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利用晚上休息時間接連參加了臨沂第四十中學和霑化第二實驗小學的積分管理階段性研討會。這兩所學校都是華之夢e積分管理合作學校,老師們對積分管理的應用與從初級學習階段進入中級提升階段,尤其這些學校還有很多專家團老師對積分管理的運用已十分深入。
老師們提出的一些實踐中的卡點,真的有很多都是一些共性的問題。可能很多實踐積分管理的老師在試行一段時間後,都可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略做梳理,分享交流,希望對積分管理感興趣的老師會有些幫助。
問題一:有的孩子,對於積分不感興趣,好像自己小組得分也好,扣分也好,都無關緊要。這類孩子,大多數是成績一般,表現一般,性格也比較文靜內向的,是班裡中等和中等偏下的孩子。對於這類孩子,該怎樣引導?
答:孩子對分不感興趣,多數情況是分兒在班裡的用處不大,或者說分高分低對孩子切身利益影響不大,可有可無。
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就要考慮塑造積分價值的問題了。孩子們賺到積分之後到底是如何評優,如何激勵或者獎勵,是精神層面的儀式感比較強的頒獎,班級家長群的表揚還是偶爾的物質獎勵,不管是哪種獎勵或激勵方式,都要達到一個目標就是積分的高低對他在班級中的地位、榮譽或是其他利益的都是有影響的。
我感覺最好的積分價值就是孩子賺分能和大人賺錢一樣有吸引力,老師們可以重點在這方面下功夫,如果做到了這一點,絕大多數孩子對分都是感興趣的。
問題二:初中的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並不太多,相比較而言,學習成績佔據主要地位,所以他們的願望,大多是想要免作業,或者能夠打遊戲。這種導向,在現在的中考壓力下,並不太好。該怎樣激發孩子的積極向上的學習動力呢?
答:積分追求的是孩子的全面發展,不僅包括學習,也包括品德,勞動,特長等各種方面,要想激發孩子積極向上的學習動力,最終的落腳點還是在積分的價值上。人人都希望被誇獎,被表揚,被鼓勵,雖然在物質生活條件都較好的情況下,孩子們對物質獎勵興趣並不是很高,但對精神激勵還是很感興趣的。我們可以通過積分喜報、獎狀等各種形式打造團隊和個人的積分晉升機制。
問題三: 現在的大多數家長,把教育孩子的事情,當成是老師的事情,和自己無關。當孩子出現問題,總是會說「老師,你使勁管他就是,我管,他不聽」或者「老師,你嚴格管教他,我一定配合你」等等這樣的話。針對這種情況,該怎樣利用e積分管理模式,和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也能把教育孩子當成自己的事情?
答:可能很多班主任老師都會遇到這樣的家長,把什麼事都推給老師,自己好像沒事兒似的。使用積分管理後,大事小事孩子的行為被量化,隨時都可以就孩子的表現和家長進行詳盡的有底氣,有數據的溝通,想要家長配合的問題也會變得十分具體。積分管理越規範,與家長溝通越徹底,家長配合起來越給力。
積分管理既是一種管理方案,也是一種完善的綜合性評價方案。從最初召開積分管理主題班會,到試行積分管理,再到召開家長會徵求家長的配合,一直讓積分管理貫穿班級管理和課堂教學的始終,讓家長對這項管理辦法保持知曉度。
當然,更重要的是將孩子的積分結果與綜合表現直接關聯 ,每周公布。獎分當然是表現好的激勵,扣分就是違紀的懲罰。家長在了解孩子積分多少的同時也就了解了孩子在學校在班級的表現,以積分作為抓手和依據,和家長溝通起來通常比較順暢。積分管理做的越細緻,越規範,越容易得到家長的理解和尊敬。
問題四:關於小組合作與競爭的兩個問題
(1)如何進行最優小組劃分,才能達到對學生學習的促進。
答:小組劃分儘量達到勢均力敵,但很難達到最優小組劃分,所以就需要在初期小組劃分之後,根據實際情況再進行過程優化,優化的原則就是積極向上,勢均力敵。
(2)小組競爭如何激烈開展,從而達到生生都會的局面。
答:想要達到小組競爭激烈開展在狀態,根源在於積分結果有多大用處,孩子們是不是在乎,還有就是制定的制定PK規則和積分標準是否簡單實用。
無論如何,積分管理正常閉合運行的前提是分一定要值錢。即便是小組團隊賦分,也不能太毛了,避免出現通貨膨脹,分賺的太多太易了,不管你怎麼激勵,小組競爭都很難激烈起來。只有分值錢有用,在小組pk的過程中,孩子們想贏了賺分的欲望強烈,PK自然就激烈了,大多數同學也會被帶動起來。
問題五:現在發現有部分學生不會不問,學習的主動性不夠,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如何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 ,進入更高效的學習。
答:想突出哪一方面,想讓學生做什麼事情,就在哪裡賦分定標準。在我們班的積分標準中,上課積極回答問題獎勵0.5分,去辦公室請教一次問題,獎勵0.5分。
只要積分結果有用,哪裡有需要就在哪裡定標準。哪裡能獎分,學生就朝著哪方面做。想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在學習方面單獨定兩條積分標準,對改善孩子的學習狀態肯定是會有幫助的。
問題六:分數刺激孩子的欲望,如何讓分神化,讓生欣欣嚮往?
我一直覺得積分就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藝術,用積分要做的就是種葫蘆的過程,只要規範積分使用規則、流程並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一定最終都會得到你想要的葫蘆。但在實踐過程中也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不斷學習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就是讓分不斷神化的過程,最忌遇到問題就退縮,永遠牢記「辦法總比困難多」,看著棘手的問題也許就差捅破一層窗戶紙的智慧。
別人的辦法再好,始終是別人的。只有把這項管理技能變成自己親身實踐的體驗,才能慢慢體悟到其中的智慧和奧妙。即便無法使其神化,至少能幫助你提升管理技能,輕鬆從教。
問題七:個人積分、小組積分、戰隊PK學生有些混亂,偶爾感覺像多了作業一樣有點負擔。
不要把積分搞得太多,太雜,也不是一下子所有的積分辦法都要用上,要根據實際情況按需要來設置。比如個人積分有專門的積分標準和記錄方式,小組積分和戰區pk的積分最好使用龍虎榜記錄,按天或者按周兌換成個人積分,要有專人進行記錄。
依據事先定好的積分標準將戰區pk和小組pk積分兌換成個人積分,這樣處理的規範到位,就不會感覺亂了。當然,如果積分管理運用還不夠熟練,可以先不用戰區,只用小組積分,操作熟練之後再偶爾才用戰區的方式進行pk,孩子有新鮮感,或許效果更好。
積分管理學習實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邊學習,邊摸索,在不斷發現問題中學會解決的智慧,願與更多老師同行在教育學、心理學基礎上補學管理學,通過積分這一載體,實現對孩子更高效、輕鬆和智慧的管理,成就孩子的同時解放自己。
【文章原創,歡迎關注雪蘭日誌,一起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