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駐點幫扶新疆墨玉縣人民醫院
10年援疆,留下「不走的醫療隊」
■傅凌豔 李 瑛 李海峰
從北京到墨玉,距離4000多公裡。
這段距離,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醫護人員往返奔波了10年——從2011年開始,他們連續派出10批醫療隊駐點幫扶墨玉縣人民醫院。
新疆和田墨玉縣是個貧困縣,醫療條件相對落後。「為新疆貧困地區提供醫療服務,我們責無旁貸!」該中心政委趙建雄說,10年幫扶,他們派出上百名專家和骨幹醫護人員援疆,治療住院患者3000多人次,開展各類手術1500多例次,開展大型義診活動10餘次。在中心精準幫扶下,墨玉縣人民醫院順利完成二級甲等醫院評審驗收工作,培養了一批醫護骨幹,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
「感謝解放軍,治好了我的病!」一天,村民阿卜力米提來到墨玉縣人民醫院,向該中心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彭勇新表達感激之情。阿卜力米提患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已有10餘年,是彭勇新的治療幫助他恢復健康。
「傳授醫術,就是傳遞健康。」醫療人才和醫療技術是醫院發展的支撐,也是第七醫學中心對口幫扶的重點。「我們堅持每名醫療隊隊員幫帶一至兩名醫院醫護人員,進行理論知識講解、臨床技術培訓、複雜手術操作示範等教學,先後培養醫護骨幹上百人,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該中心衛勤部領導說。
今年5月的一天,墨玉縣人民醫院婦產科產房響起急促的急救鈴聲。中心婦產醫學部主管護師孫秀豔放下手頭工作,奔向產房。
「胎兒難產!」看到胎兒的臉色已青紫,孫秀豔同醫院醫護人員密切配合展開急救。
伴隨「哇」的一聲啼哭,新生兒降生,家屬們喜極而泣,孫秀豔也鬆了一口氣。
「挽救生命,是人民軍醫的職責所在。看著一個個新生兒健康成長,我們感到特別開心,也愈加懂得來墨玉駐點幫扶的重要意義。」孫秀豔說。
2015年,在醫療隊隊員幫助下,墨玉縣人民醫院的新生兒科成立。從建科之初的三五張床位,到現在的30多張床位,新生兒科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診療技術不斷提升。
新生兒科的組建和發展,也是該中心駐點幫扶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針對部分群眾缺乏科學育兒知識的情況,該中心專家梅亞波、張敏、葛紫薇一起製作宣教材料,對住院孩子的家長科普營養知識,還定期下鄉宣講。
「丁零零……」今年4月,該中心婦產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冰家裡,一陣電話鈴聲響起。
「李冰,下一批援疆醫療隊選派隊員,需要婦產科醫生……」還未等中心領導把話說完,李冰就堅定表態:「哪裡需要我,我就去哪裡。」
該中心心血管外科主任郭清旭,和墨玉縣人民醫院普外科主任哈力克如今成了老朋友。2017年擔負援疆醫療任務以來,郭清旭常跟隨哈力克到鄉村義診。後來,郭清旭回到北京,哈力克經常來電話,向他介紹縣人民醫院的發展情況,還經常研討病例。
不久前,該中心第10批駐點幫扶醫療隊隊員離開墨玉。人雖然離開了,但一堂堂技術培訓、一場場下鄉義診、一次次業務交流,讓該中心醫療隊員和墨玉縣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一聲人民軍醫,一生人民軍醫,墨玉群眾永遠是我們心中的牽掛。」李冰說。
本文刊於11月21日解放軍報03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解放軍報