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2020-12-23 逍遙玄

本文繼續品讀《論語》第八篇「秦伯篇」,本篇記錄了對堯、舜、禹的直面讚美。

在上文品讀了「《論語》: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孔子說提高學習的興趣,先從學習《詩》開始。

古代的類似於歌曲,可以詠唱,包含了很多的名詞,動植物,可以知道各地的風俗,所以孔子認為讀「詩」可以激發起年輕人學習的興趣。

行走社會,處事待人得要以禮立身,禮是修身的根本。

孔子還認為,學習音樂能讓人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能讓人保持至善的心靈。

後面又談到說,孔子認為有些事情,只需要讓百姓去照著做就好,無需要解釋得過多。

原因是因為當時百姓知識匱乏,就算說太多,也是不容易懂的。

孔子說,對待惡人, 可以不喜歡他,可以恨他,但不要過分的打壓對方,如果過分,就會帶來作亂。

如果過分的憎恨對方,想去攻擊對方、打壓對方,那自己也會成為其中作亂的一份子,這樣社會就會有動蕩。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孔子說:「即使有周公那樣美好的才能,如果驕傲而吝嗇的話,那他也就不值得一提了。」

孔子的偶像就是周公。周公定製禮樂,德才兼備,是孔子很推崇的一位偉大的政治家。

在孔子看來,周公不但不驕不吝,而且是謙遜大度的典範。

孔子很重視仁德的修養,認為君子似的人物,不僅應該才高八鬥,更重要的應該具備良好的德行。

孔子說,如果一個人能有周公那樣的美德和才能,但為人驕傲又吝嗇的話,就算其他方面再好也不值得稱道了。

所以孔子是在表達,作為一個君子之才,要懂得謙虛和慷慨。

孔子也是在告訴我們,看到這樣的人,那能力再強,也不值得一談,不知道深交了。

子曰:「三年學,不至於谷,不易得也。」

谷:古代以谷作為官吏的俸祿,這裡用「谷」字代表做官。

孔子說:「讀書三年,還沒有產生做官的心念,這是難能可貴的。」

孔子提倡「學而優則仕」,但是他更讚賞篤志於道的學習態度,讀書人開始學習就立志為官,是不可取的。

讀書人應該立志於道,學問充足了,高尚品德修成了,再考慮做官為國為民出力。

孔子讚美努力學習而不為做官之人的高尚品德,一個人能夠守道好學,心無旁騖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這樣的人是難能可貴的。

當然了,學習為了找工作,是很正常的事情,並不是就不好,只是能一心向學的人很難得。

但能努力學習為自己尋求好的職位,也是特別值得讚賞的。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危邦:瀕臨危亡的國家。見:同「現」。

孔子說:「堅定信仰,勤奮好學,寧死也要堅守大道。處在危險境地的國家不進入,處在亂世的邦國不去居住。天下國家有正道就現身,荒亂無道就隱退。國家有道,而自己貧窮鄙賤,是恥辱;國家無道,而自己富有顯貴,也是恥辱。」

這段和上段連起來讀,似乎就是連貫的一段話。

孔子說「三年學,不至於谷,不易得也。

一個讀了三年書的人,卻還不考慮做官,是一個難能可貴的人。

為什麼呢?因為「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這個人堅定信仰,勤奮好學,寧死也要堅守大道。

所以,想要成為一個仁人君子,就要「篤信好學」,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守死善道」就是死死的守住「善道」,立志做一個有學問有道德修養的人,那不就是一個難能可貴的人嗎。

孔子又接著提醒人們「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就是告訴我們,一個危險混亂的地方不要去靠近,更不要去居住。

為什麼呢?

後面又說到「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道」是什麼?「道」就是孔子追尋的禮儀制度,國泰民安。

天下有道,就是有一個安定和諧的社會出現了,那就去努力幹活,為國家做貢獻。

天下無道,到處都是戰亂了,社會動蕩不安,那就隱藏起來,修養提升自己。

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如果天下有道而你貧窮卑賤,那就是你的恥辱;

就是這個國家已經非常有秩序,百姓都欣欣向榮,努力向上的時候,自己卻貧困潦倒,這就是非常無能的一件事。

同樣,天下無道而你富裕顯貴,也是你的恥辱。

就是國家明明很槽糕,到處是戰亂殺人搶東西,顛覆朝綱,自己卻天天吃好喝好,顯得很富貴,這也是一種羞恥。

前面是無能,後面是無德,這兩件事在孔子看來,都是非常羞恥。

所以君子的出與入、貧與富,都應該懂得順應國家大局的變動,這就是孔子說的「君子不器」。

相關焦點

  • 「李保佳講論語86」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
    「李保佳講論語86」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翻譯:孔子說:堅定的相信儒家之道,勤奮學習,堅持依道行事,直到死去。危險、動亂的國家,不要去。
  • 胡航:篤信好學 守死善道
    他排除萬難夯實根基,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稍縱即逝的年少青春他分秒必爭,曇花一現的大學生活他見縫插針,篤信好學,守死善道,用傲人的成績揮手向四年告別並和未來的自己賽跑,我曾努力過,也要更努力!他是胡航,一位耕耘學海的篤學者。 靜心攻專業,篤學之精。學習是學生的天職,從大一起他便始終把學習放第一位。
  • ...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漢高祖之弟劉交被封為 楚元王 後,對穆生、申公等人十分恭敬。
  • 論語169丨「有錢所以才能善良」這句話對嗎?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不篤信,則不能好學;然篤信而不好學,則所信或非其正。不守死,則不能以善其道;然守死而不足以善其道,則亦徒死而已。蓋守死者篤信之效,善道者好學之功。見,賢遍反。君子見危授命,則仕危邦者無可去之義,在外則不入可也。亂邦未危,而刑政紀綱紊矣,故潔其身而去之。天下,舉一世而言。無道,則隱其身而不見也。此惟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者能之。
  • 《論語》: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本文繼續品讀《論語》第八篇「秦伯篇」,本篇記錄了對堯、舜、禹的直面讚美。在上文品讀了「《論語》: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孔子認為一個堅持學習知識,而不是為當官,想要成為一個仁人君子,就要「篤信好學」,堅定不移地勤奮學習;有「守死善道」的決心,就是死死地守住「善道」,立志做一個有學問有道德修養的人,這難道不就是一個特別難得的人才嗎。
  • 初論《論語》「三十而立」
    源不濬則流息,根不植則木枯,命不續則人死,志不立則氣昏。是以君子之學,無時無處而不以立志為事。」(《王陽明集》「文錄四」)王陽明釋「立」為「志立」。且將「三十而立」與「十有五志於學」,甚至於「(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相提並論。王陽明看重「志」之於人的價值:「夫志,氣之帥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因此,「志」,貫穿於「君子之學」的終始,貫穿於孔子從「十五歲」到「七十歲」的整個歷程。
  • 「李保佳講論語93」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
    「李保佳講論語93」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翻譯:孔子說:就像是堆土成山一樣,就差最後一筐就成了,我停止了,那麼就是我停止了。就像是搬土平地一樣,哪怕只搬了一筐,那這一筐,也是我自己要搬運的。
  • 女寶寶取名:20個宛如天仙的論語寶寶名,冷門且好聽
    楊絳在《論語》裡見到了不同的人:「讀《論語》,讀的是一句一句話,看見的卻是一個一個人,書裡的一個個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人一個樣兒,各不相同。」林語堂說:「吾嘗細讀《論語》,精讀《論語》而咀嚼之,覺得聖人無一句話不幽默。」
  • 女孩名字大全:論語機靈聰明的女寶寶名,你想做那個有趣的人嗎?
    《論語》中有很多的講到一些倫理思想與道德修養的,很多的人觀點都非常的有道理,而且也促進人的修養,父母們採用論語中的字眼來取名,非常的好聽有寓意。 一、《論語》中機靈聰明的女寶寶名1.念希出自《論語》: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文中的「希」是稀少,變少之義。「念」在本文中是記的意思。4. 書然出自《論語第11章(先進)》: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為學。
  • 《論語》中的顏回
    顏回,字子淵,《論語》書為顏淵。《論語》中有關顏淵的語錄有22章。顏淵以德行稱,在孔門弟子中被列為「德行」第一。孔子曾多次稱讚他。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
  • 重溫48句《論語》名言,學會為人、處世,受益一生
    趙普去世後,家人打開他的箱子,發現只有《論語》二十篇。後世以「半部《論語》治天下」來評價他。 聽起來,可能有些誇張,但是,《論語》裡包含的修身、齊家、治國的觀點,時至今日,依然很有用。 小編挑選了48句經典《論語》,一起在經典中增長智慧吧!
  • 好學只要多讀書就行了嗎?看孔子怎麼說|論語孔子說
    可謂好學也已。」這段講什麼叫「好學」,現代人認為經常讀書就是「好學」,孔子可不這麼覺得。孔子的好學有他的標準,我們先來看看論語中提到好學的句子: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女。
  • 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精品分析)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何晏註:凡人任情,喜怒違理。顏回任道,怒不過分。遷者,移也。怒當其理,不移易也。顏回以德行著名,應得壽考,而反二十九發盡白,三十二而卒,故曰不幸短命死矣。「好學」。朱子集註:怒於甲者,不移於乙;過於前者,不復於後。顏子克己之功至於如此,可謂真好學矣。「好學」,是好學什麼呢?朱子集註:程子曰「如顏子地位,豈有不善?所謂不善,只是微有差失。
  • 細讀論語——顏回之死與孔子的選擇
    《論語·公冶長》這句是誇顏回聰明,能夠舉一反十,甚至孔子都有點自愧不如。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論語·雍也》一個人有恆心有毅力而且非常聰明,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好學。
  • 如果把《論語》打亂你能理出頭緒嗎
    學過《論語》的人知道,背誦三十條不限時間倒還可以,要在10分鐘內背出,恐怕就有人緊張難以通過了。但如果我們不慌,稍稍理下頭緒,《論語》還是有很多規律性的東西。比如《論語》就是講如何處理我與他人的關係,那我們不妨從身邊開始,講對待父母、領導、朋友等,一一道來,湊個三十應該無大礙。
  • 《論語》|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雍也篇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孔子認為,在他的弟子當中,顏回是最好學的。不將對這個人的不滿發洩到另一個人身上,同樣的錯誤不犯第二次。
  • 《論語》晨讀,子不語怪、力、亂、神
    論語之中,確實沒有談過這類怪異事件,孔子談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複出現的,且可以理解的事件。問題是,雖然論語中不談怪異事件,但號稱是孔子刪削的《春秋》中確有大量的怪異事件,尤其是天文現象,如流星,日月時,鳥退飛等等。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關於"力",我們注意到,孔子並非不談"力"。孔子從肯定的方面談力的有:子曰:「禹,吾無間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