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鄉修地鐵了嗎?
截至上世紀末
我國只有少數一線城市開通了地鐵
進入21世紀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基礎的穩固
30多個城市先後邁入地鐵時代
對民眾而言,地鐵已不再
地鐵已不再是新鮮事了
那麼,自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條城市地鐵開通以來,中國地鐵建設事業經歷了怎樣的發展?哪個城市地鐵運營裡程最長?地鐵運營還存在哪些問題?
33城邁入地鐵時代
近10年建設裡程翻4倍
近年來,中國大力推廣城市軌道交通,地鐵大多在地下運行,可以有效減少地面擁堵,因此備受城市規劃者青睞。
早於1956年,北京就成立了地鐵籌備處。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鐵一期工程趕在新中國成立20周年之時建成通車,北京成為中國第一個擁有地鐵的城市。
近幾十年來,隨著基建投入的增加,中國城市的地鐵建設也進入了快車道。據21數據新聞實驗室統計,中國國內各城市建設的地鐵總裡程近4600公裡,近10年間翻了4倍。截至目前,國內已有33個城市開通地鐵,僅最近10年來,開通地鐵的城市就增加了21個,地鐵建設進入繁榮階段。
13城地鐵裡程超100公裡
上海第一,北京第二
截至2019年6月6日,在已開通地鐵的33座城市當中,有13座城市的地鐵運營裡程超過100km。其中,上海以669km的運營裡程排行第一。其次,北京以617km的裡程數位列第二,廣州則以473km的裡程數位列第三。以運營線路條數而言,北京、上海、廣州分別以20條、15條、14條位列前三。
值得注意的是,同為一線城市的深圳,雖然以285km的運營裡程上排行第四,但裡程數與北上廣的差距較大,而且武漢、成都、重慶等二線城市後來居上,運營裡程數與深圳的差距在逐漸減少。
就地鐵規劃的總裡程而言,第一梯隊的北京、上海、廣州均超過1000km,第二梯隊的深圳、武漢、成都則緊隨其後,規劃總裡程超過800km。
城軌運營普遍虧損
6城地鐵客運強度不達標
2018年,30多座城市共花了超過6000億元修建包括地鐵在內的城市軌道交通,但只有少數城市的城軌運營實現收支平衡。
據對28個城市的不完全統計顯示,2018年,全國城市軌道交通平均單位車公裡運營本23.8元,運營收入17.2元;平均單位人公裡運營成本0.84元,運營收入0.48元。2018年僅杭州、青島、深圳、北京等4座城市實現收支平衡,其餘24座城市都在虧本運營。
2018年運營收支比僅為78%,但比2017年收窄8個百分點。
從整體上看,城市軌道運營入不敷出仍然是普遍情況,而地鐵作為城市軌道交通的主力也難以倖免。數據顯示,不少城市的地鐵客運強度仍達不到最低標準。
從日均客運量上來看,北京是全國地鐵人流量最大的城市,2019年4月北京、上海地鐵客流量平均每天超過1000萬人次,有12座城市地鐵平均每天客流量超過100萬。
但早在2015 年,國家發改委發布文件要求,擬建地鐵初期負荷強度不低於每日每公裡0.7萬人次。而根據2019年4月對29個城市的不完全統計,昆明、寧波、廈門、東莞、貴陽、烏魯木齊等6個城市地鐵客運強度都在每日每公裡0.7萬人次以下,並不達標。
不過在今年武漢預計還會開通兩條地鐵線路
具體如下
由二期工程終點野芷湖引出,穿三環線和既有鐵路,沿黃家湖大道鋪設,止於黃家湖軍運村,長約4.8公裡,全為地下線,設站2座,預計軍運會開幕前建成投入試運營。
西起柏林鎮,東與既有4號線二期工程銜接。工程線路全長16.068千米,高架站2座,地下站7座。屆時將與既有4號線貫通試運營,有效推進蔡甸區與中心城區的無縫對接,改善沿線交通狀況。居民可乘地鐵一趟車抵達漢陽王家灣、鍾家村等商業中心,去往武昌、漢口也十分便利。
小提示:在武漢本地寶微信對話框回復【地鐵】可查看武漢地鐵最新規劃高清圖等相關內容。
相信到了年底
武漢裡程排名將更靠前
武漢每天不一樣
大武漢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