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有一條被眾人稱為綠色地獄卻前赴後繼「送死」的賽道;經過93輪的歲月刻蝕,這條賽道已經發展成了長達28.3公裡的超級賽道;時至今日,仍然有無數的車迷為之傾倒並將其奉為聖地,它的名字叫Nürburgring,即紐博格林。
紐博格林是什麼?
要想了解紐博格林,得先從它名字的來源開始說起。Nürburgring,由Nürburg和ring兩個詞組成;Nürburg是當地的地名,而ring則是環形賽道的意思。將兩個詞結合起來,也就是Nürburgring的含義——一條坐落在紐博格鎮的環形賽道。
與很多賽道不同,紐博格林是由南環(Grand-Prix track)及北環(Nordschleife)兩部分組成的,其中南環長度為7.7公裡,主要負責承辦摩託車及房車比賽,賽道寬敞且安全性高,早年也負責承辦F1賽事;北環則是我們最為熟悉的紐北,長達22.8公裡的北環除了承辦24h耐力賽以外,還是眾多廠家測試新車及車迷撒歡的好去處。
紐博格林的起源
紐博格林的誕生,要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說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面臨著巨額的戰爭賠款以及居高不下的失業率,振興國家成了當時的首要任務;當時阿德瑙鎮的行政長官Otto Creutz就紐博格地區建設賽道的意見向德意志帝國交通部長做了商議,也正是這次商議,促成了紐博格林的建成。
在1925年,紐博格林正式開始建設,為完成這麼一條超級賽道,德國當時投入巨量工人(具體人數已無從考證),耗資1500萬德國帝國馬克(約合今天7.68億人民幣)。兩年後,紐博格林宣布完工,此時的德國總統Francis Kruse正式將這條賽道命名為Nürburgring。
在1927年6月18日,也就是紐博格林建成當年,紐博格林上舉辦了其第一場比賽——艾菲爾摩託車大賽,紐伯格林的偉大歷史也由此正式開始。
紐博格林的崢嶸歷史
紐博格林在建成以後,開始積極承辦各大賽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歐洲大獎賽,也就是F1賽事的前身;因為紐博格林超長的距離、令人血脈膨脹的高低落差以及變幻莫測的天氣情況,Nürburgring在歐洲賽車圈中名聲大噪。
1934年,歐洲大獎賽公布了全新的賽事標準——參賽車輛扣除輪胎、汽油、機油與冷卻水後,總重不得超過 750 公斤。在大獎賽的前一天,奔馳車隊仍沒能解決車重問題,為減掉車身多出的1公斤,車隊經理決定將車身上的車漆全部剷除,露出金屬原色銀色;沒錯,奔馳被奉為傳奇的W25銀箭賽車就是從紐博格林一戰成名的。
好景不長,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紐博格林的相關賽事被再次擱置。因為戰爭需要,紐博格林在二戰中成為了德國軍隊的坦克試驗場;按這段歷史來說,第一輛在紐博格林測試研發的車型應該是軍用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人又花了兩年的時間對紐博格林進行修繕,並在兩年的時間裡完成所有工作,於1947年重新對外開放。
1950年8月20日,紐博格林重新登上國際舞臺,德國大獎賽選擇在紐博格林舉辦,傳奇車手Alberto Ascari也在那次比賽中駕駛法拉利賽車贏得冠軍。次年,歐洲大獎賽完成了重要升級,並更名為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紐博格林作為當時最具挑戰性的賽道,順利成為了第一屆F1的德國站賽道。
1968年F1德國站,紐博格林下起了大雨,大量的雨水加上幾近失效的排水系統,讓紐博格林賽道猶如滑冰場般危險;可即便如此,比賽就是比賽,就像FIA說的一樣,你覺得危險那你開慢點不就得了。
在那一站,號稱「飛翔的蘇格蘭人」的傑基·斯圖沃特成功在紐博格林取得冠軍頭銜。賽後,傑基斯圖沃特表示這場比賽自己拿出了咬緊牙關的拼命模式,第一圈超車時的狀況簡直就是「直直衝進了水花牆,根本看不到對方的車在哪」。賽後斯圖爾特給紐博格林起了個暱稱「The Green Hell」,「綠色地獄」之名從此流傳世界。
1976年,又是一年F1德國站,還是同樣的陰雨連綿天氣。當時個人累計積分排名第一的尼基·勞達因為擔心暴雨天氣下賽道的安全措施不足,賽車手的個人安全難以得到保證,打算與同場車手一起請願賽事委員會比賽延期;可尼基·勞達的提議被其餘車手當成了「膽小鬼的保積分策略」,最後比賽只能繼續。
在比賽的第二圈,尼基·勞達駕駛的法拉利312T2在第二圈時發生後懸掛系統故障,先是撞上了防護牆引發賽車起火,隨後彈回賽道與高速駛來的蘇蒂爾-福特賽車再次發生了碰撞,車內的汽油瞬間被點燃,尼基·勞達被困車內1分多鐘後才被其餘車手一起救出。這一次的事故,導致尼基·勞達的臉部被嚴重灼傷,燃燒產生的廢氣也使他的肺受損。
在尼基·勞達事故後,賽事委員會開始重新審視這條奪取眾多車手生命的賽道;發現北環由於長度過長,道路曲折複雜缺少緩衝區、電視轉播拍攝困難,且救援車輛很難及時到達現場,於情於理都不再適合舉辦F1賽事。於是,紐博格林北環正式退出F1賽事。
1981年,經過反覆論證修改後,新紐博格林南環(Grand-Prix track)在老南環的基礎上開始重建,並於1984年5月12日正式投入使用;僅一年以後,新南環因為設計無聊,缺乏觀賞樂趣的原因再一次被除名F1。在經過修改後,紐博格林南環才於1995年重返F1,自此以後,紐博格林的F1賽事都在南環舉辦。
現在的紐北
在被稱為「綠色地獄」的紐博格林北環取消舉辦F1賽事以後,紐博格林北環主要幹的事有三件——繼續舉辦各大賽事、晉升為廠商的測試賽道及成為德國最刺激的高速公路。
在北環停止承辦F1賽事以後,紐博格林北環依然在承辦除F1以外的賽事,一直到今天,每年的24H耐力賽及卡車大獎賽依然在紐博格林北環舉行;屆時,世界各地的車迷也將齊聚一堂,一起加入賽事大狂歡。
除了承辦賽事以外,還記得紐博格林北環當年被德軍徵用作坦克試驗場地嗎?時至今日坦克自然是不能夠再踏上紐北了,但汽車可以!於是乎,各大汽車廠商都看上了這麼一條天氣及路況複雜,彎型豐富的天然試車場;那時候,車企們還只是單純利用紐北調教新車,將紐北當成新車的試金石。
事情的轉機來到了2008年,日產攜GTR R35來到紐博格林北環,成功跑出了7分54秒的圈速,這比同期保時捷911 TURBO還要快上一些。一時間,「垃圾,紐北跑不過GTR」的梗就迅速開始散開來了,也是從那一年開始,無數的中國車迷們第一次認識到了德國還有一條叫紐博格林的賽道。
到今天,車企們去紐北已經不單單是為了調教新車了,而是為了在紐北榜單上佔有一席之地,只要你的圈速比起競品要快一點,全球粉絲都會為你歡呼,並將大把大把的鈔票及讚譽毫不吝嗇的塞給車企;沒錯,這就是紐博格林的魅力。
現今,中國車企也開始將目光瞄準紐博格林北環。早在2009年,奇瑞旗下子品牌瑞麒就已經將新車瑞麒G5帶往紐北測試圈速,最終獲得的圈速為8分56秒81;此外,在2017年,蔚來旗下首款車型EP9也在紐北成功取得圈速,成為紐北當時的最快圈速量產車型,用時6分45秒90;就在幾個月前,領克也公布了03 Cyan Concept的紐北圈速,圈速成績7分20秒143,刷新最快非量產前驅車記錄。
看到這,如果你的內心也產生了想去紐北一探風情的想法,恭喜你,你也成為了紐北的粉絲,紐北=聖地的觀念很快也將在你的腦子裡紮根。
事實上,紐北除了被廠家包場、舉辦賽事及冬天下雪外,其餘時間都是德國公共道路的身份;這也就意味著,無論你騎乘何種交通工具,只要遵守交通規則,都能夠合法進入紐北。
作為普通車迷,在紐北可以有多種體驗方式,如果居住在本地,可以使用自己的汽車進入賽道;可以在附近專業的租車公司租性能車前往;還可以付費請專業車手帶你「兜風」。價格方面,算上租車費用(梅甘娜RS、86等較便宜性能車),一圈的平均成本在1000元左右。
當然了,去之前切記查詢好當地天氣及開放日時間,避免撲空,詳細信息可以查詢(紐博格林官網)或(租車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已經有中國人在當地開設租車公司,即便言語不通,去到紐北也能夠輕鬆遊玩。
寫在最後
發展到今天,紐博格林早已不是一條賽道這麼簡單,它更是車迷們的一種精神支柱,我曾在睡夢中夢見自己到了紐北而忍不住哭泣,也曾在模擬軟體神力科莎上一遍又一遍跑紐博格林北環,即便閉上眼就能想起每一個彎角的特點,也還是保持著第一次跑的心情;這種感情,就像虔誠的佛教信徒這輩子一定要去一趟西藏一樣。我也計劃著在我的結婚蜜月去一趟紐北,等到那一天,再來和大家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