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黃宗英,寫遺書三上高原,文人中第一個「下海」開公司,四段婚姻...

2020-12-16 上觀

她是風靡老上海舞臺的「甜姐兒」,是《家》中的梅表姐,是《烏鴉與麻雀》裡的官僚太太,是趙丹患難與共的妻子,也是獲獎無數的報告文學作家。今晨,電影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遠行,讓無數影迷、讀者哀思連連。

黃宗英的最後一次銀幕亮相是在2017年拍攝、2018年上映,由彭小蓮執導的電影《請你記住我》;2017年,第六屆徐遲文學獎頒獎儀式上,黃宗英獲首個「中國報告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去年,黃宗英獲第七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

2016年,四卷本《黃宗英文集》出版,12月31日,那一年的最後一個下午,「思南文學之家」被熱情的讀者擠得滿滿當當,很多人站著聽完全場講座。長期在華東醫院治療休養的黃宗英原本要來和喜愛她的讀者見面,遺憾的是,當時她突發疾病上了手術臺錯過了這次辭舊迎新的約會。

當時,導演胡雪樺回憶,前幾天看望黃宗英時,她的狀態還很好。「我給她看了焦晃、劉曉慶的照片。宗英老師評價說:焦晃老了,劉曉慶還這麼年輕漂亮。」

永葆一顆赤子的心

黃宗英當作家,有些無心插柳。她說當時劇團裡頭演出的幕間串聯詞沒人寫,她就自告奮勇來寫,後來她根據在農村的體會,寫出了報告文學《特別的姑娘》、《小丫扛大旗》和《新泮伯》,文章獲得了著名劇作家夏衍的好評,「他說宗英的散文寫得好,以後就別逼著她寫電影劇本,讓她一年交兩篇報告文學,這徹底把我解放了。」

在諸多報告文學裡,《小木屋》是最為人熟知的一篇,講述的是女科學家徐鳳翔致力於建設高原生態研究站的故事,由此改編拍攝的電視片還在美國獲得了國際獎。這部作品既為她贏得了榮譽,也給她帶來了無可逆轉的創傷。1994年,69歲的黃宗英第三次跟隨徐鳳翔入藏考察,不料發生了嚴重的高原反應,幾乎到鬼門關轉了一遭,也讓她此後飽受腦栓塞之苦。


黃宗英與徐鳳翔(1984年)

「缺氧之後,如果我當時就回來,大概不至於這麼厲害。5月1日昏過去,5月3日醒過來,後來我一直堅持到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到6月1日,我才隨著大隊趕回,這20多天來,我一直帶病工作,所以血管的傷就難以挽回。」黃宗英曾這樣回憶。

「赤子情懷」是作家趙麗宏對黃宗英的評價。「那一年是中國作家協會組織的採訪團,去西藏採風,黃宗英是團長,帶著一批作家去採風,走了很多地方。回來時,好不容易買到飛機票要回北京了,黃宗英突然宣布,我不走了。她說,我要去採訪一個科學家,那便是徐鳳翔。留下時,黃宗英寫了三封信,分別給子女與哥哥黃宗江,信的內容竟是遺書。她是以那樣一種決絕的態度去採訪、去寫作的。後來,她與徐鳳翔同住在高原上的小棚子裡,一待三個月,寫成了3萬多字的報告文學《小木屋》。」


黃宗英在宿營地為徐鳳翔的考察隊做飯(1982年)

常有一雙好奇的眼

在許多同輩人眼裡,黃宗英是一個聰穎過人的才女。在作家李輝眼裡,她更是一個對生活和知識永遠充滿好奇的人。「每次見到她,她總是在閱讀。年過八十後,她每日仍在讀書,在寫日記。她告訴我,每天早上,她要聽半個小時的英語教學廣播,學英語,甚至還學中草藥學。她說,『我知道學不會了。我把它作為生活的一部分』。」

《黃宗英文集》由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作為文集整理者,李輝說,這或許是冥冥中紀念黃宗英與深圳的一段緣分。「趙丹先生去世後,黃宗英離開上海去深圳創辦了一家文化公司和一間書店。那是1985年,宗英老師『下海』了,可以說是在文人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可是,宗英老師哪裡懂生意經呢?書店沒開多久就結束了,她又回到了上海。但她就是這樣的性格,興致來了就去做,什麼都敢試,哪怕未必都做得好。」

黃宗英一生有過四段婚姻。第一任丈夫是當時劇團裡的指揮郭元彤,藝名叫異方,他在兩人結婚後18天,就因為心臟病撒手人寰。1946年,21歲的黃宗英與對她照顧有加的程述堯結婚,這一年,她由舞臺走上了銀幕,主演了第一部電影《追》。次年,在電影《幸福狂想曲》中,黃宗英與年長她十歲的趙丹擦出了火花,與程述堯分開。後來,程述堯和上官雲珠結婚後,兩個家庭還始終保持著熱絡的往來。


1963年,於伶(左四)與上影劇團演員趙丹(右一)、張瑞芳(左三)、秦怡(右三)、上官雲珠(左二)、黃宗英(左一)等在文藝會堂座談。

程述堯和上官雲珠之子韋然回憶,那時,黃宗英常去他家做客,爸爸忙的時候,黃宗英家的保姆會去幼兒園把他一起帶回家,等他爸爸下班再去接走。「宗英阿姨和我媽媽都是上影演員,他們兩人的接觸更多一些。《黃宗英文集》第二冊中選入的報告文學《星》,就是為紀念我媽媽寫的,充滿了姐妹之情。」

「《星》發表在1977年,剛剛復刊的《人民文學》上,當時影響非常大。」趙麗宏說,黃宗英的《星》和巴金的《憶蕭珊》讓他受到相同程度的震撼,「這兩篇文章寫親情、友情最動人。能寫出這樣的文章,不僅需要才華、勇氣,也需要真摯的感情,這是人間最高貴的友誼。」

相關焦點

  • 黃宗英今晨逝世,享年95歲,是演員也是作家,文人中第一個「下海」開...
    電影《追》劇照(1946年)巴金(右)、黃宗英(左)在波蘭第二節世界和平大會上(1950年)黃宗英寫的第一個劇本大綱名為《平凡的事業》,劇本完成後一遍就通過了,這令她備受鼓舞。不過緊接著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她曾回憶說,自己10個月內連寫了8個劇本大綱,卻都被斃掉了。寫劇本太「磨人」,幸虧當時的領導夏衍告訴她,要是寫不出劇本,每年出幾篇散文或報告文學也行。
  • 95歲老藝術家黃宗英去世,編劇作品曾獲國際獎,一生經歷四段婚姻
    其實在黃宗英的一生中,她出演的熒幕作品並不算多,演話劇《甜姐兒》入行,最著名的幾個經典角色就是《烏鴉與麻雀》裡的反派餘小瑛,電影《家》裡的錢梅芬。但這並不影響她在電影史上的地位,因為黃宗英除了演員這層身份外,還有兩個標籤更為亮眼,那就是作家以及編劇。
  • 95歲黃宗英去世,4段婚姻,結婚18天成寡婦,晚年仍渴望愛情
    12月14日,據上海作家協會負責人透露,才女作家、表演藝術家黃宗英於凌晨3:28逝世,享年95歲。黃宗英因出演話劇《甜姐兒》而步入演藝行業,深受觀眾喜愛。隨後轉戰大銀幕,出演了《家》、《幸福狂想曲》等多部優秀影片。
  • 哀悼|黃宗英,曾經與深圳有過一段緣分
    據了解,黃宗英祖籍浙江瑞安,1925年生於北京,自幼愛好文藝。1941年起開始舞臺生涯,憑藉在話劇《甜姐兒》中的表演風靡上海,1953年2月在上海電影製片廠任演員、電影編劇。從五十年代初她就以寫作為主業了,從詩歌、劇本、報告文學到散文,她是成功地從演藝界轉向文學界的代表人物。」學者、作家李輝說。在黃宗英的文學創作中,報告文學創作成績尤其矚目,其《大雁情》《美麗的眼睛》同獲「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1977-1980年)」。《橘》獲「中國作協第二屆(1981-192年)優秀報告文學獎」。
  • 黃宗洛 :我的「小妹」黃宗英 | 「甜姐兒」黃宗英凌晨逝世
    第二天,暖和的太陽爬上山,小淘氣早把築巢的事拋到九霄雲外,四下戲耍作樂去也。待到夜幕降臨,再次挨凍受餓,追悔莫及,老調重彈。這些來自民間處於原始萌芽狀態的文學藝術是何等地富於想像力和幽默感,何等地愛憎鮮明呀!鵝媽沒文化,她肚子裡裝的故事和歌謠翻過來掉過去也就那麼一二十段。可我和小姐姐每次都聽得津津有味,把自己的想像與感受不斷充實進去,常聽常新。
  • 95歲老藝術家去世,經歷四段婚姻養育七位孩子,晚年仍渴望愛情
    今天要講的這位藝術家就是這樣的,她就是國內知名的藝術家黃宗英,在她的這一生中,曾經有過是段婚姻,並且還要養育七位孩子,四段感情都是以失敗告終,但即使到晚年她依舊渴望愛情。黃宗英從小便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中,但是她的家庭卻有著濃鬱的藝術氣息,從小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所以黃宗英有著良好的藝術天賦,在15歲便遠赴上海尋找親大哥,並且進入到上海的職業劇團。
  • 永遠的「甜姐兒」黃宗英今晨逝世,享年95歲
    文集共四卷:第一卷《存之天下》,寫親人朋友;第二卷《小丫扛大旗》,收錄了報告文學、人物特寫、早期的影視劇本、詩歌等作品;第三卷《我公然老了》,主要是散文作品;第四卷《純愛》,收錄了黃宗英、馮亦代的往來書信,時間為1993年2月26日至11月4日。
  • 表演藝術家黃宗英去世 今日凌晨3點28分,「甜姐兒」微笑著走了
    文集共四卷:第一卷《存之天下》,寫親人朋友;第二卷《小丫扛大旗》,收錄了報告文學、人物特寫、早期的影視劇本、詩歌等作品;第三卷《我公然老了》,主要是散文作品;第四卷《純愛》,收錄了黃宗英、馮亦代的往來書信,時間為1993年2月26日至11月4日。
  • 表演藝術家黃宗英去世,一生傳奇經4次婚姻,讓人心生敬意
    12月14日凌晨3點28分,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在醫院去世,享年95歲。黃宗英是老一輩著名藝術家。自從1941年出演電視劇《甜妞兒》以來,她出演了許多電影,如《追》《武訓傳》《烏鴉與麻雀》《麗人行》等,黃宗英年輕的時候,身材高挑,長相俊美,表演非常生動靈動。他是個優秀的演員。黃宗英是一位在電影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藝術家,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文壇顯示出非凡的力量。她創作的報告文學《追》獲得了當時的中國傑出報告文學獎。
  • 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逝世,享年95歲,曾四段婚姻堪稱傳奇
    據上海作家協會有關人士透露,12月14日凌晨3時28分,上海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演員趙丹的妻子黃宗英去世,享年95歲。黃宗英是上海職業劇團、同華劇社和北平南北劇社的一名演員,因出演喜劇《甜姐兒》而聞名,她在話劇《蛻變》中擔任代戲,走上舞臺表演之路。
  • 馬上評|銀幕女神黃宗英去世:「自然的天籟」永存
    從青年時代的《甜姐兒》、《幸福狂想曲》、《麗人行》,到中年時期的報告文學《特別姑娘》、《趙丫扛大旗》,再到晚年的著作《黃宗英自述》等,她多種表現形式的作品中,始終洋溢著樂觀主義精神,給人以鼓舞的力量。對文藝的熱情與對生活的熱情交織在一起,使得她的人與作品,都具有豐富的感染力。
  • 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逝世,享年95歲,一生經歷4次婚姻
    在哥哥的支持下,黃宗英進入話劇社學習,16歲那年,她就出演了她人生的第一部話劇《甜妞》,以其不俗的演技,一舉成名,此後在導演黃佐臨的幫助下,進入上海職業劇團。1946年從影,先後入中電三廠、一廠、二廠、崑崙等影片公司任演員,主演影片《追》、《幸福狂想曲》、《烏鴉與麻雀》、《麗人行》、《雞鳴早看天》、《街頭巷尾》等。
  • 「美了一生,演了一生,寫了一生」的黃宗英先生駕鶴西去
    ,著有《大雁情》《美麗的眼睛》《桔》等,2019年獲得第七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 其創作的《小木屋》改編成電視劇還獲得了國際獎,她寫了一生。除了留下大量的熒幕經典、文學經典外,黃宗英先生的婚戀故事也非常傳奇。一生嫁了4位丈夫、生養7個孩子,黃宗英卻收穫了世上最讓人羨慕和追尋的愛情,她從未在婚姻中迷失方向。第一任丈夫郭元彤,是她在上海職業劇團時認識的一名指揮。但是郭的身體很不好,結婚18天後郭就去世了。那時她才17歲,卻已在藝術界取得了極不尋常的成就。
  • 又一位老戲骨離世,一生結4次婚,最短婚姻18天,卻仍相信愛情
    02 作家其實,黃宗英轉行當作家有點「無心插柳」的意思。當時,劇團裡面演出的幕間串聯詞沒人寫,黃宗英就自告奮勇的上了,有了一定文筆的積澱,她將自己在農村生活的體會,寫出了報告文學。其中為人熟知的就是《小木屋》,講述女科學家徐鳳翔建設高原生態研究站的故事。對於很多作家來說,報告文學是不願意碰觸的領域,因為它需要你放棄舒適穩定的生活,出去體驗各式各樣的生活。比如為了寫好《小木屋》,她去採訪科學家徐鳳翔,在去之前,他留了三封信,分別是給自己的子女與大哥。
  • 藝術家黃宗英:一生傳奇與兩次刻骨銘心的愛情,浪漫人生不過如此
    黃宗英的哥哥黃宗江當年在燕京大學讀書時,放棄學位,南下上海當起了話劇演員。黃宗英在16歲時候,隻身來到上海投奔大哥黃宗江,以見習生的身份進入上海職業劇團。1941年黃宗英憑藉在話劇《甜姐兒》中的出色表演,黃宗英紅遍上海,成為耀眼的舞臺明星,「甜姐兒」也成了她的代名詞。
  • 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今晨逝世
    前排左起:黃宗英、黃銳華(享年99歲)、黃燕玉(享年103歲)。後排左起:黃宗洛(享年86歲)、黃宗江(享年89歲)、黃宗淮(80年代去世)、黃宗漢(享年83歲)△黃宗英和大哥黃宗江在蘭心劇院後臺(1942年)1940年在上海職業劇團開始了表演生涯,曾先後在上海職業劇團、同華劇社、北平南北劇社、上海崑崙影業公司任演員。
  • 黃宗英:從明星到作家,四婚七子,最難最愛皆為趙丹
    《甜姐兒》風靡上海灘後,主演黃宗英火速走紅,也因此有了「甜姐」的雅號。 與此同時,黃宗英還遇到了人生中第一段愛情與婚姻。 程述堯比黃宗英大9歲,他處處關照黃宗英,對她百般呵護。 人在痛苦時總是容易感動,在對方不斷追求下,黃宗英在1946年嫁給了程述堯。 家庭穩定後,黃宗英重新投入事業中,從話劇舞臺轉戰大銀幕。
  • 永遠的「甜姐兒」黃宗英仙逝,她曾說:我的人生就是我的藝術
    ——黃宗英1925年7月13日,黃宗英出生於北京。9歲那年父親病故,家道由是中落,經濟拮据,「我小小年紀整日做著養家孝母供兄弟上學的夢」。在她的諸多報告文學作品中,寫於1983年的《小木屋》是最為人熟知的一篇,講述的是女科學家徐鳳翔致力於建設高原生態研究站的故事。1985年,中央電視臺為《小木屋》攝製專題片,她又隨攝製組再度入藏。影片在第二十八屆紐約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電視記錄片銅獎。
  • 黃宗英今晨逝世,這些美麗的影像我們都記得……
    △黃宗英和大哥黃宗江在蘭心劇院後臺(1942年) 1940年在上海職業劇團開始了表演生涯,曾先後在上海職業劇團、同華劇社、北平南北劇社、上海崑崙影業公司任演員
  • 永遠的「甜姐兒」黃宗英仙逝,她曾說:我的人生就是我的藝術▸...
    在她的諸多報告文學作品中,寫於1983年的《小木屋》是最為人熟知的一篇,講述的是女科學家徐鳳翔致力於建設高原生態研究站的故事。1985年,中央電視臺為《小木屋》攝製專題片,她又隨攝製組再度入藏。影片在第二十八屆紐約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電視記錄片銅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