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有問題,就在哪裡用積分;哪裡用積分,哪裡就欣欣向榮。
目前,教育上有一大批學校和班級掀起了學習和實踐e積分管理的熱潮,老師們也在各個教學管理的領域各顯神通,活用積分,且大多數成效非常顯著。
然而,積分使用也是有禁忌的。這在李老師的授課中也提到過,起碼涉及到財物的事情不適宜用積分。在積分使用過程中,以下幾方面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一、家長為班級捐贈的物品忌以積分的形式轉給孩子。
平時偶爾會有家長對班級工作進行一些捐贈,例如運動會時會有家長贈水或水果給孩子們。召開快樂會議時會有好心的家長提供一些獎品等,這些都不絕對不能以積分的形式轉給孩子。如果這樣做,就會對其它孩子顯得不公平,甚至在心理上引起排斥,在行為上導致盲目攀比,從而加重家長的負擔,引發諸多負面影響。
事實上,對好心家長的捐贈以真誠感謝為主,但不能提倡鼓勵。快樂會議的獎品也要以精神激勵為主,物質獎品不宜過多、過頻,避免成為班級工作的負擔。
二、積分標準忌」獎少罰多」。
我們老師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在制定積分標準時,往往會走入一個誤區,扣分項設的理所當然,「罰」是一種被動的約束。而獎分項卻比較少。其實華之夢e積分與傳統積分標準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獎多罰少」。「獎」體現了一種激勵和主動,多獎勵,才能真正地激發學生的內動力,實現主動成長。
在制定積分標準時,一定遵循「獎多罰少」的原則,讓學生能夠有渠道有辦法賺取積分,而不是只能被動地接受扣分。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對賺分越來越感興趣。
三、積分管理忌「株連」過多。
有些老師一旦給學生分組後便很少變動,而且日常評估為了促進「優幫差」常以小組「株連」的形式進行。教師應充分重視和分析學生之間的差異,畢竟不是每一個天使的開關都那麼好找,但也不是每一個天使都能在短時間內就得到徹底的轉變,這需要一個過程。
積分「株連」一定要謹慎使用。這也是為了避免優秀生因同組較差成員受「株連」過頻而生怨言,甚至不再願意賺取積分。課堂教學過程或常規管理過程中,同組「株連」不得連超三次,應在第一、二次受「株連「後就積極幫助優秀學生尋求解決之法,同時鼓勵差生積極進取。
這樣做,一面從思想上引領全組同學齊心協力同榮共辱,另一面從教師層面也要適當尋求較好的方法避免同一小組內「株連」過頻的問題。
四、初用積分忌涉及面過多。
李老師強調要一件件導入積分,避免一下子全面鋪開而不著重點,讓學生產生眼花繚亂的感覺。尤其對初用積分管理的班級,一定要避免一次涉及面過多而頭緒雜亂,當然,對於積分管理已能熟練應用的班級可以適當放快一點進度。
最初導入積分時制定的基礎標準,一定要以簡單可執行為目標,每項工作列出1-2條讓學生很容易記住能執行的標準,班會通過後試運行一段時間,覺得運行穩定,學生對標準認可且內化於心時才可導入其它需要重點推進的工作。
真的,一切都不能太著急,積分使用亦是如此。
五、獎分扣分忌太隨意。
尤其對中學生來說,積分使用應有理有據,忌班主任太隨意的獎分扣分,儘可能獎分扣分按照約定的積分標準來執行。即使是「口喻」也儘可能的有理可循或在班級內公示通過最好。
「口喻」的頻度與賦分多少應由老師根據不同的情況靈活掌握,不失分寸,否則會給學生造成「積分太隨便,無法掌控」的感覺,賺分的熱情會受到打擊。這對那些對公正、公平要求更高的中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積分是我們教學管理中一種有效的方法,它像一把利劍,只有用劍的教師學會「劍術「,了解「劍忌」,悟透「劍道」,才能使這把利劍發揮最大的威力,為學生的自主健康成長加油助力,保駕護航。
【版權聲明:《雪蘭日誌》所有文章均為個人原創,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