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這段講什麼叫「好學」,現代人認為經常讀書就是「好學」,孔子可不這麼覺得。孔子的好學有他的標準,我們先來看看論語中提到好學的句子: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從中可以看出,達到好學標準的只有孔文子、孔子自己、顏回三個人而已。那麼孔子的「好學」標準是什麼?有四條標準:
1、君子食無求飽。有飯吃就行了,不一定要吃得非常好。
2、居無求安。有地方住就行了,不要求住得很舒服。
3、敏於事而慎於言。辦事要勤快,說話要謹慎。
4、就有道而正焉。向有道德的人學習,改正自己的缺點。
「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就是說不要沉迷於物質享受。物質的東西夠用就行了,比如買衣服夠穿就行了,不要買太多最後仍在衣櫃裡都沒穿過。鞋子夠用就行了,不要買一整個鞋櫃的鞋,最後也沒穿幾次。住的地方整潔就好了,沒必要搞得很奢華很排場。因為人都是飽暖思淫慾,物質享受慣了就沒有鬥志去奮鬥和自我提升了。
「敏於事而慎於言」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多辦事少說話,作一個實幹家。有點人誇誇其談,口若懸河,等到實際動手的時候卻撐不起來,這種人就沒什麼前途的。話太多也容易惹是非,有實力的人都是敏於事而慎於言,用實力說話。
「就有道而正焉」中的有道是指社會上有地位的人,這些人能在社會上成功,肯定有特殊的地方,要多向這些人學習取經,不要故步自封,這樣自我才能很快得到提升。不要看到富人就覺得為富不仁,不要看到達官顯貴就覺得對方靠關係上臺,這種想法是非常有害的,只能把自己限制住,沒其他好處。
本文由傫傫若遺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論語孔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