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魏晉寒
圖片來源‖網絡
01
記得我剛剛在網上寫文章的時候,給自己定下了每周至少「三篇」的更新任務。無論是加班工作,還是人情應酬,我都會抽出時間來,完成自己的寫作計劃,甚至還會加更加量。
直到有一天,因為工作日程太過忙碌,家庭瑣事又太過拖累,我就無所謂的怠慢了一個星期。心想:「停更一個星期,應該沒什麼影響吧!」
然而,自從有了這種消極、怠慢的想法之後,我的發文頻率兩個多月都沒有恢復過來。有的時候,一個星期潦草敷衍地發表兩篇文章;有的時候,一個星期乾脆只更新一篇文章,同時還會給自己尋找各種「拖延」的理由。
工作太忙……私事太多……家庭幹擾……
和先前的保底三篇文章,偶爾四篇、五篇、甚至日更相比,這段時間的發文頻率真的慘不忍睹。
02
為什麼會這樣?
不就是懈怠了一個星期嗎?
事實上,當我們主動培養一個好習慣的時候,可能需要一月、一年的堅持和忍耐;然而,當我們被動終止一個好習慣的時候,可能只需要一天、一瞬的猶豫和懈怠。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說過:「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這才是長距離跑者的思維方式。」
寫作如此,跑步亦然;
工作如此,人生亦然!
很多自律習慣的保持和延續,往往在於一瞬間的我們,是選擇咬牙堅持,還是選擇放鬆懈怠。每一天都堅持一點點,每一天都鬆懈一點點,日積月累的作用下,往往就是成功與失敗的距離,成長和倒退的差距。
正如「勵志方程」描述的那樣:
每天進步0.01,一年以後就能達到37.78;每天退步0.01,一年以後就要縮減到0.025。
人與人的差距,往往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而是0.01次的努力和懈怠、0.01次得堅持和放棄,漸漸拉扯來的。
多一次放棄和妥協,就可能多一份遺憾和退步;多一次堅持和自律,就可能多一份福氣和幸運。
03
在微薄上,我看到這麼一句話:「最厲害的人,是那種說睡覺就睡覺,說學習就學習,說運動就運動,說不玩手機就不玩手機的人。」
很顯然,我暫時還不是這樣「自律、堅定」的人。
在工作中,我總會不自覺的翻看手機。起初,我會非常克制,和手機保持互不幹擾的距離。然而,當我第一次拿起手機,讓自己稍微放鬆一下之後,我翻看手機的時間間隔就會越來越小。
30分鐘……20分鐘……10分鐘……最終,我徹底將工作擱置一邊,陶醉在各種APP的輕鬆愜意當中。原本並不繁重的計劃任務,只好加班加點去完成,工作效率直線下降。
除此之外,在我減肥的道路上,我也會遇到相同的情況。我會咬牙堅持,連續一個多月不去觸碰燒烤、火鍋、甜點這些高熱量食物。直到某一天,出於自己的放鬆懈怠,或者朋友的盛情邀請,我吃了一頓火鍋,買了一些甜品。雖然心中及時安慰自己「下不為例」,然而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的妥協和退讓,很快就會接踵而至,減肥計劃不得不擱淺和放棄。
有句話說的很對:堅持的人,越能夠堅持;懈怠的人,越容易懈怠。
我們每一次的咬牙堅持,往往就會贏得一次、二次的繼續堅持;我們每一次的妥協放棄,往往就會帶來五次、十次的妥協放棄。
不要給自己設置「第一次」、「無所謂」、「稍緩緩」、「先暫停」、「下不為例」這樣的心理暗示。因為一旦出現小小的情緒波動,就會造成後續一連串的乏力和潰敗。
除此之外,我們想要擁有更加自律的生活方式,就要懂得「小事煉心,大事煉行」的道理。在小細節上保持克制,在短瞬間上保持堅持。
生活當中,很多大事上的堅持,往往止於小事上的懈怠;很多小事上的堅持,往往成就了大事上的跨越。
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
真正的堅持和自律,往往從每一件點滴小事開始,從每一次咬牙行動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