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關油糕,十裡飄香!

2021-02-26 偏關老鄉俱樂部

偏關人所吃的糕,不是南方人吃的糯米糕,也不是晉南人吃的白面開水燙的糕,而是軟黍米做的糕。

糕作為偏關的特產,它軟綿利口,清香橫溢,做主食它葷素皆可,老少皆宜,四季適合,營養耐飢。民間有「五十裡莜麵七十裡糕,三十裡蕎面餓斷腰」的說法。加之「糕」與「高」同音,在民間它不僅是一種美食,也是一種吉祥的聖食。人一出生,「洗三」、「滿月」、「過百歲」、「升學」、「喬遷」、「訂婚」、「娶娉」、「過生日」、「過節」、「待賓客」、「出殯」都離不開糕。

在食物上偏關人被一個「糕」字縱貫一生,可見糕在偏關人生活中的地位。偏關人愛糕,吃糕,吃出了花樣,吃出了水平。糕是黍子做的。黍子去皮叫黃米,碾成面叫糕面,和水蒸出便是糕。要吃上好糕,從種到熟也有講究。黍屬單子葉植物,禾本科。

首先選種要選紫秸稈的大紅黍子,做出糕來,黃、筋、軟、香。民間有「大紅黍子紫秸稈,三天不吃好稀罕」的說法。糜黍是大秋作物中種的最晚,收的最早的作物。芒種前後下籽,秋風寒露間收割,在地裡只有百十天的生長期,要求氣候溫和,喜歡陽坡地,喜愛羊糞等農家肥。

所以在偏關境內,海拔低的地方種黍子為好,海撥越高的地方,糕越不筋道。吃糕,鮮黍子新黃米最好。粗羅米麵細羅糕,糕面越細蒸出來的糕口感越細綿越好吃。和面時,先要將水和面在一起拌勻,僨一陣再和。和糕面叫擦糕面,就是將拌水僨好的糕面放在盆內用手使勁擦。生面擦得好,糕才更筋道。

然後用手搓成塊壘狀,用旺火蒸。蒸熟一層再撒一層,不可一次撒的太厚。因糕粘性大,撒在上面的先遇到熱氣變成糊狀,熱氣傳不到下面,下面的糕面會蒸不熟,成為「禿生子糕」,粘牙難吃,味道口感均差,吃上會拉肚子。所以當全部蒸熟後也要用筷子挑挑看,看裡面有沒有夾生的部分,如果沒有才可出鍋。

剛出鍋的糕叫「毛糕」,可以食用,但不如搋出來的糕好吃。搋糕是用雙手將盆內的毛糕,像和面一樣按壓翻動,達到盆光、手光、糕光為好。搋糕十分燙手,搋時旁邊要放上涼水,搋幾下將手放到涼水內降降溫再搋;但要將手上的水甩盡再搋,水過多地帶到盆內,影響糕的質量。

糕分為油糕、素糕。顧名思義,油糕是油炸著吃,素糕是蘸著吃。人們常說:「省油吃素糕」,好像是說吃素糕只是為了節省,其實還有一句話叫作「油糕,素糕,有肉就好」。

對於受北方民族影響喜歡肥酒大肉的偏關人來說,肉蘸糕是最上口的食品。造字者也可能是個美食家,硬將一個「米」字和羊羔的「羔」字組成一個「糕」,這不就是偏關的羊肉蘸素糕嗎?糕的清香和羊肉的濃香使羊肉蘸糕成為世界上最美的食品。

其次,豬肉蘸糕,雞肉蘸糕也十分美。不愛吃葷的朋友,山藥、葫蘆、豆腐、糖糊糊等蘸湯,蘸著糕吃,都是十分上口的食品。筆者曾見過一單身漢,為簡便,將一把麻子炒熟搗碎,在鍋裡加水上火攪成糊狀,蘸著糕吃也別有風味。這主要是由於偏關的糕地道,軟、綿、筋、香,怎做怎好吃。

油糕,又叫油炸糕,分為包餡的和甜片子兩種。包餡的又有菜角子和豆餡糕、糖糕、棗泥餡糕、芝麻餡糕等。它們各有自己的寓意,菜角角叫做「節節順」;紅豆餡的叫「心裡紅」;包糖的叫「心裡甜」,棗泥餡的叫「早高」,芝麻餡的叫「芝麻開花節節高」等等。

除了平時按自己喜歡的口味包餡吃以外,在待客和過節慶典時,為了吉慶也往往按其寓意包餡。在菜角子糕中常有兩種最有特色的,一種叫蒜角子。一種叫韭菜糕。蒜角子是胡蘿蔔絲、豆腐丁用花椒、蔥姜、油鹽炒入味做餡,吃時咬開一角,向內灌入醋蒜汁,有著特殊的香味。

韭菜糕是山藥蒸煮熟,剝皮、擦成絲,同泡好的地皮菜(學名地衣),用花椒、蔥、姜、油、鹽炒出味來與韭菜段拌勻即可。「韭菜糕,香折腰」,這是吃過韭菜糕人們的同感,可見這是偏關最有特色的食品之一。

甜餅子糕,往往是辦事業吃飯的人較多時採用的一種做法,將糕在大案上搓成二,三寸粗的糕條,用一根約一米長的粗線,兩頭各拴一個小木棍,做糕的人將線的一頭木棍銜在嘴裡,另一頭的木棍拿在手裡,另一手拿起糕條,將粗線往糕條上繞一圈,往緊揪一下粗線,一個約一公分厚的小糕砣就被勒了下來。

再用手按一下,就可下鍋油炸。有的為了講究,將糕先在大案上擀成一張不到一公分厚的大糕片,上面用紅豆餡或棗泥抹成紅色,然後或疊或卷,按需要操作,最後搓成一根糕條,同樣用粗線勒下來的糕砣上,會有或「壽」字或「喜」字等花樣圖案出現,更增強節日的喜慶氣氛。

炸油糕,用各種動、植物食油均可,但最香最地道的還數盡籽葫麻油,火勢不急不慢為好。火急了一入鍋就炸成黑臉張飛,不柔。火小了煎半天還是個白臉曹操,不脆。一入鍋嘶嘶作響香氣四溢,煎到顏色金黃為好。糕要現炸現吃,其時,糕的清香,餡的醇香,油炸的濃香以及外脆裡綿的口感交織在一起,美不勝言。

只吃油糕顯的有點單調,吃油糕往往配上其它菜。冬天,豬肉豆腐燴粉條,就著吃暖和;夏天,黃瓜粉絲調豆芽或芥沫涼粉就油糕,吃著消暑;春天,一壺小酒,一盤溫粉,就著吃糕,悠然樂呵;秋天,一鍋羊肉,一盆糕,全家吃得舒服。糕是偏關人四季難離的美食之一。

糕塑是偏關人節日中對祖先對神靈的供品,它金黃的顏色,誘人的清香,軟綿的可塑性,加上偏關媳婦的巧手,使得糕塑就成為僅次於麵塑的一種文化。逢時過節,入夜時分,「天地爺」前,「門神戶衛」龕內,「皂君」位上,一爐清香,一份供品。一張黃表,一盞盛滿香油的「糕燈」,很是聖潔。正月二十、二十五是小、老「倉官爺」的聖誕,人們將塑好的糕人,糕馬,連同點亮的糕燈一起置入小盆內,放漂於盛滿水的水甕的水面上。口裡反覆念著:「倉官爺,飲馬來,糜子穀子馱將來」,祝願豐年的到來。

秋天,場面上攢起小山一樣的糧堆,掃帚當尾,杈耙當腿,木鍬為角,簸箕為嘴,將糧堆披紅掛彩,打扮成一尊「場溢」得裝不盡扛不完的神獸。其時,主家將敬場神的糕餅供在那兒。炮聲過後,全村前來湊熱鬧的孩子們和扛口袋幫主人入倉的後生們一齊搶糕餅吃。

每逢過生日,過滿月,姑嫂妯娌們,一群少婦圍著糕盆,一邊叨啦,一邊捏糕。魚兒蓮蓬,豬牛肥羊,鹿馬龍鳳,蝴蝶鴛鴦,在展示她們各自巧手的同時,也將自己的美好夙願塑進了聖潔香甜的糕塑裡。新婚之夜,在洞房的供桌上,香爐前,一對新婚夫婦的生肖糕塑,被一根紅色的鎖兒線緊緊栓在一起,寓含了全家人無盡的美好心願。

投稿 | 商務合作請聯繫QQ:100370351

偏關人點下面

相關焦點

  • 偏關美食匯
    就拿主食來說吧,可以是以下各種:小米燜飯、小米土豆甜粥(偏關人的粥不同於外地,這裡的粥不是稀飯,更不是米湯,而是可以放在碗裡高高地堆起來的,用筷子可以一塊塊挑起來的)、小米土豆酸粥、糜米撈飯、糜米酸粥、糜米酸撈飯、糜米燜飯、莜麵河撈、莜麵窩窩(有的地方叫莜麵栲栳栳)、莜麵土豆丸子、莜麵塊壘(也有叫撥爛子)、莜麵蒸餃、素糕、油糕、涼糕、豆面河撈、豆面抿面、豆面圪墶、土豆抿面、蕎面河撈、蕎面圪坨兒、米麵窩窩
  • 萬榮油糕
    萬榮油糕圓溜溜、胖嘟嘟、黃澄澄。老遠就能聞到飄香誘人。油糕在油鍋裡翻滾旋轉,鍋架上一排排列隊微笑,勾引食慾。一瞅,你就口水四溢,急不可待。咬一口,紅糖水流到嘴角,又香又甜又軟又酥。滿嘴粘得都是脆生生的知了了皮。叫人爽在喉嚨,甜在心中。萬榮油糕有它的祖傳秘方,尤其是燙麵很關鍵。黎明即起,燒水燙麵。
  • 油糕
    老母親知道我愛吃油糕,為不讓我失望,便包幾個糖糕,用胡蘿蔔砣子蘸點油,在燒熱的鍋底轉刷一下,把糕放在那裡炕一兩分鐘,端給我算是我的「小灶」。20歲那年,我離開故鄉參軍當兵,在火熱的軍營生活,吃上了白面饅頭、大米飯,但家鄉油糕永遠是我的最愛。每年休假回老家探望父母親,總要「補上」,老人最了解我,提前幾天忙碌剝新黍子磨黃米麵,第一頓飯必然是油炸糕。
  • 劉三小:偏關地方成語眉眼篇
    好多人都說偏關是因偏僻而得名,這個我也認同。因為偏關確實偏僻,境內丘陵起伏,溝壑縱橫。關河橫穿偏關全境,高深狹長的火頭溝又縱貫了半個偏關。
  • 泡泡油糕 香甜可口
    在景區的濱河大酒店裡,記者見到了酒店總廚王文革,他便是芮城泡泡油糕製作技藝的第四代傳承人,風靡河東的泡泡油糕正是他與幾代師傅的心血凝結而成。  王文革說,聽師傅講,泡泡油糕曾是宮廷小吃。當年,慈禧太后路過風陵渡時,隨從的御廚將泡泡油糕的製作技藝傳給了當地的一個官廚,而官廚又將這一手藝傳給了他的徒弟,代代相傳,就一直到了他這一代。
  • 清水河的油糕
    記得那次中午我們在老牛灣吃飯,主食就是酸米飯和糕,她吃了幾個山藥絲絲韭菜餡油糕,讚不絕口。晚上吃飯時我徵詢曉梅吃什麼時,她非常可愛地說「再把中午的糕上一盤。」逗得我們一桌人都哈哈大笑起來。有句老話「三十裡的莜麵二十裡的糕,十裡的豆面餓斷腰」,糕一般也是個耐消化的吃食,想不到曉梅這麼愛吃。
  • 忻州市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淘汰工作專項督導偏關匯報...
    姜俊青表示,從偏關縣政府副縣長郭秀紅代表偏關縣委、縣政府做的工作情況匯報中可以看出,偏關對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淘汰工作高度重視,全縣上下、各部門之間緊密配合,已經對工作進行了周密部署、詳細安排。但這項任務時間緊、任務急,在實施過程中涉及的程序多,涉及的車輛情況複雜,在下一步工作中要運用得力措施,做到底清數明,按時間節點及時完成工作任務。
  • 守味 | 揚州千層油糕篇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這一道,知名的揚州街頭美食「千層油糕」。千層油糕是揚州著名的傳統小吃。以清肥慢長起酵法,綿軟甜嫩,層次清晰。菱形塊,芙蓉色,半透明,糕分64層,層層糖油相間,糕面布以紅綠絲。每一層用糖油隔離,層次清晰,看上去清雅別致,吃起來綿軟香甜又有韌性,食不粘牙。
  • 婁煩:冬至吃油糕,生活步步高!
    冬至吃什麼各地風俗不同,在婁煩,冬至你可以不吃餃子,但是油糕必吃不可!油糕是婁煩風味小吃中較為高檔的食品之一,也是婁煩人過節、待客、婚喪喜宴、祭典神靈之必備品。在婁煩,製作油糕的高手比比皆是,村裡的老漢種地有訣竅,吃更是有經驗,他們一看軟米,就基本能鎖定做出來油糕的成色。冬至前,農家人把軟米準備好,用冷水淘洗好後,在磨坊磨成軟米麵。
  • 陝菜問答徐長安 | 泡泡油糕為什麼會起泡
    油糕,也叫「紅油糕」,因表皮呈棗紅色而得名。油糕有一孿生弟弟,叫「糯米油糕」(西安回民稱江米糕)。兩種油糕僅僅用料不同而已,紅油糕用小麥粉;糯米油糕則用的是大米粉或糯米粉,南方產稻多以米粉製作油糕;北方種麥多以麵粉製作油糕。
  • 山西油糕詳細做法,趕快收藏!
    山西油糕,是以黃米為皮,棗泥和豆沙等糖料為餡,經油炸製成的食品,是很有特色的山西小吃。山西油糕的種類很多,因製作方法不同,有雲片糕,棗糕,生炸糕之分;因所用的原料不同,又有糯米糕,菜糕之稱;因「糕」與「高」諧音,為取其步步登高,吉祥富貴之意,人們往往在年節或婚喪嫁娶,孩子滿月,過生日,老人壽誕,起房蓋屋時食用,故又稱年糕,喜糕。多年來,油糕伴隨著人們送舊迎新,慶賀道喜,成為山西人們喜愛的傳統食品。
  • 十大名花之一、有「十裡飄香」之稱——桂花
    桂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有「十裡飄香」之稱。 其是集綠化、美化、香化於一體的觀賞、實用兼備園林良種。桂花,清可絕塵、濃能遠溢,在諸花中可堪稱一絕。 桂花自古深受人們的喜愛,被看作是傳統名花。 在我國古代的詠花詩詞中,詠桂的作品有樂觀的數量。
  • 又在偏關!黃河1000超級越野挑戰賽首戰完美收官
    華艦體育集團山西省全民健身中心主任沈廣晉,偏關縣委常委近年來,偏關縣連續舉辦了「老牛灣冰上馬拉松」、「長城黃河極致越野徒步賽」、「2018忻州旅遊文化嘉年華·看黃河、走長城、穿越太行越野拉力賽」偏關段等系列賽事
  • 如畫陝菜 | 唐博名菜:源自唐代弱不禁風的奇異美食「見風消」泡泡油糕
    這篇文章就說說泡泡油糕「見風消」吧!陝西油糕有多個品種。關中道的油糕,與陝北的油糕,就有所不同。但最名貴、最高檔、最神奇的品種,非泡泡油糕莫屬,尤其是咱陝西三原縣的泡泡油糕最有名氣,如今在省城西安,也比較容易吃到。
  • 【五鬥糧酒】一鬥二鬥三四鬥,五鬥好糧;六裡七裡八九裡,十裡飄香!
    閒敘之餘,感「五鬥米」雖有陶氏五柳之風,卻感豪氣不足,乃更名「五鬥糧」酒,並親擬一聯:「一鬥二鬥三四鬥,五鬥好糧;六裡七裡八九裡,十裡飄香」。「五鬥糧」酒旋即微名初露。
  • 【舌尖上的德陽·中江篇】百年八寶油糕,比臉大的燒餅,上過央視的涼拌藕片盡在中江!
    八寶油糕地址:中醫院旁邊八寶油糕是中江縣傳統名小吃,久負盛名。始創於清朝乾隆年間,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本品用料考究,以獨特的傳統工藝精製而成。八寶油糕袋裝10元,一袋共有10個。盒裝11元(加一元包裝費),大盒裝25元。禮盒裝送人必選,很方便。【康莊美食城-康莊大包子】
  • 紅薯球,滿屋飄香,外酥裡糯
    今天換一個新的吃法,滿屋飄香,外酥裡糯。來看看我們的製作步驟。原料:紅薯、糯米粉、豆沙、麵包糠、水做法步驟:第1步、紅薯去皮切成薄片。第2步、放入蒸籠大火蒸熟。第3步、用筷子一紮能扎透就好了。
  • 茗邀李滄 百茶飄香 第十屆青島李滄茶文化旅遊節落幕
    中國山東網12月13日訊 12月13日,第十屆青島李滄茶文化旅遊節在李滄區天福祥茗茶廣場圓滿落幕。本屆茶文化旅遊節以「茗邀李滄 百茶飄香」為主題,內容多元、精彩紛呈。通過「線上+線下」雙效互動,不僅在為期三個月的時間裡為廣大市民遊客帶來了場場精彩絕倫的茶文化盛宴,也為茶商增收創利,在提升李滄茶品牌的同時,亦有效推動了茶葉商貿和文旅產業的融合發展,助推李滄茶產業向著集中化、專業化、品牌化轉型升級。
  • 年糕飄香 年味漸濃
    年糕飄香 年味漸濃 2020-12-25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