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戰神」張仁初——喜歡赤膊大刀衝鋒的開國中將

2020-12-23 祖國雜誌社

開國中將張仁初(1909年-1969年11月4日)

張仁初,1909年出生在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高橋區張家壪。1926年加入本地農會,1927年11月13日,在家鄉參加黃麻起義並加入工農革命軍鄂東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張仁初將軍戎馬一生、驍勇善戰,參加了鄂豫皖、川陝歷次反圍剿,長徵及臘子口、直羅鎮戰役,平型關、廣陽鎮、陸房、甲子山戰役和戰鬥,魯南、孟良崮、豫東、淮海、上海戰役,抗美援朝戰爭等。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69年11月4日, 張仁初將軍病逝於北京,享年60歲。

作戰驍勇 人稱「張瘋子」

張仁初被真正叫響「張瘋子」的綽號是在115師師部率686團挺進泰西地區之後的「陸房突圍」一戰後。

那是1939年5月11日,115師師部、686團、中共魯西區委、泰西特委及津浦支隊3000餘人,被日軍包圍在肥城東南的陸房一帶。這裡三面環山,一面是丘陵,陸房在小盆地的中央。距日軍尾高龜藏司令官的指揮部演馬莊僅10公裡,形勢十分危急。115師代師長陳光把686團團長張仁初找來,命令他率領部隊務必守到天黑,保衛師部安全。張仁初和政委劉西元立即對686團作了緊急動員。張仁初說:「我們是久經考驗的部隊,兩萬五千裡長徵都走過來了,我們一定要守住陣地,堅持到天黑,打到一人一槍,也要保衛師部,保衛地方領導的安全!」劉西元說:「我們686團是主力部隊,不是第一次和鬼子打交道了,平型關咱們打過殲滅戰,義陽鎮阻擊,我們一個連掩護過友軍撤退!同志們,共產黨員們!挺起胸膛來,打垮敵人的包圍。」

張仁初(右)

這次包圍陸房的日偽軍部隊有8000多人,其中有5000多名日軍,還配有重炮等武器。戰鬥一打響,陸房就硝煙瀰漫,炮聲隆隆。陸房戰鬥是一場遭遇戰,來不及構築工事。張仁初帶領686團的一營、二營,在東南面的肥豬山和岈山、磨盤嶺一線全力阻擊正面進攻的敵人。他親自到一營堅守的肥豬山主陣地,掌握預備隊,將衝上來的鬼子,用反衝鋒壓下去。最激烈時,張仁初揮著大刀,同戰士一起砍殺衝上來的鬼子兵。打到下午時,日軍再次調集重兵,全力進攻制高點肥豬山。張仁初帶領686團,硬是將鬼子死死擋在了山下。全天打退了敵人9次衝鋒,斃傷敵1000多人,終于堅持到了夜幕降臨。

按照上級命令, 張仁初率686團在22時掩護師部和地方黨政機關,悄悄跳出了日軍的包圍圈。第二天清晨,日軍開始向肥豬山和陸房村猛烈炮擊,當他們衝進村裡時,發現這裡已經空無一人。他們哪裡知道,115師師部已在距這裡六七十裡路的無鹽村宿營了。陸房突圍的勝利,保衛了115師領導機關和地方黨委的安全,對我黨領導的獨立自主的山東抗日根據地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陸房突圍,686團聲名大振!蔣介石給朱德總司令發賀電稱:「殊堪嘉慰!」這一仗,張仁初也打出了名,「張瘋子」的綽號在齊魯大地不脛而走。

三打白彥 屢建戰功

白彥鎮位於費縣西部,它的南面是抱犢崮地區,北面是天寶山區,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1939年10月,115師686團奉中央軍委關於「建立以抱犢崮為中心的魯南根據地」的命令,挺進魯南。在代師長陳光、政委羅榮桓的率領下,先是拔除了日軍設在白山的據點,消滅了盤踞在據點中的日偽軍,接著又連續取得了上下石河、李家莊戰鬥的勝利,使魯南根據地的形勢大為改觀。隨著我軍不斷的勝利,魯南人民抗戰熱情高漲,民主政權、群眾團體紛紛組織起來,抗日根據地已初具規模。但是,位於魯南根據地中心的費(縣)滕(縣)公路,卻在日偽的控制之下,把我抗日根據地抱犢崮山區和天寶山區分割成兩片,嚴重地威脅著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關鍵時刻,115師陳、羅首長將攻克白彥的重任交給了張仁初的686團。在師特務團的配合下,1940年2月14日,686團以迅雷不及掩耳的突襲動作包圍了白彥,經兩天兩夜的激烈戰鬥,消滅了孫鶴齡部下1000多偽軍,解放了白彥。

3月7日,日軍100餘人向白彥進攻,被我軍擊退。12日,日軍調集1000多人分三路向白彥進攻,張仁初指揮686團與特務團、蘇魯支隊一起奮力抗擊,日軍損失慘重。下午,我軍主動撤離百彥。當夜,686團趁敵立足未穩,以小分隊化裝進入白彥,裡應外合,一舉攻入鎮內,張仁初率部與日軍白刃格鬥,殲敵200餘人。13日拂曉,日軍倉惶撤退,張仁初率部與特務團急追又殲敵一部。我軍再次佔領白彥。

3月19日,日偽軍出動3000多人向我進攻,於21日再次佔領白彥。當日晚,張仁初指揮686團與特務團,蘇魯支隊一大隊在夜幕掩護下從西北,東南方再次攻入白彥,與敵展開激烈巷戰、白刃戰,敵節節敗退。至22日晨,日軍被我擊退,殘敵卑鄙地借施放毒氣方才逃脫。

白彥戰鬥,共殲日軍800餘人,偽軍1000餘人,繳槍數百支,解放了費西廣大地區,使魯南和魯中、魯中南根據地連接起來。白彥戰鬥的勝利,大滅了敵人威風,鼓舞了我軍民的士氣,為魯南抗日根據地進一步擴大與發展奠定了基礎,被譽為「八路軍115師平原第一戰」。戰後,蘇魯豫支隊第一大隊又南越隴海路,返回蘇皖邊區,參加堅持華中抗戰的鬥爭。

張仁初(左二)

奇襲敵後 馬踏坦克

1941年初,日本侵略軍向魯南抗日根據地發動瘋狂的「掃蕩」。2月7日,駐郯城縣重坊鎮的日偽軍出動汽車20餘輛,坦克8輛,向胡集、鐵佛寺一帶進犯。張仁初乘機指揮教導二旅四團(團長蔡正國、政委吳岱)向重坊守敵發起攻擊,殘敵棄鎮向邳縣方向逃竄,張仁初乘勢攻佔重坊。第二天,日偽軍400餘人兵分三路,向重坊鎮猛撲過來。張仁初指揮部隊嚴防死守,打退日偽軍的一次又一次進攻。

2月10日,敵人7輛輕型坦克在陣前一字排開,瘋狂炮擊,許多八路軍指戰員倒下了。張仁初雙眼血紅,「瘋勁」上來了,甩掉棉襖,旋風般地跨上「花斑豹」戰馬,大喊:「同志們,跟我上!和鬼子血戰到底,衝啊!」他迎著彈雨火海率先衝了上去。戰士們也吶喊著跟著他衝鋒。張仁初騎著戰馬,遇到輕型坦克,一躍而過,敵人被這一幕驚呆了。八路軍戰士乘勢撲了過去,與坦克後面的敵人混戰在一起,最終取得斃敵300餘名、擊毀坦克一輛的勝利。

戰後,當地百姓競相傳頌張仁初「奇襲敵後,馬踏坦克」的傳奇。

抗美援朝戰爭中,張仁初(左)同軍政委李耀文在研究作戰方案。(資料圖片)

「我這個中將,是羅帥罵出來的」

重坊戰役過後,中共山東分局參加會議的115師政委羅榮桓回到師部,聽到戰鬥勝利的消息,他心裡十分高興,興致勃勃地詢問戰鬥的詳細經過。當他在戰報上看到,此次戰鬥人員損失慘重,臉上的笑意驟然消失。

此時,張仁初興衝衝地趕到師部,想向羅榮桓匯報一下重坊戰鬥的具體情況。可羅榮桓不理他,既不喊他坐,也不給他倒水,滿臉怒容地瞪著他問:「張仁初,你是來請功的吧!請賞的吧!」不等張仁初開口,情緒激動的羅榮桓就劈頭蓋臉地一頓訓斥:「告訴你,我這裡沒有功給你,沒有賞給你!大家喊的沒錯,你就是個『瘋子』!」張仁初徹底蒙了,一向和藹穩重的羅政委,為什麼衝自己發火呀?羅榮桓越說越來氣:「你拼掉了我這麼多的好幹部、好戰士,你賠我的幹部來!你賠我的戰士來!」張仁初這算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小聲辯解了一聲:「打仗哪有不死人的?」誰知羅榮桓啪地一拍桌子:「打仗是要死人,但要看死得值不值。你跟開著坦克來的日本人打陣地戰,用指戰員的血肉之軀與敵人的鋼甲坦克對拼,這種犧牲值得嗎?這種勝利有用嗎?這是無謂犧牲!這是慘勝!還『馬踏坦克』嘞,要不是你的命大,你還能站在這裡說話嗎?」羅榮桓揚了揚手中的陣亡名單,繼續痛批:「你看看這次犧牲的人當中,大都是跟我們一起長徵過來的戰友,他們打仗衝鋒在前,犧牲也在前,都是我們部隊的精華、骨幹,死了多少啊!多可惜啊!你只顧自己打得過癮,拼得痛快,革命的本錢會拼光的!我們怎麼向黨向人民交代啊!」透過羅榮桓的黑邊眼鏡,張仁初分明看到了他眼眶裡飽含著的淚水。

過了一會,羅榮桓緩和了一下語氣,又說:「張仁初,我告訴你,幹革命是要有一股衝勁,但衝勁不等於莽撞;打仗是要勇敢,但勇敢不等於蠻幹。」他的話嚴中有慈,飽含著對張仁初的愛護,使剛強似鐵的張仁初難過得低下了頭,十分沉痛地說:「政委,我錯了,我請求處分。」「處分你有什麼用?好好地記住這血的教訓吧!」羅榮桓拍拍張仁初的肩膀。

敲打過後,羅榮桓仔細思考張仁初「出問題」的根子在哪?就在對毛澤東持久戰思想學習領會不夠,必須「補課」。他多次找張仁初談心,反覆向他講解毛澤東論持久戰的軍事原則,啟發誘導他掌握並運用這一原則,去做好消滅敵人、保存自己這篇大文章。

張仁初講話

張仁初之後每每提及重坊之戰,總是十分痛悔地說:「唉,羅政委說得對,我真是個瘋子!」他牢記著羅榮桓的教誨,一遇到打仗,總是事先權衡再三,如何更多地消滅敵人,如何更好地保存自己,機智勇敢地指揮部隊打了許多漂亮仗,為人民立下了卓越功勳。

1955年張仁初被授予中將軍銜,他對妻子說:「我這個中將,是羅帥罵出來的。沒有他當年的教導,像我那麼莽撞的人,別說當將軍,骨頭早就不知道埋在哪裡了!」

張仁初(左)

張仁初將軍在42年的革命生涯中,身經百戰,出生入死,多次負傷。不管在多麼艱苦的條件下,他始終抱定為共產主義而奮鬥的信念。他一生忠於黨,忠於人民,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共產主義事業。為創建和保衛人民共和國,建立了不朽功勳,為我軍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張仁初將軍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人民將永遠懷念他。

本文系《祖國》雜誌社王璐據相關歷史資料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魯瑞林:全軍唯一享受中將待遇的開國少將
    以此類推,開國中將對應的行政級別是6級和7級,軍隊級別是副兵團級和準兵團級,職務一般是兵團副司令員和副政委。 而開國少將對應的行政級別是8級和9級,軍隊級別是正軍級和副軍級,職務一般是正副軍長和正副政委。
  • 第一個去世的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是誰?多少歲了?
    那麼在這些開國將軍中,最早逝世的將帥都有誰呢? 最早辭世的開國上將 在57位開國上將中,第一個去世的是賀炳炎上將。
  • 開國中將得外號「一刀」!緣是帶頭衝鋒,被敵人一刀砍斷頰骨
    姚喆,開國中將,參加過平江起義、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和兩萬五千裡長徵。
  • 開國中將吳法憲,曾任空軍司令員,晚年生活如何?
    其中,開國中將吳法憲的一生可謂是跌宕起伏。他曾先後參與紅軍反「圍剿」戰爭、長徵、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還曾在新中國成立後擔任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員,那麼他的晚年生活如何?吳法憲出生於1930年,江西永豐人 。永豐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寶地,此地不僅是廬陵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也是革命老區、第一次反「圍剿」戰鬥的主戰場。
  • 開國中將王近山從「王瘋子」向「吳下阿蒙」的蛻變!
    王近山是共和國開國中將,也是電視劇《亮劍》主角李雲龍的原型之一,正如電視劇中的李雲龍一樣,王近山將軍打起仗來也是勇猛無比,完全是一副拼命三郎的姿態。 王近山聽到劉伯承竟然當著那麼多人的面誇自己,正在倍感受用之際,可沒想到劉伯承重點卻在後面,只聽見他話鋒一轉,表示指揮員又不能像普通士兵一樣,只管衝鋒陷陣就行了,他還要學會排兵布陣、發號施令,不僅要勇,還要有謀。 王近山聽後,臉上紅一陣白一陣,最初的自豪感慢慢消退,隨之而來的是一絲絲的自卑。
  • 不看資歷,只看戰功,在開國中將裡,還有誰達到授予上將的標準
    在1955年,開國大將粟裕司令員就是一位典型的例子,他是屬於元帥戰功,但資歷很淺,因此只能位居大將軍銜。其實除了粟裕將軍以外,在開國上將中,以及中將與少將裡都擁有較為顯赫的戰功,但因資歷的原因並沒有得到與自己立下的戰功相匹配的軍銜,同樣也有相反的,有資歷但戰功一般。
  • 開國中將秦基偉的子女今何在?次子女婿都是中將,長子更是厲害
    在新中國的開國將軍中,他們個個都是英雄,都是我們尊敬的榜樣。他們為了祖國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的貢獻。當然,他們自己本事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 開國中將秦基偉的子女中,次子和女婿都是中將,而他的親家,就是楊成武將軍。 「秦大刀」 秦基偉將軍,1914年出生於湖北紅安。他的家庭本就困難,在他8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去世,這樣本來就捉襟見肘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 1955年湖南一普通百姓,接到通知前往北京,被授予開國中將
    在當年開國授銜時,在受到軍銜的獎勵的人,他們是那時代的精英,是時代的英雄。他們是經過時間的,重重考驗,才磨練出來的英雄。在1955年授銜時,出現了一位比較特殊的人,居然是以「老百姓」的身份接受中將的授銜。
  • 開國中將,在外打仗20多年,建國後回家探親鬧出了大事情!
    姚喆,開國中將,在一千多名開國將領裡,姚喆的名氣並不算大,可是在建國後,他在闊別家鄉二十多年,第一次回家探親的時候,卻鬧出了大事情。
  • 長津湖戰役我軍大獲全勝,為何戰後張仁初寫檢討,吳大林險遭槍斃
    不過,雖然長津湖一戰以我軍全勝宣告結束,但為何軍長張仁初中將卻被勒令寫檢查反省,師長吳大林還被撤職反省,差點被槍斃呢?首先,因為第九兵團是在東南沿海作戰時突然收到命令出國參戰的,並沒有準確的預判戰場形勢,所以並未在第一時間配備禦寒冬裝,加之戰場局勢緊急,後勤補給存在滯納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
  • 這位開國中將一生好學不倦,培養了兩個兒子,也都成為中將
    在177位開國中將裡面,秦基偉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位。上甘嶺戰役時,中國志願軍一戰驚天下,而頭號主力,就是秦基偉的第15軍。1957年,秦基偉擔任昆明軍區司令,1973年擔任成都軍區司令,1980年擔任北京軍區司令,先後當過三個大軍區司令,這在開國將帥中絕對不多見。
  • 開國中將吳克華,魂牽母親與戰友
    開國中將吳克華,魂牽母親與戰友 開國中將吳克華「一立遺囑「,是為魂牽夢繞的母親;「二立遺囑「,是為魂牽夢繞的戰友。 每當想起因為他參加紅軍而英勇就義的母親,而他還長年未在母親墳前好好燒柱香,他就覺得愧對母親。
  • 最年輕的開國大將 上將 中將分別是誰?誰最長壽
    1955年至196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以後,這10年的時間裡被授予或晉升軍銜的將領有10名元帥、10名大將、57名上將、177名中將和1360名少將 。他們被稱為「開國將帥」。那麼在這些將帥中,最年輕的開國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分別是誰呢?
  • 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中,最長壽的分別是誰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開國將帥們因為經歷過戰爭年代艱苦的環境,負傷是家常便飯之事,身體狀況也是受到了影響,因此,很多人去世較早。
  • 開國中將裡,在解放時期,戰績最佳的十位虎將都有誰
    可能說起對解放戰爭勝利貢獻最大的開國將領,大家第一時間都會想到是元帥,大將,還有上將這些人員。其實,在解放戰爭時期,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的都是開國中將。要知道,這些人在解放戰爭時期,都是擔任軍長職務。都是戰場上衝鋒陷陣的頭號戰將,也是各大野戰軍司令員在戰場上比較倚重的將領。
  • 開國元帥、大將、中將、少將中,入黨最早的分別是誰
    那麼,在開國元帥、大將、中將、少將中,入黨最早的分別是誰呢?且聽本人慢慢道來。開國十大元帥中,入黨最早的是朱老總。朱老總年輕時徒步長途跋涉上千裡,前往雲南昆明,考入了雲南陸軍講武堂,從此,開始了自己在滇軍中的生涯。在滇軍期間,朱老總作戰勇敢,足智多謀,很快便出人頭地了。
  • 孫姓開國將軍大全:2位中將,12位少將,2位百歲開國將軍!
    孫姓其實有兩位百歲開國將軍,那麼他們是誰呢?閱讀孫姓開國將軍大全,或許您能找到答案!1955年-1964年,我國第一次授銜,14位孫姓軍人被授予將官軍銜,筆者注意到,這14人當中,山東人最多有四位,山東孫幹卿少將是孫姓百歲開國將軍。此外,孫姓將軍中,上海的孫俊人少將1995年當選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唯一的獲得院士榮譽的開國少將。
  • 上海慰問部隊,夾克鋼筆幾條煙,張仁初只留其一,其餘轉手送人
    回國後,軍長張仁初還專門稱讚王主任說:「你這又救人又滅火,老百姓反映你做的好事都有一籮筐了!」 學雷鋒運動開始後,26軍有些老兵給王主任提名,推薦他當標兵,都被王直婉拒。 再說軍長張仁初,綽號「張瘋子」,打仗不要命。入朝作戰前,上海專門給26軍的首長慰問了一件皮夾克、一支鋼筆和幾條煙。
  • 共和國開國最後的中將、上將、大將、元帥
    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震同志,因病於2015年9月3日17時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他是最後一位去世的開國中將,至此,所有的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全部離世。在1955年至1965年期間,曾有10名元帥、10名大將、57名上將、177名中將和1360名少將被授予或晉升軍銜,他們被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將帥」。而今,開國將帥僅剩少將50餘名。小編帶著您回頭看看,最後的將帥都是誰?
  • 楊姓1955年開國將軍大全:四位上將、三位中將、少將兩位數!
    三,楊志成上將楊志成,貴州省三穗縣人,他是貴州省唯一一位開國上將,也是僅有的幾位參加過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的開國上將之一。楊姓開國中將三人一、楊秀山中將,原名楊木森,湖北省沔陽縣人(現仙桃市洪湖市),1955年副軍級幹部之中,全軍唯一一個授予中將的副軍級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