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法生活: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場精神的修煉。
21天斷舍離|Day15
今日打卡主題:日行一善
善不是念出來的,是行出來的。
善良從來都不是為了什麼回報,善良是發自內心的選擇。
它是冬天裡的一把火,可以抵禦我們心中的寒。它是黑暗中的一盞燈,可以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很多人還記得,一篇題為《杭州圖書館向流浪漢開放,拾荒者借閱前自覺洗手》的新聞,曾經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
韋思浩,
普通的退休教師,
一位拾荒老人用自己的行動,
溫暖我們冰封已久的沉寂的心。
拾荒之餘,他在圖書館伏案讀書,那雙看書前一定要認真搓洗的雙手,令無數讀者為之動容。當他意外身亡時,他的遺物更是讓無數人震驚落淚。
老人的遺物中,沒有什麼特別值錢的東西,但每一樣都是無價之寶:泛黃的捐資助學憑證,希望工程的救助報名卡,讀之潸然淚下的受助孩子的來信。
善良是掛在心底裡的一輪澄澈的明月,它照亮的,是一個人精神的天空。見很多灰暗的一面,善良卻依然是我們大多數人心底堅守的溫暖與光明。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善良,更是一種福氣,行善多一分,福氣就深厚一分。一個人的命運,並不一定只取決於某一次大的行動,更多的時候,取決於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善舉。
古代有位葛繁日行一善,後來官至太守。有人請教他如何「日行一善」,他說:「比如這裡有條板凳,倒了礙人走路,就彎腰把它扶正放好,即是一善。」可見善者,就是利人之心,利人之行。
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人這一生,只要懷有善良的心地,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心身松靜愉悅,就能與天地整體運動和諧共振,早晚得到正氣的照應。
老子曰:上善若水。善良的心態似柔和之水,養育著人的臟腑,使之平衡暢通。洗滌著人的靈魂,使之歡喜澄明。
心存善意,寬容生活的苦樂糾結,善待身邊的每個人,感恩命運給予的一切。感謝天地,感謝父母,是他們給了我們生命,並使生命得以維持。感謝所有愛你的人與恨你的人,是他們成全了你,完善了你。
善念能讓我們的身體遠離喜、怒、憂、思、悲、恐、驚。善心猶如春雨,默默地滋潤身體,如暖流沐浴,氣變得柔順,血變得通暢,正氣復甦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