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巴羅薩行動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時30分,一個靜悄悄的黎明前夜,來自德國,羅馬尼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芬蘭,克羅埃西亞,義大利的軍隊。以及被德國招募的來自波蘭,丹麥,荷蘭,比利時,法國,挪威的反蘇派或親德派僕從軍。納粹軸心國組成的485.5萬大軍,共計4617輛坦克,5324架飛機,50485門各型火炮,防空炮與迫擊炮,集結在蘇聯邊境以西的隱蔽地帶中。
伴隨著來自柏林德軍總參謀部的一紙電文,法西斯軸心國的軍隊拆除了偽裝,在猛烈的炮擊掩護和空中掩護下,越過了綿延三千餘公裡的蘇聯邊境,對蘇聯展開了全面進攻。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上最為殘酷激烈的一場戰鬥——偉大的蘇聯衛國戰爭就此拉開帷幕。
根據納粹德國的戰爭計劃,入侵蘇聯的軸心國軍隊由北至南分為4個集團軍群,分別是芬蘭集團軍群,北方集團軍群,中部集團軍群和南部集團軍群。其中芬蘭集團軍群共計20個步兵師,1個機械化師和3個步兵旅組成。由曼納海姆元帥指揮,在1000餘架作戰飛機的掩護下越過蘇芬邊境,分別朝摩爾曼斯克和阿爾漢格斯克發動進攻,截斷蘇聯通過巴倫支海與英國和美國之間的海陸聯繫,最終在列寧格勒城下與北方集團軍群匯合,奪取列寧格勒這座蘇聯西北部最大的鐵路與航運交通樞紐。
北方集團軍群共計29個師,下轄3個裝甲師與3個機械化師,由德國光頭元帥馮·勒布指揮,在1200餘架戰機的掩護下,沿著波羅的海三國發動一個巨大的鉗形攻勢,控制塔林和裡加地面與水陸交通樞紐,最終與芬蘭集團軍群在列寧格勒匯合,奪取蘇聯西北部地區最大的工業基地為己用,並控制通往莫斯科北部地區鐵路與水陸交通樞紐,加強與中部集團軍軍群的聯繫。
中部集團軍群共計50個師,9個裝甲師與6個機械化師,由經驗豐富老練的馮·博克元帥指揮,在1600多架戰機的掩護下,沿著白俄羅斯北部的哥羅德諾和南部的布列斯特發動主攻,打出一個橫貫白俄羅斯南北的巨大鉗形攻勢,先將蘇軍邊防部隊合圍,而後佔領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連同軸心國中部戰場與南北戰場的聯繫,而後朝斯摩稜斯克——這座莫斯科的門戶發動進攻,最終攻陷莫斯科,逼迫蘇聯進行停戰談判。
南部集團軍群共計57個師,下轄9個坦克師和機械化師,以及9個摩託化步兵旅,由德軍名將——馮·倫德斯泰特元帥指揮,在1300多架戰機的掩護下,從匈牙利和羅馬尼亞出發,在突破蘇軍防禦以後,優先佔領基輔和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基兩座位於地聶伯河上的交通樞紐,進而朝頓巴斯工業區進攻,打開通往伏爾加工業區和高加索工業區的通道,為軸心國軍隊奪取必要的石油資源和工業設施,同時控制頓河和伏爾加河航道,由此可以北上進入莫斯科後方,或者東進進入烏拉爾工業區與哈薩克斯坦,徹底解除蘇聯的抵抗能力。
二、蘇聯方面的情況
當時蘇聯在歐洲方向邊境上由北到南的6個軍區總共部署有170個師的兵力,另有67個師在中部地區作為預備隊。其中西北波羅的海特別軍區,西部特別軍區,西南基輔特別軍區,南部特別軍區,總共部署有51個裝甲師和25個機械化師,地面兵力在裝甲部隊數量上佔據有優勢,航空部隊在數量上也不虛軸心國航空兵多少。
尤其是作為西部防禦核心的西部軍區,更是由蘇軍裝甲兵新星,西班牙戰爭中的英雄,朱可夫的大師兄——巴甫洛夫大將親自指揮。這位將軍說他是蘇聯裝甲兵締造者之一也不為過,他手中掌握著蘇軍最強大的裝甲部隊,並制訂了一套反擊戰術。似乎所有人都相信,如果德軍膽敢發動進攻,蘇軍只要一輪反突擊就可以在柏林閱兵了。
基於這種自信,以及戰前德國對蘇聯展開的情報欺騙工作,史達林和蘇聯總參謀部都無法判斷德軍是否會入侵。直到1941年6月21日下午5時,陸續有幾名德軍士兵向蘇軍邊防軍投誠並告知了德軍入侵在即,統領西部軍區的巴甫洛夫大將對德國投誠士兵的口供不置可否,於是選擇了將他們押送莫斯科交由蘇聯內務部處理。而西南軍區則將情報上報給了總參謀部,才讓史達林和朱可夫等蘇軍高級統帥知道戰爭即將全面爆發,於是緊急下發命令要求前線各部隊立刻進入戰備狀態,並擬定了第一號命令。
該命令指出,德軍可能會在6月22日到23日期間發動全面進攻,因此西北軍區,西部軍區,西南軍區,南部軍區,列寧格勒軍區必須做好萬全準備,迎接納粹軸心國的攻勢。同時各軍區必須在6月22日黎明到來前對邊境要塞,火力點,機場做好隱蔽偽裝工作,確保官兵進入防線並做好戰鬥準備,確保各個城市做好夜間放空準備,同時各部隊不得擅自越過邊境,不得擅自發動反擊。
三、偉大的衛國戰爭
第一號指令經過足足4個小時才下發到各個前線部隊,此時距離戰爭爆發僅僅只剩下不到2小時了。隨後在莫斯科時間凌晨3時15分,數千門軸心國重炮向蘇聯邊防哨所,前沿永備工事實施了猛烈的炮擊,同時德國戰機與轟炸機從巴倫支海到黑海,在綿延3000餘公裡的蘇聯邊境上,對蘇軍重要的戰略設施和城市實施了猛烈的空襲。在短短幾個小時內,蘇聯前線空軍幾乎全軍覆沒。
而蘇軍總參謀部此時也與西北,西部,西南,南部四個軍區失去了聯繫,一時間史達林急的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只得在凌晨5下令召集所有留在莫斯科的蘇聯軍政要員來開軍事會議。上午7時,朱可夫大將,鐵木辛哥元帥,貝利亞,莫洛託夫,馬林科夫和一級集團軍政委麥赫裡斯丟下手頭的工作趕來參加會議,並根據史達林的授意起草了第二號指令。
該指令指出,蘇軍必須使用一切力量和手段阻止敵人的攻擊,並竭盡所能的將敵人消滅在防線上,除非另有命令,否則不得讓敵人突破邊境防線。同時航空兵將為地面部隊提供必要的空中支援,摧毀敵人的機場,打擊敵人正在行進中的地面部隊。重型轟炸機部隊將對敵人的邊境重要城市發動攻擊,但除非另有指示,不然航空兵和地面部隊不得越過芬蘭,羅馬尼亞和匈牙利邊境。
這個命令對蘇軍地面部隊和航空兵都進行了限制,這表明史達林仍然不相信戰爭就這樣全面爆發了,對局勢還能夠通過外交途徑盡心緩和抱有希望。直到當天中午12時,莫洛託夫,馬林科夫,伏羅希洛夫,貝利亞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並向史達林提交了來自西南方面軍司令部的報告,才讓史達林相信現在蘇聯必須戰鬥了。隨即史達林下發命令,將各個軍區司令部統一納入總參謀部指揮下,並下令全蘇聯進入總動員狀態,尚未遭受攻擊的各個州和軍區立刻組建預備隊。緊跟著史達林又召見了工業部門的各個負責人,並下發了工業大遷移和工業總動員命令。
也正是在當天中午,蘇聯人民們在利維坦廣播中收聽到了戰爭爆發的消息,這一突如其來的消息使得人們深感震驚,引起了人們對祖國命運的擔憂,偉大的衛國戰爭就此正式來開帷幕。而此時1148個不眠的日日夜夜,也僅僅才過去了不到一天時間。
結語
由於情報的自相矛盾,蘇軍情報系無法準確判明德軍的準確進攻日期,加上史達林奉行不刺激德軍,不給敵人留下開戰口實的準則,所以蘇軍在邊境防禦態度上長期呈現自相矛盾的狀態,這也給德軍留下了可乘之機。而開戰後與前線軍區失去聯繫,也給蘇軍總參謀部判明情況帶來了麻煩。下一期我們就來講一講,前線各軍區的命運,以及蘇軍總參謀部誤判帶來的影響。
參考文獻:
《偉大的衛國戰爭》
《1148個日日夜夜》
《巴巴羅薩計劃與希特勒的戰爭經濟學》
《Велик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