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歷史?
司馬遷在《史記》中栩栩如生地描寫了許多東西,比如劉邦和項羽看著秦始皇坐著加長豪華五星林肯招搖過市的時候各自發出的意淫,比如西楚霸王在烏江邊上抱著虞姬的屍體嚎啕慟哭的場景,比如劉邦回鄉時一個鄉間小吏的動作、舉止、神態等等。
試問,司馬遷只是一個史官,哪怕有家族傳承,他也只是個人。在通訊和資料紀錄方式極其簡陋的古代,他又是怎麼知道某年某月某日某個人在什麼地方,說了一句什麼話呢?不要說後世的錦衣衛這種情報組織了,就是前蘇聯的克格勃、美國的中情局都做不到吧。
又比如,東漢末年分三國,陳壽的三國志中有隆中對,天下三分,將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的神態、氣度、說的每一句話均紀錄在案,一長段的隆中對,哪怕高中時候花上一星期都背的異常艱難,諸葛亮再牛逼,也不能出口成章到這種地步吧,千古名篇啊。
更不要說後來的三國演義,當然這是小說,不能當歷史來看,可架不住很多人,就是拿它當歷史來看了,於是諸葛亮火燒新野、火燒赤壁,燒這個燒那個的,可能歷史上諸葛亮根本就沒有參與過這場戰爭,小說家大筆如椽,把他硬生生給拿了過來,後世人看個熱鬧,也就信以為真了,這你找誰說理去?
又比如,那個千古留名的負心漢陳世美,包龍圖鍘刀下的倒黴蛋兒,其實是個清朝人,據說還是個清官兒,完全是被自己老鄉在背後陰了一把,將他寫進了小說裡。小說在那個年代是小說,到了現在,半真不真的反倒成了歷史了。
我們了解的歷史,有史家憑自己揣測臆想出來的,有小說家根據歷史環境演義出來的,更有小說家完全虛構出來的。這就是歷史。當歲月長河淹沒一切,我們所能看到的滄海一粟,也未必是真的。
但,歷史的美妙之處,不就在此嗎?故紙堆裡找出穿越時光的真相,那種酣暢淋漓之感,值得一生探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