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50年代蘇聯最強盛時期的百姓生活,滿滿的幸福感讓人羨慕

2020-12-23 贏牟左史

1950年代的蘇聯,由於國內的穩定和經濟政策的調整,國內經濟開始了迅猛的發展,各個領域都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大好局面,普通人民的生活水準也因而有了較大提升,下面的一組老照片反映了蘇聯最強盛時代的社會圖景。圖為50年代的蘇聯城市街景,馬路邊停著的一輛豪華跑車。

50年代的蘇聯,普通百姓的住宅,汽車在當時已經為很多家庭所擁有。

50年代的蘇聯,農場裡已經開始全部使用機械化收割莊稼。

50年代的蘇聯街景,街頭的賣鮮花的小攤點。

50年代的蘇聯,學校裡的孩子們正在吃午餐。

50年代的蘇聯,兩個正在入迷的看動漫書的小朋友。

50年代的蘇聯,那時候已經有了自動售貨機。

50年代的蘇聯,一個從菜市場歸來,提兜裡還塞著鮮花的家庭主婦。

50年代的蘇聯,臉上洋溢著幸福微笑的一對母女。

50年代的蘇聯街景,路上穿著時尚的行人。

相關焦點

  • 老照片:50年代的香港,那時已經開始繁榮,滿滿的時代感!
    50年代香港的老照片:尖沙咀漆鹹道的電臺。 50年代香港的老照片:灣仔軒尼詩道。
  • 八十年代中國老照片:那時沒壓力幸福感很強,最後一張讓人懷念!
    八十年代中國老照片:那時候農村學校裡的教室比較簡陋,桌椅破舊不堪,教室的窗戶也都破了,沒有修補,但孩子對學校熱情不減。 八十年代中國老照片:20世紀80年代,城市街頭上帶著紗巾姑娘。
  • 為何電影或老照片中,三四十年代的人普遍比六七十年代的人時尚?
    翻開歷史的相冊,或打開電視,我們會發現,在電影或老照片中,三四十年代的人們,大多穿著時髦,髮型很筆直,而六七十年代的人們,大多穿著灰布麻衣。清楚地說,歷史已經前進了30年,為什麼它還不如過去呢?這樣想必許多人都能理解,為什麼三四十年代的人要比六七十年代的人時髦。到了1930年,人們照相就像現在拍結婚照、寫真一樣,自然都要穿著時髦、整潔。就算是沒錢買好衣服,也要去租一套照相。而那時攝像機大多只拍權貴,出入豪門大宴之間,裡面的人自然就是西裝革履,時尚大氣。
  • 中國古代的盛世都是哪些時代,當時百姓生活怎麼樣?幸福嗎?
    中國古代盛世曾是無數人嚮往的時代,尤其是兵荒馬亂的年代,人們對盛世更加渴望,所以中國古代的盛世往往都是經濟發展水平不高,但卻處於上升期的時代,因為在那樣的時代,人們更容易滿足,皇帝或朝廷稍微給百姓一些喘息之機和一些優惠政策,就能收穫到滿滿的幸福感。
  • 宋朝時期經濟強盛,工商業大發展,百姓生活品質大提升
    在這幾千年的歷史當中,漢朝確實是一個比較威武的王朝,唐朝確實是比較興盛的王朝,而到了宋朝,似乎很多人都認為宋朝是一個積貧積弱,甚至是有些怯懦的王朝。可實際上的宋朝並非如此,在宋朝強盛的時候,老百姓的生活安居樂業,都已經過起了一日三餐的生活。
  • 50年代經典老照片,帶你看看街頭「小人物」的生活,體驗那時的生活...
    經核查得知:該組照片為法國著名攝影家馬克·呂布於上世紀50年代來中國所攝。兩年前,這位年近九旬的法國「國寶」級大師的一批攝影作品曾在武漢美術館展出。圖為:人們鬧新房時,一對新人在眾人的嬉笑聲中的擁吻瞬間。 也有網友認為:「既保守又開放」,正是這組老照片所記錄的歷史價值所在。圖為:蘇聯電影宣傳海報下的年輕人。
  • 一組經典老照片:中國九十年代時期的老百姓生活,圖三亮了
    九十年代的人們已經相對比較開放,不論農村還是城市都開始流行迪斯科,圖中是北京的市民在街道上跳舞。 一組珍貴老照片:中國九十年代時期的老百姓生活,圖三亮了。
  • 老照片:1950年代黃金年代的蘇聯,人民生活水平堪比歐美國家
    1950年代的蘇聯,處於特殊的權力交替時期,1953年史達林去世,隨即上臺的赫魯雪夫也是一個強權人物,他在逐步清除了史達林的影響之後,對蘇聯國內進行了各方面的改革,這一時期,蘇聯的科技水平取得了長足進步,尤其是在航天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這一時期後來也被稱為是蘇聯的黃金髮站時代。
  • 20世紀50年代:從種族歧視到歌舞女郎,美國百姓生活10大關鍵詞
    二十世紀50年代,是美國在二戰之後所迎來的第一個穩定發展的10年。在這10年間,美國百姓的生活遠離了戰爭的恐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物質生活極大豐富,流行文化應運而生。這10張彩色老照片,就是那10年的一個縮影。
  • 老照片:這是90年代的蘇聯,外表光鮮亮麗,實際已到崩潰邊緣
    這是一組90年代解體之前的蘇聯社會場景的老照片,那時的蘇聯看上去依然富強、繁榮,但是社會內部已經暗流湧動,處在崩潰的邊緣。跟隨這組老照片,去看看處在歷史關口上的前蘇聯。圖為90年代的莫斯科,一個城市地下通道的出入口。90年代的莫斯科,廣場上整齊的停放著的車輛。
  • 1953年中國百姓真實老照片:沒想到50年代的人們是這樣子
    1953年中國百姓真實歷史老照片:圖為上海一家紡織廠的4個女工人,4個人走在路上聊得非常的歡樂,那時候的人好純樸。 1953年中國百姓真實歷史老照片:圖為安徽省阜南縣的一個農村,農民們正在田裡腳踏龍骨車分排洪河水。
  • 70年代的蘇聯,國力有多強盛?難怪敢去入侵帝國墳場阿富汗!
    回首上世紀70年代,蘇聯人絕對有理由相信,這是他們的高光時刻。美國深陷越戰,在付出了5萬多人死亡,3000多億美元的開支後,狼狽地從越南撤兵。1950年代,蘇聯工業總產值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一,到1975年已達到75%以上;50年代,蘇聯農業產值為美國的70%,70年代初達到85%。具體到各主要指標數據為,1976年蘇聯鋼鐵產量為1.42億噸,超過了美國,位居世界第一;1975年蘇聯石油產量為4.9億噸,美國為4.1億噸。
  • 老照片:80年代的遼陽,曾經的關外第一城,如今最「沒落」
    遼陽,古稱襄平、遼東城,地處遼寧中部,是東北地區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擁有2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這組老照片拍攝的是80年代的遼陽。跟隨這些老照片,一起去看看昔日的遼陽的樣子。圖為80年代的遼陽火車站。
  • 從老照片裡看看平凡樸實的東北50年代
    50年代為建國初期百廢俱興,剛剛立國的新中國開始了全面的經濟建設,由於毫無經驗可循,因此早期經濟建設路線完全模仿蘇聯模式。工業上和蘇聯成立早期一樣,優先發展重工業、軍事工業,努力向機械化轉變......
  • 冷戰時期的蘇聯才是最強大的
    蘇聯當年重工業非常發達,而且其土地面積也非常廣闊,它的面積是當時世界陸地面積的1/6。由眾多東歐國家組成,如俄羅斯和烏克蘭。雖然有些土地是從中國掠奪的,但土地面積仍然很大,那時,蘇聯的石油產量是美國的八到九倍。這足以表明當時的蘇聯與美國的實力不相上下。
  • 1936年的民國市井生活老照片
    1936年的民國市井生活老照片 2020-09-29 10: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國時期的百姓生活,充滿人間煙火味的民間田園生活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民國時期的社會民情,主要是底層百姓的生活寫照,大部分是江蘇、上海等地的民間生活,江南水鄉的石橋,及兩岸的百姓生活和田園百姓勞作的情景。實際上,這個時期的人們衣著還是晚清時期的遺留,有的甚至還留著清朝時的辮子。1930年,田頭用水牛轉動水車。當時江南的百姓生活要比北方富裕,農業收入相對高一些。
  • 一組照片:80年代,蘇聯人的真實生活
    本文為歷史領域文章,描述的是一組照片:80年代,蘇聯人的真實生活的歷史往事。莫斯科國立大學,生物學系的大學生俄羅斯一位人士,對一組照片:80年代,蘇聯人的真實生活,作出了介紹和評價,以下為具體內容:相對專業人士的工作水平而言
  • 蘇聯人的另類潮流生活
    雖然這不是一部展示被埋沒傑作的修正主義歷史書籍,但它確實匯集了蘇聯日常生活的景象——吸塵器、檯燈、收音機、煙盒、電影海報、咖啡罐和玩具等細枝末節,有利於人們理解那段快速後退的時期。 誠然,蘇聯可能並不是豐富物質文化的肥沃土壤。並且,許多蘇聯產品都是模仿西方產品。 比如,維亞特卡摩託車模仿的是韋士柏,連商標字體都一樣,這件事可謂臭名遠揚。
  • 一波新老照片對比,滿滿的都是回憶!
    一波新老照片對比,滿滿的都是回憶!    50年代服飾   50年代的學校   50年代自行車 一波新老照片對比,滿滿的都是回憶!2020-05-17 15:06:38普陀青年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