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炮聲,485萬納粹發動閃電戰,蘇聯衛國戰爭全面打響

2020-12-22 戰史說書人

一、巴巴羅薩行動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時30分,一個靜悄悄的黎明前夜,來自德國,羅馬尼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芬蘭,克羅埃西亞,義大利的軍隊。以及被德國招募的來自波蘭,丹麥,荷蘭,比利時,法國,挪威的反蘇派或親德派僕從軍。納粹軸心國組成的485.5萬大軍,共計4617輛坦克,5324架飛機,50485門各型火炮,防空炮與迫擊炮,集結在蘇聯邊境以西的隱蔽地帶中。

伴隨著來自柏林德軍總參謀部的一紙電文,法西斯軸心國的軍隊拆除了偽裝,在猛烈的炮擊掩護和空中掩護下,越過了綿延三千餘公裡的蘇聯邊境,對蘇聯展開了全面進攻。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上最為殘酷激烈的一場戰鬥——偉大的蘇聯衛國戰爭就此拉開帷幕。

根據納粹德國的戰爭計劃,入侵蘇聯的軸心國軍隊由北至南分為4個集團軍群,分別是芬蘭集團軍群,北方集團軍群,中部集團軍群和南部集團軍群。其中芬蘭集團軍群共計20個步兵師,1個機械化師和3個步兵旅組成。由曼納海姆元帥指揮,在1000餘架作戰飛機的掩護下越過蘇芬邊境,分別朝摩爾曼斯克和阿爾漢格斯克發動進攻,截斷蘇聯通過巴倫支海與英國和美國之間的海陸聯繫,最終在列寧格勒城下與北方集團軍群匯合,奪取列寧格勒這座蘇聯西北部最大的鐵路與航運交通樞紐。

北方集團軍群共計29個師,下轄3個裝甲師與3個機械化師,由德國光頭元帥馮·勒布指揮,在1200餘架戰機的掩護下,沿著波羅的海三國發動一個巨大的鉗形攻勢,控制塔林和裡加地面與水陸交通樞紐,最終與芬蘭集團軍群在列寧格勒匯合,奪取蘇聯西北部地區最大的工業基地為己用,並控制通往莫斯科北部地區鐵路與水陸交通樞紐,加強與中部集團軍軍群的聯繫。

中部集團軍群共計50個師,9個裝甲師與6個機械化師,由經驗豐富老練的馮·博克元帥指揮,在1600多架戰機的掩護下,沿著白俄羅斯北部的哥羅德諾和南部的布列斯特發動主攻,打出一個橫貫白俄羅斯南北的巨大鉗形攻勢,先將蘇軍邊防部隊合圍,而後佔領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連同軸心國中部戰場與南北戰場的聯繫,而後朝斯摩稜斯克——這座莫斯科的門戶發動進攻,最終攻陷莫斯科,逼迫蘇聯進行停戰談判。

南部集團軍群共計57個師,下轄9個坦克師和機械化師,以及9個摩託化步兵旅,由德軍名將——馮·倫德斯泰特元帥指揮,在1300多架戰機的掩護下,從匈牙利和羅馬尼亞出發,在突破蘇軍防禦以後,優先佔領基輔和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基兩座位於地聶伯河上的交通樞紐,進而朝頓巴斯工業區進攻,打開通往伏爾加工業區和高加索工業區的通道,為軸心國軍隊奪取必要的石油資源和工業設施,同時控制頓河和伏爾加河航道,由此可以北上進入莫斯科後方,或者東進進入烏拉爾工業區與哈薩克斯坦,徹底解除蘇聯的抵抗能力。

二、蘇聯方面的情況

當時蘇聯在歐洲方向邊境上由北到南的6個軍區總共部署有170個師的兵力,另有67個師在中部地區作為預備隊。其中西北波羅的海特別軍區,西部特別軍區,西南基輔特別軍區,南部特別軍區,總共部署有51個裝甲師和25個機械化師,地面兵力在裝甲部隊數量上佔據有優勢,航空部隊在數量上也不虛軸心國航空兵多少。

尤其是作為西部防禦核心的西部軍區,更是由蘇軍裝甲兵新星,西班牙戰爭中的英雄,朱可夫的大師兄——巴甫洛夫大將親自指揮。這位將軍說他是蘇聯裝甲兵締造者之一也不為過,他手中掌握著蘇軍最強大的裝甲部隊,並制訂了一套反擊戰術。似乎所有人都相信,如果德軍膽敢發動進攻,蘇軍只要一輪反突擊就可以在柏林閱兵了。

基於這種自信,以及戰前德國對蘇聯展開的情報欺騙工作,史達林和蘇聯總參謀部都無法判斷德軍是否會入侵。直到1941年6月21日下午5時,陸續有幾名德軍士兵向蘇軍邊防軍投誠並告知了德軍入侵在即,統領西部軍區的巴甫洛夫大將對德國投誠士兵的口供不置可否,於是選擇了將他們押送莫斯科交由蘇聯內務部處理。而西南軍區則將情報上報給了總參謀部,才讓史達林和朱可夫等蘇軍高級統帥知道戰爭即將全面爆發,於是緊急下發命令要求前線各部隊立刻進入戰備狀態,並擬定了第一號命令。

該命令指出,德軍可能會在6月22日到23日期間發動全面進攻,因此西北軍區,西部軍區,西南軍區,南部軍區,列寧格勒軍區必須做好萬全準備,迎接納粹軸心國的攻勢。同時各軍區必須在6月22日黎明到來前對邊境要塞,火力點,機場做好隱蔽偽裝工作,確保官兵進入防線並做好戰鬥準備,確保各個城市做好夜間放空準備,同時各部隊不得擅自越過邊境,不得擅自發動反擊。

三、偉大的衛國戰爭

第一號指令經過足足4個小時才下發到各個前線部隊,此時距離戰爭爆發僅僅只剩下不到2小時了。隨後在莫斯科時間凌晨3時15分,數千門軸心國重炮向蘇聯邊防哨所,前沿永備工事實施了猛烈的炮擊,同時德國戰機與轟炸機從巴倫支海到黑海,在綿延3000餘公裡的蘇聯邊境上,對蘇軍重要的戰略設施和城市實施了猛烈的空襲。在短短幾個小時內,蘇聯前線空軍幾乎全軍覆沒。

而蘇軍總參謀部此時也與西北,西部,西南,南部四個軍區失去了聯繫,一時間史達林急的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只得在凌晨5下令召集所有留在莫斯科的蘇聯軍政要員來開軍事會議。上午7時,朱可夫大將,鐵木辛哥元帥,貝利亞,莫洛託夫,馬林科夫和一級集團軍政委麥赫裡斯丟下手頭的工作趕來參加會議,並根據史達林的授意起草了第二號指令。

該指令指出,蘇軍必須使用一切力量和手段阻止敵人的攻擊,並竭盡所能的將敵人消滅在防線上,除非另有命令,否則不得讓敵人突破邊境防線。同時航空兵將為地面部隊提供必要的空中支援,摧毀敵人的機場,打擊敵人正在行進中的地面部隊。重型轟炸機部隊將對敵人的邊境重要城市發動攻擊,但除非另有指示,不然航空兵和地面部隊不得越過芬蘭,羅馬尼亞和匈牙利邊境。

這個命令對蘇軍地面部隊和航空兵都進行了限制,這表明史達林仍然不相信戰爭就這樣全面爆發了,對局勢還能夠通過外交途徑盡心緩和抱有希望。直到當天中午12時,莫洛託夫,馬林科夫,伏羅希洛夫,貝利亞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並向史達林提交了來自西南方面軍司令部的報告,才讓史達林相信現在蘇聯必須戰鬥了。隨即史達林下發命令,將各個軍區司令部統一納入總參謀部指揮下,並下令全蘇聯進入總動員狀態,尚未遭受攻擊的各個州和軍區立刻組建預備隊。緊跟著史達林又召見了工業部門的各個負責人,並下發了工業大遷移和工業總動員命令。

也正是在當天中午,蘇聯人民們在利維坦廣播中收聽到了戰爭爆發的消息,這一突如其來的消息使得人們深感震驚,引起了人們對祖國命運的擔憂,偉大的衛國戰爭就此正式來開帷幕。而此時1148個不眠的日日夜夜,也僅僅才過去了不到一天時間。

結語

由於情報的自相矛盾,蘇軍情報系無法準確判明德軍的準確進攻日期,加上史達林奉行不刺激德軍,不給敵人留下開戰口實的準則,所以蘇軍在邊境防禦態度上長期呈現自相矛盾的狀態,這也給德軍留下了可乘之機。而開戰後與前線軍區失去聯繫,也給蘇軍總參謀部判明情況帶來了麻煩。下一期我們就來講一講,前線各軍區的命運,以及蘇軍總參謀部誤判帶來的影響。

參考文獻:

《偉大的衛國戰爭》

《1148個日日夜夜》

《巴巴羅薩計劃與希特勒的戰爭經濟學》

《Велик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

相關焦點

  • 談談蘇聯偉大衛國戰爭的「偉大」意義和若干爭論問題
    然而,1941年6月22日凌晨,正是納粹德軍悍然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並且按照1940年12月確立的侵蘇方案——《巴巴羅薩計劃》(第21號訓令),以「北方」、「中央」、「南方」集團軍群,在坦克和空軍的協同作戰下,兵分三路對蘇聯西部長達4500多公裡的國境線發動「閃電戰」進攻。
  • 德軍閃電戰為何敗給蘇聯紅軍?德軍:蘇聯的公路太差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軍的「閃電戰」可謂是希特勒的殺手鐧,這套全新的戰術打法,讓德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戰爭奇蹟,日耳曼戰車幾乎橫掃歐洲大陸,那麼為何在蘇聯就施展不開了呢? 有人會問,德軍的閃電戰不是很厲害麼,為何敗給了蘇聯?針對這個問題,德軍裝甲師的理由竟然是蘇聯的公路太差!
  • 蘇聯是靠什麼擊敗德國閃電戰的?
    1939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不宣而戰,這是納粹「閃電戰」的第一個成功範例。1942年11月蘇聯紅軍發動第一次反攻。1943年1月紅軍發動第二輪反攻。1943年2月,史達林格勒會戰結束。德軍在此次戰役中損失了東線南翼大約四分之一的兵力。儘管德軍在1943年又發動了幾次反攻,但到1944年,德軍大勢已去,蘇軍步步西進,戰場上的局勢基本扭轉
  • 蘇德戰爭前,希特勒的哪些準備,讓史達林認為德國不會進攻蘇聯?
    蘇德戰爭前,希特勒的哪些準備,讓史達林認為德國不會進攻蘇聯? 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然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帶著義大利、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等國家,開始巴巴羅薩行動,一共集中550萬軍隊,兵分3路向蘇聯發動全面進攻。
  • 蘇聯這麼強大,德國為什麼還要發起蘇德戰爭?
    1941年6月22日,德國發動了五百五十萬軍隊,對蘇聯進行全面攻打,蘇德戰爭爆發。德國引以為傲的閃電戰也就在這時失效,戰無不勝的德軍就此全盤皆輸,最後被蘇聯反攻柏林。很多人不了解,為什麼在歐洲戰場節節勝利的德國,非得和蘇聯硬碰硬呢?要知道,當時的蘇聯人口高達2億,國土面積達到了2000多萬平方千米,是全球第二大工業強國。德國一個月能造出二百三十輛坦克,但蘇聯卻可以製造1500輛。
  • 二戰戰術解密:德國閃電戰VS蘇聯大縱深,誰更厲害?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300萬德軍(3700輛坦克)和僕從國軍隊從1800公裡的漫長戰線對蘇聯發起突然襲擊。由於蘇聯沒有做好戰爭準備,士兵素質低、指揮差,武器裝備陳舊,德軍頭幾個月的進展勢如破竹。9月底,德軍已包圍了列寧格勒,並推進至莫斯科外圍地區,蘇聯西部戰場的舊式坦克(主要是Т-26等)與飛機損失殆盡。德國閃電戰的威力達到了最高峰。
  • 二戰時,日本能否像德國一樣發動閃電戰?真實的答案是你想不到的
    二戰時,日本能否像德國一樣發動閃電戰?二戰時德軍利用閃電戰基本是拿下了整個歐洲,就連強大的前蘇聯都差點被攻陷。那麼二戰時德軍的盟友,軍事同樣強大的日本,能不能發動閃電戰呢?閃電戰的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快,但是不是所有快的戰役都叫閃電戰!第一、閃電戰的根本是機械化部隊,前提是制空權,重點在於陸軍和空軍的良好配合,戰術的要點是一點兩面。我們來看一下,二戰時日本有沒有能力發動閃電戰呢?
  • 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影像集,完結篇
    在戰爭的最後一天,科涅夫的坦克從北部的薩克森突入布拉格,1945年5月9日凌晨,蘇聯坦克以極快的速度抵達布拉格。午後不久,科涅夫元帥與馬利諾夫斯基元帥的部隊會師。 上圖:身穿德軍制服的被告;上至下:前共產黨員、弗拉索夫的宣傳主任格奧爾基·日倫科夫少將;前紅軍師長茲維列夫少將,他被任命為俄羅斯解放軍第二師長;前蘇聯紅軍空軍駐中亞指揮官、弗拉索夫空軍中隊指揮官
  • 為什麼二戰時期德國要發動閃電戰?三個層次,客觀分析
    納粹德國像其他任何事情一樣,德國發動的閃擊戰也自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一個事件,往往不在於事件本身,而在於隱藏在事件背後的背景。分析閃電戰發生的背景,能更深刻地了解納粹德國發動閃擊戰的必然性。一戰的可恥失敗並未讓德國反躬自省,而是更加助長了其復仇報復的欲望,再加上《凡爾賽條約》的「過度限制」、經濟危機的打擊以及法西斯頭目希特勒的上臺等多重因素推波助瀾,德意志帝國最終又走上了發動世界大戰的道路。納粹德國發動閃電戰的背景很大程度上就是二戰爆發的大背景。對於二戰發生的背景,已基本形成定論,如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而英、法的綏靖政策則加速了二戰的爆發。
  • 解密德國閃電戰:閃電戰並非完美的戰術,但它的意義我們需要了解
    不過這個時候德軍發動的裡加戰役實現了閃電戰的雛形,即找到敵軍防禦薄弱點,快速突進,進而圍殲敵軍。如果德軍的閃電戰被敵軍遏制住,那麼敵軍可以把圍殲戰轉化為消耗戰,德軍必將受入圍攻而失敗,蘇德戰爭就是德國閃電戰失敗的最好例子。
  • 中國閃電戰的理論與應用:李世民發動閃電戰,三個月滅掉東亞霸主
    孫子認為打仗就是打錢,為了儘量避免在戰爭中消耗國力,孫子提出了「兵貴神速」的理論。孫子認為,能速戰速決,就不要拖拖拉拉,這就是中國閃電戰理論的形成。閃電戰理論形成之後,中國人應用閃電戰術,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應用閃電戰比較成功的古代名將,有衛青和霍去病等人。被譽為「帝國雙壁」的舅甥二人,用閃電戰術向匈奴發起攻擊,創造了「封狼居胥」的偉業。
  • 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庫爾斯克:鋼鐵撞擊
    1943年,蘇聯紅軍經歷了重組和重整裝備,準備迎接德軍發起的「堡壘」戰役,這一戰役是德軍為消除威脅巨大的庫爾斯克突出部而發起的。希特勒為此集結了2700輛坦克和1800架飛機,準備發起決定勝利的最後一擊。
  • 蘇德戰爭前德國全面碾壓蘇聯,蘇聯被吊打並非偶然
    文/寂寞的紅酒1941年6月22日,德國出動550萬大軍突襲蘇聯,蘇德戰爭一觸即發。蘇德戰爭是一場鋼鐵洪流的決戰,是一場世界頂級工業強國之間的對決。戰爭拼的是工業,打的是國力,德國在戰爭初期打的蘇聯毫無還手之力,蘇聯丟掉了半壁江山。那麼德國為何能吊打蘇聯?
  • 二戰中,如果沒有英美的援助,蘇聯能夠打得過德國?
    但是隨著戰爭的進行,在1941年6月22日,德國單方面撕毀條約,集結了550萬人,利用閃電戰,從北方、中央、南方突然向蘇聯發動進攻,蘇聯衛國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戰爭開始得過於突然,蘇聯在最初階段,幾乎毫無防備迎戰。以至於在戰爭剛開始的階段連續受挫。一直到1942年6月爆發的史達林格勒戰役,蘇軍瓦解了德軍的圍攻,雙方在烏克蘭陷入了膠著狀態。
  • 蘇德戰爭中德國為何兵敗蘇聯?主要原因是準備不足
    文/寂寞的紅酒1941年6月22日,德國出動550萬大軍分三路全面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戰爭初期,德國一路勢如破竹,打的蘇軍節節敗退,一直打到莫斯科郊外。不過最終德國人還是功虧一簣,在戰爭中被蘇聯人翻盤,輸掉了戰爭。德國失敗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德國人準備不足。
  • 看看蘇德戰爭前蘇聯在幹啥,就知道德國為何要打蘇聯
    文/寂寞的紅酒1941年6月22日,德國出動550萬軍隊全面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對於蘇德戰爭爆發的原因,人們向來眾說紛紜,一直爭執不休。但實際上,看看蘇德戰爭前蘇聯在幹什麼,就知道德國為何要打蘇聯?首先,在戰略態勢上,蘇聯人表現的非常強勢。
  • 蘇聯偉大衛國戰爭之損失慘重
    下圖:德國空軍的He 111、Ju 88和Do 217轟炸機正在攻擊蘇聯的機場。「我們簡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蘇聯的飛機一排排一列列整齊停放在機場上,就像在閱兵」。德國空軍的轟炸機和攻擊機清空了蘇聯西部方向上的66座機場。這裡駐紮著蘇聯七成的空中力量,而且大多是戰鬥機,它們靠前部署。
  • 希特勒明知兩線作戰的危害,為何還攻打蘇聯,原來是被蘇聯逼急了
    希特勒在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夕,與蘇聯籤定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這才抽出身來全力進攻西歐。 可是,《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籤訂不到兩年的時間,希特勒就單方面撕毀條約,急於對蘇聯發動了大舉進攻,這不合常理啊!
  • 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影像集—刺入巴爾幹半島,致命一擊
    8月20日,蘇聯的兩個方面軍兩條戰線發動了賈西-基希內夫戰役,消滅了羅馬尼亞好幾個師,困住了德軍5個集團軍。1944年8月23日,布加勒斯特的一次政變結束了羅馬尼亞與德國的合作關係—麥可國王向盟軍無條件投降。紅軍面前是匈牙利平原,通往南斯拉夫、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的道路暢通無阻。德國在東南戰區的整個防禦體系面臨崩潰。
  • 與朱可夫齊名的蘇聯將軍,晉升僅半年就被槍決,一戰葬送數十萬人
    蘇聯和德國從1941年到1945年,在廣闊東歐平原上展開了殊死搏殺。而這場戰爭的開始,正是源自於納粹德國的「巴巴羅薩」計劃,在後世很多史料中,人們都將「巴巴羅薩」計劃當成二戰閃電戰的經典案例,但隨著很多機密檔案的揭秘,真相最終水落石出,所謂閃電戰經典案例不過是水貨而已。因為在當時蘇聯已經從很多渠道得知德國要發動閃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