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公營事業「鐵飯碗」也生鏽 - 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

2021-01-09 人民日報

  受「一例一休」和退休潮影響,臺灣經濟部門所屬公營事業近來大舉徵才,以較高起薪和充裕名額吸引外界報考。不過因島內油品質量問題、空氣汙染等風波不斷,臺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油」)、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臺電)等公營事業給人的負面觀感增加,昔日招考,動輒六七萬人競爭的「鐵飯碗」,如今似乎已生鏽。

  

  吸引力大不如前

  臺灣經濟部門所屬公營事業擬聘新人,共開出1200多個名額,其中臺電713人、「中油」318人、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臺糖)138人、臺灣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臺水)51人,最終錄取者可獲3.5萬元至3.8萬元(新臺幣,下同)起薪。

  在新職員選拔方面,以報名人數分析,錄取率達近4年新高,為3.88%,以實際考試人數分析,平均錄取率約6.61%,也創下近3年新高,與早年錄取率僅1%出頭形成較大反差,而這主要由於報考人數下降,無怪乎外界認為臺灣公營事業「鐵飯碗生鏽」。

  十來年前,六七萬人報名競爭的公營事業,到了2011年僅吸引5萬人報考,2014年甚至降至2.5萬人左右,2017年雖一度升高到近3.5萬人,但2018年報考人數再次下滑至3.1萬人。對於近年來報名人數走低,臺灣公營事業老員工和主管表示毫不意外,因為工作吸引力確實大不如前。

  另有員工私下透露,現在許多人考上臺灣公營事業大多當成過渡,如果未來另考上其他職位,馬上就會離職,以致近年來臺灣公營事業新進人員多數待不久,即使聘進來也留不住。

  政爭致內耗空轉

  「現在拿什麼與別人比?!」有臺灣公營事業主管直言,上世紀90年代臺灣公營事業員工如同公務員,且福利更好,獎金較多,自然讓民眾搶著報考。但如今臺灣公營事業不同,只要政黨輪替,便掀起一波搶位子、搶資源風潮,空降主管、秘書、特別助理與顧問的人數越來越多,最令人憤怒的是,政策「初一十五不一樣」,專業技術主管的意見不被重視,「想升遷,抱對政治人物大腿較快!」

  臺灣石油工會全聯會理事長莊爵安分析道,環保等爭議引發外界負面觀感,特別是近期油品不合格事件,臺灣「中油」領導層荒腔走板的做法也讓外界印象不佳,影響考生意願。

  臺灣TKB百官網經理郭乙萱認為,2008年適逢金融海嘯、景氣差,許多人擔心因缺少一技之長找不到好工作,紛紛報考公營事業。以臺電為例,新進員工月薪約在3.5萬元至3.8萬元,但只要待滿10年,月薪將會提升至五六萬元,再加上津貼、績效獎、年終獎,年薪有望超過百萬元。但這兩年受年金改革影響,公營事業福利大幅縮水,加上景氣略有改善,越來越多年輕人寧願自行創業或到私營公司找工作,也不想再領固定薪水。

  不過郭乙萱也建議考生,可趁著報名人數減少、錄取率提升順勢「卡位」。近年來老員工離職和退休率高,新人升遷的速度快,若能以自己的學習背景為優勢,選擇相近的類組報考提早準備,則能事半功倍。

  安全營運沒保證

  臺灣公營事業大舉徵才與退休潮密切相關,由於資深人才大量流失、年輕人報考意願下降,如今「老年人不幹,年輕人不考」的局面,恐將進一步加劇「技術斷層」危機。

  「中油」、臺電、臺糖與臺水大退休潮,始自2011年,此前4家公司平均每年退休共約1500人,從2016年起進入高峰,並將持續至2022年,期間每年退休人數平均升高到2300人,共有高達1.6萬名人才會流失,又以電廠操作、線路維修、煉製技術員等核心人力為主,成為油電廠營運安全與質量的重大考驗。

  面對專業核心人才流失的「技術斷層」危機,「中油」高層感嘆道,「很慘」。許多石化廠、煉油廠煉製人員,未來四五年內很難銜接補充上來,在營運安全與質量維持上確實有風險。而1991年到2003年間,臺灣公營事業晉用人員遭凍結,也造成現在50歲到55歲之間的中層人力有斷層,「中層處長、廠長都找不到人。」

  臺灣經濟部門表示,大體上,「中油」、臺電可「缺1補1」,因此在招聘方面會以上述退休職務為主,但也會因應公司轉型,出現新職缺類別。有臺電主管說,由於當局主張「非核家園」,核能技術員工缺額會大幅減少,綠能人才會成為新增類別。「比如發展離岸風電,會需要海事工程、地質調查人員。」

  臺糖除屆齡退休外,也鼓勵優退,但不同於「中油」、臺電「退1補1」,目前貫徹「退10補7」,公司朝人力精簡方向發展。未來需求人力以生物科技、蘭花研發人員,養豬、產銷人才為主。

相關焦點

  • 駐外電報密件曝光 臺灣公營事業遭「中間人」控制?
    國民黨文傳會主委王育敏、革實院長羅智強、副院長遊淑慧昨日(20)召開記者會,公布臺外事部門「駐印度尼西亞代表處」有關動新南向政策的電報密件,內容為印度尼西亞代表處2017年回報臺外事部門指陳「臺灣公營事業已遭中間人控制,企圖將臺當局部門及駐外館處排除在外、個別擊破,以遂其個別私利」;電文中並指明蔡辦秘書長蘇嘉全、民進黨「立委」蘇震清叔侄可能涉及
  • 涉以公營事業牟私利?他籲蘇嘉全叔侄這樣做:一翻兩瞪眼
    國民黨昨爆料臺灣地區「駐印度尼西亞代表處」密電,指控蔡辦秘書長蘇嘉全、「綠委」蘇震清與人力中介業者疑似操控公營事業牟取私利。臺外事部門、蘇家叔侄則反駁稱「2017年兩人未出訪印度尼西亞」,並揚言提告。對此,前國民黨「立委」陳學聖直言,提告不如自己要求臺外事部門證明是否有此份公文,若有,立馬出示;沒有,爆料者要被譴責、道歉,「這最直接,一翻兩瞪眼,一刀斃命!」
  • 小米登上《人民網》海外版,年輕人喜歡的國潮品牌授予之
    年輕人的第一臺手機;年輕人的第一個手環;年輕人的第一款陸由器;年輕人的第一臺「汽車」;年輕人的第一臺電視……小米這個品牌的誕生與「年輕人」這三個字就有關割捨不開的情懷,提到小米大家都會想到年輕人。12月4日《人民網》海外版以「本土品牌這樣吸引徵服和年輕」主標題,以「國貨突圍記」為副標題對於年輕人最喜歡的國產品牌進行了分析報導。上榜的品牌有小米、大疆、鍾薛高等等。其中在點評小米品牌時《人民網》稱:物美價優,小米獲年輕人喜愛的國潮品牌。 報導稱:「時下年輕人注重生活品質,也更會甄選產品。
  • 臺灣公營事業招考名額高達千人 逼近十年新高
    ▲今年公營事業招考名額高達千人,逼近十年新高。(圖/臺電提供)華夏經緯網10月1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公營事業招考今年招考名額高達1171人,直逼近10年來新高,預估錄取率為3.36%。最終獲得聘用者,起薪3萬5000元至3萬8000元(新臺幣,下同)不等。臺灣「經濟部」官員指出,一例一休跟退休潮都是「經濟部」所屬妥營事業需求人數增加的主因。
  • 人民日報海外版:台歷史教科書「獨」害島內下一代
    人民日報海外版9月15日消息,新學期伊始,島內有歷史老師投書媒體,痛陳新版初中二年級歷史課本中國歷史被大量刪減,「三國消失,武后不見」,其行徑令人髮指。島內輿論指出,民進黨當局為推動「去中國化」和「文化臺獨」,不斷刪改課綱篡改歷史,其直接結果之一是讓歷史教育失去知興替、明得失的意義,讓島內下一代變得淺薄無知。
  • 人民日報客戶端湖南頻道、人民網湖南頻道牽手湖南師範大學 共建校...
    人民網長沙1月8日電 (李芳森)今天下午,人民日報客戶端湖南頻道、人民網湖南頻道與湖南師範大學舉行實習生基地建設項目合作單位籤約、授牌儀式,正式啟動湖南師範大學——人民日報客戶端湖南頻道、湖南師範大學——人民網湖南頻道實習基地。
  • 這份《人民日報海外版》,使館已收藏32年
    作為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宣介中國發展變化的重要平臺,《人民日報海外版》是許多駐華大使館訂閱的必讀報刊。當「我在中國當大使」欄目組走進烏拉圭駐華大使館,赫然入目的便是被精心裝裱、懸掛於玄關處的《人民日報海外版》。  微微泛黃的報紙,看得出已有年頭。
  • 人民日報海外版:美豬未平核食起,禍害民眾到幾時
    美豬未平核食起,禍害民眾到幾時 2020-12-11 04:56:1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朱延靜 責任編輯:朱延靜 2020年12月11日 04:5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國慶日,來看人民日報海外版一份特殊賀禮
    版面10的歌詞來自《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31639530,.國慶日,來看人民日報海外版一份特殊賀禮
  • 人民日報海外版:構築法治國家的堅實基礎
    人民日報海外版:構築法治國家的堅實基礎 2020-12-09 04:51:4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陳海峰 責任編輯:陳海峰 2020年12月09日 04:5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這位集卡車司機上了人民日報海外版!還有……
    人民日報海外版、浙江衛視、寧波日報等媒體紛紛關注,現轉載部分報導如下。人民日報海外版今天,《人民日報海外版》推出報導《寧波天易物流有限公司集卡車司機蔡校——六進湖北 傳遞希望(一線抗疫群英譜)》,聚焦北侖霞浦集卡車司機蔡校駕集卡載物資,六進湖北,勇當「生命線」上急先鋒的暖心事跡。
  • 《人民日報海外版》整版點讚中國中鐵盾構的自主研發之路
    10月9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第10版以近整版篇幅刊發了中國中鐵裝備集團盾構機研發的動人故事,講述了以中國中鐵裝備集團為代表的中國企業歷時12年的艱苦攻關和不懈奮鬥,實現了中鐵1號到1000號的巨大跨越,見證了國產盾構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強的逆襲歷程。版面還同時以《這就是中國的「盾構經驗」》刊發了評論文章,文中高度評價和肯定了中國盾構的自主創新之路,令人深受鼓舞。
  • 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
  • 人民日報海外版:反腐已為山九仞 斷無功虧一簣之理
    人民日報海外版:反腐已為山九仞 斷無功虧一簣之理 2016-01-13 10:17:47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歡
  • 人民網是國企還是央企
    人民網是國企,也是央企。按照國有資產管理權限劃分,國企分為央企和地方企業,即所有的央企都是國企,而國企卻不一定是央企。人民網的控股股東是人民日報社,人民日報社是中央直屬事業單位。人民網,即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2月6日,控股股東是人民日報社,實際控制人是人民日報社,主要從事新聞資訊服務、網際網路廣告服務、移動增值服務、為政府提供宣傳服務,總部位於北京市朝陽區。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於2012年4月27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主承銷商是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保薦人是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為603000。
  • 人民日報海外版:臺灣光復七十五周年的啟示
    人民日報海外版:臺灣光復七十五周年的啟示 吳亞明/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0-10-23 07:25
  • 《人民日報海外版》上刊發我校教師王在軍文章《72歲的漢語班學生...
    近日,我校葡萄牙裡斯本大學孔子學院中文教師王在軍在《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文章《72歲的漢語班學生「高老」》。 全文轉載如下: 72歲的漢語班學生「高老」 王在軍 《人民日報海外版
  • 《人民日報》海外版聚焦橫店 影視業復甦的樣本
    4月24日,《人民日報》海外版文化萬象版面刊登了《橫店:影視業復甦的樣本》一文。全文具體內容如下「橫店為我們提供了足夠完善和系統的服務。」日前,在浙江橫店明清宮苑景區內,電視劇《媽媽在等你》劇組正在有條不紊地拍攝。製片人孫雁南介紹,所有外地劇組人員抵達橫店後,橫店影視城都安排做了核酸檢測、拍了CT(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在指定酒店隔離14天後才開始拍攝。
  • 「鐵飯碗」被打碎,32類「事業編」年底前取消,還有哪些出路
    隨著社會的進步,「事業編」體制的改革,年輕一輩對「鐵飯碗」觀念改變的同時,隸屬於事業單位中的「鐵飯碗」也變得不再像以前那樣「鐵」了。32種要被取消的「事業編」截止到今年年底,這32種「事業編」將會被取消,其中涉及到了很多行業,比如養殖行業、演出行業、影音行業、建築行業等。
  • 人民日報海外版:海南自貿港是「振奮人心的一步」
    原標題: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國啟動自由貿易港建設海南自貿港是「振奮人心的一步」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高喬原標題:《人民日報海外版:海南自貿港是「振奮人心的一步」》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