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拉手」培養 打造一支「不走的醫療隊」

2020-12-23 北京日報客戶端

「京內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受援醫院:崇禮區人民醫院;幫扶科室及時間:感染病科、中醫科、放射科……」今年5月,疫情防控期間一張北京醫療機構對口幫扶京外近200所醫院長長的就診信息表火了。疫情期間,外地患者可通過查詢北京醫療機構幫扶京外醫院單位名單,就近解決就醫需求,不出省就能享受首都優質醫療資源。

基本醫療保障是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內容。「十三五」期間,新疆、西藏、青海、河北、內蒙古五省區的73個縣級地區成為北京健康扶貧工作的重點。

加強「組團式」援助、「以院包科」提升學科建設能力、培養一支不走的醫療隊,北京健康扶貧通過多種模式,推動醫療健康扶貧由「輸血式」幫扶向「造血式」援助轉變,由技術幫扶向人才建設方面深入,由單一醫療救助向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公共衛生能力建設等多方面拓展。

「造血式」援助

在衛生援助過程中,北京專家「組團」坐鎮,助力受援地在三級甲等醫院創建,重點專科、空白科室、診治能力等核心能力建設上開創新局面,「造血式」提升當地醫療衛生資源。

2016年以來,醫療衛生援藏工作通過「組團式」援助,重點開展人才培養和智力、技術幫扶。「十三五」期間,北京市共選派醫療專業技術人員5批331人到拉薩人民醫院及兩區兩縣開展幫扶。從2016年起,北京友誼醫院、北京婦產醫院、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北京安貞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北京宣武醫院與拉薩市人民醫院開展「以院包科」協作,將該院消化內科、婦產科、兒科、心內科、骨科、神經內科6個「以院包科」科室,打造為自治區的品牌科室。同時,統籌北京市屬22家醫院優勢資源,新建重症醫學科、血液透析中心、心臟重症監護室等12個學科,一大批學科從無到有,投入運行。拉薩人民醫院成為西藏地區首家地市級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年門急診量從9萬人次增加到19萬人次,成為當地患者看病住院手術的重要選擇。

在青海玉樹州,北京援青醫療團隊則採取「院長+團隊+改革」模式。西城區廣外醫院心血管專家劉雲軍在三年援青期間,帶領西城醫療專家團隊先後成立了23個科室,開設6個新病區,開展168項新技術、新業務。2018年該院門急診就診人數增長了61%,手術人次增加了66%,醫院醫療收入提高了5倍,0-1歲患兒病死率由14%下降到2%。

在張家口市,北京6家市屬醫院全部委派專家掛職當地醫院副院長,創新了天壇與張家口第一醫院、同仁與張家口第四醫院等合作管理的新模式。在張家口第一醫院打造了北京安貞醫院(張家口)心臟中心暨國家心血管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張家口分中心。

同時,針對「看病遠」的問題,遠程醫療會診系統紛紛上線。22家市屬醫院全部開展遠程醫療服務,遠程會診受援地患者3.2萬人次。去年,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就通過遠程系統控制平臺,操作5G骨科機器人為張家口市第二醫院順利完成了一臺遠程手術。

「種子不當糧食吃」

「王老師,快幫忙看張片子!」在張家口第一醫院掛職的北京朝陽醫院呼吸危重症副主任醫師王峰剛到辦公室,就被兩位大夫拉住。

「關節疼嗎?」「僵硬嗎?」「冬天洗菜皮膚會發白嗎?」邊問診,王峰輕聲向兩位大夫「授藝」,懷疑病人是間質性肺炎,所以診斷時要參考皮膚等因素。

據統計,僅2019年,北京三級醫院和公共衛生單位,就向河北、內蒙兩地選派人員開展專業技術交流509人次。為當地舉辦專業技術人才培訓920餘期,培訓專業技術人才2.6萬餘人次。

「種子不當糧食吃」。為受援地打造一支「不走的醫療隊」,構建紮根本地、自主運轉、持續發展的高水平健康保障體系,才能真正持久地為當地脫貧致富保駕護航。

如今,北京援藏醫療隊通過團隊帶團隊、專家帶骨幹、師傅帶徒弟等方式,組織4家受援醫院醫護人員245人次與94名援藏專家結成幫扶對子。精心選派165名具有培養潛力的本地醫務人員到北京在崗培養,邀請國內醫學界知名專家300餘人次短期進藏,培訓5200餘人次。援青醫療隊則制訂了玉樹州人民醫院三年人才培養戰略規劃,採取「手拉手」「結對子」等培養模式,先後培養了數百名醫務人員。

目前,北京市共有442家醫院與貧困地區511家醫院結對幫扶,通過專門培訓和「傳幫帶」等方式,有效提升貧困地區醫生醫技水平。

拔病根去窮根

「北京曼巴呀蕃哆(北京醫生好)!」青海玉樹州包蟲病患者在接受免費治療手術恢復健康後,手捧潔白的哈達,深情獻給挽救了他生命的白衣天使。

助力受援地健康扶貧是對口支援的重中之重,北京市衛生健康委提出,要發揮醫療衛生機構「一對一」幫扶優勢,通過建檔立卡找準患病人口,摸清患病情況,精準進行幫扶,同時,幫助受援地區進一步完善醫療保障制度等。

著眼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病,援藏醫療隊組織北京醫療專家組,對城關區、堆龍德慶區、尼木縣、當雄縣「兩區兩縣」建檔立卡戶健康情況進行深入分析,明確建立健康檔案及跟蹤管理、日常巡診及健康教育、實施致貧返貧重大疾病救治計劃等系列措施,有針對性地進行診治幫扶活動。

同時,針對當地重大傳染性疾病和地方病發病率較高、廣大群眾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較低的情況,各援建醫療隊廣泛開展健康教育,將末端治療變為源頭治理。使各族群眾了解掌握防病常識,自覺養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意識和健康素養水平,集中拔除當地「病根」,去掉致貧返貧的「窮根」。比如包蟲病是藏區重要的因病致貧因素之一,從2016年起,北京市選派了多批次逾百名醫療專家赴青海一線參加篩查,截至2018年,玉樹州的包蟲病患病率由「十二五」期間的3.8%下降到0.7%。北京還向四川涼山州派出防治愛滋病的專家力量,著力切斷傳播途徑,普及預防知識,保護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接下來,北京市醫療衛生系統將持續為受援地區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提供到市、區醫療衛生單位進修學習的機會。同時,對東西部扶貧協作相關幫扶旗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人口精準細分,完善基礎數據、臺帳及成效收集梳理,推動健康扶貧項目向深度貧困地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傾斜,繼續聚焦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重點人群,細化健康幫扶措施,積極參與制定受援地「十四五」衛生健康發展規劃,確保脫貧不脫責任、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幫扶。

相關焦點

  • 10年援疆駐點幫扶,他們在這裡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
    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駐點幫扶新疆墨玉縣人民醫院 10年援疆,留下「不走的醫療隊」 ■傅凌豔 李 瑛 李海峰 從北京到墨玉,距離4000多公裡。
  • 為老區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
    新華社合肥11月24日電 題:為老區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聯勤軍醫老區行」服務側記  李鵬、保鵬濤、李傑  11月中旬,在聯勤保障部隊「聯勤軍醫老區行」活動中,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專家醫療隊一行9人,來到大別山深處的革命老區安徽省安慶市嶽西縣,健康扶貧義診義治,走村入戶送醫送藥
  • 湖南醫療隊站好最後一班崗,為黃岡培訓一支帶不走的公共衛生隊伍
    湖南醫療隊站好最後一班崗為黃岡培訓一支帶不走的公共衛生隊伍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29日訊(記者 李傳新 通訊員 李澤穎)在湖南馳援黃岡醫療隊中,有一支來自湖南疾控的流調檢測隊至今仍然堅守在黃岡,協助黃岡市做好各項疫情防控工作,開展「疾控大培訓」,為黃岡市培訓出一支帶不走的公共衛生隊伍。
  • 廣東「組團式」援藏 「雪域江南」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
    中新社林芝1月9日電 題:廣東「組團式」援藏 「雪域江南」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作者蔡敏婕在西藏林芝市人民醫院的介入手術室裡,心內科醫生普布扎西為一名冠心病患者進行冠狀動脈造影及支架植入術。想要提高林芝市醫療的整體水平,不能局限於「援物」式配備手術器械和條件,必須要從根上「治」起,打造出一支屬於林芝的先進醫療隊伍。廣東開展「組團式」醫療援藏工作,5年來,選派數百名醫護人員通過多種方式幫扶林芝衛生健康系統,如藏醫院、婦幼保健院、疾控等,並結合林芝醫療實際,引入先進管理方法、技能和理念,增強現代醫院管理能力。
  • 大連醫科大學在世界屋脊建三甲醫院,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
    原標題:大連醫科大學在世界屋脊建三甲醫院,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 鋪就羌塘高原健康路西藏那曲所在的羌塘高原缺氧、高寒、風大、乾燥、低壓、強輻射,被稱為「生命禁區」。但大連醫科大學援藏醫療隊未忘醫者的初心使命,創建重症醫學科、成立高原病研究院、建成三甲醫院,讓廣大牧民家門口就有好醫院。
  • 江蘇援武漢最後一支醫療隊回家了!
    江蘇援武漢最後一支醫療隊回家了!現代快報訊(特派記者 是鍾寅 李楠/文 張浩然/攝)4月13日,武漢陽光正明媚,江蘇省人民醫院援武漢醫療隊回家了!他們是江蘇援武漢最後撤離的一支隊伍。在武漢市漢江灣體育公園,武漢市民為醫療隊舉行了歡送儀式。
  • 赫章縣:黨旗飄揚軍歌嘹亮 打造「一支 永不走的工作隊」
    「人民軍隊黨締造,成長壯大黨培養,黨培養……」10月21日,記者在畢節海雀文朝榮黨性教育基地黨旗下,嘹亮的軍歌迴蕩在山谷。近百名身著綠色迷彩服的退役軍人聲嘶力竭地吼著:「人民戰士,永遠,永遠忠於黨!」赫章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文德衛介紹道:「我們把退役軍人中的黨員集中起來,搞這次培訓,目的就是要讓退役軍人黨員更多地了解黨的政策,積極投身黨的事業,把在部隊裡練就的一身本領用到基層一線,為基層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建功新時代。」
  • 最後一支支援武漢國家醫療隊——北京協和醫院醫療隊返京
    新華社北京4月15日電(記者王秉陽)最後一支支援武漢國家醫療隊——北京協和醫院醫療隊15日返回北京,乘坐的包機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受到水門禮迎接。在隨後的歡迎儀式上,國家衛健委黨組成員王建軍表示,北京協和醫院醫療隊作為支援武漢抗疫國家醫療隊的中堅力量,一直戰鬥在抗擊疫情最前沿,承擔著風險最高、難度最大、任務最為艱巨的危重症患者醫療救治。秉持國家隊的職責與使命,第一批到達,最後撤離,慎終如始,用堅守傳遞必勝的信心,為打贏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立下赫赫戰功。
  • 北京協和醫院國家醫療隊今日返京,系最後一支離鄂醫療隊
    新京報快訊(記者 許雯)在武漢堅守81天後,4月15日,北京協和醫院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將自武漢天河機場出發,乘飛機返回北京。這也是最後一支撤離湖北的醫療隊。自1月26日起,北京協和醫院先後派出三批醫療隊馳援武漢,共計186名醫生和護士。三天前的4月12日,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C9病區正式關閉。這個疫情中緊急組建的ICU病區,在48小時內完成病房改造,由北京協和醫院醫療隊獨立接管。在運行的69天裡,他們共收治了109名極危重患者,將一個個病人從死亡邊緣拉回。
  • 政企「手拉手」 「和平一家人」 共赴趣味運動會
    本次運動會以團體項目為主,注重品質提升,助力優化營商環境,是一次政企「手拉手」「和平一家人」共赴美好的運動盛會,更是一次鼓舞士氣、凝心聚力,加快形成「人人、事事、時時、處處都是營商環境」的氛圍,助力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再出發!
  • 如何正確跟寶寶「手拉手」?
    手拉手,一家三口一起走。幸福家庭的經典畫面通常就是這樣的。不過,如何牽好孩子的手,可是一門「學問」。尤其是學步期左右的孩子,隨著活動能力增加,活動範圍擴大,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與日俱增,總是讓家長很操心,生怕一不小心發生危險。可是年輕的爸爸媽媽帶孩子的經驗不夠豐富,有些時候一個著急不小心,反而就把寶寶的手肘給牽脫位了。
  • 董璇女兒與「許子言」同框 手拉手超可愛
    董璇女兒與「許子言」同框 手拉手超可愛
  • 「手拉手」蹚出鄉村振興新路子
    (記者 雷露微)12月12日,寧化縣淮土鎮青平村的臍橙基地,遊客們正三三兩兩地體驗採摘樂趣,採摘後到農家樂吃農家菜,再到鳳山紅軍街走一走,度過一個快樂充實的周末。看著黃澄澄的臍橙和一撥又一撥的客人,村黨支部書記羅發慶臉上洋溢著喜悅之情。昔日的貧困村,如今有了大變樣,羅發慶不僅開心還充滿了自豪。
  • 八旬老夫妻手拉手回家,途中老爺爺細心為老奶奶提褲子
    大象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劉繼忠 ■見習記者 王珍珍近日,在周口市鄲城縣,一條「老爺爺牽著老奶奶手回家,中途還停下來為老奶奶提褲子」的視頻走紅網絡。視頻拍攝者劉晶發布視頻時感慨:「等我年紀大了,會不會也有這樣一個小老頭,牽著我的手走,順便給我提提褲子。」
  • 【健康手拉手】 磷蝦油 ——《頂級的深海魚油》!
    3.認知功能人體是一部精密的機器,無時無刻不停運轉,而隨年紀增長,運轉不順或功能老化都是必然現象。注意事項(使用禁忌): 孕婦、哺乳婦女、肝腎功能不佳者勿用(由於相關安全性未知)。 曾對海鮮食物或相關製品過敏者勿用(可能誘發過敏反應)。
  • 臨沂市婦聯聯合市城市管理綜合服務中心開展 「支部聯建手拉手,一...
    臨沂市婦聯聯合市城市管理綜合服務中心開展 「支部聯建手拉手,一花一樹踐初心」 志願服務活動 2020-05-24 02: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華北理工大學「手拉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獲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
    本網訊(通訊員 董康成)日前,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國家級賽結果揭曉,華北理工大學「陽光下的約定」手拉手服務項目獲得第五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銅獎。華北理工大學「陽光下的約定」手拉手服務重點領域人員子女項目,經過材料閱評、路演、答辯層層角逐,最終獲得省級金獎,並被推薦參加第五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國家級賽。在國賽階段,經過嚴格評審,「陽光下的約定」手拉手服務項目從1202個項目中脫穎而出入圍全國賽終評,通過線上項目申報、展示材料製作和上傳、線上路演答辯全部比賽環節,最終獲得銅獎。
  • 變輸血為造血,山東醫療援疆「青藍工程」為當地打造帶不走的醫療隊
    山東紮實推進醫療援疆,選派骨幹力量,培訓提升當地醫療力量,變輸血為造血,給當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在喀什地區肺科醫院「肺部疾病微創診療科」,阿米娜主任正在「師傅」郭新美的帶領下,為病人做治療。今年5月,阿米娜與山東省胸科醫院的援疆專家郭新美結為師徒關係。
  • 誦讀金曲:最經典的奧運歌曲:Hand in hand 手拉手
    奧運主題歌能夠留下印象的就更少了,第一首當然是漢城奧運會主題歌Hand in hand(手拉手),巴塞羅納奧運會主題歌在記憶裡只是留下了一些經典的鏡頭,飛機航拍,看到神聖家族大教堂如夢似幻的景象,歌詞和旋律沒記住,但是對高迪的這一建築傑作,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