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說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僅追求物質生活,也開追求精神文明,提升基礎教育是提升精神文明的第一步,所以近年來社會上各類人都非常重視基礎教育,讓每個孩子都有學上。
現在走到大街上隨便找一個人不是本科生就是研究生,大學普及率非常高,所以現在哪家孩子沒考上大學都會感覺是一件非常奇葩的事,「上大學」成為成長必經階段。
既然社會這麼重視教育,那何不普及高中,畢竟現在上高中還要經歷中考這一關,會淘汰一部分人,如果普及高中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人人都上高中,大學普及率就更高了。
隨著遍地是大學生時代的到來,關於「普及高中」的話題也是喧囂塵上,教育部也接收到這個信號,針對此提議做出了回應。
教育部回應,將9年義務教育改為12年制
教育部針對「將九年制義務教育改成十二年制義務教育」做出回應,直截了當回應,目前還不具備延長學制,將學前班和高中放進義務教育制的條件。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截止2019年我國大學錄取率在89.6%以上,而高中錄取率僅有51.4%左右,這也就意味著,初中一個班40人,有18個人無法進入高中學習階段。
相對來說比較低的錄取率,也說明普及高中根本是不可能的事,畢竟學生的水平不同,如果不分層次不分好壞同樣進入高中學習,是否存在不公平的問題呢?
小學、初中9年義務教育制,高中大學自費教育制,是經過時間打磨和反覆實踐建立起來的,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做出改變,而且將高中納入義務教育制,變成「普及高中」的模式,那就代表著取消中考這個考核模式,這可能是弊大利的事。
9年義務教育制改成12年義務教育制,普及高中會有哪些問題?
1)不利於分流
9年義務制教育通過中考這場考試,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學習好的進入重點高中,學習一般的進入普通高中,學習差的進入中職專,有人說這種分級就是不公平,但如果不分級對於那些努力學習的學生公平嗎?
而且社會需要技術型人才,如果不分流人人都上重點高中,人人都考高中,那基礎製造業又有誰來完成呢?所以說通過中考將一部分分流到職高是必然事件。
2)不利於高考模式
「高考」是最公平的一場較量,有人說普及高中對於農村孩子有好處,但你想想如果普及高中大家都在同一水平線上去學習,那高考的完成度比較低,農村貧苦孩子可能連這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都會失去。
3)不利於提高學歷價值
目前已經迎來「遍地是生大學生的時代」,本科學歷變得不值錢,大學生只能通過考研來提升學歷價值,如果普及高中,大學生數量再次暴漲,對於提高學歷價值又將試一次打擊。
分析:
所以說將9年制義務教育改成12年制義務教育,目前確實不具備條件,當然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教育普及度肯定會越來越高,「美育中考」其實就是重視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普及度的一個信號。
「美育中考」重視體育,還有可能將美術音樂加入中考
在此之前教育部提出美育中考的概念,也就說文化課成績不再是中考考察的唯一標準,雖然之前體育也是中考考核項目之一,但此次增加體育分值,將與三大主科持平。
音樂和美術也有可能在未來加入中考考核制度,進一步完善素質教育,讓學生不僅擁有知識,還有藝術鑑賞力這生活樂趣。
而美育中考看似在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但如果在繁忙的課程中,抽時間去進行身體素質鍛鍊,培養美術音樂鑑賞能力,是不是反而給孩子增負了呢?這是需要考慮的一點。
不過在美育中考的前提下,確實更會讓多的人考上高中考上大學,進一步提升了教育普及度,所以說別再糾結將9年義務制教育改成12年義務制教育的問題了,提升學生素質教育材質重中之重。
你支持將9年義務教育改成12年義務教育嗎?歡迎留言交流分享。
專注教育那些事!每天分享小、初、高、大學生的日常,解讀教育中遇到的點滴瑣事,如果你也對教育那些事感興趣,請關注我,把我的文章分享給更多喜歡研究教育的人,一起探索教育的秘密。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