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為什麼日軍子彈總是打不完?知道原因後很讓人心塞

2020-12-17 天下將令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傷亡最慘烈的戰爭,在二戰的亞洲戰場上,日本法西斯對中國發起了殘忍的侵略,面對強大的侵略者,我國人民經過了艱苦的十四年抗戰之後,最終才獲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當時日軍裝備精良,軍事素養也更強,他們使用的毛瑟手槍、三八式步槍有著優越的性能,我軍使用的武器則完全落於下風,對於我軍而言,當時日本制的三八制步槍就是重要的戰利品之一。

在我們平常看到的描寫抗戰的影視作品中,日軍裝備精良也是一個非常直觀的感受。除了槍枝、鋼盔等一目了然的方面,大家也許會發現的是,日軍的彈藥好像永遠用不完似的,尤其是子彈仿佛永遠打不完,這是為什麼呢?其中的原因其實很心酸。

三八式步槍是當時日本陸軍的制式裝備,結構簡單,威力大,外形還有著別的步槍不具備的長度優勢,在肉搏戰中能夠發揮很大的作用。美中不足的是,這種步槍的彈夾一次最多只能裝五發子彈。那麼當時的日軍每個人需要攜帶多少彈藥呢?

針對彈藥的攜帶問題,日軍設計了一種專門的彈藥盒,這種盒子是由牛皮製成,可以拆開分成前後兩部分,稱之為「前盒」和「後盒」。前盒又分成兩個裝30發子彈的小盒,後盒則是沒有分裝的剩下60發子彈。

也就是說,一個日本士兵身上的彈藥盒裡就有120發子彈,再加上槍裡本來就包含的5發子彈,每個士兵身上都有125發子彈。這樣的彈藥攜帶量再加上射擊培訓,足以給中國軍人造成非常大的打擊,非常讓人心塞。

不過日本國內的資源並不足以長期支撐這樣驚人的消耗,在二戰後期,日本的經濟已經被長時間的戰爭拖得瀕臨崩潰,所以才會不顧一切地向美國發動太平洋戰爭。由此我們就能發現日軍根本不可能這樣長期無限制地消耗子彈。

當時的日本兵其實都是沒有把所有子彈都帶在身上的,規定只允許帶上槍裡的5發和前盒的60發彈藥,剩下的輕易不能動用,必須要請示上級。然而即便如此,每個人65發子彈還是遠遠多過了我軍的彈藥數量,實在是讓人覺得心酸。

戰爭靠的不止是前線的戰鬥,更需要的是強大的後勤補給能力,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英勇的軍隊沒有彈藥也只能成為敵人的靶子,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抗日戰爭會打得如此艱難,因為當時的中國是真的窮,後勤保障遠遠比不上日軍。

我國在裝備和後勤全面落後的情況下,靠著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意志和過人的智慧最終贏得了戰爭的勝利,歷史無數次證明正義終將獲得勝利,而我們也永遠不要忘記那些犧牲的先烈們。

相關焦點

  • 抗日戰爭中,為何日軍子彈總是打不完,知道原因後很讓人心塞
    在抗日戰爭前期,日軍一直在中國戰場上很有優勢,佔領了大片土地。為什麼日本軍隊的優勢這麼大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日軍的裝備要比中國軍隊好得多,即使是日軍士兵最普通的三八式步槍,對於中國軍隊來說也是不可多得的好裝備了。
  • 為什麼抗日戰爭中,日本人的子彈好像永遠打不完?看完之後很心酸
    在日軍的侵略之下,中國同胞傷亡數千萬人,艱苦奮戰十四年才將日軍趕出中國,所以為了紀念這場戰爭,中國前後拍攝了大量的抗戰題材影視劇。在抗戰劇中,中國軍隊經常出現子彈用盡,然後和日軍進行近戰廝殺的劇情。而日軍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子彈永遠打不完,甚至連炮彈都是源源不斷發射,這和中國軍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麼在抗日劇中,為什麼日軍的子彈總是怎麼打也打不完呢?
  • 戰鬥中一個日軍會發多少子彈?看完數據才知道,為何抗戰如此艱難
    《戰鬥中一個日軍會發多少子彈?看完數據才知道,為何抗戰如此艱難》 在整個抗日戰爭中,我軍往往需要數倍於日軍的兵力才敢同日軍正面交戰,甚至數倍於日軍的兵力也不一定有取勝的把握。
  • 為什麼日本兵有打不完的子彈?得知真相後,讓人肅然起敬
    我們看抗戰片的時候,總感覺日本兵有打不完的子彈,我們的革命同志子彈沒打呢就完了,以為是電視設計呢,原來不是這樣的,現在終於知道為什麼日本兵有打不完的子彈了,單兵子彈攜帶量真多!後來由於知識的增加我知道了日本陸軍單兵的攜帶量,才發現先輩們面對的壓力有多大。
  • 終於知道日本士兵為什么子彈怎麼打都打不完,看完令人心酸
    戰爭影視劇中,兩方在陣地前的激烈對戰總是能夠牽動觀眾的心靈。在觀看戰鬥場面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看到這種情景,我軍在和日軍對戰的時候總是會有物資匱乏、武器彈藥不夠的情況出現,而日軍一方卻從來不會有這種情況,他們的彈藥似乎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為什麼電視劇中這種情況會時常出現呢?日軍難道就真的如有神助一般,不需要擔心自己的武器彈藥儲備情況嗎?
  • 日本士兵為何子彈怎麼打都打不完,不是為了劇情,真相讓人心酸
    每年的防空警報卻總是會如期響起,喚醒中華兒女腦海中那段灰暗卻充滿著堅定信念的記憶。即使沒有親身經歷,我們都能從教科書、影視文學作品、先輩言語中接觸到關於這段歷史的真實描述。小時候經常都會在電視機前看到抗日戰爭題材的電視劇,印象中,每當我軍和鬼子們激烈交戰的時候,他們的炮火總是比我們的更猛,子彈就像開了匣的洪水,不斷掃射。而我軍就會出現彈藥不足,無法招架敵人火力的情況。
  • 為什麼日本士兵子彈打不完?看完他們的裝備,你就明白了
    如今的影視題材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便是抗日神劇了,近年來抗日神劇備受吐槽,主要是因為神劇中的一些離譜鏡頭,比方說士兵的子彈怎麼也打不完,就像是開掛了一樣。按照現實情況來講,我們都知道每一個彈匣裝的子彈都非常有限,再加上槍的射速快,基本上一會功夫子彈就會被打光,除非說部隊後勤工作做的好,能夠源源不斷提供士兵子彈。
  • 抗戰時日軍為什麼那麼難打?硬體軟體實力全面分析,抗日神劇情何以堪?
    ,輕便靈活射擊精準,在作戰中熟練的擲彈筒手第一發概略瞄準,第二發修正誤差就能準確命中,因此中國軍隊的輕重機槍常常才打了一梭子就被日軍擲彈筒幹掉了。在抗戰初期忻口會戰中,晉綏軍集中了8個炮兵團,在21天裡發射了4萬發炮彈,這已經是中國在整個抗戰期間(不算在緬甸戰場的駐印軍)最大的炮火密度了,但這種程度的炮火密度,對日軍來說,只不過是一個步兵師團在一次戰鬥中的平均水平。
  • 日本6.5MM子彈打在人體真只是一個小洞嗎
    膛線磨損嚴重,子彈打出去200米就開始晃悠了。可想精確射擊距離也就是幾十米的水平。這在戰鬥中就特別吃虧,只有對方打你,你卻很難有機會還手。這樣的步槍在抗戰時候被稱為燒火棍。這樣的燒火棍為什麼不淘汰呢?原因很簡單,抗戰爆發的時候中國軍隊有100萬支步槍,開戰4年損失了55萬支步槍,可是中國的年產步槍數量只有8萬支左右。但是軍隊數量卻在這4年擴大了一倍。這裡面的差額至少是百萬數量級的。
  • 《亮劍》中,日軍耗盡騎兵連子彈後,為何不開槍?是你也不會開槍
    我國是世界上現存歷史悠久的國家中的一個,很早就擁有了騎兵,在騎兵人數上我國更是堪稱騎兵大國,創造了很多應用在騎兵上的戰術,騎兵能在古代戰場上佔有一席之地,擁有重要地位的原因就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輕騎兵擁有高機動性,在戰場上,一旦將軍下了指令,輕騎兵就可以快速對敵方實現迂迴包抄,當然,戰場風雲變幻莫測,不過對於輕騎兵來說,輸了也不用害怕,馬有四條腿,打不過還可以跑。
  • 抗戰打到1945年,我軍越戰越勇,與日軍硬碰硬也打得有聲有色
    他迅速召集魯中軍區各部隊主官開始研究如何對付這股來頭不小的日偽軍的掃蕩,並且儘可能的拖住他們的行動步伐,直到完全打敗他們。 王建安雖然知道日偽軍有10萬之眾,但此時日偽軍的戰鬥力,完全沒有他們剛剛侵略中國時的兇猛。 此消彼長的是,經過長達8年的艱苦抗戰,八路軍和新四軍越打越勇,越戰越強,這可以從兵員數量上已經超越了日偽軍,武器裝備雖還有一定的差距。
  • 抗戰八年,為何日軍直到最後,都沒打陝西?
    關中地區作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糧倉,對於二戰時期的日本軍隊來說應該是一塊「肥肉」,但是為什麼直到抗戰結束,日軍都沒去打陝西? 自抗戰開始以來,陝西是少有沒被日軍鐵蹄踐踏的土地。
  • 抗戰老兵巡邏,看見一物亮閃閃,開槍後日本舉國哀悼
    1938年9月初,抗戰中著名的萬家嶺大捷前夕,廬山保衛戰正陷入膠著。侵華日軍101師團101聯隊近4000兵力,被國軍江西保安團第三團和第十一團死死擋住。臭名昭著的大戰犯崗村寧次時任侵華日軍十一軍司令,此戰他派出了戰鬥力很強的精銳,原本以為幾天之內自己就能登上廬山觀賞風景,不料這一等就是9個月。最後還是國軍選擇戰略後撤,不然鬼子還是進不去廬山。
  • 為什麼星際爭霸遊戲中機槍兵的子彈永遠打不完?
    Hi~ o(* ̄▽ ̄*)ブ ,大麥的《星際爭霸十萬個為什麼》又和大家見面啦!今天呢,要來說一個星際爭霸當中有趣的想像,其實也是所有RTS遊戲當中都有的情況。那就是為什麼在星際爭霸遊戲當中,機槍兵的子彈他永遠都打不完呢?
  • 《亮劍》中,日軍已經包圍了騎兵連,為什麼不開槍而要白刃戰?
    李三萬摘要:《亮劍》中,日軍已經包圍了獨立團的騎兵連,為什麼不開槍開炮直接用火力來解決,而是要和騎兵連來一場白刃戰,白白增加傷亡呢?《亮劍》中,日軍已經包圍了獨立團的騎兵連,為什麼不開槍開炮直接用火力來解決,而是要和騎兵連來一場白刃戰,白白增加傷亡呢?
  • 抗戰時期,日軍一個師團多少人,為什麼我們幾十師打不過他們一個師團
    ——科林伍德(英) 抗戰時期,我們和日軍的幾場大規模的會戰,基本上都是以我們的失敗而結束。並且,這些大會戰日軍都是在以少勝多的情況下戰勝的我們。 咱們,就拿著名的武漢會戰來說,當時我們動用了70的師的兵力投入到會戰中,而當時日軍只投入了7個師的兵力就把我們打敗了。
  • 101歲抗戰老兵「歸隊」:提起抗戰他有擺不完的故事
    101歲抗戰老兵「歸隊」:提起抗戰他有擺不完的故事 原標題:   在周海清的101年人生裡,烙印最深的還是抗戰時期。70多年前,他在成都報名從軍奔赴抗日戰場,在戰火硝煙裡尋找失聯的大哥,並肩負著保衛國家與民族的重擔。  親歷重慶大轟炸、參與崑崙關作戰、目睹川軍兄弟陣亡、重創日軍王牌師……成了他這輩子無法忘卻的記憶。
  • 抗日時缺槍少彈,為何不撿日軍的子彈?老兵:你看彈藥箱旁放的啥
    導語:相信每個人都知道中國和日本在歷史上的那一段恩怨情仇,在14年的抗戰歷程中,無數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雖然現在這段歷史已經過去了,但是它被印在了歷史書中,教育著我們勿忘國恥。只有經驗和經歷能夠告訴我們戰爭的可怕,同時也告訴我們落後就會挨打。
  • 重讀抗戰·日軍是怎樣的軍隊_中國近代史頻道_鳳凰網
    日軍為了彌補這個缺點,開發了使用7.7毫米口徑子彈的「九九式」步槍,但裝備部隊的普及程度遠不如「三八」式。日軍所用輕機槍主要是人稱「歪把子」的大正十一年(1926年)式,後裝備中國俗稱為「拐把子」的九六年式(1936年額)。歪把子機槍的優點是射擊準確,但供彈不暢,加上通用的6.5毫米子彈殺傷力不足,殺傷性能不如中國各派軍隊主要裝備的捷克式輕機槍(通用德式7.9毫米彈)。
  • 國軍實戰經驗豐富,日軍三十年不打仗,為什麼國軍還是打不過?
    但是如果雙方的裝備水平差距太大,經驗也彌補不了裝備水平差距帶來的戰鬥力差距。在抗戰開始的時候,就有一部分國軍高級將領認為,中國長期處在內戰狀態,軍閥混戰,連年不休,從將領到基層軍官都經驗豐富,而日本自從日俄戰爭之後,沒有再經歷過大戰,雖然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但從將領到基層居民觀都缺乏實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