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援疆駐點幫扶,他們在這裡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

2020-12-27 騰訊網

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駐點幫扶新疆墨玉縣人民醫院

10年援疆,留下「不走的醫療隊」

■傅凌豔 李 瑛 李海峰

從北京到墨玉,距離4000多公裡。

這段距離,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醫護人員往返奔波了10年——從2011年開始,他們連續派出10批醫療隊駐點幫扶墨玉縣人民醫院。

新疆和田墨玉縣是個貧困縣,醫療條件相對落後。「為新疆貧困地區提供醫療服務,我們責無旁貸!」該中心政委趙建雄說,10年幫扶,他們派出上百名專家和骨幹醫護人員援疆,治療住院患者3000多人次,開展各類手術1500多例次,開展大型義診活動10餘次。在中心精準幫扶下,墨玉縣人民醫院順利完成二級甲等醫院評審驗收工作,培養了一批醫護骨幹,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

「感謝解放軍,治好了我的病!」一天,村民阿卜力米提來到墨玉縣人民醫院,向該中心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彭勇新表達感激之情。阿卜力米提患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已有10餘年,是彭勇新的治療幫助他恢復健康。

「傳授醫術,就是傳遞健康。」醫療人才和醫療技術是醫院發展的支撐,也是第七醫學中心對口幫扶的重點。「我們堅持每名醫療隊隊員幫帶一至兩名醫院醫護人員,進行理論知識講解、臨床技術培訓、複雜手術操作示範等教學,先後培養醫護骨幹上百人,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該中心衛勤部領導說。

今年5月的一天,墨玉縣人民醫院婦產科產房響起急促的急救鈴聲。中心婦產醫學部主管護師孫秀豔放下手頭工作,奔向產房。

「胎兒難產!」看到胎兒的臉色已青紫,孫秀豔同醫院醫護人員密切配合展開急救。

伴隨「哇」的一聲啼哭,新生兒降生,家屬們喜極而泣,孫秀豔也鬆了一口氣。

「挽救生命,是人民軍醫的職責所在。看著一個個新生兒健康成長,我們感到特別開心,也愈加懂得來墨玉駐點幫扶的重要意義。」孫秀豔說。

2015年,在醫療隊隊員幫助下,墨玉縣人民醫院的新生兒科成立。從建科之初的三五張床位,到現在的30多張床位,新生兒科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診療技術不斷提升。

新生兒科的組建和發展,也是該中心駐點幫扶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針對部分群眾缺乏科學育兒知識的情況,該中心專家梅亞波、張敏、葛紫薇一起製作宣教材料,對住院孩子的家長科普營養知識,還定期下鄉宣講。

「丁零零……」今年4月,該中心婦產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冰家裡,一陣電話鈴聲響起。

「李冰,下一批援疆醫療隊選派隊員,需要婦產科醫生……」還未等中心領導把話說完,李冰就堅定表態:「哪裡需要我,我就去哪裡。」

該中心心血管外科主任郭清旭,和墨玉縣人民醫院普外科主任哈力克如今成了老朋友。2017年擔負援疆醫療任務以來,郭清旭常跟隨哈力克到鄉村義診。後來,郭清旭回到北京,哈力克經常來電話,向他介紹縣人民醫院的發展情況,還經常研討病例。

不久前,該中心第10批駐點幫扶醫療隊隊員離開墨玉。人雖然離開了,但一堂堂技術培訓、一場場下鄉義診、一次次業務交流,讓該中心醫療隊員和墨玉縣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一聲人民軍醫,一生人民軍醫,墨玉群眾永遠是我們心中的牽掛。」李冰說。

本文刊於11月21日解放軍報03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解放軍報

相關焦點

  • 十年援疆,帶來技術留下隊伍
    這10年幫扶取得的成績,正是軍民魚水情深、民族團結花開的生動詮釋。——編者從空中俯瞰,喀喇崑崙山以北的墨玉縣城,正如一塊墨綠色的玉石,鑲嵌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從北京到墨玉,距離有4000多公裡。這段距離,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的醫生護士們往返奔波了10年——從2011年開始,七中心連續派出10批醫療隊支援墨玉縣人民醫院,開展駐點醫療幫扶。
  • 十年援疆,帶來技術留下隊伍(國防視線)
    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調動自身醫療衛生資源,十年如一日,對口駐點幫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墨玉縣人民醫院,幫助其提高醫療水平,培養專業隊伍,讓當地更多群眾實現「大病不出縣」。這10年幫扶取得的成績,正是軍民魚水情深、民族團結花開的生動詮釋。
  • 為老區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
    新華社合肥11月24日電 題:為老區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聯勤軍醫老區行」服務側記  李鵬、保鵬濤、李傑  11月中旬,在聯勤保障部隊「聯勤軍醫老區行」活動中,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專家醫療隊一行9人,來到大別山深處的革命老區安徽省安慶市嶽西縣,健康扶貧義診義治,走村入戶送醫送藥
  • 晉中市第七批援疆醫療衛生隊援疆風採錄
    對口援疆就是這樣,不僅幫助新疆人民構築起更加美好的家園,還培厚了民族團結的土壤。醫療援疆一直是晉中市對口援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先後派出八批援疆醫療隊,對口駐點幫扶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紅旗農場醫院,幫助當地提高醫療衛生水平,培養醫護專業隊伍,讓當地更多群眾實現「大病不出縣」。
  • 3年幫扶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 15年「救心」惠及2000餘患者
    7月18日上午,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聯合廣東省陳紹常慈善基金會、雲南省怒江州蘭坪縣中醫院舉辦「攜手共建,砥礪前行」幫扶座談會,回顧三年幫扶共建工作,深入交流結對幫扶模式,為扶貧幫扶工作總結經驗,幫助蘭坪縣早日完成脫貧任務。
  • 山東援疆結核病防治工作紀實⑤半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
    由於山東省胸科醫院對喀什地區肺科醫院進行醫療幫扶,先前,山東省胸科醫院已派出三批醫療隊,山東援疆專家特有的實在、實幹和技術好在當地廣為流傳,樹立了非常好的口碑。因而,2016年5月25日,當患者們聽說山東醫療團隊的專家到來後,翹首以盼,早早就等在病房。這一幕,讓此番前來醫療幫扶的山東省胸科醫院房銳、蔣彩花、趙忠華、段亞倩等四位專家感動不已。
  • 「手拉手」培養 打造一支「不走的醫療隊」
    「京內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受援醫院:崇禮區人民醫院;幫扶科室及時間:感染病科、中醫科、放射科……」今年5月,疫情防控期間一張北京醫療機構對口幫扶京外近200所醫院長長的就診信息表火了。疫情期間,外地患者可通過查詢北京醫療機構幫扶京外醫院單位名單,就近解決就醫需求,不出省就能享受首都優質醫療資源。
  • 杭師大援疆教師孫煒:「為阿克蘇建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
    從杭州到阿克蘇相隔4600公裡,教育援疆,把兩地緊緊地連在一起。10月30日,在新疆阿克蘇教育學院,來自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的援疆教師孫煒為當地老師們講授實訓課程,對他們的上課內容進行逐一點評。這段時間,她正忙著培訓新進教師,每周要上12節大課,忙到深夜是常態。援疆工作的標籤是「忙碌」。
  • 變輸血為造血,山東醫療援疆「青藍工程」為當地打造帶不走的醫療隊
    山東紮實推進醫療援疆,選派骨幹力量,培訓提升當地醫療力量,變輸血為造血,給當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在喀什地區肺科醫院「肺部疾病微創診療科」,阿米娜主任正在「師傅」郭新美的帶領下,為病人做治療。今年5月,阿米娜與山東省胸科醫院的援疆專家郭新美結為師徒關係。
  • 廣東「組團式」援藏 「雪域江南」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
    中新社林芝1月9日電 題:廣東「組團式」援藏 「雪域江南」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作者蔡敏婕在西藏林芝市人民醫院的介入手術室裡,心內科醫生普布扎西為一名冠心病患者進行冠狀動脈造影及支架植入術。想要提高林芝市醫療的整體水平,不能局限於「援物」式配備手術器械和條件,必須要從根上「治」起,打造出一支屬於林芝的先進醫療隊伍。廣東開展「組團式」醫療援藏工作,5年來,選派數百名醫護人員通過多種方式幫扶林芝衛生健康系統,如藏醫院、婦幼保健院、疾控等,並結合林芝醫療實際,引入先進管理方法、技能和理念,增強現代醫院管理能力。
  • 莎車、葉城脫貧摘帽,看看上海援疆幹部是怎麼說的?
    1月14日,自治區政府正式批准莎車縣、葉城縣等10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上海對口支援喀什地區四縣均已實現脫貧摘帽。其中,澤普縣、巴楚縣分別於2019年4月、2020年1月退出貧困縣。自2010年3月上海援疆移駐喀什地區以來,助力脫貧攻堅的任務已經圓滿完成。
  • 赤誠之江心 大愛白衣情——寧波十年醫療援疆紀實
    「他們的醫術了不起,對人的態度也好,我的結石就是寧波援疆專家碎的。」庫車市烏尊鎮布喀其村居民庫爾班江艾海提說。「我的風溼就是寧波援疆醫生治好的,現在我的腿再也不疼了。」庫車市塔裡木鄉長興村居民居曼艾斯卡爾說。援疆10年來,有多少人受惠於寧波援疆專家?
  •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江蘇「組團式」醫療的萬裡援疆路
    來源:人民網近幾年,克州人民醫院發生的變化可真不小。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克州)是新疆西部送走祖國最後一縷陽光的地方,由於地理位置、人才缺失等原因,此前這裡的醫療水平條件並不樂觀。自2016年4月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工作啟動實施以來,江蘇省先後分三批從8個省屬三甲醫院選派60多名醫療骨幹組團援助克州人民醫院。
  •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援疆援藏事跡報告會舉行
    1月17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舉辦了「逸仙人的家國情懷——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援疆援藏事跡報告會」,肖治宇、朱頡、羅敏等10名援疆援藏專家講述了「以救死扶傷的使命擔當踐行醫者初心,把優質醫療資源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的感人故事,1萬多人次收看了網絡直播。
  • 大連醫科大學在世界屋脊建三甲醫院,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
    原標題:大連醫科大學在世界屋脊建三甲醫院,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 鋪就羌塘高原健康路西藏那曲所在的羌塘高原缺氧、高寒、風大、乾燥、低壓、強輻射,被稱為「生命禁區」。但大連醫科大學援藏醫療隊未忘醫者的初心使命,創建重症醫學科、成立高原病研究院、建成三甲醫院,讓廣大牧民家門口就有好醫院。
  • 浙江援疆醫療隊跨越1000公裡遠赴邊防哨所為官兵義診和體檢
    近日,由國家扶貧辦、國家中管局派遣浙江省立同德醫院、衢州中醫醫院對口支援烏什縣中醫醫院(維吾爾醫醫院)的第一批醫療隊攜帶相關醫療設備及藥品前往邊防哨所為官兵開展健康體檢、義診活動,讓他們能夠更安心、更踏實地守好祖國的
  • 解放軍總醫院第六醫學中心醫療隊深入藏區林芝健康幫扶
    「解放軍總醫院第六醫學中心健康援藏幫扶醫療隊專家為我們新設眼科門診,實現了醫院眼科零的突破。」西藏林芝市巴宜區人民醫院院長梁俊激動地說。梁俊的喜悅來自解放軍總醫院第六醫學中心黨委援藏幫扶攻堅「光明工程」項目。
  • 【援疆日記】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支援新疆衛生健康建設
    於是,在徵得單位領導和家人同意之後,我義無反顧的提交了援疆申請,並且成功作為江門市選派的5名援疆專家之一併兼任醫療隊隊長開展為期半年的醫療援疆工作。經過了8個多小時的飛行,4小時多的車程,心情複雜,既有實現援疆夢想的激動,也有離別家人和熟悉環境的依依不捨,還有馬上開始新生活、新體驗的忐忑不安。
  • 吉林省第四批援疆醫療隊隊員邵玉娟:被需要是一種幸福
    「原本以為我的皮膚病這輩子都治不好了,聽說哈薩克醫醫院來了吉林省援疆醫生,抱著試試的態度找來了,沒想到真治好了我的病!」阿來激動地說。讓阿來重拾生活信心的不是別人,正是我省第四批援疆醫療隊的隊員、吉林省前衛醫院皮膚科主任邵玉娟,今年4月份進疆,將在新疆阿勒泰地區哈薩克醫醫院開展為期3年的援疆工作。
  • 妙手仁心書寫大愛無疆——廣東援疆醫療專家支援喀什戰「疫」群英譜
    援疆醫療隊迅速成立專家小組,曾赴武漢一線抗疫的感染專家舒欣率領參與過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診治工作的聶大年、鄭雲、周昭輝、盧衛國、張群英、潘春球、陳廣道、張佔文等援疆幹部,堅持每日定時定點進行全地區隔離點發熱患者遠程會診,連同隊內相關專業醫療專家,多學科協作,中西醫結合,全方位聯動,不辭勞苦、日夜堅守,忙碌奮戰在抗疫一線,開展全地區醫護人員防護培訓,組織援疆醫療隊內專家多學科協同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