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鏡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檢查,但很多人聞之色變。對其一味躲避甚至延誤了疾病的診斷。小編接下來要講的一個病例,希望大家看了能有所啟發。
年僅29歲,拖成胃癌晚期!發現胃癌的機會,白白錯過。
29歲的小張,大學畢業後就職於某軟體公司,剛結過婚,兒子才1歲。小張是個工作狂,忙起來常忘記吃飯、喝水,熬夜加班也是常事。妻子提醒他要多注意身體,可是他老覺得自己還年輕,身體不會出現問題。
今年過完春節,由於疫情原因,小張終於有時間休息。但偶爾覺得上腹部不適、疼痛,雖然可以忍受,但是吃點東西就會反酸燒心。
當地醫院的醫生建議小張做胃鏡加活檢檢查,但小張聽說取活檢對身體不好,就拒絕了。檢查結果提示是胃潰瘍,但不能排除其他病變可能。醫生告訴他胃鏡加上活檢才是診斷胃病的金標準。
固執的小張終究沒有聽醫生的話,要求醫生開了治療胃潰瘍的藥物,他服用了抑酸劑奧美拉唑和胃黏膜保護劑。剛開始服用1個月,感覺很管用,但慢慢得發現胃痛症狀越發明顯,飯量還大不如從前,體重也在下降。1周前,他感覺渾身乏力,胃痛劇烈,吃止疼藥都沒有效果,這才再次來到醫院,並同意進行活檢。
經過全面檢查,小張根本不是胃潰瘍,而是胃癌。最終的病理活檢是中分化胃腺癌。由於癌症已經發展到了中晚期,失去了內鏡下治療的機會,而且也有淋巴浸潤,只能進行放化療。小張悔不當初,為何不聽醫生的話,半年前做個胃鏡,結果不至於此。
胃鏡是胃病檢查的「金標準」。
胃鏡檢查是目前診斷胃、食管、部分十二指腸疾病的金標準。特別能提高早期胃癌和食管癌的發現率,還可以在胃鏡下進行治療。
胃鏡檢查通過鏡頭可以直觀地對胃內情況進行觀察,胃內黏膜是否光滑,黏膜皺劈是否正常,胃壁顏色是否正常,有無充血、糜爛、潰瘍等,對可疑病變部位進行病理活檢以及細胞學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是一般炎症還是癌性潰瘍。
一些患者因害怕胃鏡檢查,幻想通過鋇餐、胃腸超聲、CT、核磁等能發現早期胃癌,這都是不現實的。它們即使能夠發現胃癌,也只能發現中晚期的。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無痛胃鏡、和膠囊胃鏡都是無痛的,對於實在害怕胃鏡的人,都是很好的選擇。
還有一些患者做胃鏡不取活檢,導致病情不能及時發現,這樣做胃鏡等於白做。像上面這個例子,小張雖然通過X光鋇餐診斷為胃潰瘍,但早期胃癌與惡性胃潰瘍存在相似的病變,不進行活檢很難發現病變組織。所以,對於胃癌高發人群以及疑似症狀,醫生建議做活檢,是必須要做的。
做胃鏡之前需要注意以下3點
1、做好胃部清理工作,為了使檢測更加準確清晰,臨床上一般會讓患者在做胃鏡之前服用一些去氣泡、去胃部黏液的藥物,常用的有二甲矽油、西甲矽油來去氣泡,用鏈黴蛋白酶來去黏液,有利於胃部的觀察,讓檢測結果更為準確。
2、禁食。在做胃鏡之前要禁止飲食,因為胃部食物過多,會導致做胃鏡時看上去不夠清楚,使檢測結果不夠準確,臨床上一般建議做胃鏡前6個小時禁食。
3、保持情緒穩定。雖然胃鏡會給患者造成一定的不適感,但是患者還是要保持身體放鬆,避免過度緊張,不要咽口水,這樣才有利於胃鏡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