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到周五都是出賣自己靈魂的日子,周六和周日是贖回自己靈魂的日子--朱德庸
這是最近在媒體上,看到的臺灣漫畫家朱德庸說的一句話,想了很久,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人,大概都是出於這種狀態吧,真實且無情。
很多時候,我認為自己是個偏向理想類型的人,一直朝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奔去,為此不懈努力,就算拋棄了所有也不曾動搖,做什麼都是抱著「生活」的態度。
但生活專治各種「理想狂徒」,無論多大的理想,都被吃喝拉撒打敗,在生命和理想之中做選擇,相信每一個人都不會選錯,遙不可及的夢想,哪有眼前窘迫的生活重要。
思來想去,不過是一條難以翻身的鹹魚罷了,偶爾想想自己心中宏偉的夢想,也會覺得天意弄人,連生活都顧不上,還去談理想。況且,這個理想,並不能對現在的生活困境有任何幫助。
而這不是一個特例,世界大多數的人都是這個樣子,我身邊的朋友,大概也都是這個樣子,自己想做的事情,自己喜歡的事物,自己的理想,跟自己的理想一點也不沾邊。
諸多因素聚合而成的結局,就是工作完全與興趣無關,只有一個目的--賺錢,生活的每一方面都需要錢,這個在年輕時候,認為很容易得到,很俗的東西。
讀書時,哪裡知道財米油鹽都是汗水凝結,每一分錢都來自不易,是父母為我們付出,我們只需要學習,雖然不容易,比不上現在。
步入社會之後,房租水電、每個月生活所需,就佔了工資的一大半,加上各種消費,現在的年輕人,有一半以上是處於負債階段,而且還是工作沒有穩定的時期。
工作只是為了暫時的生活,只是為了解決目前困境,從來沒有考慮長遠的打算,只是得過且過,一點長遠的都沒有。
現在的人,大多數都被現實壓得喘不過氣,尤其是剛踏入社會的人,一腔雄心壯志,以為自己能在社會上大有作為,結果處處碰壁。
當代社會的上班模式,基本都是「996」模式,朝九晚六月休四天,一個月中只有4天完全由自己支配,如果出於某些「連續性」的工作,休息的4天也不過是名義上休息,實際上你還得完成公司安排的任務。
所以,對於某些工作而言,休息真的是奢求,更讓人感到不值的是,儘管每一天都努力工作,付出了自己的所有時間,但公司並沒有給予自己足夠的上升空間,而是一眼就望到頭了。
對於學生來說,可以作為一個過渡的工作,但對出校半年以上的社會人來說,沒有上升空間的工作,還不如去做服務行業,好歹別人包吃包住。
從一個宏觀的角度看,不管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否有上升空間,佔用自己百分之七十以上時間,這是確定以及肯定地,進入社會的人都能感受得到。
所以,對朱德庸這句話感觸頗深,進入的人,大多數是時間都在出賣自己的靈魂,而用剩餘的少數時間去救贖自己的靈魂。
而且,這種狀態會一直持續,直到能擁有經濟自主權及自己喜歡的事業,不然都是在生存與安逸之間做選擇。
就算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待遇還不錯,可車貸房貸壓在身上,比之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又有什麼區別?背負的壓力,甚至要比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要大很多,斷了經濟來源,等於生活全盤崩潰。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至少我們不是孤單的,這世界上絕大部分的人,都在過著同樣的生活。人世起伏,都活在了一個「心態」上。
有人在日復一日的枯燥生活中找到了快樂源泉,學會在現有的條件下製造快樂,而有的人則在出賣自己靈魂的同時自暴自棄、自怨自艾,最終啥也沒得到。
儘管每天都不得不苦惱上班,但我們還是要快樂地生活,快樂都是自己去尋找,它不會自己來找你,適當調節一下自己的生活,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