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修辭》:源於「塵世」之心的豐厚饋贈

2021-02-19 漢江詩歌

《月光修辭》:源於「塵世」之心的豐厚饋贈
王曉燕


      與周慶有過一面之緣,大概是在多年前與襄陽好友的一次聚會上。當時恰逢他的詩集《千百次的愛》出版之時,想著又能結識一文人朋友,便竊喜許久。他人很實在,話亦不多,遂平時聯繫亦不多。今天收到他的新詩稿《月光修辭》,讓我作序,意外而驚喜,這麼多年,我與襄陽的緣分大抵都是因著這些文字而逐漸加深的。

 

     《月光修辭》是周慶繼《千百次的愛》和《花開時刻》 之後創作的第三部詩集,全集分為 《香水河的味道》《愛世界的方式》《月光修辭》《一些故事不辭而別》《夏天事物》《春天來到家門口》六個部分。其中多以家鄉自然山水及生活所見之事入詩,既有對大自然花草樹木的深情歌詠,也有對當下社會現實景象的關注與思考,質樸而理趣,深刻而睿智。


      首先,周慶的詩讀來頗具理趣。在詩歌 《童話》 中,詩中通過臭蟲與螞蟻的對話,揭示了一種「言不對答」的交流環境:「臭蟲對螞蟻說:你說話呀/說一個字也行//螞蟻不說話/螞蟻一個字也不說//後來就看見潮水了/臭蟲說:潮水都來了/你也不說話?/放個屁也行啊//臭蟲就放了個屁/螞蟻連屁都不放/螞蟻撲到潮水懷裡/螞蟻的眼淚流了出來//像潮水一樣」。在《連陰雨》中,詩人對於人性及耐心極限的挑戰也可謂別致:「老天爺下一次雨/我表揚它一次/下兩次雨/我表揚它兩次//老天爺後來越下/越勤/我不表揚了/它還下/一場接一場/一天接一天/直到它自己都沒有了耐心」。而在《無名草》中,通過詩人「我」與神農的對話,將無知之人的虛偽表露無遺:「神農說:他嘗過世界上所有的草/我折一株草讓神農辨認/神農掩飾:我當初忘了給它取名字//我折另外一株草讓神農辨認/神農低下頭:我不知道!//神農走了/我在兩株草上做了記號/寫下它們的名字:無名草1,無名草 2。」當然,除此之外,詩集中還有那些在河灘、田埂、溝邊天天招搖的「蒲公英」:「有一天/花朵們變成了白色的小燈籠/風颳過來/小燈籠們做鳥獸散」;在《打賭》中,驕傲自大的大樹與大風打賭,它堅信自己遇風屹立不倒,最多不過是「彎彎腰」,而當「風開始玩耍……沙飛了起來/石頭走動了起來/石頭撞到樹上/來不及返回又繼續前行// 我們看到的結局是/除了一棵大樹攔腰折斷/其他的大樹都是底朝了天」;等等。這些詩在內容上看似調皮搞笑,讓人忍俊不禁,卻具有豐富的理趣,在主題上或說理,或諷刺,無不蘊含詩人對於生活真切的體驗及睿智的思考,讀來令人深思。其次,周慶詩集中「阿娜」這一意象頗具深意,且貫穿詩集始終。尤其在詩集的最後一輯《春天來到家門口》中,幾乎每篇都以其為主題。這些詩主要有:《又見阿娜》《阿娜的眼淚》《微信》《月亮瘦了》《黃桃》 《大雪花》《穀雨》《一千個藉口》《風吹在了百合花身上》《一輩子的長度》《小丁香》《奇蹟》《苦瓜花香》 《小兔子》《並蒂蓮》《多年以前》《阿娜姐姐》等。這不免引人深思,「阿娜」到底是誰?詩人在諸多詩中通過與「阿娜」的對話,看似給阿娜賦予「明確」的定義,但這一「定義」隨即便被推翻,比如在《冬天的密碼》 中,「阿娜打過來電話/我沒有密碼/怎麼去冬天//我忘了肅殺的深秋/正在上演葉落歸根大戲/還有數不清的樹葉/追著風瘋跑/直到顏面丟盡/體無完膚//阿娜,你快點到冬天去/密碼就是雪花/打開後,那裡爐火旺盛」。在此, 從「阿娜」打電話這一舉動,可將「阿娜」視為具體的人;但「阿娜」詢問「去往冬天的密碼」,此處的「阿 娜」便是一個詩意的形象;最後阿娜快速去往冬天,這裡的「阿娜」顯然又成為一個縹緲不定的存在。再如,詩歌《畫春光》中,「春天還沒有來/阿娜嚷嚷著要畫春光……我畫迎春花掛在枝頭/阿娜馬上反對/錯啦錯啦/今年的迎春花不是開在樹上/是開在我的頭上」,這裡的「阿娜」同樣也經歷了由實到虛的過程,並一步步將讀者的思想引入更加廣闊的思考領域。可見,詩人一系列詩歌中的「阿娜」形象,表面上看似一個具體的所愛之人,詩人與她經歷了一場簡單明晰、怦然心動的美好愛情:相識、相戀、相思……但正如詩人自己所言:「許多時候/許多人讓我描繪出阿娜的樣子//我說世界這麼大/詞語那多/真的找不到合適的形容詞//後來,我這樣告訴人們/你見過出水芙蓉嗎?/阿娜就是/你見過風吹楊柳嗎?/阿娜也是。」(《阿娜的樣子》) 因此,在虛實之間,與其說「阿娜」是詩人之愛人,倒不如說「阿 娜」是那個與作者傾心相伴、真心相依的「靈魂伴侶」,而如若說「阿娜」是作者的另一個自我,誰又能否認呢?


       再次,周慶的詩頗具人文情懷。這種人文關懷主要體現在他濃厚的「鄉土之情」層面。詩集中有大量寫鄉村之景的詩歌,對家鄉之景的描寫,體現了他對鄉村之愛的涓涓深情。這在他的 《麻城河備忘錄》(組詩)、《巡檢,春天印象》(組詩)、《石樁河剪影 (四首)》《春天,老家印象》(組詩)、《香水河的味道》(組 詩)、《付家坪掠影》(組詩) 中較為集中。組詩中有對自然山水的描寫,如《麻城河備忘錄·不見青山,卻見綠水》《麻城河備忘錄·在高大的青檀樹下》;有對家鄉風俗的描寫,如《麻城河的年》。但詩人並不僅僅局限於直觀地描寫鄉村風光,而是更加注重對於鄉民、鄉情的表現,比如《月亮灣》,並沒有大量描寫月亮灣的風光,而是集中寫月亮灣「這裡盛產醇厚的鄉情/你來了/你就是親人/滾燙的熱茶端給你了/金黃的南瓜捎上一個/香菇或者木耳包上半斤八兩/野韭菜和香椿/是一輩子的餘香不斷//月亮灣和我們共用一個月亮/這裡的月華卻與眾不同/油菜花,豌豆花/櫻桃花,桃花,杏花/石榴花,茶花/她們在月亮灣的夜裡/舒緩地入睡了/一個世界只剩下呵氣如蘭」。再如,《麻城河備忘錄·麻城河的年》 中,詩人對於鄉村臘八風俗的描繪可謂細緻,「麻城河的年/從臘月初八開始//水磨的豆腐磨了/生豆芽的黃豆上甑了/肥碩的年豬上肉案了/地道的黃牛待宰了/下蛋的母雞叫嚷『個個大』了/脆生生的魔芋變成佳餚了/大紅的春聯寫出來了/支稜稜的頭髮剃清爽了」。可見,於詩人而言,鄉村的一切皆能入詩,他通過寫「老家的饃饃」「老家的水磨」「油菜花」「老蜜」「八渡河」「銀杏樹」等自然或人文景觀,既書寫了自己鄉土情懷,又表達了他對於農村現實的關照,更深刻表達了他為人為文的赤誠之品,以及他對鄉村、鄉親、鄉民的讚頌欽佩之情。他的《細讀茅坪》(組詩) 通過對美麗鄉村變革的描寫,體現了他與時俱進的思想;而《藎忱中學》(組 詩)對於歷史民族道義的書寫,體現了詩人深厚的歷史人文關懷;《老鐵匠》中通過對「打農具/只要五錘半/鐮刀下地就會生風」的老鐵匠的刻畫,表達了隨著社會的發展「農具越打越少/鐵匠越來越老」之憂思;等等,多層面地深化了詩集的主旨內涵。另外,還需注意的是,詩人在表現鄉土之情的同時,還將民間古老傳說、歷史故事融入詩中,豐富了詩歌的歷史底蘊,拓展了詩歌的主題,這些詩有 《古山寨寫意》《芭茅》《十姑洞》《指山巖》《白龍洞》 等。


      周慶的詩,充滿客觀、理性的辯證色彩。對於事物的看法,全面不偏頗,比如在 《夢中的山水》 中, 寫「清秀的山不高不矮/正好抬頭觀止/遠與近,都是一覽無餘/陡峭與平緩,都是自然而然」,但這樣完美無須著墨的山水,「總是要在湖水裡找到一點瑕疵/一丁點兒瑕疵」,在此,距離的遠近決定了看問題的角度,而 「完美」與「瑕疵」的對應,看似「大海撈針、無中生有」,卻無不反映作者看待事物的辯證思想。再如,《植物們夏天的生活方式》中,面對夏天的酷暑難耐,「植物們都做了最壞的打算/太陽如果繼續發威/它們會選擇集體死亡/讓綠色在這個世界上成為過往」,而夏夜的涼爽,又為植物們提供了「納涼」之地,供「它們吐舊納新/旺盛地生長」。而這種客觀的思想在他的《麻城河備忘錄·在高大的青檀樹下》《葉落天地間》《麻城河備忘錄·遠山與 近水》等詩中也尤為明顯,進而反映了詩人理性冷靜的生活態度。


      從詩集名字來看,周慶以 《月光修辭》 為題,從 「修辭」的角度來塑造萬物,抒發情感,故而,「修辭」在此還是別具深意的。在詩集中,詩人對於修辭的運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擬人化的表達,比如詩集中「循規蹈矩的花朵」「自言自語的葡萄」「唱著歌謠的石磨」「黎明是個不睡覺的孩子」「把哨子含在嘴裡起勁吹的北風」「深夜爬窗戶的月亮」「給她的孩子穿上了紅裙子的石榴樹」「跳起了舞蹈的綠色」「咳嗽的車前草」 「因不甚美而低下了頭顱的百合花」,等等。二是新奇的比喻,比如在《鴛鴦湖》中,詩人將「鴛鴦湖」比喻成「一塊邊角不齊整的鏡子/鑲嵌在山間/多麼柔軟的鏡子/你來了,把塵世的疲憊蕩滌/你走了,它在你夢裡頻頻出現」。詩人正是通過這種擬人化的表達和新奇的比喻,不僅突出詩集主題中的「修辭」二字,更使得整部詩集在審美效果上呈現一種「新穎獨到」之感。


      總體而言,《月光修辭》與前兩部詩集相比,少了些許詩情畫意、濃情蜜意,多了幾分沉思與平樸。詩人更加善于于瑣碎詳盡的敘述中講述現實生活裡的草木風光之景,民俗鄉土之情,甚至家長裡短之事,也更善於在文字中記錄行走於山間田野中的點點滴滴,如此來看,這部詩集倒是更加具有「塵世味兒」了。而在現實中作為民營企業家的他,或許正是通過詩歌中來實現他的「塵世」之夢的,在詩中他可以是執著追尋「阿娜」之人,也可以是江湖中「抿一口酒,就吃掉一顆花生」的自得其樂的人,更可以是置身於鄉間,和「老少爺們」過著「常常推杯換盞好不快活」的田園牧歌的生活之人……但無論如何,因著這份塵世之心的塵世之情,詩人關照現實生活,關注鄉村發展,反思歷史文化傳統,在不斷追求精神進步的過程中而鑄就的這本詩集,
可以說是這個夏天給讀者最豐厚的饋贈了。

2020年5月24日      天津

相關焦點

  • 原神長杓之章——遠古的饋贈攻略
    那麼傳說任務長杓之章遠古的饋贈怎麼完成?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原神傳說任務長杓之章遠古的饋贈攻略流程,一起來看看吧。那麼傳說任務長杓之章遠古的饋贈怎麼完成?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原神傳說任務長杓之章遠古的饋贈攻略流程,一起來看看吧。 原神長杓之章遠古的饋贈攻略
  • 修辭手法之比喻和比擬考情分析及備考建議
    一、考查形式「語言文字運用」這一大章中「修辭」這一節的考查形式主要是客觀題,以單選題為主,有時也有多選題、判斷題。提問形式如「下列各句的修辭手法使用相同(或不同)的一項是( )」。除了客觀題外,在閱讀中,尤其是現代文閱讀,也經常會考一些主觀題,對文中的句子從語言方面進行賞析,對於這一類型題的回答,就要考慮這些句子是否運用了修辭手法,可以從修辭手法的功能方面進行作答。二、考點分析及備考建議修辭手法,在現代漢語中是單獨的一個章節,是修辭格。在語文基礎知識中,它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知識點,同時也是文學作品寫作所必須的因子。
  • 維吉爾·阿布洛的修辭手法
    「 修辭手法」展覽的潮流展廳 曾經,街頭潮流品牌與主流時裝屋不常被一同提及,定位不同的兩者似乎少有交集。作為一個美國高街品牌,Off-White源於美國街頭風格,是一個源於街頭卻又不限於街頭的時裝品牌,這個年輕品牌,近幾年已經成為街頭潮流界神壇級的潮牌之一,影響力不可估量。
  • 《山居秋暝》塵世喧囂,不如歸隱一方,享受空山新雨,明亮的月光
    詩歌一開篇就寫終南山重巒疊嶂,直插遙天,氣勢雄偉,無不透露著帝王雄霸之氣,感嘆面對如此美好山河,哪裡還有什麼煩惱,更不必尋訪神仙了。因此,歌詠終南山的大有人在,也有不少人會想要去終南山一飽眼福,甚至修道。
  • 「貝多芬的故事」《月光曲的故事》
    並為她寫了《月光曲》送給她,以表示對她的愛慕。她是一位伯爵的女兒,貝多芬對她一見鍾情。貝多芬有過幾段感情,不過都像這段感情一樣因為某種地位等等的原因終結了。剛開始月光曲其實不叫月光曲,它的原名叫《升c小調鋼琴奏鳴曲》。一位德國音樂評論家聽到了這首曲子,並以「使他聯想起瑞士琉森湖上水波蕩漾的月光」評價它。
  • 莫言《檀香刑》:用修辭和魔幻現實構建的貓腔大戲
    貓腔戲,則是莫言從小接觸、熟稔於心的戲種。「貓腔」由高密當地一個叫常茂的人,在雍正年間發明出來,因此又叫「茂腔」。莫言說:「如果說我的家鄉有什麼聲音的話,那茂腔是我們故鄉的音樂旋律。」這種戲以哭為主,如同貓叫,悲痛欲絕,動人心魄,聞之聲淚俱下。它成了《檀香刑》裡貫徹始終的主線。但莫言又和其他鄉土作家不一樣。他不願像陳忠實那樣,以完全現實的筆觸,勾勒另一個「白鹿原」。
  • 《抓落葉》:感恩生命的饋贈,懷著敬畏之心,讓人生充實而有意義
    ----(美)湯米·巴特勒今天是感恩節,到處洋溢著溫馨而又濃濃的感恩之情,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向親朋好友們訴說著心底裡的那份深深的祝福與謝意。人生在世,確實要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手足情深,感謝師友的教誨,是他們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多姿多彩、更有意義。
  • 無用之美宛如靜夜月光,撫慰每顆荒寒的心
    無用之美宛如靜夜月光,撫慰每顆荒寒的心 2020-07-23 09: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作文寫作萬能鑰匙之修辭——排比
    ,是的,想要在考試中拿一個好成績,語文很重要;想要語文考試拿一個好成績,閱讀作文很重要;想要閱讀作文拿一個好成績,修辭手法很重要!既然我們清楚了修辭手法的重要,那麼常用的修辭手法都有哪些呢?對的,用最多的就是比喻、排比、擬人、誇張、設問、反問。今天咱們就來簡單聊一聊修辭手法中的排比。
  • 《原神》塵世之鎖和四風原典屬性分享 塵世之鎖值得抽嗎
    導 讀 原神塵世之鎖值得抽嗎?原神塵世之鎖適合誰帶?
  • MCM洞石系列 | 源於自然的饋贈
    洞石,另一份美麗的饋贈。它外表雖不亮眼,卻能在建築應用上大放異彩。洞石,是一種多孔性的海相沉積巖,由於在成巖的過程中會出現孔隙。同時,因為其自身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或碳酸鎂,自身很容易被水溶解腐蝕,所以,這些堆積物中會出現許多天然的無規則孔洞。
  • 願月光遍照之處,皆受月光菩薩加持
    中秋節是月圓之日,也是月光遍照菩薩聖誕日。據《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經》載:月光菩薩為無量無數菩薩眾之上首,為藥師如來之右脅侍,次補佛處,悉能持藥師如來之正法寶藏。月光菩薩於秘密曼陀羅中又表如來化他之德,表示遷變眾生苦厄,使為利益安樂者也。月光菩薩是慈悲為懷的女神,常化為月華降到人間,遇之者即得福祿。月光菩薩不僅是家庭守護神,更是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菩薩,任何人遇到任何災難時,只要一心虔誠念誦「南無月光菩薩摩訶薩」聖號時,即會得到月光菩薩的救度。
  • 語法學和修辭學 共築造漢語魅力
    這種互相借力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兩個學科的融合回歸,為「語法修辭學」(grammar-rhetoric,以修辭為核心)或「修辭語法學」(rhetoric-grammar,以語法為核心)的誕生打下了界面基礎。  語法學和修辭學 歷史淵源深厚Grammar(語法)一詞源於希臘語,是「管轄詞、短語、分句合成的一套結構規則」(維基百科),即負責良構性語句(庫藏)的學科。
  • 中秋將至,月光普照,月餅要和「月光菩薩」一起吃才有意義!
    依《藥師儀軌布壇法》所載,月光菩薩身呈白色,手持月輪,坐鵝座上,立於藥師如來之右側。 月光菩薩名號由來 月光菩薩是藥師如來的脅侍,作月淨菩薩、月光遍照菩薩。 《灌頂經》卷十二雲︰「有二菩薩,一名日曜,二名月淨,是二菩薩次補佛處。」
  • 常見的修辭手法有哪些?該怎麼用呢?
    而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這幾種。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其實就是用一個東西巧妙的形容好另外一個東西,無論是明喻,暗喻,還是借喻,常常可以化平淡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淺顯。其實就是為了讓讀者更好的理解作者想表達的內容,或是生動有趣或是淺顯易懂。
  • 【中考語文考點】常見修辭方法
    2.有位作家說,要想使自己的生活之舟輕駛,務必要讓它承載的僅限於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輕則徘徊無以進,重則可能壓沉自己的生活之舟。(把「生活」比作「舟」。)而下面的例子就不是比喻:1.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不可能把奶奶比作「現在」。)2.她長得像他姐姐。(比喻是兩種不同類事物的比較。)3.江上的輪船像一葉葉扁舟。
  • 小學生弄不懂比喻和擬人修辭方法,語文老師一句話,讓你快速區分
    回顧今年小學三年級的一次語文考試,有一道關於修辭手法的考試,全班同學有一半都做錯了。我快速進行了教學反思,發現之所以在這道關於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考察點上失分,是大部分同學還不理解什麼是比喻和擬人,以及比喻和擬人的區別。同學們在語文學習中,確實常常把擬人和比喻搞混淆。那麼如何區分這兩種修辭方法呢?我這裡推薦同學們一定牢記一句話:比喻修辭中有喻體,擬人修辭中沒有喻體。
  • 鑑賞丨中國之食文化:江浙菜系的崛起 源於自然母親的無私饋贈
    哈嘍,各位看官老爺,今日我們繼續來品鑑《中國之食文化》紀錄片的第二集,揭開江浙菜系的的神秘面紗,即江南魚米之鄉的名菜譜!這集紀錄片主要介紹了以蘇杭為主,輔以鎮江、無錫、紹興、上海等地的特色食物和小吃。作為水域發達的蘇杭等地,因為水域發達,綠意盎然,天然擁有著豐澤的土地。
  • 中小學語文:修辭常識之比擬
    中小學語文:修辭常識之比擬比擬指把一個事物當作另外一個事物來描述,說明。比擬常常是將人當作物,或將物當作人、將甲物當做乙物。(1)擬人: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為或思想感情的修辭手法。如:向日葵搖著頭微笑著,望不盡太陽升起處的紅色天涯。(2)擬物: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甲物當做乙物來寫的修辭手法。
  • 專稿 | 國慶逢中秋,塵世共人間——塵世掠影「慶國慶、賀中秋」文藝晚會成功舉辦
    2020年9月26日晚,國慶逢中秋,塵世共人間——塵世掠影「慶國慶,賀中秋」文藝晚會在塵世掠影文化交流群成功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