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從2小時10分到5小時,各階段馬拉松訓練項目配速表

2020-12-08 全民跑步

撰文/達子、柳條

編輯/柳條

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

前一段時間,我們推出了一篇關於夏訓的文章6-9月夏訓黃金期:如何提升跑步能力,跑出好成績?,講了一些在夏訓方面的訓練項目和注意事項。

隨後就有好幾位跑友留言問,有沒有具體的訓練計劃呢?

雖然不確定下半年是否有賽事,但對於在跑步方面有成績追求的跑友來說,這個夏天的訓練,還是不能鬆懈的。

平時跑步訓練中,總有一些跑者不知道自己該用什麼配速訓練,有氧跑、間歇跑、長距離跑到底應該跑多快,是個大問題。

對於以健康跑為主的業餘跑者,在夏天怎麼跑舒適,把跑步堅持下去就好;而對於在跑步或比賽方面有成績追求的跑友來說,就要遵循科學的訓練方法。

到平時的訓練中,要融合多種跑步訓練項目,這不只是為了提高速度,更是為了跑得更加科學健康。

今天給大家推出全馬2小時10分到5小時,各階段馬拉松訓練方式配速表,將你的訓練精確到配速。

以上就是各階段訓練的配速表,需要提醒的是,夏季跑步速度很容易受高溫、高溼的天氣影響,速度有時會提不上來,如果感覺困難,也不要勉強。

如果比訓練目標配速慢10多秒,這並不代表你能力不行,只是受環境因素影響罷了,多關注一下心率,不要硬拼,安全還是第一位的。

還有部分跑友,可能會出現自己半馬成績達到了,但全馬沒達到的情況。

這裡有一個誤區希望一些跑友要糾正,這是一個訓練表,而不是成績對照表,也就是說,想要達到預定目標,至少要按照表中的配速去練,這一點還是要區別開的。

這裡面所說的半馬全馬對應目標,是在氣溫、氣候、環境、賽道、個人競技狀態等條件完全相同的情況下的對應數值,任何一個條件不對等都不能作為比較。

有這樣三類型的跑者,會產生表格中的誤差:

1. 參賽稀少或參賽環境狀態不對等的跑者;2. 訓練沒有周期性,訓練不認真的跑者(興致來了玩命練,沒有興致動也不動);3. 初跑者(或者說經驗不足的跑者);4. 比賽沒有盡力的跑者。

比如說,達子曾在2017年4月份的北京長跑節,半馬跑出了1小時17分的成績,按照上邊的對照表來看,全馬成績應該能跑到240,但是在2017年4月底的天津高溫情況下,跑出了2小時58分,北馬照樣不如意,只跑出了252。

這兩個全馬成績因氣溫不適,根本不具備參考性,因為達子的實力當時已經至少是在240上下了。事實證明確實如此,10月份青島馬拉松,達子在清涼的溫度下很輕鬆的跑出了240,重新找回狀態。

有人怕冷,有人怕熱,有人跑量多,有人速度練得多,每個人身體情況不相同,數值的對比一定是要在同等條件下進行,有一個變量不穩定,那麼導致誤差是必然的。

而對於5小時以外的選手,基本上用不到上面表格中的訓練方法,在平時的跑步中,先把有氧基礎打好,把跑步訓練堅持下去就可以了。

互動 :你開始準備夏訓了嗎?目前狀態怎樣?今年有什麼跑步目標?歡迎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收藏!從2小時10分到5小時,各階段馬拉松訓練項目配速表
    平時跑步訓練中,總有一些跑者不知道自己該用什麼配速訓練,有氧跑、間歇跑、長距離跑到底應該跑多快,是個大問題。 對於以健康跑為主的業餘跑者,在夏天怎麼跑舒適,把跑步堅持下去就好;而對於在跑步或比賽方面有成績追求的跑友來說,就要遵循科學的訓練方法。
  • 各階段配速對照表 根據自己的目標配速進行訓練
    今天,馬拉松助手給大家總結了各階段配速對照表還有三種提高馬拉松成績的最佳訓練方法。  1、最大攝氧量訓練  最大攝氧量訓練,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按照自己5公裡比賽的配速來進行跑步,重複600米到1600米距離的跑步,這裡5公裡的比賽配速,指的是在天氣、賽道、狀態等各方面都達到優良情況下進行的,在任何影響自己發揮最佳水平的條件下跑出的5公裡成績都不足為憑。
  • 馬拉松比賽配速的計算
    依據芝加哥馬拉松網站的資料,Brigid Kosgei不同階段的分段配速,每5公裡的時間分別為15分28秒、16分00秒、15分58秒、16分01秒、16分08秒、15分45秒、15分57秒、15分58秒,最後的2.195公裡時間則為
  • 68歲大爺北馬2小時54分,配速408!
    他之前的最好成績是今年無錫馬拉松跑出來的2小時59分。為此,他給自己制定了比賽策略:5公裡20分以內,10公裡39分多,然後中間配速平穩點,35公裡之後快點,「中間慢,兩頭快,這是我覺得比較好的馬拉松配速。」
  • 各階段配速對照表,平時要根據自己的目標配速進行訓練
    各階段配速對照表,平時要根據自己的目標配速進行訓練 一場馬拉松,如果想順利的跑完,體能是一個重要因素,而如果想輕鬆的跑下來,那心肺能力的提高是更重要的,沒有輕鬆的呼吸
  • 【訓練計劃】2小時10分半馬訓練計劃
    訓練前提條件:在60分鐘00秒內完成10公裡跑在2小時23分內完成半程馬拉松
  • 配速409!梁晶6小時55分43秒刷新國內場地百公裡紀錄
    經過一個月的調整,他再次在國內超馬項目達到了新的高度。據力然賽事的負責人唐勝的播報,梁晶完成94圈共37.6公裡時平均配速356;完成130圈共52公裡時用時3小時27分,平均配速358;完成166圈共66.4公裡時,平均配速401。到了11點左右氣溫已達29度,87公裡用時5小時57分;在92.4公裡時用時6小時21分,平均配速407!
  • 70歲大爺紹興全馬2小時58分,配速414
    58分28秒,配速4分14秒,跑出這樣成績的不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而是70歲的中國大爺!1988年,黃財富參加了北京馬拉松的上海選拔賽。人生第一場馬拉松,他跑出了2小時48分的成績,拿到了第十名。期間也會參加一些老牌賽事,1992年杭州馬拉松,他跑出了2小時32分的PB。
  • 全程馬拉松賽跑進4小時必備的幾項專業訓練
    即使在全馬完賽者之中,能夠破4的跑者,也只佔到男性的30%、女性的10%多一點。本篇與大家分享下全馬破四所必須的能力、以及為了具備這些能力的訓練方法。SUB4的速度相當於每公裡幾分鐘?首先體會一下SUB4是什麼樣的速度吧。4小時÷42.195km=5分41秒/1km然而馬拉松比賽時,從起跑開始的前5KM跑者非常密集。
  • 全馬2小時42分!中國最快女博士:生活往往比馬拉松更艱難
    同時,我以2小時57分的成績,拿下了西雅圖馬拉松女子第一名,給了自己一份意外的博士畢業禮物。 畢業後,我有了更多的時間訓練,成績也逐年提高。  比賽的第一個5公裡的速度全程最快:20分06秒,平均配速4:02。起跑那兩公裡本來沒想那麼快,但是他們都往前衝,我怕被擠倒,所以也跑快了一點。我一般前5公裡會稍微慢一點,壓壓速,跑21分鐘左右。 10公裡過後,我就跑得很穩了,配速保持在4:16至4:20之間,第8個5K還跑出全程第三快速度。
  • 中國馬拉松歷史上,這5位馬拉松運動員跑進了2小時10分
    1988年10月進入內蒙古體工隊二大隊進行專業長跑訓練,1992年開始進行馬拉松跑訓練,同年4月在天津第一次參加全馬比賽就以2小時14分08秒的成績獲得冠軍。說到中國馬拉松的發展歷程,離不開北京馬拉松,而說到北京馬拉松,就離不開胡剛軍。
  • 半程馬拉松跑2小時還有意義嗎?
    不管是用1小時、2小時哪怕是3小時,你付出的每一步都有意義,這個是任何人都抹滅不了的。 目前馬拉松在國內各大小城市遍地開花,不少人從賽道旁的圍觀者轉變為賽道上的參與者。剛入門的跑者朋友們,往往會通過半程馬拉松入手,由於訓練基礎薄弱,完賽時間通常會比老手長一點,甚至會在關門前踩點過線,有人對此感到慶幸,終於完成了半馬,可有人心裡就犯了嘀咕,跑個半馬,花了兩個多小時,感覺比別人慢不少,這樣還有意義嗎?
  • 馬拉松如何訓練達到目標配速?
    但是相較於另外四種配速訓練,包括較慢速的輕鬆跑(EP)、乳酸閾配速(TP)、間歇配速(IP)、反覆間歇配速(RP)等。馬拉松配速是最常產生爭議,也是最常被詢問到的部份,這些問題摘錄如下:●    如何決定你的馬拉松配速?●    馬拉松配速該跑多長?
  • 塑跑|馬拉松訓練
    2020中國男子半程最好成績1小時03分03秒/配速259(江西/彭建華)2020中國女子半程最好成績1小時10分34秒/配速320(雲南/張德順)把以分鐘為單位的10公裡跑個人最佳成績乘以4.667,若超過3小時則再減去15分鐘,若不超過3小時則減去5分鐘,可以計算出該跑步者的馬拉松目標用時,選擇相應的訓練計劃。比如跑步者的10公裡跑最佳成績是45分30秒,可以計算出其馬拉松目標用時為3小時17分鐘。因此,他應該選擇目標用時為3小時15分鐘的馬拉松訓練計劃。
  • 7小時35分,配速433!今天煙臺一大神在操場跑了100公裡
    9點25分左右50公裡過後,楊濤的體能有些下降,配速也降到430左右。10點左右五六級的大風把場邊的帳篷都差點吹翻了;11點天氣逐漸陰了起來,遠處聽見了打雷的聲音。11點20左右,風雨交加,大雨點噼裡啪啦下了下來,而楊濤和陪跑的跑友們仍在堅持,楊濤的配速在4分55左右徘徊。12點雨停了,太陽卻又出來了,操場上又熱又溼。
  • 馬拉松跑進倆小時是什麼概念?
    馬拉松賽跑世界紀錄保持者肯亞名將基普喬格,經過長達半年的準備,於10月12日完成了對自己的挑戰,以1小時59分40秒的成績跑完42.195公裡,朋友圈和各大平臺瞬間被他刷屏,不管懂不懂跑步的人,都要抓緊時機,趁著熱火朝天。破二究竟是什麼概念?
  • 2小時01分39!肯亞選手配速2分53!網友:我只跑一千米都沒他快
    2018年9月16日下午,柏林馬拉松在槍響後開賽。相比於在同日上午舉行的北京馬拉松,柏林馬拉松的水平明顯更高,世界級名將都聚集在這裡,想要創造新的記錄。而這次的柏林馬拉松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屆。最終來自肯亞的33歲名將基普喬格跑出2小時01分39秒的成績,打破四年前由同是肯亞運動員的丹尼斯-基梅託創造的世界紀錄奪冠!相比於丹尼斯-基梅託在2014年9月同在柏林馬拉松創造的人類首次跑進2小時3分的記錄,基普喬格在此次比賽中更進一步,首次跑進了2小時2分。
  • 81歲老奶奶,2小時14分跑完20公裡,配速6分多!
    上周末,在加拿大舉行的一場 Cape to Cabot 20公裡比賽中,她以2小時14分45秒的成績完賽,在所有完賽的448位選手中排名第304名,女性選手中排138名,平均配速
  • 女神焦安靜跑步只為加分,訓練1小時,卻成了馬拉松冠軍收割機
    不同於專業運動員,焦安靜算是半路出家,也沒有進入專業的運動隊訓練。甚至因為保證學業,每天只訓練1個小時。,焦安靜以1小時34分21秒的成績獲女子冠軍;● 2017年12月,廣州國際馬馬拉松賽,焦安靜以2小時40分17秒的成績獲得廣馬全程女子組國內第二名,國際第八名;● 2018年1月,廈門馬拉松,焦安靜以2小時46分11秒奪得本次國內女子組冠軍;● 2018年3月,蘇州環金雞湖馬拉松,焦安靜以1小時18分32秒獲得半馬冠軍女子半程冠軍;● 2018
  • 耐克的「2小時馬拉松計劃」沒有成功,還差25秒
    參加這場比賽共有三人,分別是埃魯德·基普喬格(EliudKipchoge)、勒利薩·德西薩(LelisaDesisa)和澤森內·塔德塞(ZersenayTadese),他們參賽的目標是為了突破馬拉松的2小時大關。運動員需要將現有的馬拉松世界紀錄2小時2分57秒縮減約3%,這意味著在42.195公裡的全程中,每公裡耗時需要減少約4.3秒鐘,幾乎比世界紀錄快了一公裡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