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盛世曾是無數人嚮往的時代,尤其是兵荒馬亂的年代,人們對盛世更加渴望,所以中國古代的盛世往往都是經濟發展水平不高,但卻處於上升期的時代,因為在那樣的時代,人們更容易滿足,皇帝或朝廷稍微給百姓一些喘息之機和一些優惠政策,就能收穫到滿滿的幸福感。百姓安定,統治者便省心了,也就有心思將注意力轉移到其它方面了,這時往往就會出現更多盛世成果供統治者摘取。那麼,生活在中國古代盛世的百姓到底怎麼樣?幸福感強不強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來探究一下中國古代盛世的真相。按照《漢典》給出的定義,盛世是指中國歷史上社會發展中一些特定的階段,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繁榮昌盛的時期。它需要具備內政外交均有建樹的特徵,按照這樣的說法,差不多中國曆朝歷代都能湊出幾個盛世,但這其中有很多是經不起推敲的,被公認稱得起盛世的其實只有「西漢盛世、大唐盛世、永樂盛世、康雍乾盛世」。
下面我們就進一步了解一下,這些盛世百姓生活的具體情況:
西漢盛世主要是指文景之治、漢武盛世和昭宣中興三個階段,西漢王朝雖然是推翻暴秦後建立的,但它吸收了很多秦朝的精華,通過漢文帝和漢景帝兩代皇帝實行的休養生息政策,使貧餓的百姓生活趨於穩定,但期間西漢王朝也經歷了一些變故,比如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和武帝時期的削藩及遠徵匈奴,這些變故使百姓生活受到影響,特別是武帝對匈奴發動的戰爭,不但耗盡了文景兩代攢下的錢糧,還加重了當世百姓的負擔,使得到喘息的百姓生活又急轉直下。漢武帝用犧牲百姓的代價贏得了漢民族的尊嚴,使匈奴勢力遭到沉重打擊,贏得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最強尊嚴。正因為漢王朝的影響力,才使得「漢人」從此屹立於世界舞臺的中央。所以,西漢盛世奠定了漢民族的歷史地位,使漢民族第一次崛起於世界。
西漢盛世時代的百姓生活水平照比後面的時代,肯定是最落後的,但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肯定是最強的,因為當時的百姓從暴秦時代過度到漢朝,不用承擔繁重的兵役、勞役等負擔,並過上相對太平的生活,這是很難得的幸福。當人們在極差的生活情況下,轉到稍微好一點生活環境時,生活狀況雖然依舊很苦,但心裡的獲得感卻是很充足的。
大唐盛世主要是指唐太宗貞觀之治和唐玄宗開元盛世這段歷史時期,唐朝是公認的中國封建時代的巔峰,唐太宗先打下基礎,隨後經歷高宗和武后時期,直到唐玄宗的全盛時期。期間,在武后後期雖然經歷了多次變故,但影響有限,唐朝的整體國力並未削弱,所以,到唐玄宗接手時,唐朝很快崛起成為全世界最先進的國家。如果說西漢盛世確立了漢人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聲威,那麼,大唐則進一步將漢民族推上了最高峰,使「唐人」成為中國人享譽世界的代名詞。
大唐盛世時代的百姓生活雖然依舊比較困難,但唐朝百姓應該活得比其它時代更有尊嚴。唐朝盛世時,得益於國力的強盛,吸引了很多外族客商來訪,增加了百姓改善生活的機會和條件。但總體上那個時代的普通百姓生活狀態仍然是比較辛苦的。
永樂盛世是指明成祖朱棣統治中國的時代,當時的明朝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的發展均居於世界前列,特別是軍事影響力很大,成為繼漢唐之後再次擊敗北方遊牧民族的中原政權,一改兩宋及元朝被北方遊牧民族侵擾甚至是統治的局面,使漢民族再次振作起來。特別是鄭和七下西洋,更是將中國的影響力擴展到世界各地。
由於生產力水平比漢唐有所提升,所以永樂時代的百姓生活狀態稍微好一些,尤其是隨著局勢的越來越安定,百姓生活條件逐漸得到改善,幸福感也逐漸加強。
康雍乾盛世嚴格來說算不上真正的盛世,因為這個時期,西方的工業革命已經開始起步,大清朝在表面上雖然依舊強大,但實際上已逐漸喪失了領先世界的實力,失去了曾經的輝煌。康雍乾時代對清王朝是輝煌時代,但對整個中國發展史,這個階段實際上是遲滯和阻礙了中國參與世界工業革命的浪潮。因此,清朝到了後期才會淪為世界列強任意瓜分的盤中餐。
康雍乾時代的百姓對比漢唐明時代,生活條件應該改善最多,因為生產力相對提升不少,但實際上由於滿族統治者狹隘的統治思想,百姓生活並不是很幸福。特別是剃髮令的推行,更是嚴重傷害了漢民族百姓的自尊心,甚至不乏因此而丟命的百姓,所以,康雍乾時代的百姓受到的壓抑應該是最重的,這樣的生活怎麼會開心呢?
可見,中國古代的四大盛世,相對今天的生活,都是浮雲,不可同日而語。但百姓生活的幸福感是相對的,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人們能過上安定太平的生活就是最大的追求,不會在意穿得是否漂亮,吃得是否美味。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盛世都發生在朝代建立之初,因為那個時代的人們更容易獲得滿足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