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訊山東山大基礎教育集團以「做有信仰的教育,共享生命成長」為教育使命,山大附中鳳凰路學校努力踐行集團的理念,讓校園成為教師發展的沃土、學生成長的樂園。教研活動是教師提升專業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新學期中,鳳凰路學校語文組緊跟集團教研、豐富校本教研,讓老師們的成長有支持有依託,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和能力。
集團課程建設2.0進行中
在教育領域,當21世紀世界各國將教育目的聚焦在核心素養時,做事與做人的教育備受重視。目的變了,手段必須變革。關鍵能力需要通過學會「做事」的項目來實現,必備品格與價值觀念需要通過學會「做人」的項目來培養。在變革的潮流中,大單元整體設計的項目化學習成為非常有效的學習方式。在集團語文大備課組的統籌安排之下,山大附中鳳凰路學校語文組老師們緊跟集團課程建設的步伐,在教研、實踐、反思、再實踐中不斷思索與奮進。
課程2.0建設讓老師們對課程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專題化、項目化課程開發和實施的思路,目的在於提升課程的趣味性、實踐性,能夠更加綜合地提升學生學習的效果,培養更加堅實的能力。集團五校區每周聯合集備、輪流主備的教研方式讓老師們有了更多的機會彼此交流和一起成長。
本學期大單元項目化設計,實施單元整體教學,我們的語文課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改變了閱讀量小、閱讀能力不強的現狀,節省了3/4的課內學習時間,供學生海量閱讀和參加實踐活動,小學階段的課內外閱讀總量提高了,改變了學生因學習目標多而雜而不知所學的現狀,目標明確,重點突出,一課一得;學生讀中學寫,以寫促讀,理解與運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改變了師生一問一答看似活躍的課堂教學,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課程建設對老師的影響不僅提高了青年教師解剖文本的能力,給青年教師帶來了有高度的備課方向,而且各校區的合作交流的集備方式使每位老師能產生思維的碰撞,更有效的提升課堂質量,每個案例的產生,老師們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從文獻學習,集備研討,案例設計,課程實施,反思再提升這個過程可以說是老師自我成長的「課程」,我們在做課程也在學課程。
專業書籍共讀《學會教學》
本學期語文組共讀書目定位《學會教學》,每周的組內教研會上會有兩位老師進行分享帶讀,在共讀的過程中提升理論研究能力和專業水平。
聽評課交流
本學期公開課與以往有所不同,在集團大力推進課程建設2.0背景之下,各校區也奮力開展了課程建設2.0版本的實施落地工作,本學期公開課就以2.0課程展示課為主。隨之進行評課,互相借鑑、共同成長。
閱讀習慣推進
教師要拓寬學生的視野,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是提高語文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可以豐富孩子們的人文涵養,塑造良好的品質和健康的人格。老師們在日常教學中用各種方法點燃孩子們的讀書激情,向家長推薦課外閱讀書籍,向家長告知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保證健康的課外讀物有來源;在教室內張貼讀書名言,布置班級讀書角,並成立課外書籍管理小組等,對班級書籍進行定期更換,保證書籍新鮮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