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英國議會上,再一次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一位蘇格蘭籍議員德魯.亨得利因不滿英國議會提出的《內部市場法案》,稱該法案是針對蘇格蘭的「民主暴行」,大鬧了英國議會,並奪走了置於議會中的英國能女王權杖。
不過該議員的做法隨即被安保人員制止,權杖被放回原位,亨德利則被正式記名,並被禁止參加當日的其他會議。
根據英國憲法規定,英國所有法案的通過,都必須要在英國國王權杖的見證下進行,這代表著英國議會權力由國王授予,一旦有人拿走了權杖,那麼議會表決任何法案都屬非法行為。
可以說,國王權杖是英國國家權力的象徵,也可以看做是英國國家制度和社會信仰的象徵,在過去的幾百年裡,英國人民在國王的帶領下,逐步從一個貧弱的海島國家,一步步發展成了「日不落」帝國,這其中凝結的不僅僅是英國的一段光輝歷史,同時也構建起了今天英國社會的信仰基石。
但是這種信仰卻正隨著戰後英國的衰落逐漸動搖起來,從二戰結束之後,「日不落帝國」----英國開始正式走上了瓦解的道路,先是在二戰後在和美國的貿易戰中敗北,被迫對美國放開了整個大英國協市場的控制,徹底喪失了世界第一大貿易國的地位。
隨後英國又在50年代的歐洲一體化進程中,被排除在第一批歐共體成員名單之外,直到1972年才和西班牙等國一起,作為第二批成員國加入歐盟,導致英國在歐洲的政治影響力遭受重創。
在隨後的時間裡,英國在全球的經濟、政治影響力始終都處於快速衰落的狀態,等到了2010年以後,已經很難在國際博弈中看到他的身影,基本上淪為了一個二流國家。等到了2016年,英國為了配合美國的對歐戰略,啟動脫歐進程,結果卻因為遇人不淑,導致其正面臨著幾個十分嚴重的困難。
首先,拋開疫情不講,今天的英國國內經濟正面臨著極為嚴重的經濟問題,由於英國政府在2016年冒險啟動脫歐行動,導致自己與歐盟交惡,氣急敗壞的歐盟為了警告其他想要脫歐的國家,在和英國脫歐的談判中,給出了很多苛刻的條件,迫使英國政府遲遲不能通過脫歐協定。
所以現在的英國可以說是騎虎難下,很可能要面臨失去整個歐盟市場的危險,而曾經慫恿他的美國,卻沒辦法在這個時候及時給與幫助,導致英國經濟陷入四面楚歌的危境之中。
其次,從政治層面來講,英國當初想要脫歐,其目的一方面是希望借和美國抱團的方式,來擴大自己在全球的戰略影響力;另一個方面是想在美國與歐盟之間的博弈中尋找平衡點,從而達到左右逢源的目的。
但最終的結果卻並非如英國人所料,美國人並沒有把主動靠過來的英國當一回事,在他們的眼裡,英國並不是真正的合作夥伴,而只是用來牽制歐盟的一顆棋子,所以根本就不會給與英國太多的幫助。
與此同時,由於川普政府的胡作非為,導致美國與歐盟在經濟和政治領域出現了嚴重的摩擦,此時的英國不僅無法在其中左右逢源,反而還要面臨被迫「站隊」的危機,在兩頭都不能丟棄的情況下, 英國人的尷尬可想而知。
在經濟和外交的重壓下,正式啟動脫歐進程的英國前首相特蕾莎.梅不得不在2019年5月哭泣著黯然離任,而她的繼任者詹森,在上任至今都沒有給與正確的解決方式,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影響,使得英國不僅要面臨經濟下行的重壓,而且還要面對蘇格蘭分裂勢力的打擊,蘇格蘭籍議員亨得利搶奪女王權杖的舉動,只不過是英國目前面臨困境的一個縮影罷了。
說到底,英國女王權杖被奪,不僅反映了英國在經濟、政治、外交領域面臨全面潰敗的現狀,同時也反映了今天的英國國民乃至英國政壇,經歷多年衰落之後,已然缺乏領導這個國家重新走上復興道路的信心,這不僅是英國整個社會的崩塌,同時也是英國人精神和信仰的崩塌,如果英國政府不能改變這個結果,那麼經濟敗亡國家分裂,只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