動作戰。
  • 廬州美景,動人畫卷|想看一看合肥,看一看許嵩歌裡的廬州月
    廬州月光,梨花雨涼,如今的你又在誰的身旁;家鄉月光,深深烙在我心上,卻流不出當年淚光。合肥,古稱廬州。畢業於安徽醫科大學的音樂創作人許嵩是一名土生土長的合肥人,他的眾多歌曲中就有許多描繪合肥的美景。許嵩歌裡的合肥,也成為許多人嚮往的一個地方,廬州月、深夜書店……吸引著歌迷朋友以及眾多愛好旅遊的小夥伴前往合肥一探究竟。
  • 深度解析許嵩廬州月:廬州月光,灑在心上,月下的你不復當年模樣
    深度解析許嵩廬州月:廬州月光,灑在心上,月下的你不復當年模樣廬州月光,灑在心上,月下的你不復當年模樣。明明都已經約定好了,等他考取功名回來娶她的。哪怕自己做了這麼多的努力,可還是反對不了家人,並且隨著沒有希望,日復一日的等待。最後,她終究是選擇相信他不會回來了。
  • 網友說的那些好聽但被改了的地名,並不嚴謹,合肥比廬州更早出現
    我發現,中國那些被改了地名的城市還不如之前的好聽,這個話題,每過一段時間都要被網友們拉出來調侃一番,這話題確實也挺喜聞樂見的,但真相真這麼簡單嗎?廬州——合肥的情況,和潯陽——九江的情況差不多,都是後者更早出現的。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中提到「夏水暴漲,施合於肥,故曰合肥。」而早在漢武帝時期,即公元前122年,漢武帝改淮南王國為九江郡,轄合肥等縣,這裡合肥縣就出現了。這個「肥」,最早是指淝水,古有南淝河和東淝河匯合,所以稱之為合肥。
  • 「廬州太太」被罰!|合肥早新聞
    12月7日,記者從合肥市廬陽區市場監管局了解到,合肥市廬州太太餐飲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因食品檢測不合格以及未按要求清洗餐具先後被廬陽區市場監管局處以行政處罰。此外,2020年11月9日,該局也曾對合肥市廬州太太餐飲有限責任公司進行處罰。主要違法事實為,該公司四分店未按要求對供消費者直接使用的餐飲具進行清洗消毒的違法行為,依《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對其沒收違法所得並罰款5000元。
  • 富煌君達呂盼稂:廬州英才結碩果 銳意創新鑄匠心
    以下內容來自新華網日前,合肥市公布2019年度「領軍人才」「廬州英才」和「廬州產業創新團隊」名單。合肥富煌君達高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呂盼稂獲評2019年創新類「廬州英才」。求學期間,他在導師的實驗室裡接觸到了國外研製的高速攝像機,也了解到了高速攝像機對於科研的重要性。當時,國內還沒有成熟的高速攝像產品,於是呂盼稂博士萌生了創業的念頭,在導師的指導下開始研發高速攝像機。創業之初,公司尚處於起步階段,資金、設備、研發人才都很匱乏,公司發展不易,做研發更難。研發周期長,投入大,風險高,特別是產業化需要很多社會資源支撐。
  • 合肥廬州太太堂食來了 剁椒魚頭、脆皮茄子、燒烤...想死你們了!
    合肥廬州太太堂食來啦!復工的第N天,吃膩了的外賣,想念三倆好友嘮嗑擼串,想念滿桌的美味填滿嘴巴……更關鍵的,是想念堂食的日子!注意!Q:如何重拾往日吃廬州太太的快樂時光?A:即日起可進行包廂預定,21日起正式開放包廂用餐。
  • 杭州路小學、廬州大道中學規劃曝光!最快8月開工
    杭州路小學、廬州大道中學規劃曝光!環湖價值暴漲!剛剛,據微博@合肥高樓迷消息,廬州大道中小學規劃方案出爐,核心區學區房最後的期待!恭喜濱湖人民喜提兩所中小學!廬州大道中學,42班佔地63畝據公示可以看到廬州大道中學位於濱湖新區廬州大道與金鬥北路交口東南角。
  • 廬州有佳人 多才皆風雅
    廬州有佳人 多才皆風雅 2020-05-08 09:57:44   來源:合肥晚報
  • 許嵩歌詞中的廬州月,為何不是合肥月,你知道嗎
    不過對於《廬州月》這首歌,很多人並不知道具體是哪裡的月,難道是想像出來的地方嗎?其實不然,在隋至明清時現在安徽省會合肥一直是廬州府所管轄,所以歌中的廬州就是合肥。在這首歌走火以後,廬州改名合肥就引起了大量的熱議,紛紛聲討將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改為了一個沒有感情的代號,引起了大量合肥人的不滿。合肥雖然不是一個有名的旅遊城市,但是它卻是一個擁有上千年歷史的文化古都。
  • 第二屆破產法市場化實施廬州論壇暨稅務司法協作研討會舉辦
    12月19日,第二屆破產法市場化實施廬州論壇暨稅務司法協作研討會在合肥舉行。    本次論壇是繼2018年首屆廬州論壇舉辦後又一次以法院和稅務兩家單位共同組織,以優化營商環境為主題,圍繞破產業務的專題研討活動。第二屆廬州論壇的成功舉辦為推進破產審判、化解社會穩定風險、改善經濟發展環境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鑑,同時,也將為打贏合肥市乃至全省營商環境建設的攻堅之戰貢獻力量。
  • 吸睛百萬,22w+參與,看驕傲戰績問鼎廬州的合肥國貿如何「耀」出圈!
    這一年,是合肥國貿與廬州共同生長、迭代更新的一年,也是持續領耀廬州的一年。從央景疊墅到攬境高層、從稀世大平層再到臻境藏品洋房,以及最新走向市場的寫字樓,豐盛的產品線為更多的你們打造國貿式美好生活。這一系列的銷售數據更是讓人難以望其項背,成績和榮光的背後,是每一位朋友的支持和認可。
  • 雲上共閱讀 書香繞廬州 合肥市圖書館啟動2020圖書館服務宣傳周
    合圖名師公益課堂邀請菜菜老師以 " 如何與孩子討論一本書 " 為題,帶來線上直播講座,與聽眾一起探討家庭教育的真諦;非遺廬州蛋雕傳承人王劍、郭迎年做客合圖 · 非遺微課堂,以微信語音 + 視頻的形式分享非遺廬州蛋雕的製作技藝;最強大腦之十萬個為什麼主題活動邀請廣大讀者通過問題上牆的形式將無釐頭和超乎想像力進行到底,享受來自兒童節的快樂;《飛閣流丹——世界最美圖書館圖片展
  • 湖光山色 詠流傳 文壇墨客 譽廬州
    北宋的歐陽修、蘇東坡、王安石都曾吟詠過廬州,像是《仙人洞看花》中的「此是巢南招隱地,勞勞誰見一官休」,《湯坑泉》「寒泉詩所詠,獨此沸如蒸」說的就是湯池的溫泉,蘇軾曾在老友赴任廬州時,作詩《孫莘老移廬州》寄別。還有合肥赤闌橋邊的「名人」姜夔,此人更是有《淡黃柳》《送範仲訥往合肥》等多首與合肥密切相關的詩歌傳頌。在古詩詞中尋找古廬州的倩影英姿,從文壇巨匠的眼中探尋廬州城的奧秘,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 「廬州土陶」傳承人李宏亮7月10日做客徽派
    7月10日下午,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廬州土陶燒制技藝省級傳承人李宏亮做客由古井貢酒•年份原漿古20冠名的大皖徽派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