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裡美女多,特別是金陵十二釵正冊裡的女子。她們大都屬於主子一類,平時生活養尊處優。若不是賈府被抄,生活發生極大反轉,她們是不需要通過自身勞動來謀生的。
賈寶玉的大丫鬟晴雯,雖居於又副冊,但在又副冊之首。她的美貌是加分項。她美到什麼程度呢?人們普遍認為,她美的像林黛玉。
然而曹雪芹說晴雯是「心比天高,身為下賤」。漂亮是女人的資本,因為長得美麗,晴雯「有資格」心比天高。可是生在階級社會裡,作為奴婢,晴雯「沒資格」過小姐生活。只不過因為寶玉的女權思想,晴雯在怡紅院裡過了一段短暫的「千金小姐」生活。
在這段錯位的生活裡,晴雯有些自我迷失。究其本質,晴雯與黛玉等金陵十二釵正冊女子最大的不同,在于晴雯是服侍者,黛玉等人是被服侍者。通俗點說,晴雯是職場人士,必須通過自己的勞動表現得到上級的認可信任,換取物質報酬和精神報酬,獲得生存生活下去的必要條件。
其實,晴雯在職場初期,還是順風順水的,可以說雖然命不好,但運還是可以的。晴雯十歲時,賈府豪奴賴大家花錢買了她,賴嬤嬤常帶著她。賈母向來喜歡漂亮女孩兒,見了晴雯,自是高興。賴嬤嬤做了個人情,把晴雯孝敬給了賈母。
賈母最疼愛孫子寶玉,又把晴雯賞賜給了寶玉,據說把晴雯是作為寶玉未來的妾進行培養的。賈母是賈府最高權威,寶玉是賈府最受寵愛的寶貝,你說晴雯是不是很幸運?
而且,晴雯還有著職場必殺技,那就是她的針線活做得特別好,無人可替代。賈母給了寶玉一件俄羅斯帝國的孔雀毛線織的大衣,不料寶玉穿了一天,就燒了一塊。麝月安排人到街上找了一圈織補匠人、裁縫女工,竟然沒有人認識,更不敢接活。晴雯看了,知道是孔雀金線織的,要用界線法來補。別人都不能,晴雯卻把它補好了。
可是熟悉《紅樓夢》故事情節的朋友都知道,晴雯的結局是很悲慘的,可以用山窮水盡來形容,人被趕出了大觀園,最後孤苦伶仃,抱著巨大的冤屈死去了。
為什麼晴雯會落到如此地步?說她蒙受冤屈不假,她是長得漂亮,但並沒有勾引寶玉做什麼壞事。可回過頭來看,造成這一結果,除了別人的原因,就沒有晴雯自身的原因嗎?答案是否定的。
越美的花越早凋謝,越是讓人心痛。那麼,總結分析晴雯踩過哪些坑,導致一次比一次難得從坑裡爬上來,並最終乾脆被埋在坑裡,對我們而言,應該有著現實的意義。
01 外貌上的坑
記得我們大學老師在畢業典禮結束後,和我們談心時意味深長地對我們說,漂亮女生都是有故事的女生,或者是故事要比一般人多一些的女生。老師似有所指又似乎泛泛而談地說,學生想什麼幹什麼,老師都知道,只要不過分低俗,老師都支持,都祝福。
那些以為被老師說中的學生,臉都紅了。
毫無疑問,理論上晴雯就是屬於故事比較多的一類女生。不管實際上有沒有,人們都會認為有。而且,如果自己不把這些真的假的故事處理好,很有可能就會變成事故。
很不幸,晴雯又是屬於把莫須有的故事變成實打實的事故的一類人。王夫人盛怒之下,把晴雯趕了出去。寶玉哭著問:「我究竟不知晴雯犯了何等滔天大罪!」寶玉內心清楚,晴雯和自己沒有做出格的事,所以他想不明白。
襲人解釋得深刻:「太太只嫌他生的太好,未免輕佻些。在太太是深知這樣美人似的人不能安淨,所以恨嫌他。」
寶玉回過神來,「想是他過於生得好了,反被這好所誤。」這樣想,既對,也不對。因為晴雯確實被王夫人抓住過把柄。
王夫人有一次陪賈母到大觀園中去逛,恰巧碰見了晴雯罵小丫頭,王夫人心裡對晴雯的狂樣兒非常不滿。
真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晴雯教訓小丫頭,不是一次兩次,而是經常性的,因此她被王夫人抓住現行,不能說是點子低、時運背,只能說是該有此回。
但凡人訓人,總是覺得自己比別人有某些優勢,才張得了口的。晴雯敢訓人,肯定有長相一般人不能及、得到的寵愛一般人不能比的因素。
所以外貌好看,在有的人身上是會變成一個坑的。
02 身份上的坑
晴雯的丫鬟身份,是個改變不了的事實。
然而晴雯在怡紅院的生活不是一個丫鬟的生活。襲人母親病重病逝,襲人回家,晴雯和麝月照顧寶玉。晴雯只管坐在炭盆邊上取暖。
麝月笑道:「你今兒別妝小姐了,我勸你也動一動兒。」晴雯道:「等你們都去盡了,我再動不遲。有你們一日,我且受用一日。」
聽麝月說話的意思,晴雯平時是喜歡「裝小姐」的,懶得動手動腳做具體事。晴雯倒也不覺得慚愧,仿佛自己真是小姐一樣,可以坐享其成的。
我們只從一個細節便可以看出,晴雯的手,不是一個做粗活的人的手。晴雯一隻手上,有兩根三寸長的指甲,還染得紅紅的。晴雯用這兩根長長的紅指甲,放大著自己的美麗,放下了粗鄙的活計,她大概想以此告訴別人,晴雯不是丫鬟,晴雯怎麼可以是丫鬟!
不但享受自己同事的勞動成果,還享受自己主子的勞動成果,這就是晴雯在怡紅院的快樂生活。麝月央請晴雯把鏡套子劃上,晴雯剛坐暖和了不想動,寶玉起身劃上了,說你們都暖和著吧,我做完了。
當然,晴雯並非不知道她的真正身份,她只是想著,好日子能過一天是一天,能多過一天就多過一天。這種秩序,最好能維繫得長遠一些。
身份是很奇妙的事物。哪怕是同為奴才,也有等級之分。當有人想打破奴才的等級區分時,晴雯也是會下狠手來予以無情打壓的。
襲人讓芳官給寶玉吹湯,芳官乾娘過來討好,說擔心芳官把碗打破,要替芳官吹。
晴雯忙喊:「出去!你讓他砸了碗,也輪不到你吹。你什麼空兒跑在這槅子裡來了。還不出去!」
王蒙先生把《紅樓夢》中晴雯的這類思維現象,形象地說成是「不奴隸,毋寧死」。並且高級奴隸的地位,絕對不能被低級地位的奴隸侵犯。何況晴雯的地位高級到差不多要和主子「持平」了。
所以對身份的執著與誤會,也成了一個遮住自己耳目,讓人不能正常思考的坑。
03 說話上的坑
脂批有句話挺有趣:「要知自古及今,愈是尤物,其猜忌妒愈甚。」
黛玉是這樣,晴為黛影,晴雯也是這樣。可晴雯終與黛玉不同,兩人身份迥異。圍繞寶玉,怡紅院裡的明爭暗鬥,是客觀存在的。襲人、麝月等想以忠心、親熱勝出,晴雯瞧不上這等行為,她要用孤高清白勝出。
晴雯獨樹一幟的心靈之美值得讚賞,但她說話太刺人,又的的確確成了一大硬傷。
晴雯和寶玉吵架,襲人來解勸,不小心用「我們」來形容自己和寶玉的關係。晴雯冷笑說:「我到不知道你們是誰,別教我替你們害臊了。便是你們鬼鬼祟祟幹的那事兒,也瞞不過我去。那裡就稱起『我們』來了?明公正道,連個姑娘還沒掙上去呢,也不過和我似的,那裡就稱上『我們』了!」
寶玉是和丫頭們嬉鬧玩耍慣了的。一日,寶玉給麝月梳頭。晴雯撞見了,冷笑著說:「哦!交杯盞還沒吃,到上頭了。」「你們那瞞神弄鬼的,我都知道。」
被正面打臉的襲人、麝月,心裡能不裝下仇恨嗎?這個答案不言自明。大家同事一場,天天在一起,利益摩擦肯定是有的,但像晴雯這樣聰明到什麼都能看到、什麼都能想到、什麼都能口無遮攔說出來的同事,真正是讓人害怕而又煩惱啊。
對襲人、麝月這些人來說,好在晴雯說話不但會傷別人,也會傷她自己。她不加思考地說話,常常自己給自己挖坑。
寶玉生性喜聚不喜散,一年端午節,本是聚會好時機,可因為一些事情,大家都沒有心思聚,寶玉長籲短嘆,悶悶不樂。偏偏晴雯跌壞了扇子,寶玉就罵晴雯蠢材,顧前不顧後。若說寶玉有點借題發揮,那晴雯就借題發揮得更厲害了。
「要嫌我們,就打發我們,再挑好的使。好離好散的,到不好?」
被「離散」戳到痛處的寶玉後來就說要打發晴雯出去,晴雯卻又「變卦」了,哭著說:
「為什麼我出去?要嫌我,變著法兒打發我出去也不能彀!」「我多早晚鬧著要去了!饒生了氣,還拿話壓派我。只管去回,我一頭磞死了也不出這門兒。」
寶玉真正了解晴雯,說她「顧前不顧後」,說得真準確。晴雯前面說「好離好散」,後面說「一頭磞死了也不出這門兒」,可見前面說的時候只顧自己一時痛快,沒想到這麼快就自己打了自己的臉,自己讓自己下不來臺。
所以說話不顧別人感受,不給自己留有餘地,怎麼著都是一個坑。
04 脾氣上的坑
晴雯的脾氣,平兒形容得很到位,「是塊爆炭」。一點就爆,一爆就要傷人。
平兒對麝月說,寶玉的小丫頭墜兒偷了金鐲子,要麝月和襲人商量著怎麼平和處理,別鬧的人人皆知。寶玉偷聽見了這話,又偷告訴了晴雯,還勸晴雯不要爆發。晴雯當時聽了寶玉的,不過還是感嘆了一句:「只是這口氣如何忍得?」
晴雯到底是沒忍住,她抓住墜兒,拿起細長簪子,往墜兒的手上亂戳,把個墜兒疼得亂哭亂喊。
然後,晴雯假借寶玉的名義,以墜兒很懶為理由,叫宋嬤嬤打發墜兒出去。宋嬤嬤知道怡紅院的規矩,提醒晴雯開除下人是要花姑娘襲人發話的。晴雯一心要達成自己的目的,繼續又唬又騙又強勢又蠻橫地說:
「寶二爺今兒千叮嚀、萬囑咐的。什麼花姑娘、草姑娘,我們自然有道理,你只依我的話,快叫他家的人來,領他出去。」
寶玉是有囑咐,但是囑咐晴雯忍一忍,找個其他理由打發墜兒,維護怡紅院的名聲。晴雯明顯此時是假傳「聖旨」了,把寶玉的權威、襲人的職權都剝奪得乾乾淨淨,任憑自己的脾氣和意志來主導這件事情。
也是無巧不成書,晴雯的遭遇和墜兒的遭遇驚人地相似。只不過,晴雯變成了受害的墜兒,王夫人變成了施暴的晴雯。墜兒在晴雯眼裡,是偷金的賊。晴雯在王夫人眼裡,是「偷人」的賊。
儘管墜兒是真賊,晴雯是假賊,可怒火攻心、脾氣上來的王夫人顧不了那麼多了。鳳姐當家後,王夫人多年沒管具體事了。這次,她決定親自出馬,而且故意連寶玉也不理,不給寶玉勸說求情的機會,命人把病中四五天不曾喝水不曾吃飯蓬頭垢面的晴雯從炕上拉下來,惡狠狠地說道:
「只許把他貼身的衣服撂出去,餘者好衣服留下給好丫頭們穿。」
在王夫人看來,晴雯這個壞丫頭,連穿好衣服的資格都沒有了。愛美是女人的天性,更是美麗女人的天性。晴雯非但沒有好衣服來打扮自己,更加沒有好名聲來維護自己了。
晴雯一生愛美,現在裡裡外外變得如此醜陋不堪,不怪她有了必死之心,對偷偷前來探望她的寶玉說:「不過挨一刻是一刻,挨一日是一日。我也知橫豎不過三五日的光景,就好回去了。」
晴雯已經被趕回了姑舅哥哥的家,她說「回去」,只能是指死亡。晴雯知道自己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絕對沒有柳暗花明的機會了。她說「有冤無處訴」,那就「索性如此,也不過是這樣。」
真性情的晴雯,敢作敢為,倒也有值得敬佩的一面。但「不過是這樣」的態度,的確不能苟同。這種不知敬畏、無所害怕,我想怎樣就怎樣、你要怎樣便怎樣的態度,會把自己置於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是哪裡的危險境地。
殊不知,你自己都不想認真規劃自己的人生,都不願意對自己負責,又能讓別人對你怎麼負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