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學會讀唇語,AI深度學習後,越來越像人類一樣思考問題

2021-01-11 微特科技課堂

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是機器學習領域中一個新的研究方向,它被引入機器學習使其更接近於最初的目標——人工智慧(AI)。和人一樣,機器也是需要學習的,雖然機器是執行編寫進去的程序進行工作,但是真正的人工智慧是具有自己的學習能力和依據學到的東西進行服務工作的,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有哪一些深度學習是機器正在做的。

給照片添加顏色

從過去到現在,我們給黑白照片添加顏色都是人工來完成的,一方面是人工對於顏色的把控是比較準準確的,知道天是藍的,花是紅的。但是通過學習,機器現在也能分辨什麼東西是什麼顏色的,也可以通過黑白灰的程度來進行填色,雖然偶爾也會錯,但是準確率已經很高了。

自動翻譯

這個應該是目前為止比較成熟的深度學習質之一,已經有廣泛的應用。在深度學習的過程中,記憶單詞和俚語對於機器來說那比什麼都容易,剩下的就是語法的記憶和一些流行詞語的加入,所以在未來誕生出語言無語病的機器人其實非常的簡單。

讀取唇語

讓機器人學會讀唇語看上去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麻省理工的研究員從最簡單的敲擊的聲音讓機器進行學習,慢慢讓它學會識別肌肉動作並與相對應的語句相結合,這已經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了。如果可以成熟了,為AI給聾啞人士提供服務奠定了基礎。

深度學習一方面是為了AI可以更像人類,另一方面也是人類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今天介紹的只是深度學習的冰山一角,隨著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技術的不斷發展,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應用出現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大家關於AI深度學習還有什麼想說的,可以關注並留言給科技貓。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軟體唇語解讀對電視嘉賓 準確率約為唇語專家4倍
    資料圖片將電視機調成「靜音」模式後,你能「看懂」主持人說的話嗎?在這個情景之內,你或許感覺這是一個遊戲,但「唇讀」已伴隨人工智慧越來越精準。據BBC報導,谷歌最近與英國牛津大學合作開發了一套唇讀軟體,通過收看數千小時BBC的電視節目來開啟唇讀功能。令人震驚的是,該軟體不僅掌握了唇語,還比唇讀專家做得好。
  • 牛津大學聯合 DeepMind 發布 LipNet :用深度學習讀懂你的唇語
    新的調查顯示 AI 能夠輕鬆戰勝人類,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如何讀懂唇語對人類來說是一個難題,據數據顯示,大多數人平均只能讀對一句唇語的十分之一。唇讀很困難,不僅是因為你要觀察對方嘴唇、舌頭和牙齒的輕微運動,而且大多數唇語信號十分隱晦,難以在沒有語境的情況下分辨。現在,研究人員表示人工智慧技術,比如深度學習或許能夠解決這個難題。人工智慧側重於大數據運算,已經幫助改善了機器語音識別,甚至能達到人類的水平。那麼機器學習技術是不是也能運用到讀懂人類的唇語上?
  • 人類讀不懂唇語?交給深度學習,精度可達 84.41%
    讀懂唇語,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大多數人平均只能讀對一句唇語的十分之一。那麼 AI 能做到嗎?早在 2016 年,牛津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谷歌 DeepMind 和加拿大高等研究院(CIFAR)就聯合開發了結合深度學習技術的唇讀程序 LipNet。隨後,提高計算機唇讀精度,便成為了該領域的一項重要挑戰。
  • 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的區別在哪?
    這是我們認為的「強人工智慧」(General AI),而神話般的機器則會擁有我們所有的感知,甚至更多,並且像人類一樣思考。你已經在電影中見過這些機器無休止地運動,像朋友如C-3PO,或者敵人如終結者。一般的人工智慧機器仍然只是出現在電影和科幻小說中。我們目前可以實現的還是局限於「弱人工智慧」(Narrow AI)。這些技術能夠像人類一樣執行特定的任務,或者比人類做的更好。
  • 唇語識別的未來擁有無限可能
    可以想像對於唇語專家C羅應該提不起什麼好感,但令C羅遺憾的是,當人工智慧在各領域漸次開放,在唇語識別上,機器也已經做的比人類好了。人類費盡心力開發AI,當然不是為了滿足自身的窺私慾。事實上,讓機器習得「讀唇術」,在公共安全,軍事情報,身份識別和社會公益等領域,都藏匿著頗為重要的應用場景。而國內一家專注大數據可視分析的公司給我們帶來了驚喜。
  • 重啟人工智慧:當深度學習遇上知識圖譜
    所謂「流行的東西不起作用」部分指的是深度學習,而「我們需要做什麼」部分指的是對人工智慧採取更全面的方法。Marcus 並不缺乏野心。他決意要重新啟動人工智慧。而且他也不缺資歷。從孩提時代起,他就或多或少地致力於探索智能的本質,無論是人工智慧還是其他智能。由於深度學習被視為目前人工智慧領域最成功的子領域,對深度學習的質疑可能聽起來頗具爭議。Marcus 的批評始終如一。
  • 理察·費曼談強人工智慧——機器能夠像人一樣思考嗎?
    觀眾提問你認為會不會出現一種機器,能夠像人類一樣思考,並且比人類更智能呢?理察·費曼的回答首先,它們能像人類一樣思考嗎?我會說「不」,稍後我會解釋我為什麼說「不」。談創建人工機器費曼接著通過類比自然進化的運動模式(例如哺乳動物通過韌帶、肌腱、關節和肌肉共同完成的跑步步態,)和機械設計的運動模式(使用輪子、翅膀和/或螺旋槳共同完成)之間的差異來探討心智模型的問題:關於我們是否讓機器像「人類」一樣思考的問題,我的觀點是:
  • 最受歡迎北大AI公開課!科大訊飛劉聰:人工智慧的「頂天立地」之路
    機器的運算智能雖然也有一些學習規則,但是跟人的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在這種場景之下,機器是有一些天生優勢的。除了象棋圍棋,還有像最強大腦、記數字等類似的問題上,當前的機器水平已經遠遠超過人類了,這就是運算智能當前的狀態。機器學習的速度,跟人類學習的速度至少是一個數量級的差別。人工智慧的魅力就在於它的持續向前進化能力和無成本複製能力,這是人類自身無法比擬的。
  • DeepMind 為何總能完爆人類?世界第一深度學習實驗室內部探秘
    他們一次次超越人類的秘密在哪裡?牛津大學和 DeepMind 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一款能夠閱讀唇語的系統,這個名叫 Watch, Attend and Spell(WAS)的軟體在實際表現中遠遠超越了人類專家的水平。
  • AI人工智慧設備向腦機接口又邁進一步 已能讀懂唇語
    AI人工智慧設備向腦機接口又邁進一步 已能讀懂唇語網易科技訊11月29日消息,據外媒報導,一種新型的語音合成器可以跳過語音記錄,而直接將說話者嘴部動作轉換為語句。該設備能「觀看」嘴唇的動作,並利用人工智慧網絡將它們轉換成聲音。
  • 唇語識別會是AI領域的下一個萬億市場嗎?
    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工智慧在各領域漸次開放,在唇語識別上,機器已經做得比人類好了。從技術路徑上,唇語識別是一項集機器視覺與自然語言處理於一體的複合型技術:系統通過機器視覺從圖像中連續識別出人臉,提取口型的連續變化特徵。隨即將連續變化的特徵輸入到識別模型中,識別出講話人口型對應的發音,從而計算出可能性最大的表達語句。
  • 深度| 從入門到研究,人工智慧領域最值得一讀的20份資料
    對我們人類來說,理解這種前所未有的改變是非常重要的:人工智慧是什麼、從何而來、未來將因此走向何方?但人類對這些問題還沒有一個所有人都認同的答案,我們像對所有問題一樣對這個問題紛爭不止,而還有更多人還不明白到底在什麼。如果你想要了解人工智慧和人工智慧研究,閱讀一些相關的書籍肯定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只有當你對人工智慧有了足夠多的了解之後,你才能得出自己關於其的成熟看法。
  • 人工智慧新應用:「唇語」識別技術揭秘
    據悉,這是唇語識別技術在國內的首次業務場景落地,利用該項技術能夠解決大量無聲視頻資料的偵查信息,或將使公共安全領域的視頻處理業務得到較大提升。   唇語識別,這一被業內評為「十大黑科技之一」的領先技術,已經實現與公共安全業務場景的應用對接。
  • 解讀神經擬態計算:讓機器像大腦一樣"思考"
    近些年,人工智慧大潮迅速席捲全球。人工智慧相關技術與應用,已經逐漸滲透到各個領域。同時,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物聯網的發展、深度學習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物」開始擁有「智慧」,比如能跟孩子交流的音箱、能夠自動調節亮度的電燈、能夠自動「判斷」白天還是夜晚的窗簾,亦或者能夠更加智能的疏通車流的交通信號燈等等。
  • 每周AI應用方案精選:唇語識別技術;阿茨海默症預測技術
    唇語識別是一項基於機器視覺與自然語言處理於一體的技術,因此在研發難度上比語音識別大得多。系統使用了複雜端到端深度神經網絡技術進行中文唇語序列建模,並通過數千小時的真實唇語數據訓練而成。作為人機互動的形式之一,未來唇語識別技術可以輔助語音交互及圖像識別,在日常生活、安防、公益等各個領域實現廣泛應用。
  • 人工智慧解讀唇語 不止能解碼語音和語言翻譯
    【科技訊】11月30日消息,使用人工智慧來解碼語音和語言已有先例,而現在人們又能夠根據人工智慧來解讀唇語。說話者的發言,以及嘴部各個部位的位置會被同時記錄,然後通過人工智慧網絡算法進行分析。人工智慧解讀唇語 不止能解碼語音和語言翻譯2[/page]
  • 神劇推薦(附資源):《西部世界》,人類與AI終局命運的思考
    在今天倡導政治正確的美國好萊塢,電影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具備多樣性,主題大膽、獨立思考、敢大尺度諷刺和表達的導演和出品方越來越少,反而美劇卻獨樹一幟,近年無論是HBO,還是奈飛(Netflix),所出品的美劇自認為比奧斯卡的提名電影在題材、寓意、手法、哲思都更勝一籌。
  • 人工智慧發展趨勢大起底,你對人工智慧有什麼看法呢?
    大部分人對人工智慧的印象,多半還停留在科幻電影裡。從視覺上來說,並不是有圖像識別就能夠用來對付你。但其實,ai已經不在乎目前的人工智慧技術,現在很多軟體公司都把人工智慧稱為「深度學習」、「機器學習」或者「計算機視覺」等,他們已經開始商業化應用了。
  • 一篇文章講清楚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的區別
    之後,人工智慧的一些較小的子集發展了起來。先是機器學習,然後是深度學習。深度學習又是機器學習的子集。深度學習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影響。從概念的提出到走向繁榮* * *1956年,幾個計算機科學家相聚在達特茅斯會議(Dartmouth Conferences),提出了「人工智慧」的概念。
  • AI偵探敲碎深度學習黑箱
    正如人類大腦一樣,這個程序很難從外部理解:它是一個黑箱。研究人員創建了能填補照片空白的神經網絡,以鑑別人工智慧瑕疵。Jason Yosinski坐在美國加州舊金山的一個小型玻璃辦公室內,陷入了對人工智慧的沉思。作為優步公司的研究科學家,Yosinski正為在筆記本電腦上運行的人工智慧(AI)進行「腦外科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