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紀錄片推薦——日本教育

2020-12-15 每天都不一樣的梨子醬

這是梨子的第5篇文章

日本教育——教育是最廉價的國防

圖片來源於網絡

日本,與中國一衣帶水的鄰幫,是一個位於歐亞大陸東側、太平西北部的弓狀島國。

日本有著完善的教育體系和先進的教育理念,日本教育在全球享有盛譽,日本對於教育有一個形容——教育是最廉價的國防。

有這樣的鄰居一直處在中國的側畔,我們一刻都不能懈怠。

01

日本的食育教育

聽說過「食育」教育嗎?這是日本對孩子的一種教育理念。

一部名為《日本的學校午餐》的紀錄片,是號稱震驚世界的日本小學生吃午飯的短片,雖然視頻中只是紀錄了吃午飯這一件事,卻能從中看出日本教育的優秀。

圖片來源於紀錄片 《日本的學校午餐》

紀錄片主人公Yui是一名五年級的小學生,這部紀錄片便是以她為線索進行的拍攝。

影片開始,校長的一句話給食育教育了一個最好的詮釋:這45分鐘的午餐時間,同樣也是學習時間,跟他們的數學課或是閱讀課沒有什麼不同。

圖片來源於紀錄片

午餐時間,大家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就餐的同學排隊領取食物。

吃飯前老師會給學生們講一下食物的來源,等大家齊聲說完我開動了,才開始進餐。老師也與學生一起。在午餐時,整個教室都很安靜。

圖片來源於紀錄片

為了讓孩子們知道食物來之不易,懂得珍惜,廚師們會用他們在學校菜地種的蔬菜來做午飯。一般在日本的幼兒園裡會有一片小菜園,還會養有兔子或小雞。以便讓孩子們認識動植物、培養珍惜糧食的精神。

圖片來源於紀錄片

所謂「食育",日本人認為不僅僅是餐桌禮儀和食品的營養搭配,還會培養孩子對環境的敬愛之心,從而珍惜事物以及環境資源。

教育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未來。

視頻連結: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x41117Ev/

02

日本的幼兒園

日本的幼兒園教育,是在全世界遙遙領先的。

基於此,梨子向大家推薦另一部紀錄片《日本的幼兒園是什麼樣的》。

這部紀錄片講述了日本一家幼兒園普通的一天。

圖片來源於紀錄片

紀錄片從上學的路上便開始了,日本家長接送孩子大多使用自行車。

日本的幼兒園裡,總能看到孩子獨立完成事情的場景:孩子必須獨立脫下制服裡的套頭衫和鞋子,獨立換上衣鞋......

圖片來源於紀錄片

在日本,大眾普遍認為3歲的孩子就應該具有基本的生活能力。所以,對於孩子能夠獨立完成的事情,家長會採取果斷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完成的教育方式。

日本幼兒園的孩子們沒有課本,只有每月一冊的繪本。

日本是一個十分重視禮儀的國家,「讓孩子們學會笑眯眯和說謝謝」是教育的重點。

在日本,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和家長是相同的。也因此,關於孩子的教育溝通變得很順利。

(如果對日本禮儀教育感興趣,梨子推薦繪本《兒童教養》。這是伴隨日本孩子長大的「國民兒童禮儀培養讀本」)

視頻連結: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4411M7zQ/

03

日本教育的缺點

日本教育很像蒙著素質教育皮的應試教育。

只看表面,日本教育是很輕鬆的。但是,日本有大量的課後私塾,會為了升學上私塾,那基本上和中國的高中差不多。

同時,對於不服從群體規則的人,態度嚴厲。

—— 01 ——

在日本,如果升學,幾乎都要上私塾,但是私塾收費也不便宜,這就導致一個問題——窮人的孩子上不起私塾。

日本窮人孩子享受素質教育,家境良好的孩子享受應試教育。

—— 02 ——

對於不服從群體規則的個體,採取極其嚴厲的態度。

日本人很會讀空氣,必須統一,不然你就不合群,就可能會被直接孤立或是間接孤立。

—— 03 ——

日本的寬鬆教育與社會危機。

很多網友都將生活在平成時代的日本人稱為「平成廢物」,那麼什麼是平成廢物?

平成廢物廢物指的是出生在1989年之後的日本青年,他們享受當下,不考慮未來;只關心自己,不願意為自己學習,不願意奮鬥;不敢承受來自其他方面的風險.......相比老一輩的日本人而言,這些日本青年處於不想競爭,萬事做的「差不多」就可以的狀態。

有關教育學家認為,平凡廢物的養成和「寬鬆教育」有極大的關係。

對此,梨子推薦重慶大學的潘妮妮副教授講解的「日本的寬鬆教育與社會危機」。視頻連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W41117CX/

寫在最後

日本是與中國一衣帶水的鄰幫,我們應該多去了解和認識日本。

日本的教育有很多優點:努力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有禮儀禮貌和日本特有的生命教育。當然,日本的教育也並不是完美的。一味的讚揚和貶低都是不可取的,我們應客觀理智的看待了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國家的先進教育理念或經驗,我們也可以學習和借鑑。

最後,梨子向大家推薦觀視頻工作室的「又見日本」系列,對於初步簡單的了解日本社會,具有參考作用。

視頻連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b411n79J/

【版權說明】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

素材來源:整理於紀錄片。

愛學前、愛生活

兩個學前小姐姐的成長之旅

作者:觀察世界的梨子醬

微信公眾號:梨子幼教

相關焦點

  • 教育相關紀錄片推薦
    當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教育問題,什麼樣的教育方式能夠更好地引導和開發孩子的想像力,學習好就是優等生嗎?成績與人格養成在成長道路上怎樣才能並駕齊驅?學習不好的孩子就是壞孩子嗎?這些問題被越來越多的人提及與思考。
  • 日本人是怎麼把孩子教育的那麼優秀?這部9.1分紀錄片告訴你答案
    最近看了一部豆瓣評分9.1分的紀錄片《他鄉的童年》,對童年教育感觸很深。導演周軼君本身就是一個媽媽,總是想要給孩子最好的,這當中也包括優質的教育。但是和所有媽媽一樣,對於教育的體制其實是感覺到迷茫的,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對孩子好的一種教育方式。
  • 9.1高分紀錄片《他鄉的童年》:了解「無情」教育背後的含義
    日本是我們的鄰國,對於這個國家的印象,很多人一下就想到了做事嚴謹、認真,遵守公共秩序,具有集體主義精神。在細節方面可以說有些刻薄,去日本旅遊過的人都知道,他們那服務員的態度非常好,垃圾分類在日本也十分細緻,直接規定什麼時間段只能丟什麼垃圾。而日本人的這些特質都和他們的教育分不開。
  • 紀錄片《他鄉的童年》展現英國精英教育的本質
    最近的教育圈被一部紀錄片刷屏了——《他鄉的童年》,在這部豆瓣9.2分的6集紀錄片中,周軼君以一個中國母親的視角,走訪芬蘭、日本、印度、以色列及英國等五個國家,探尋各地不同的教育之道。
  • BBC紀錄片誇大了中英教育差異
    還記得去年轟動一時的BBC紀錄片《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嗎?
  • Netflix在YouTube上免費發布了一些教育紀錄片
    Netflix通過在YouTube上發布一些紀錄片,幫助發現自己扮演家庭教學角色的教育者和父母。與任何需要每月訂閱的流媒體平臺上的紀錄片不同,任何人都可以免費觀看這些紀錄片。Netflix表示,收到老師的要求後,它決定免費提供此內容。
  • 從戰地女記者到豆瓣9分紀錄片導演,周軼君談何為最好的教育
    當你看到世界那麼大,教育方式也很多元時,相對來說就沒那麼焦慮。從這個角度說,我們希望紀錄片提供一種「看到」的力量「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9月26日消息,什麼話題能讓素不相識的兩個人打開話匣子,迅速找到共同語言?大概就是教育。
  • 豆瓣評分9.2的教育紀錄片中,我看到了葡萄籽英語學員的笑臉
    ——《他鄉的童年》導演·周軼君豆瓣評分9.2的紀錄片《他鄉的童年》對日本、芬蘭、印度、以色列、英國的教育進行探索,最後視角回歸到中國教育,探索教育的傳統和未來,以求對中國的教育引發思考。01第一集藤幼稚園的教學理念羨煞國人,殊不知日本藤幼稚園採用的就是葡萄籽英語的課程,葡萄籽英語課程也獲得了加藤園長的高度讚譽
  • 日本教育人才的搖籃——大阪教育大學
    大阪教育大學位於日本大阪府·柏原市的著名國立大學,其教學質量、社會影響力馳名於日本國內外。1949年,大阪第一師範學校,大阪第二師範學校合併而為大阪學藝大學,是日本唯一設有夜間培養教師的大學。同時是日本教育人才的搖籃,常年位於日本大學綜合排名前5位,教育學部全日第一。在日本教育界同筑波大學一東一西享有盛譽。
  • 那個中英教育PK紀錄片裡的英國中學,把BBC給封殺了
    紀錄片中,當英國博航特中學的校長面帶微笑對入駐該校的中國教師說出這句玩笑話時,他在心裡似乎已經總結出中英教育模式的主要差別:大部分英國學校會將學生按成績分成不同小班級,但在中國,不同能力的學生身處同一個大班級,而且總體學習時間是英國的兩倍。
  • 紀錄片《00後》長達十年跟拍 教育焦慮如影隨形
    原標題:10年跟拍《00後》,教育焦慮如影隨形   這個故事的跨度長達10年,這部紀錄片的主人公是一群00後。   當2006年那個遙遠的夏日午後已經一去不復返,2009年紀錄電影《小人國》和電視紀錄片《成長的秘密》、2012年電視紀錄片《成長的秘密之小學時代》中的孩子們,已經長成了少年。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中心張同道和他的團隊第3次扛起攝像機,完成了紀錄片《00後》,近期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
  • 紀錄片《人生七年》:教育格局,遠比階級固化對孩子的影響更多
    每隔7年,導演們便會對孩子們進行一次拍攝,就這樣7歲、14歲、21歲依次進行下去,到目前這部紀錄片已經拍攝到孩子們56歲時的樣子。當年,年輕的導演們希望通過記錄這些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來證明階級固化對於孩子的人生產生著「不可更改」的設定。
  • 英國小學的教育,竟已經這麼牛!這一部紀錄片,爸媽營手工贊!
    前段時間,爸媽營的編輯團隊看到了一部紀錄片,話題很有意義:你覺得未來的教育會是什麼樣子?我們想通過一部紀錄片《你好,未來人類》,來和各位爸媽一起探討這個問題。在英國的學校裡,科技與教育之間的聯繫特別密切,紀錄片的鏡頭忠實的記錄了,5歲半的中國女孩奧莉薇婭在英國威爾斯聖朱利安小學的一天。在這所「電子示範先鋒學校」裡,孩子們的心願都和電子設備密切相關。
  • 豆瓣評分9.0刷屏紀錄片中揭示的全球優質教育秘方,被她帶回了成都
    「想去芬蘭上小學」「當我們在觀察其他國家不同教育方式的時候,我們需要從中選取部分有用的經驗和觀點」…… 去年秋季開學開始,一部名為《他鄉的童年》的紀錄片就刷屏中國家長的朋友圈,超過4萬網友在豆瓣上給這部紀錄片打出了9分的高分。至今,還能在專題首頁看到這些高贊的網友評論和留言。
  • 教育紀錄片《把一座城市變成一所學校》觀影會在昆舉行
    是在學校,聽老師傳道、授業、解惑,還是在課本上學習知識呢……近日,教育紀錄片《把一座城市變成一所學校》觀影會在昆明舉辦,活動邀請教育行業相關從業者通過線下展映+嘉賓對談+互動研討的方式,共同思考、對話和分享,探索教育新理念。
  • BBC紀錄片永遠不會說的現實,西方教育在偷偷地完成社會分層
    而這部紀錄片,則將這一實驗性的過程拍了下來。無論從過程還是結果來看,都非常有趣。 節選幾個片段,從片子裡看起來,好像西式教育和我們的教育蠻大的。
  • 老極(徐承華):帶8歲孩子世界三極旅行 把經歷拍成教育紀錄片
    因為疫情,紀錄片行業有受到影響嗎?紀錄片人的生存狀態如何?紀錄片行業將走向何方?有些什麼優秀的紀錄片值得期待?這些都是我們想在紀錄片節上知道的問題。為此,記者特地採訪了這些導演,讓大家能更深入地了解紀錄片節和紀錄片的發展。
  • 央視教育紀錄片《鏡子》,你到底是在「愛孩子」,還是「害孩子」
    《鏡子》是一部由央視社會與法頻道推出的,關於家庭教育類的紀錄片,具有很強的現實評判意義。該片歷時十年策劃、兩年拍攝,選材來自於武漢的一家專門針對問題少年的心理輔導機構。紀錄片選取了鏡子的題材,將孩子與家長作為鏡子的兩面。並非以教導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為目的,紀錄片的推出是為了警醒當代家長對教育事業的鬆懈,讓家長們重新審視自身問題。孩子的教育問題,是每個父母一生中的必修課。不僅是孩子需要得到教導,對於家長來說這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關於推薦2020年第一季度優秀國產紀錄片的...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關於推薦2020年第一季度優秀國產紀錄片的通知廣電辦發〔2020〕269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廣播電視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化體育廣電和旅遊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辦公廳、電影頻道節目中心
  • 紀錄片《真實生長》直面教育現狀,聚焦95後成長故事
    6月23日起,每周二21:00,由張琳、劉德東、郭佳等導演接力執導、連續跟蹤拍攝8年的青少年成長紀錄片——《真實生長》將在騰訊視頻獨家上線。直面應試教育現狀,引發「什麼是我們追求的素質教育」的思考。片中,三位孩子性格迥異,卻都有著困擾:「非典型學霸」周同學學習成績特別好,興趣廣泛,面對大學專業選擇猶豫不決。他熱愛歷史,但父母希望他子承父業,報考金融。文藝女生陳同學多才多藝,度過了富有創造力的三年。對她而言,藝術創作和其所帶來的金錢,具有同等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