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提到:「私放晁蓋全友誼,無奈怒殺閻婆惜。」當《水滸傳》的故事越傳越廣之後,很多人對於宋江的印象也越來越深刻。甚至有很多人認為宋江的一些做法都是可以被理解的,這也導致宋江的形象曾經長時間內都是別人眼中的正義之士。
但不可否認,現在人們對於宋江的態度已經有了360度大轉變。也有一些人在研究《水滸傳的學問時,會發現有很多人曾經默默的離開過宋江。而這一位梁山人物被稱之為是唯一看透梁山結局的人,曾經不惜裝病也要離開宋江,後來在海外建國稱王了。
這個人就是混江龍李俊,人們對於李俊的印象可能並不深刻,因為在所有梁山好漢都選擇追隨宋江完成大業的同時。只有這一位人物選擇了裝病離開,但看了整部《水滸傳》之後,也會有人評價李俊是108名好漢當中唯一一個能夠做到明哲保身的英雄。
李俊之所以選擇上梁山,之前是因為背著宋朝政府販賣私鹽,這打壓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所以李俊販賣私鹽的事情被揭發之後,也就成為了朝廷政府追捕的對象。這時候李俊就將注意力放在了梁山方面,選擇上梁山可以保全自己的性命。
這一步棋顯得非常謹慎,為自己留足了後路。但是上了梁山之後,李俊卻發現了一個現實,就是宋江雖然是人們心中的好大哥,但是宋江卻一直有著想招安朝廷的想法。這一想法自然和李俊給自己留後路的想法南轅北轍。
因為在李俊的心中,宋朝政府當時已經腐朽無能,不少朝廷人沒有辦法給百姓帶來幸福。所以在意見出入之後,李俊自然會為自己的未來考慮。最終在兩人意見不合之後,李俊假裝生病離開了梁山。因為梁山也不是去處,朝廷招安也不是好辦法。
無奈之下,李俊只好計劃逃往海外。對李俊投出橄欖枝的國家正是暹羅,後來憑藉自己的作戰經驗和政治才能,李俊又成為了這裡的國王,可以算是108名英雄好漢中結局比較好的那一類了。
事實上,暹羅就是泰國。該國在1939年6月份改過名稱,但是在1945年時,還再次沿用了歷史名城,又將泰國名稱換掉,復稱暹羅。最後在1949年時才正式確定下來,由之前的暹羅定為泰國,並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話文寫成的小說,以宋江領導的起義軍為主要題材,揭露了北宋末年統治階級的腐朽和殘暴,揭露了當時尖銳對立的社會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殘酷現實,故而在這裡,筆者想為大家推薦這本《水滸傳·四大名著名家點評》,一共兩冊,能夠讓大家更深入的了解歷史,原價239,現價僅149元,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的連結購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