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僅29歲,拖成胃癌晚期!醫生嘆息:胃鏡不取病理等於「白做」

2020-12-23 騰訊網

胃鏡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檢查,但很多人聞之色變。對其一味躲避甚至延誤了疾病的診斷。小編接下來要講的一個病例,希望大家看了能有所啟發。

年僅29歲,拖成胃癌晚期!發現胃癌的機會,白白錯過。

29歲的小張,大學畢業後就職於某軟體公司,剛結過婚,兒子才1歲。小張是個工作狂,忙起來常忘記吃飯、喝水,熬夜加班也是常事。妻子提醒他要多注意身體,可是他老覺得自己還年輕,身體不會出現問題。

今年過完春節,由於疫情原因,小張終於有時間休息。但偶爾覺得上腹部不適、疼痛,雖然可以忍受,但是吃點東西就會反酸燒心。

當地醫院的醫生建議小張做胃鏡加活檢檢查,但小張聽說取活檢對身體不好,就拒絕了。檢查結果提示是胃潰瘍,但不能排除其他病變可能。醫生告訴他胃鏡加上活檢才是診斷胃病的金標準。

固執的小張終究沒有聽醫生的話,要求醫生開了治療胃潰瘍的藥物,他服用了抑酸劑奧美拉唑和胃黏膜保護劑。剛開始服用1個月,感覺很管用,但慢慢得發現胃痛症狀越發明顯,飯量還大不如從前,體重也在下降。1周前,他感覺渾身乏力,胃痛劇烈,吃止疼藥都沒有效果,這才再次來到醫院,並同意進行活檢。

經過全面檢查,小張根本不是胃潰瘍,而是胃癌。最終的病理活檢是中分化胃腺癌。由於癌症已經發展到了中晚期,失去了內鏡下治療的機會,而且也有淋巴浸潤,只能進行放化療。小張悔不當初,為何不聽醫生的話,半年前做個胃鏡,結果不至於此。

胃鏡是胃病檢查的「金標準」。

胃鏡檢查是目前診斷胃、食管、部分十二指腸疾病的金標準。特別能提高早期胃癌和食管癌的發現率,還可以在胃鏡下進行治療。

胃鏡檢查通過鏡頭可以直觀地對胃內情況進行觀察,胃內黏膜是否光滑,黏膜皺劈是否正常,胃壁顏色是否正常,有無充血、糜爛、潰瘍等,對可疑病變部位進行病理活檢以及細胞學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是一般炎症還是癌性潰瘍。

一些患者因害怕胃鏡檢查,幻想通過鋇餐、胃腸超聲、CT、核磁等能發現早期胃癌,這都是不現實的。它們即使能夠發現胃癌,也只能發現中晚期的。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無痛胃鏡、和膠囊胃鏡都是無痛的,對於實在害怕胃鏡的人,都是很好的選擇。

還有一些患者做胃鏡不取活檢,導致病情不能及時發現,這樣做胃鏡等於白做。像上面這個例子,小張雖然通過X光鋇餐診斷為胃潰瘍,但早期胃癌與惡性胃潰瘍存在相似的病變,不進行活檢很難發現病變組織。所以,對於胃癌高發人群以及疑似症狀,醫生建議做活檢,是必須要做的。

做胃鏡之前需要注意以下3點

1、做好胃部清理工作,為了使檢測更加準確清晰,臨床上一般會讓患者在做胃鏡之前服用一些去氣泡、去胃部黏液的藥物,常用的有二甲矽油、西甲矽油來去氣泡,用鏈黴蛋白酶來去黏液,有利於胃部的觀察,讓檢測結果更為準確。

2、禁食。在做胃鏡之前要禁止飲食,因為胃部食物過多,會導致做胃鏡時看上去不夠清楚,使檢測結果不夠準確,臨床上一般建議做胃鏡前6個小時禁食。

3、保持情緒穩定。雖然胃鏡會給患者造成一定的不適感,但是患者還是要保持身體放鬆,避免過度緊張,不要咽口水,這樣才有利於胃鏡的檢查。

相關焦點

  • 60歲胃癌晚期,家屬痛哭:兩年做三次胃鏡都沒事!胃鏡還能信
    即便如此,對於胃癌的高危人群,我們也都建議定期做胃鏡檢查。但是,李先生的病例卻讓人產生懷疑,胃鏡真的是胃癌篩查的金標準嗎?60歲的李先生是一位慢性胃病患者,經常有胃痛發作,這樣的症狀也讓李先生提高了警惕。在兩年的時間裡,李先生分別在不同醫院做了3次胃鏡檢查,結果都是並沒有胃癌的表現。
  • 33歲男子確診胃癌中期!醫生說,他的情況很典型
    就像陸瑾,她自己也想不通,明明才29歲,平時也沒有症狀,怎麼胃癌偏偏就找上了門?浙大邵逸夫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嚴加費提到,隨著現代人飲食、作息、工作等各方面生活習慣的改變,近些年,胃癌患者的發病年齡逐漸表現出年輕化的趨勢,接診的胃癌患者中,40歲以下患者所佔的比例呈現上升趨勢,而其中的不少人,並沒有明顯症狀。
  • 33歲IT男確診胃癌中期!醫生說,他的情況很典型
    就像陸瑾,她自己也想不通,明明才29歲,平時也沒有症狀,怎麼胃癌偏偏就找上了門?浙大邵逸夫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嚴加費提到,隨著現代人飲食、作息、工作等各方面生活習慣的改變,近些年,胃癌患者的發病年齡逐漸表現出年輕化的趨勢,接診的胃癌患者中,40歲以下患者所佔的比例呈現上升趨勢,而其中的不少人,並沒有明顯症狀。
  • 北京腫瘤醫院院長:什麼樣的人要做胃癌篩查?
    具體到大陸地區,胃癌也更「青睞」偏好高鹽飲食的沿海地區、長江中下遊或相對貧困地區的人群,如江蘇、山東、安徽、河南、甘肅、內蒙、東北三省等地。從年齡上看,胃癌的平均發病年齡為五十八九歲,但患者從幾歲到90多歲都有。 我碰到的最小患者年僅9歲,具體病因不詳。近10年,我國的胃癌發病率處於總體平穩、略有上升的狀態。
  • 36歲女子,從胃痛到查出胃癌僅3周!醫生:這5類人最危險
    這是她第一次做胃鏡,結果卻猶如晴天霹靂——劉女士患上了胃印戒細胞癌,局部晚期,伴周圍淋巴結轉移。醫生嘆了口氣,建議儘快手術。 說到胃印戒細胞癌和「皮革胃」,很多人會想起34歲網絡歌手吾恩的故事。
  • 結束八年愛情長跑,剛籌備婚禮突然確診胃癌!29歲姑娘想不通:平時沒...
    2013年,陸瑾29歲,林振30歲,雙方家長見過面後,兩家人高高興興地開始籌備婚禮。 2013年11月,陸瑾參加了單位體檢,拿到報告,顯示大便隱血,還有一項腫瘤標誌物指標偏高,建議進一步檢查。「當時我知道可能有點問題,但根本沒想到會這麼嚴重。」 在當地醫院做了胃鏡,並取了活檢。
  • 胃癌的早期症狀 就是沒有症狀——千萬不要等到有「報警信號」才去...
    由於50歲後是胃癌的高發年齡段,所以,在40歲左右進行胃癌篩查,是發現早期胃癌的最佳時機。 這個時機稍縱即逝,一旦錯過,將抱憾終生。,不情願地做了胃鏡。 李兆申院士曾說:「早期胃癌九生一死,晚期胃癌九死一生」。 且不說治療費用非常低廉,一般可以通過胃鏡就能徹底切除病灶,不必承受晚期胃癌的開刀、化療的痛苦。 身體不會告訴你得了胃癌!
  • 35歲白領胃潰瘍到胃癌,只用了半年,竟是因為這個原因!讓人嘆息
    上海的蘇女士今年35歲,是一名公司的白領,由於年前胃潰瘍所以現在去醫院做複診,但檢查結果卻令她大驚失色——胃癌!醫生了解後得知,蘇女士在之前被查出胃潰瘍時,醫生也告知她可能會出現胃癌風險。可是,蘇女士卻覺得只是風險而已,並不是什麼大事,因此就並沒有放在心上。
  • 多久做一次胃鏡檢查?提醒:這個年齡為分水嶺,每個人都有區別
    可一旦癌症已經出現,自己卻沒有察覺的話,那癌細胞就會迅速發展,而走到晚期後的胃癌,治療難度不僅增大,患者的死亡率也會明顯上升。所以,對於胃癌而言,最佳的預防就是定期檢查,就目前的臨床檢查手段來說,胃鏡是最佳篩查胃部健康的方式,通過內窺鏡能清楚來到微小病灶、潰瘍等問題。
  • 打破年齡禁忌 88歲高齡老人也能做胃鏡
    「沒想到這麼大歲數了,還能做胃鏡檢查,而且一點也不難受,很快就做好了。」前不久剛做完胃鏡,正在診室複診的楊老笑著說。楊老今年88歲,既往有高血壓、輕度的肺氣腫和腦血栓病史。近日,楊老因上腹脹痛不適、消化不良來江蘇省老年病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老年醫院、江蘇省省級機關醫院)就診,經過詳細問診和初步檢查後,因楊老近十年來從沒胃鏡檢查,為了確定病因、排除惡性病變及對症治療,醫生在進行初步診斷後決定為老人進行胃鏡檢查。可一聽到要做胃鏡,楊老連連擺手,表示不願意。
  • 胃鏡查出腸化別害怕,它與胃癌沒有直接關聯,越擔心越嚴重!
    這次病理結果出來之後,我告訴她,這沒事,你也沒有什麼症狀,幽門螺桿菌又是陰性,不需要治療。 一年做一次胃鏡加病理複查就可以了。 假科普聳人聽聞的宣傳 就連一些正規的醫生的文章,也說腸化非常危險,不能逆轉、不治療、不控制的話,會按照:腸化——異型增生——胃癌的套路最終癌變
  • 哪些人要做胃鏡?多久做一次?
    如果是病因很明確,也不需要做胃鏡,例如進食不潔食物之後,出現腹痛、嘔吐、腹瀉等不適,很可能是急性胃腸炎,也不需要做胃鏡檢查。胃鏡檢查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檢查手段,醫生用一根帶有攝像頭的鏡子,依次從口腔進入食管,胃和十二指腸,所以,胃鏡不僅僅是可以診斷胃部的疾病,還可以診斷食管、胃部和十二指腸疾病。
  • ——胃鏡精查最靠譜
    不久前,一位54歲的大別山區「慢性胃炎」患者,託熟人介紹,輾轉來到我們內鏡中心,要求做胃鏡精查。因為他先後在當地縣醫院做了4次胃鏡,都報告說是「慢性淺表性胃炎伴糜爛」,可是治療了幾個月,效果並不理想。我們通過胃鏡精查,發現他並不是糜爛性胃炎,其實是較早期胃癌。今天,咱們就說說胃鏡精查這些事兒。
  • 做一次胃鏡到底有多大傷害?聽聽專業的內科醫生怎麼說
    40歲以上,再符合以下任何一條,必做!第一,出現任何胃腸道不舒服的症狀,比如說上腹疼、上腹脹、反酸水、燒心,或者噁心、嘔吐,懷疑可能是食管、胃或者十二指腸的病變,這時候都應該做胃鏡的檢查。第二,生活在胃癌高發地區;第三,之前查幽門螺桿菌陽性的;第四,有胃癌的家族史,同時出現了胃部不適;第五,之前做過胃鏡發現有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等的
  • 做胃鏡可怕嗎?做胃鏡前後需注意這些|胸部|胃癌|胃鏡|無痛胃鏡檢查...
    很多人對胃鏡聞之色變,經常遇到患者聽到做胃鏡連連搖頭,說死都不做,那麼做胃鏡真的有這麼痛苦嗎。什麼情況下必須要做胃鏡呢?1、總是出現反酸和燒心如果胸部總是出現燒心,感覺胃裡面會有酸氣一直從口腔裡面湧出來,這被稱為胃食管反流;這類人群需要去醫院做胃鏡檢查,看看病情發展的程度以及範圍,防止病情惡變和出血。
  • 胃癌晚期的58歲阿姨「腹水難收」,但最終癌細胞被這樣「燙死」!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馮婷婷 記者 吳朝香 58歲的王女士確診胃癌晚期,腹腔有大量積水。「以前,我覺得自己過得每一天都是賺的,沒想到還能活過來。」2017年4月,58歲的王女士出現腹脹,腹部增大、疲乏無力的症狀,去醫院檢查CT考慮胃癌晚期、腹腔轉移伴大量腹水,而胃鏡提示:印戒細胞癌,屬於胃癌中預後最差的病理類型。這對王女士一家無疑是晴天霹靂。要知道胃癌到了晚期治療難度較大,如果不採取有效的治療措施,那麼患者的生存期非常短,一般在一年之內,甚至可能低於三個月。
  • 27歲女孩常常不按時吃飯 一年內反覆腹痛患胃癌
    她才27歲……」  「胃癌發現得太晚,多處轉移、情況很差,目前沒有有效的方案可以延緩生命,我們能做的就是減輕她的痛苦……」  問話的是小張的媽媽,談話間氣氛一度接近冰點。  聽到問題的時候,浙大四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虞衛華心中一顫,但是這個事實必須由她親口說出。
  • 調查發現:無痛胃鏡和普通胃鏡,哪一個更好?聽聽醫生怎麼說
    很多人胃不舒服去醫院檢查,當醫生要求做個胃鏡檢查時,不是欣然同意,而是首先抗拒。「做胃鏡疼嗎?」「聽說做胃鏡要把一根長長的管子插進喉嚨裡。」「做完胃鏡之後會不會有後遺症?」事實上,胃鏡沒有傳聞中那麼恐怖,相反,胃鏡是排查胃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 胃糜爛胃潰瘍多久複查一次胃鏡?胃食管反流呢?
    因為我國跟日本韓國一樣都是胃癌大國,所以胃鏡檢查在我們國家非常的普及,普及到做一個胃鏡只要歐美國家十分之一的價錢都不要,因為胃鏡檢查是目前臨床上發現早期胃癌唯一的輔助檢查方法,所以對於有胃癌家族史或者早期發現胃潰瘍的人做定期複查胃鏡就顯得比較重要。
  • 81歲著名舞蹈家因胃癌去世,發現時已是晚期!醫生的話一定要聽
    中國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陳愛蓮11月21日凌晨因病去世,享年81歲。據中新網報導,陳愛蓮女兒透露此前陳愛蓮發現患胃癌,病程發展很快,查到時已是晚期,並發生骨轉移。陳愛蓮可以說是我國泰鬥級舞蹈藝術家了。這意味著,大概每一分鐘都有人因胃癌而失去生命。雖然說癌症確實年輕化了,但老年人還是癌症的高發群體。2017年刊發在《中國臨床腫瘤雜誌》的一篇《中國胃癌流行病學現狀》研究數據顯示,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從30歲後,胃癌的發病率就慢慢起來了,50歲直接高上,到七八十歲左右發病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